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视野的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设研究

2023-06-05 15:35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话语思政政治

吴 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303)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以往不同媒体之间的清晰边界逐步被打破,传统信息媒介已不再是单一的媒体形态,呈现出了不同媒介相互融通以及多个媒体平台之间互相交叉的发展态势,行业中随之出现了多个融媒体平台,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话语建设情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但在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已发了巨大变化,话语传播平台更具开放性,传播过程更加便捷且具有交互性,话语内容则显现出了碎片化、动态化和海量化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融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中的作用

(一) 融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

融媒体时代,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层出不穷的融媒体技术和平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变革,进而充分提升了这项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通过对教育教学内容的分化式传播,大学生能够灵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思想政治内容,在此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话语内容平台的建设[1]。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部融入到各种融媒体平台中,对其进行筛选和优化,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拉近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将思政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灵活性和亲和力。依托融媒体技术极大拓展了思政教育内容的传输渠道,大学生面对思想政治课程时不再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能够更加主动且灵活地选择内容和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也可及时更新话语建设内容,强化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话语权,借助灵活多样、功能多元的媒体形式实现了跨领域、跨专业的深度融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增强其话语价值[2]。

(二) 融媒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设方式

新时期各种形式的融媒体介质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重要依托,以往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只能通过线下课堂开展,教学内容编排规范但效率却并不高,而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则体现出了实时性、互动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利用融媒体平台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因此,融媒体的有效运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及话语建设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师生之间信息交互的效率大幅提升。随着不同媒体介质的深度融合,大学生群体已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用户,思想政治课程的单一课堂教学显然已无法满足大学生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他们在线上同样有着学习知识的需求,只有合理运用融媒体技术,才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3]。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在海量知识资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表达态度和观点,大学生更加支持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设,他们的话语权在无形中也得到了提升。

二、融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设的挑战

(一) 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挑战

在传统教学范式下,教育环境往往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较大影响。随着融媒体技术和平台对我国各行各业产生的影响,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话语权随之也受到了严峻挑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逐步被抑制,虽然教师是教学知识内容的传输者,学生是知识内容的接受者,但学生认为话语权方面双方应是平等的,并且融媒体时代大学生不再只是思想政治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同样可以传播和解释相关知识,意识形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话语传播方式向着多样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动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中尝试改变被动学习局面。

(二) 网络文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能通过广播、杂志、报纸和讲座等传统媒介传递给受教育者,其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且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明显的主体性地位,由于教育者会对授课内容严格筛选并实时监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从而避免了其他负面消息的侵袭。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信息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都日益多元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隐蔽性和交互性特点,教育者对授课内容不再完全可控,并会导致一些舆论问题的出现,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设的实际效果。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与过去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在教育教学模式和话语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干扰下,教师在话语建设中已没有了绝对的主导权,大学生可以对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质疑,特别是当他们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时,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便不再认可和接受,各类网络信息在融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过程具有虚拟性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同样会产生阻碍因素[4]。

(三) 融媒体监管不力

融媒体平台和技术的运用虽能够大幅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并且能够给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便利,但却也给社会上的一些虚假言论和负面言论提供发酵空间。融媒体时代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信息,信息的传播方式没有规律性可言,对信息准确性难以辨别并且加大了对其的监管难度。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融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未能够在准确把握学生整体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利用融媒体推进教学活动,对于融媒体的传播规律认识不足,未能够及时分类并高效处理各项需要的信息内容,高校对融媒体信息未进行严格监管,其隐蔽性、开放性、多元性和自由性等特点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导致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效果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实效性。

三、基于融媒体视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策略

(一)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同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还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么在高校各个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深入理解、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于世界形势、国内形势、社会发展变化、国情党情等有全面了解,强化高校自身的思想政治站位。对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来说,要想真正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关键点就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引领作用,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各种精华内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度融合,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高校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应结合融媒体时代发展特点,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融媒体技术,并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其中,高效运用情景剧、实时热评、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模式,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和兴趣,真正地做到知识入耳、入脑和入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

(二)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了交互性强、内容广泛、速度快且效率高等显著特点,极大拓宽了高校学生的文化视野,但同时也对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爱国主义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依托先进的融媒体技术和平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显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资源,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这些文化和资源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一是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之与思政教育话语建设统一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持与保障。融媒体视野下应科学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类意识形态资源,不断发展和创新曲艺、绘画和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积极践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成果,强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针对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文化底蕴,构建基于融媒体视野的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其教育实践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支撑力

“第二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强化隐性教育效果的重要场域,其能够有效弥补当代高校教育教学中内容枯燥和方式单一的问题,依托先进的融媒体技术和平台可开展形式多样、氛围融洽且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第二课堂”更加强调将思政教育话语权落实到具体化的实践层面上,真正实现所学思政理论与实践运用的“合一”,在融媒体中可以多种形式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学校、思政课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保证高校隐性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打造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比如以节假日、关键会议、重大节日等为重要契机,设计多样化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模式,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逻辑和规律,真正满足当代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立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内容学习诉求,创新思政“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教育实践中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密切关注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时事热点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热点结合,通过解读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提供思考分析的材料,共同参与到热门话题的讨论中,实现对所学思想政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应注重对时事热点素材进行归类梳理和主题化整合,灵活编排教学内容,持续优化话语体系,引导大学生参与到高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融媒体平台的构建和运营中[6]。

(四) 构建完善的教学监管体系

融媒体传播格局在较大程度上促使信息传播模式发生改变,同时更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及话语形式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毋庸置疑海量负面信息会瓦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对思政教育话语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舆论有着密切关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以提升其话语的净化能力。社会上逐步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将会直接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因此,应紧密围绕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周围,健全相应工作机制以正确引导舆论,构建科学完善的舆论监督体系。当出现突发和重大舆论问题时应配备相应的引导工作机制,及时预警并有效处理重大舆情,通过严格监管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此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同时结合学生反馈、用户数据和评价指标,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话语的建设策略,提高话语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话语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