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以天华学院为例

2023-06-05 11:50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教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李 娟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104)

引言

受全球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也有了变化,逐渐从单一的艺术设计师演变为设计、艺术和科技等跨学科协同创新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传授模式逐渐转变为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2017年12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积极号召“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展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明确了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也要求高校探索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兄弟院校、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等领域优势互补的深度协作,营造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协同育人环境,实施“项目引领、教师领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能创意,懂技术,会应用”的艺术设计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民办高校实施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意义

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解决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类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以下三个问题: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

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知识结构较单一,专业特色不鲜明,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发展的需求。只有着力于建设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跨界交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传授模式逐渐转变为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设计类行业多元发展的新业态。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薄弱,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足

实践对于艺术设计学生来说,是获得操作经验、提高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精神。需要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设计协同发展的教学机制;依托多维实践平台,开展“真题实做”等项目式教学实践,并通过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创客”项目,申请知识产权、专利等途径推进教学成果的转化。学生通过锻炼,可以熟悉市场工艺流程,加快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速度,增加其社会竞争力,从而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产教融合践行不畅,资源得不到合理运用

目前,很多学校的校企合作,主要流于表面现象,校内外资源得不到整合与合理运用。需要通过整合校内相关优势专业及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学校与企业、研究中心、行业协会等共同打造“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平台”,根据整合共享的原则进行协同合作,达到专业、学校、企业、社会等共赢的局面。

二、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实践思路

针对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产业与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围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聚焦产业,以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科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企优势,引领协同创新教学改革;政、企、校多元协同,深度合作与参与,构筑协同育人新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管理优势,在课程设置方面,以艺术设计类产业为驱动,将产业人才需求转化为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将企业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将企业生产开发过程通过实训项目转化为教学过程,培养毕业后能够进入从事艺术设计类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优化各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通,育训合一”的育人机制

借鉴“协同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项目教学理论”等先进教学理论,主张 “专业课程项目化,学生作品产品化,工作室项目商品化”,推行“项目引领、教师领导、学生主体、技术支持”的“真题真做”的项目式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协同合作,推进协同创新教学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将行业大赛主题、企业任务、历届优秀毕业选题等“项目”引入课堂,组织教学。不同年级和课程阶段的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承担与自己知识能力相匹配的项目任务,并有效配合,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项目化;将设计行业标准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学生作品参照行业产品标准进行策划、设计和验收,实现学生作品的产品化;将企业生产流程和项目管理机制引入工作室教学,使工作室教学的作品商品化。

通过联合企业、行业等产业资源,让真实的产业项目与教学场景对接,具备不同难度的层次以满足不同教学要求,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与产业场景相融通,培养综合性人才。借助企业联盟,打造学生实训就业平台,让学生获得和业界更多接触的机会,加强业内对专业学生的认可,与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学习目标。

(三)依托校企优势,引领教学改革协同创新

以天华学院为例,通过与完美动力和完美世界教育等校企携手合作,依托学院和企业在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借助企业方与全国范围内院校企合作构建的课程内容、实验实训、职前培训、认证考试体系、竞赛赛事、设计相关产业人才生态库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打通全教学流程的教学管理平台,搭建数字智能技术实验平台,用来进行人才培养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一键接入创作开发环境,确保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前沿性。

在学院内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组成“创客小组”申报创新、创业、创客项目,入驻孵化工作室进行创新实践或真题研究和设计,为发展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四)加强校企共管共培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石,能力为核心,人才引进和项目培训为主要途径,机制建设为保障,提升专兼职教师素质为目的”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

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桥梁,以提升专兼职教师能力为核心,通过引进人才,实施项目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动共管、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打造专业带头人团队、骨干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团队、教科研团队和兼职教师团队等5支教学团队,以提升专兼职教师专业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实践

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为例,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全程、深度、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展演”专业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加强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师资团队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明显社会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一)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对接新业态的市场需求

天华学院紧抓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机遇,在国内高校率先提出打破专业边界、课程边界、课堂边界、教师隶属边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培养行业人才,共同解决合作难题,共同分享合作成果。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熔铸,实现技能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统一。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成绩突出,如学生作品在“汇创青春”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达500余项;近5年有70多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入优质企业工作。

(二)创立“全程、深度、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天华学院通过让学生接触和享用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和IMS天下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丰富的数字文创产业资源,使真实的产业项目与教学场景对接,实现“教育+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与产业场景相融通;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有效转换。

借助校企联盟,打造学生实训就业平台,让学生获得和业界更多的接触机会,学生通过参与设计项目,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赢得企业对学生的认可,2020年已与就读我院共建班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真正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学习目标。

(三)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展演”专业特色,内涵发展,服务社会

天华学院在新媒体展演、电竞运营与推广领域已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展示与演出的跨界融合形式,增强传统文化艺术题材作品的表现力、传播力和生命力。2019年,“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展演集成创新工作室”获批“文教结合项目——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和紧缺艺术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师生共同创作了多媒体舞剧《尘缘如梦》和《尘思》等作品,制片、导演、舞台美术、多媒体视觉设计等都由本院师生共同完成,舞剧《尘香疏影》团队曾应邀赴韩国首尔演出。项目成果在服务社会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德方面形成一定实际效果,全年媒体宣传达16次,宣传覆盖面形成一定的规模。

2020年,天华学院又获批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传统文化融合新媒体展演创作人才培养”。该项目还与上海聚鹰堂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引入合作单位的骨干人才走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整合校内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校企共同建成《传统文化融合新媒体展演创作方法》全套课程文案,共同深化教育改革,将师生原创作品转化为商品。

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团队逐渐被大众知晓,开始承接社会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红色剧目《铸魂达玛拉》、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越剧《山海情深》、多媒体杂技剧《七彩宝莲灯》等的多媒体视觉设计,其中《山海情深》2021年3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目前,全国巡演累计已达50余场,社会影响力较大,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明显社会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四)师资团队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提升到50%;建成了《影视短片创作》等4门上海市级重点课程;建成了18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级优质课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研究》获批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近年来承担上海市级科研项目51项,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资助近800余万元。

结语

天华学院在大力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找准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驱动,以外部资源开拓为羽翼,校内外教育要素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很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产教民办高校艺术设计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