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科技情怀及其实践对民营经济人士的启示

2023-06-05 13:30徐春辉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张謇实业南通

徐春辉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基本理论与党史党建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002)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做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百年前,民族企业家张謇秉承实业救国的理想,以科学精神、创新理念和世界眼光,推动了家乡南通的工业、教育、科普等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为奠定近代民族工业根基做出了贡献、树立了楷模。先贤张謇在早期现代化探索中彰显的科技情怀及其实践建树,对于新时代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汲取爱国主义养分,激发高质量发展担当;涵养敢为人先精神,锤炼敢闯敢干品格;厚植科技理念,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仍有重要启迪意义。

1 张謇科技情怀的内涵

张謇的科技情怀是其在早期现代化探索中彰显出来的精神品质,主要体现为以民族振兴为目标而萌生的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思想认知,饱含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为他最终选择实业报国之路、以现代化理念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如张孝若所记述的:“他的思想,他的计划,他的行为,没有一件不注重科学的原理,采取科学的方法,信用科学的人才。”[1]

1.1 科学技术是一切事业之母

19 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侵略与扩张加剧,强敌入侵的民族危机,激发了张謇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艰辛探索实业救国的实践中,他认识到“盖今日为科学发达时代,科学愈进步则事业愈发展”[2],在他看来,科学技术是一切事业之母,国强民富的实现既是发展科学事业的结果,又是把握规律、推动发展的必然选择。

张謇洞悉西方现代工业发展优势对我国传统棉铁产业产生冲击,尖锐指出“各国农工制作之货岁月输入,我之金钱日以漏出”“花往纱来”“无异于沥血肥虎”等问题,强调“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3]52。中西差距让张謇深刻认识到科技对现代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泰西人精研化学、机械学,而科学益以发明。其主一工厂之事也,则又必科学专家,而富有经验者,故能以工业发挥农产,而大张商战。”[3]130在他看来,欧美各国重视科学知识、发展科学事业,为其在世界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与世界竞争文明,不进即退,科举制度下“国人习重文学,遗传成性,脑力遂有所偏,大抵长于推立,短于征实,长于总汇,短于分析”,“长期过度重视文学教育,不重视学问的实用性和有益性”[4],是导致国家发展落后与民众生活贫苦的重要原因。为此,他警醒国人“知耻则奋,殚精科学”。

1.2 科学技术应注重实效

张謇不仅重视科学,还注重科学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实际效用。在他看来,超然于社会之上、止于文字或口号的“空谈科学”,都是不可持续的。在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送别演说中,张謇结合当时中国科学社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提倡科学,当注重实效”的思想观点。

在发展实业、兴办教育的实践中,张謇秉承实业救国的理想,坚持创新意识和技术引领,积极探索实业发展的科学路径,将南通建成了一个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城市样板。此外,他以“实业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为指导思想,把“为农者必蕲为良农,为工者必蕲为良工,为商者必蕲为良商”作为兴办教育的重要目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人才,他就创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科学社美籍社员推士(Twiss)曾称赞:“在本国时曾接门罗博士函,告以中国社会如电影一般,无论何时代何国家之状况,莫不纷然毕现。及至通境见张先生所办种种事业,皆能利用科学方法及手续以处理之,甚为满意。”[5]张謇利用科学方法发展实业的实践成绩可见一斑。

基于自身的实际经验,张謇认为:“科学家欲取得彼等之信用,非能为彼赚钱不可!欲赚钱非徒科学之精深,须能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量度社会经济,以为发展之标准。”[3]302在他看来,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科学发展亦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须“以科学方法应用实业经济之研究,与社会心理之分析,迨成效既著,人自求之不遑,执此道以提倡科学,未有不发达者”[6]。不讲究科学方法、不注重科学实效的科学发展注定是难以持久的,为此,张謇倡议中国科学社社员顺应社会发展大势,积极参与实业和教育事业。

