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与课程建设研究

2023-06-05 08:24李家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育部专业课程

李 倩, 李家瑞

高职院校课程与课程建设研究

李 倩1, 李家瑞2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与载体,有必要深入研究课程的建设内涵和目标。通过对课程本质、课程分类以及课程设置与建设等的分析与探讨,阐述高职院校课程的基本特征、发展概况与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应以紧跟时代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设课程与更新课程内涵,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建设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课程类别;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的细胞。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功能,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为什么要如此看重课程?因为,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是完成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创造的具有可视与延续性的微观、普通资源,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宏观的战略大问题,即培养人的问题。但课程亦是中国高校,不论是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短板,差别只是问题轻重和呈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课程概述

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即学程,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既可指一门学程,也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广义课程的概念,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其狭义概念,指一门学科。近代课程的含义,也是在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或阶段,从“学程”变化为“教程”。使“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科书”成了“课程”的代名词。中国高等教育学开创者与奠基人潘懋元教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

对课程的定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分岐和争论。是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观念的理解不同,在我国有代表性的观念有以下三种,即课程是知识,是经验,是活动。

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因此,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课程把教育思想、教育宗旨、教学理念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是落实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其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科学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受益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有关课程表述的新名词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涌现,比如先后就有传统课程、精品课、慕课、水课、金课、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等有关课程名词的产生。

(一)精品课与慕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又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等层次。如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它又分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其课程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二)水课与金课

课程的质量也是有差别的,如大家常说的水课、金课等。水课是指教师不用心上的课,知识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低阶性即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通过,课程中没有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素养的养成。金课即一流课程或高质量课程的统称,它可归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即高阶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结果具有个性化和探究性。挑战度则是指课程要有一定难度和一定的挑战性,一方面老师需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备课,花情感讲课,另一方面,学生课上课下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学习和总结。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都是高度抽象、概括、提炼的词汇。“思政课程”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简称,中心是“课程”“思政”是修饰词,“思政课”是课程形态;“课程思政”之“思政”,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中心是“思政”“课程”是修饰词;“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政治觉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比如药理是医药、护理、制药以及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样也先后经历了不同时代、不同要求与不同理念的蜕变过程,早年主要强调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忽视提高学生兴趣的课堂互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只着重于基本理论学习,彩色图片都十分有限,更不谈相关的动画类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学时很少,造成毕业后的学生基本上仍需要从头开始,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很差。而在后期的精品课、慕课甚至金课的建设中,更注重加强调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如近二十几年来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强调培养学生在生产中正确使用药物的相关能力,然后才是掌握基本的药物作用原理、药物分类与特性和配伍原则等基础知识,同时又逐步增加和补充了有关课程思政教育的素质目标:如提倡对于药物的第一理念应是以预防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在需要用药时应该坚持“安全、合理、适量”的理念;应具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适应能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总之,因为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手机和网络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足量的教学资源,能够很便利地从网络中搜集或者自行录制大量的有关教学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发展。

二、课程分类

课程的类型有多种,如:学科课程即传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习科目,包括以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专业课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拓展课;活动课程是指课堂教学外组织的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项目,如科技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隐性课程即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等。其次,还可分为通识课程、学术导向课程、能力本位课程等。

自从本世纪初国内全面发展高职教育至今,国家十分强调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因此,一般高职院校较多采用的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结合类课程,它是指将从事某种(或几种)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和责任感等融入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融合成一体的课程,其特点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的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因此具备较强的感知性,相对于传统的课程以及培养目标不同的本科课程而言更加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兴趣特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加符合和更好地满足了国家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对于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其实,早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农业技术教育就尝试课程改革。如早年的黄冈农校(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结合农时季节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方案。如农学专业结合水稻生长过程,在不同的生长期安排师生下到农村实习。水稻育秧季节师生在秧田里上课,从事浸种、催芽、整秧田、播种、秧田管理、防病防虫、除草等工作。实习过程中教师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模式,重组课程内容,在实习中结合农业生产需求为学生讲授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学生在实习中学理论知识,同时又不断练习了技术技能,举一反三,直至熟练。返校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同时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在水稻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测产收割等水稻生长季节都组织师生下乡实习,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同时还根据农业部门的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教师也在下乡实习过程中重构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充实和完善了统编教材,开发了理实结合的《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等校本教材。

