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结合四融入”培养具备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的一流人才

2023-06-05 15:05:25徐俊武程时雄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0期
关键词:高阶微观经济学

徐俊武,程时雄

(湖北大学 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指定的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理论性较强,逻辑体系严密,教与学的难度都较大。自2017 年开始,湖北大学商学院微观经济学授课教师便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课程先后在优学院和优课联盟课程平台上线,而后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学情与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创新的目的是培养一流人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度很高。学生不具备相关专业基础,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实践经验较少,实现理论知识迁移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开展教学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1-4]。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授课教师发现该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基础知识不牢,创新思维受限

经济学学科体系建立已久,研究方法多样、内容复杂、理论体系庞大。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在48 课时内将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基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更没有时间对经济学思维进行扩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限制,且教师通常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1.2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不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微观经济学经典理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未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导致对经济理论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5]。

1.3 案例分析方法收效不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微观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时,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虽然授课教师已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但收效不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案例过于陈旧,一是与我国现实情况联系不大,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授课教师未创设一种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因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能力。

1.4 真实情境较少,思政元素不足

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真实情境较少,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不足,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不够灵活,需要改进优化。

2 教学方法创新设计

为了实现分类教学,授课教师必须突出学生低阶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差异性。授课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课程的48 个核心知识点分解为25 节10~12分钟的短视频,阐述课程基本逻辑和基础知识点。基于SPOC 课程平台,学生每学期用少于40%课时的时间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实现课程低阶学习目标。同时,学生在线上课堂参加教师布置的思维训练营,在线下课堂进行沉浸式和研讨式学习,实现课程高阶学习目标[6-7]。授课教师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满足企业对经济学人才的要求,是学校、学院和专业三级人才培养目标的聚焦点[8-9]。

基于此,湖北大学商学院将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核心是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创新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高阶思维能力。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四大问题,授课教师采用“四个结合”“四个融入”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最终使学生形成经济学高阶思维能力。

2.1 “四个结合”

2.1.1 情景模拟分析与前沿知识了解相结合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创新思维受限的问题,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最新学术动态,鼓励学生了解学术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2 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

针对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辩证思维不足的问题,首先,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其次,教师要组织小组集体讨论,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学生的观点和逻辑,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开展小组辩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经济问题的辩证思维。

2.1.3 基础理论训练与课外知识拓展相结合

针对案例教学方法收效不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库,同时积极拓展课外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经济类学科创新创业竞赛或学术竞赛,将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微观经济学实践能力。

2.1.4 情景创建与思政融入相结合

针对真实情景较少、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微观经济学课程尝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学思想,创设真实情景,融入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

2.2 “四个融入”

2.2.1 创新思维融入

通过案例情境模拟与学科前沿追踪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进行学术探索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2.2 辩证思维融入

授课教师通过采用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兼听他人的观点和逻辑分析,从而形成全面看待问题、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能力。

2.2.3 实践能力融入

通过基础理论训练与课外知识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思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践能力。

2.2.4 思政元素融入

授课教师通过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无缝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环境创设与课程教学评价改革

3.1 沉浸式课堂设计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不仅包括教师讲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因此,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创设真实活动情境,以小组讨论或模拟决策方式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其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10-12]。

3.2 混合式+互动式课堂设计

混合式教学为授课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方法[13-14]。授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拓展教学广度,实现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的有机融合。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小组讨论和雨课堂随机点名等方式,提升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3 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学业评价由线上考核(占40%)和线下考核(占60%)两部分组成,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线上考核主要分为视频观看、平时作业和课程参与度,视频观看完成度达到80%以上,计满分(占15%),平时作业取两次最高成绩的平均分(占15%),讨论回帖点赞数列第一的次数累计2 次或被教师“加精”累计2 次及以上者,课程参与度计满分(占10%);线下考核主要是通过翻转课堂、课外实践和期末考试、个人或团队协作完成课堂讨论或辩论,由教师根据质量评分(占10%),运用课程知识参与经济类实践项目或发表论文(不少于3 000 字),完成任意一项计满分(占10%),客观题加主观题的百分制试卷考试成绩占40%。

4 教学成效及推广价值

4.1 教学成效

4.1.1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整体提升

授课教师采用科学评价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教学创新实验班在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班,高阶思维能力总体平均值提高了近10%(实验班为71.01,对照班为64.67)。大部分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经济学高阶思维指导决策制定,一些学生能基本独立完成高质量科普论文的撰写并发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师还构建了在校学习与终生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学生可通过SPOC 课程平台与教师随时互动交流,培养经济学思维。

4.1.2 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学期末,学生在课程网站对微观经济学课程评价的主要关键词是“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等;在教务系统课程匿名评分中,该课程得分一直处于学院前列;近10 个学期,该课程教学质量优秀率达100%;授课教师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学成果奖,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关于教学创新改革的系列论文,教学能力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认可。

4.2 推广价值

自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微观经济学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已运行四轮,选课学生来自全国30 余所高校。授课教师多次作为主讲人,面向全国同行展示沉浸式课堂教学法和课程建设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该课程的教学视频在省级电视台播放,为公众普及了经济学知识。总结教学创新的成果,笔者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即通过构建混合式+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原理,形成辩证思维。

猜你喜欢
高阶微观经济学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简明经济学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0年1期)2020-11-03 09:16:02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微观的山水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0
基于Bernstein多项式的配点法解高阶常微分方程
微观中国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