2 张謇的科技实践

张謇既呼吁国人重视科学、精习技术,又在早期现代化探索过程中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理念,并在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主张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他的科技情怀集中体现在以民族振兴为目标,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力发展实业、兴办教育、培育人才、支持科学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建树中。

2.1 科学谋划,创新发展

张謇以“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为目标,凭借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精神,在南通打造了一条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中心,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初级产业链。“他在创新意识和技术理性的引领下,既开创性地从宏观上合理确定南通现代化战略目标和路径,又科学选择南通现代化的具体推进方略和城市治理方式。”[7]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引领者,张謇开启并促进了南通的现代化探索,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苑等工业、教育和文化事业,在全国树立了榜样。在通州创立第一个股份制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是张謇创业的第一步,更是他竭力应对西方现代工业对我国传统棉纺织业冲击的报国选择。此后,他又利用海滨荒滩,在全国首创盐垦公司;为降低纱厂成本,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为满足运输需要,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为解决工厂机器设备的制造和维修问题,创办资生(铁)冶厂;为充分利用剩余棉籽,创办广生油厂;为合理利用油厂的下脚油脂,创办大隆皂厂;为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创办大同钱庄、淮海实业银行……除此之外,张謇还开全国风气之先,成立了第一所民立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创办了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办了第一个商会、第一家渔业公司及第一家股份制电影制作公司,等等。胡适赞誉张謇“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8]。

2.2 重用人才,培育本土技术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张謇既呼吁政府“广开学堂”,培养“专科人才”,应“专门之用”,更身体力行,以选派出国学习、外聘名师专家、设立职业学校等多种方式,大力培育专业技术力量。

为改良棉业、促进自主创新,张謇坚持“唯才是举”、广纳群贤,他一方面选派年轻人才到国外深造,另一方面多渠道广聘名师专家。据1921—1922 年《通海新报》报道[9]:为防治各类农作物病虫害、改良土壤、振兴垦务,他先后盛邀东南大学教授过探先、原颂周,江苏昆虫局局长吴伟士博士赴通指导;筹建通泰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五公司农事试验场,“特邀著名昆虫专家、作物专家研究虫害之防治,农事之改良,以图增进公司之收益”。鉴于当时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奇缺,张謇提出“鄙人向来提倡教育,本希望人才辈出。但于用人一端,无论教育实业,不但打破地方观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10]的主张,在水利、纺织、教育、化工、医学等领域,不惜高薪聘用国外专家学者,如聘请英国工程师为大生纱厂安装机器,聘请荷兰水利工程师指导水利建设,聘请牛贝德、科泰尔达等为师范学院教员。

“实业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11]。张謇的科技情怀在其教育救国的实践中也充分体现。为满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张謇大力创办新式学堂,加强专业培训。比如,为系统培养精通纺织染各科技术的纺织专业人才,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为培训农垦技术人员、改良棉花种植,创办农学堂,建农业学校;为诊治和解决疑难杂症,满足医学需要,设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据统计,张謇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包括商业学校、工商补习学校、女子传习所、女子蚕业传习所、测绘所等在内20 多所中等实业学校和训练机构,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附设社会应用职业的农、工、测量、蚕桑等科,广泛开设管理法、修身、历史、地理、算术、文法、理化、测绘、体操等诸多课程,专门设立工科教室、农学教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兴科学、传思想、带文明做出“全国教育模范”。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他还建议政府提高师范教师社会地位,采取“擢优”“励恒”“彰廉”等办法“优予俸给”。

2.3 建设文化场所,支持科普事业

鉴于“科学与地方事业关系之重要”,除以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引领南通早期现代化实践探索外,张謇还在转变社会风气、传播普及文明等社会事业方面主动担当。

