宋 微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1)
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兴起的网络社交新形式,将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能力有着推进作用,能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高校育人教育教学模式。从短视频的发展历程来看,在短视频兴起的初期阶段,部分教育机构将短视频的发展视为洪水猛兽加以屏蔽,消除短视频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践的主要方向。随着短视频信息传播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及网络监管力度的加强,教育机构与学者对于短视频与新媒体的认识有了转变,将短视频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加以运用并成为新媒体时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当前,我国的新媒体产业发展已然进入成熟期,短视频的生产与制作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有目的性地进行内容编辑及内容优化,成为短视频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因此,在短视频发展的初期阶段,的确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形成挑战,促使高校必须基于新媒体发展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实践的新思路。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将网络教育及数字化教育发展,作为教育创新的新载体。所以,应充分利用短视频,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渠道,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工作内容。
短视频信息内容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采用相对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的表达。传统的视频信息内容传递,更多是基于统一框架进行内容设计。短视频信息传播则可基于中心思想的表达,有针对性地选择结构框架的设计,从而充分契合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能进一步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枯燥的思政课教学环境。短视频对于学生的学习吸引力的产生,是基于情景模拟将部分重点知识内容加以植入,使学生能从更多视角进行问题思考。换言之,将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主要通过运用学生学习猎奇心理,实现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短视频的时效相对较短,但能针对大量信息内容进行有效压缩。传统纸质媒体侧重于运用单元化教育策略进行教育实践,部分教学实用价值相对较低的内容挤占了有限的教学空间,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势必无法保持一致,从而,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将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则能对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炼化提取,将其进行信息内容的有效压缩,使学生能在短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充分汲取大量思政课程知识养分。所以,短视频的运用改变了学生思政知识学习模式,使部分知识内容能在立体化环境下得以充分呈现。因此,可以说短视频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短视频内容制作不再局限于平衡空间信息交互,而是能基于固定空间内不同信息模块的设计实现在线的视频互动。该设计极大地提升教学互动能力,使学生能基于自身的学习需求及学习能力变化,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从技术特点来看,短视频中互动视频的制作虽然需求大量的资源投入,但视频内容的沉浸感极强,能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环境氛围感,使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政知识学习感知能力。因此,将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互动能力有着积极帮助,能改变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实践的基本状况,使学生能在互动视频的引导下,逐渐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另外,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运用,为学生更好利用短视频信息进行自我表达提供支持,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及学习不足的了解,为后续充分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多方面的教育实践参考。
短视频制作是相对复杂的流程,视频内容设计、视频框架设计、视频剪辑处理、视频内容审核等均属于短视频制作的基础范畴。其中,在开展短视频制作之前,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信息浏览特点及前瞻性的网络文化内容,同时,也要基于各类不同视频制作软件的应用,做好对短视频制作规划的完善。然而,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现状来看,大部分思政教师均具备极强的教育工作专业能力,但在短视频的内容制作方面鲜有涉及。教师对于前瞻性网络文化缺乏了解与未能充分掌握多种视频剪辑技巧等,均是影响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运用的核心要素。另外,部分高校思政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短视频制作能力,但在视频框架的设计方面,未能采用前瞻性思维进行内容优化,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短视频制作产生理念滞后、内容滞后、思维模式滞后及技术应用滞后等相关问题,进一步降低短视频制作的质量。
短视频的制作需求大量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支持。目前,高校在短视频平台中更多是以教育参与者的身份融入短视频制作环境,在短视频制作资源的整合与短视频制作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部分高校短视频制作甚至存在严重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导致高校短视频常常出现内容元素单一及制作质量不佳问题。其中,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短视频应用资源相对匮乏,无法基于学生的网络娱乐习惯、网络社交倾向与短视频信息浏览特点,科学地制定短视频的应用方案,而是盲目地将其余教育机构短视频制作的成功模式进行照搬。最终,降低短视频内容的教育适用性。受此影响,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势必无法保持一定的教育前瞻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短视频的接触也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对于短视频的运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强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非单方面地提升教师课堂理论教学水平,而是帮助教师掌握短视频制作的多种技巧,使教师具备更强的短视频制作及内容信息处理能力,有效帮助教师提升短视频制作的内容前瞻性。第一,高校应加强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社交能力,根据教师自身的网络社交需求,加强教师对当前网络环境及新媒体环境的了解,并帮助教师积极开展线下的网络社交互动,提升教师网络社交的经验储备,使教师能基于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科学地进行短视频制作内容的调整。第二,高校应建立面向教师的短视频制作培训机制,帮助教师提升多方面的短视频制作能力,使教师可以更好运用现有的系统软件,优化短视频制作的框架设计。其中,高校应定期针对教师短视频制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教师短视频制作问题及制作优势,持续挖掘教师短视频制作的潜力,使教师能掌握更多的短视频制作技能。以此,实现对教师短视频制作能力的充分强化。
利用大数据、云服务等核心优势,构建独属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短视频资源数据库,根据思政教育工作需求及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筛选及教育资源整合,则是提升短视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有效性的科学策略,同时,对于解决高校短视频的平台应用资源相对匮乏问题有着推进作用。为此,高校应基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模式,进行短视频制作内容的拓展,将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数据资源导入短视频信息数据库,并由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筛选。其中,高校短视频资源数据库的构建,必须将根据现有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优化,保证短视频的视频资料信息符合当前的教育工作需求。譬如,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短视频资料信息的筛选,必须根据基于当前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内容选择,充分运用短视频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其能看到社会争议话题的两面性,并运用短视频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为后续思政课教学实践开辟新的路径。以此,保持短视频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优势,强化短视频的思政教育引导能力。
重视短视频制作的内容互动,主要目的是提升短视频信息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在短视频信息内容获取中的学习参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基于短视频的思政课学习环境。对此,高校应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短视频制作教育支持,通过改变短视频制作的内容互动模式,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对于短视频内容知识养分的汲取能力。例如,在学生法治思维的教育培养方面,教师不应盲目地将遵守法律的基础概念加入短视频设计,而是要运用案例分析及案例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潜意识的教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思维。其中,短视频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作用是加强法治思维培养的教育对接,使教师能运用多种不同的短视频表现手法,提升思政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际影响力。
深化短视频制作的思政教育课程教学衔接,是指根据当前阶段思政课教学实践需求,做好对短视频制作内容的有效同步,使短视频制作能具备多种不同的教育辅导功能。因此,教师应在开展短视频制作之前,针对学生思政课知识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及学习优势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问题及学习不足,科学地选择短视频制作的设计方案,确保短视频制作能在补齐学生学习短板的同时,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课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在短视频制作的设计方面,重点关注短视频内容信息学习对于学生的实际影响,充分运用短视频的内容渗透优势,构建具有趣味性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教育实践环境,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沉浸感与体验感,使学生能将短视频信息浏览作为获取思政课程知识的有效途径。以此,更好提升短视频的思政教育价值。
构建基于短视频的教育数据信息反馈机制,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短视频的教育成果转化能力。通常情况下,若短视频信息浏览数据相对较低,则意味着教师短视频制作未能对于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学生短视频信息内容的获取,也未能在提升学习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短视频信息浏览数据相对较高,则意味着学生针对视频信息内容进行反复的观摩,教师短视频的内容制作具有极强的教育参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数据信息反馈机制,并非单方面基于短视频浏览数据进行教育成果的检验,而是在开展数据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专属的问题反馈渠道,帮助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沟通,使短视频能成为拉近学生与教师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进一步运用反馈机制的构建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了解。以此,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拓展短视频的思政教育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