又如畜牧兽医专业,结合春秋两季防疫要求下乡协助乡村兽医站进行防疫,根据猪、牛、鸡等动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组织师生下场实习。蚕桑专业,结合蚕的生长周期进行教学实习等等。这些都是以工学结合过程进行学习的工学结合课程,此类教学改革经验被当时的农业部门推广,学生受到当地农业局的欢迎。80年代农校又结合农业部门的要求开展了结合“农业种植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活动;90年代学习“加拿大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再以后就是以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发学习领域的课程。

再如武汉软件工程职院的药物分析课程。该课程是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涵盖内容广泛、知识点琐碎,应用性强,对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高。然而高职学生普遍理论基础薄弱,难以掌握住重点,特别是对于数据的计算与处理方面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目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仍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在面对实际问题如何开展药品质量研究类似问题还是无从下手。近几年尝试在线下课程中加入技能大赛比赛赛题进行讲授与实践,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中嵌入信息化技术,同时请制药专家为学生上课,到生产厂家实习,从两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的信心,切实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获得感与成就感,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此外,教育部在人才培养工作数据填报和教学评估工作方案中将课程分为ABC三类:A类是理论课,B类是理实一体课,C类是实践课。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和相关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即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社会与时代的需求、科学知识发展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求等。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要求,职业院校主要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其中,公共基础又称通识课程,是指各专业都需要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素养课程,为赋予学生通识知识和通识能力所开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必修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选修课。专业课是支撑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掌握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要求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5~8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社会实践;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四、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课程,它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的精神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要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课程思政。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要坚持多元共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主体、师生参与的方式开展课程建设。要坚持动态优化,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动态更新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要坚持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平台,开放共享,推动课程开放与应用。

同时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要进一步完善产教结合、科教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机制,对接产业进步、科技发展、职业需求和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1.更新课程建设理念。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精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建设课程,树立需求导向的课程观。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课程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进的路径建设课程,树立能力递进的课程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思路建设课程,树立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2. 建设教学团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及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等文件的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3.选好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课程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捕捉到本专业发展的新变革、新趋势,进而促进本专业和课程创新发展。教学团队教师应具备五种能力,即教书育人能力、课程教学与评价能力、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科研和为社会服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强化素质的原则,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互相配合的课程体系。

按教育部规定规范公共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的要求,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建设,同时特别要加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精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根据学校服务面向和办学特色,加强素质拓展课程建设,探索开发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跨专业课程和主题学习课程,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完善和开发课程标准。除了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外,还应建立校级专业课程标准。在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制定校级专业课程标准时,都要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对接,包括理论知识标准、技术技能标准、考核标准等,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

6.规范课程实施。职业院校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主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课堂革命,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的50%,同时规范实习实训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7.改革课程评价。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导向,学校、社会、企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重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探索课程诊断性评价和课程发展性评价的机制。将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使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 同时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中的比重。

8.加强课程管理。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9〕10号)”“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其次,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课程申报、审核、评估、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支撑度和吻合度。完善健全课程标准、教案评价、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考核制度。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严肃课堂教学纪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提高课程教学管理效能。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评价学校好与坏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载体,亦是所有教育中最根本问题,即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特别重视各类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科学地构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使之既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能够与时俱进地满足科学知识更新和国家建设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EB/OL].(2019-06-05)[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2003-04-08)[2023-08-14].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5664/moe_1623/s3843/201010/t20101018_109658.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EB/OL].(2011-10-12)[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110/t20111012_126346.html.

[5]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EB/OL].(2005-02-07)[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0502/t20050207_80415.html.

[6]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EB/OL].(2008-09-23)[2023-08-14].http://www.moe.gov.cn/s78/A13/s7061/201410/t20141021_178938.html.

[7]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08-14].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8]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湘教发〔2018〕41号][EB/OL].(2019-04-09)[2023-08-14].http://www.hunan.gov.cn/xxgk/wjk/szbm/szfzcbm_19689/sjyt_19696/gfxwj_19697/201906/t20190624_5365337.html.

[9]张红伟,蒋明霞,兰利琼.一流课程建设的要义:思想性与学术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36-4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EB/OL].(2014-09-29)[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9/t20140930_175746.html.

[1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教人〔2011〕11号][EB/OL].(2011-12-23)[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7051/201112/t20111223_180798.html.

[1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08-14].https://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13]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EB/OL].(2016-11-03)[2023-08-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11/t20161115_288823.html.

[1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EB/OL].(2019-08-30)[2023-08-1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69720.htm.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102号][EB/OL].(2021-12-25)[2023-08-1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7/content_5661662.htm.

G423

A

1672-1047(2023)05-0046-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5.12

2023-09-07

李倩,女,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药学,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责任编辑:秦春娥]

猜你喜欢
教育部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