秉承对科学风气重要性的认识,张謇先后筹建了翰墨林印书局、南通博物苑,为公众提供集学习、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普及场所,也以此作为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辅助与延展。翰墨林印书局除印刷出版大生系统企事业文化刊物、各类教科书、地方文人学者著作外,还初步形成了一个反映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近代报刊体系。南通博物苑是一所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传播场所,张謇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理念创办博物苑,其宗旨是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展示的内容包括天产(矿物、植物、动物)、教育、历史、美术四个门类。他还建造更俗剧场,制定按号入座、不许乱喊乱叫、不许随地乱扔果皮等文明规定,在推动科学风气、提高文明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謇全力支持致力于传播和普及科学文明、推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南通支社的活动,积极推动科学年会在南通召开等。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于1915 年,是我国现代科学创立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科学社回迁国内以后,张謇被推选为中国科学社南通支社名誉社员,成为科学社成立和发展数十年间两位名誉社员之一,这与他对科学社的热心支持与贡献是分不开的。为帮助科学社解决科研活动经费之忧,张謇除自己慷慨解囊外,还努力寻求社会各界支持。据中国科学社发起人之一、首任社长任鸿隽回忆,在张謇等科学社董事们的努力争取下,“江苏省国库项下每月拨给二千元”,这笔经费成为中国科学社维持及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费用来源。张謇还同其他社会名流一起为科学社争得“南京成贤街文德里70 号”作为社址,为其开展各类社务活动提供了场所。张謇七十寿辰时,科学社感恩于其“耆年硕德,利用厚生,科学昌明,端资先导”,以“生物研究所”为贺礼纪念其对科学的倡导和支持。此外,热心科学事业的张謇,还力促中国科学社第七届年会在南通成功举办,梁启超、杨杏佛、马相伯、陶行知、丁文江、竺可桢、茅以升等38 名社员及中国文化、教育、科学各界的知名人士,军、政、工商各界来宾共300 余人出席。此次年会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结合在一起,并把通俗科学演讲作为学术会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性转机,也为树立南通的科学风气、吸引更多人加入科学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对民营经济人士的启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张謇科技报国的理想情怀及其实践建树,对于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坚定不移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3.1 汲取爱国主义养分,激发高质量发展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称赞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为国分忧、为民谋利是张謇一生鲜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他科技情怀及其实践的重要遵循。无论是他警醒世人“知耻则奋,殚精科学”的时代呼唤,还是秉持民族振兴目标创办实业、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艰辛探索,都饱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民营经济人士从中汲取涵育家国情怀,可激发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砥砺奋进新征程的过程中,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历史使命,把传承和弘扬张謇科技情怀提升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传承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办好一流企业的担当与情怀,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思想、汇聚力量。

3.2 涵养敢为人先精神,锤炼敢闯敢干品格

张謇生于国弱民贫的乱世,提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克服重重阻力在家乡创办企业。作为状元实业家,他发扬科学精神,躬行科学事业,为勾勒理想中的“新世界雏形”,敢闯敢干、不屈不挠,坚守实业不动摇。张謇的勇毅进取精神、敢闯敢干品格,为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树立了榜样、注入了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民营企业家要以先贤张謇为楷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既要用坚定信心和更广阔视野坚守实业、深耕主业,也要积极主动响应党中央关于“企业敢闯”的号召,涵养“敢为人先”“开辟无数新路”的开拓进取精神,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和思想桎梏,以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战胜“不可能”的韧劲,进一步激发敢闯敢干的活力与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3.3 厚植科技理念,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

张謇的科技情怀是一种思想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担当,它既饱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又集中体现在以民族振兴为目标,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力发展实业、兴办教育、支持科学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他是科技文明的提倡者,更是脚踏实地的践行者、实干家,他的科技理念、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做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民营企业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制度化,引领企业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企业家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作为发力方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此外,先贤张謇通过开展科普活动、营造科学氛围等方式,多渠道培育科技人才的实践,对当前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仍有借鉴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科技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与根本,谁能够在科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谁就能够抢占发展先机,拥有国际话语权。加快科技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完善多元化、梯队式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与选用。

猜你喜欢
张謇实业南通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论张謇的日本观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