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剑文,王治雄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
居剑文,王治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在当今教育普及化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十分重要。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要做到任务引领,构建校企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作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目标。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及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培养模式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技术技能型人才;师生共同体;高等职业院校
当今时代,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社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在此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培养和选拔这类人才变得十分重要。技能型人才在学习先进理论知识、掌握前沿技术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将创新作为目标与导向并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做到不断提升自我。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应当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要充分发挥所学知识,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勇于挑战困难,敢于面对,善于创新,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树立大局观,通过自身努力发展成为拔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学习,不断创造。而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密切且重要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如何积极回应新时代的要求,归根到底要对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和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始逐步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这些高校的成功经验来看,不断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教学管理模式,无疑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众多高校仍未能够搭建起师生共同成长的环境,这样人才培养质量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在职业院校里,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无法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人才培养效果欠佳。
师生成长共同体是建立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共同学习、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并共同成长。其目的是促进师生互动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和学生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中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你中有我不可割裂开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实现,现如今师生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在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逐渐变得明显,师生之间充斥着不理解和矛盾。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结合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却往往变成机械化、单一化、死板化。从教师方面来看:1.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传统单一,仅仅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机械性地输送给学生,不注重学习情况和学习效率,学生大多是被动服从的一方;2.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普及,仍有一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僵硬[2];3.部分教师无法做到平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的关系,更多关注科研实践方面,对教育教学活动投入较少的精力,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大阻碍,一知半解不能做到活学活用,更不能向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过渡。从学生方面而言,许多学生仍被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阶段性总结。学习中比较自由散漫,很大程度上仅仅满足课程的学习,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
自1999年高校扩招至2023 年,这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有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比远远不达标[3]。普遍现象是教师数量较少,而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使得很多教师每天辗转在各个校区、各个课堂中,身兼多职,疲于授课,较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另外,当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提高教学便利性、快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与矛盾,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采用线上教学而非课堂教学,使得师生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隔着冰冷的屏幕造成情感无法有效地传达。有些学生在校园中遇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而是选择避而远之,在课堂上也是选择玩手机,不认真学习,不参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甚至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躲避的心理。种种这些现象都使师生成长共同体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交流频率,仅有的单向交流大多是在课堂上的知识讲授环节,师生关系被简化为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多样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因素,原本师生之间纯洁的学术交流、心理沟通逐渐沦为了功利主义的牺牲品。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现有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基本上是以科研成果为导向,部分教师出于更好地谋求个人发展的目的,往往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上而非教学育人中,在对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投入的精力与心思较少;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考核任务,将学分、绩点等作为学习的直接目标,不会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知识运用水平,在就业、深造等诸多压力下学生将分数作为唯一的学习任务,而忽视非教学方面的学习,使得师生成长共同体发展缓慢,无法有效做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4]。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要求教师与学生二者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前提下能够、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使得二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知识、科学研究、素质提升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双方是相互联系的,割裂开任何一方都不能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在高职院校中,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自身的综合发展,让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对于学生而言,在与教师的不断合作交流中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向技术技能型人才靠拢,最终为社会创造价值。培养师生成长共同体,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建设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努力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现实路径可供参考。
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双向良好的互动交流。在“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思想大讨论,让教师与学生双方分享认识,共同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成长。树立成长共同体意识,发挥主体间和主体内的相互作用。主体间性是强调主体之间统一性和相互性的关系规定,形成“主体-主体”的教育格局,是对“双主体”或“多元主体”的主体共同身份的确证[5]。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也不仅仅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愿望,并不断努力去实现,在努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实现双赢的局面。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课堂教学上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6]。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而言,要做到合理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设立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树立自我成才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与培养。
高职院校是构建与实施“师生成长共同体”的首要场所,教师通过持续的课堂交流、互动等方式及课后的交流,探讨与学生共同构成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共惠共赢的局面。传统的教书育人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时间的不连续与空间上的隔阂。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背景下,高校应当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师生交往模式,满足教育教学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教师积极主动地切实关心、照顾、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定期安排专门的课堂答疑环节。另一方面,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做到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同时,教师与学生应有效借助新媒体这一手段丰富和扩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打破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局限性。如教师可以设立微信群等方式定期发布学习任务、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交流分享前沿发展,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掌握最新形式与发展手段。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做到互相关心与帮助,不能只在乎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他人的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关心的现实需要,互相关心、交流是构建良好师生情感的源泉,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始终。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学的亲切感和丰富性,对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培养与推进是尤为关键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成长共同体,让教师团队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与学习障碍。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培养思辨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辩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不能一味被动地听讲。要有效互动,从传统的课堂听众的角色转变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最终实现师生成长的共同体构建。
探索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早日成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既要突出专业重点,又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完善。
近些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作用。为了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大赛,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以小组为单位,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培养与发展[7]。技术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及时发现所学知识的欠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技术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教学理念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目标导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通过技术技能大赛使得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将其立体化、模型化地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再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从而形成学习的“正反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赛训融合,深化和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质量,构筑拔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
高职院校应着眼于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科学的培养模式,侧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教育,使得学生成为技术技能、道德修养、文学艺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努力培养逻辑思维与设计创造力均衡发展的全方位、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8]。重视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能够抓住核心观察点,并大胆做出创新,最终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
加强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企业是学生今后的“校园”,高职院校应密切与各类企业沟通交流,提高合作度,提升互动频率和水平,在兼顾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在走出校园的同时能够快速融入企业与社会之中。同时提高理论和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优秀企业的杰出人才来校开展宣讲会,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工业技术知识,扩大学生对工业生产领域的认知面[9];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让学生明确工业生产的整个环节,促进学生成为拔尖型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对接。学校将企业的短期课题作为高年级学生乃至毕业生的实训专题,将影响企业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战略发展的问题作为校企协作的攻关课题。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将联合教育基地发展成为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创新设计与成果转化对接的契合点,学生可借助这一平台实现相关的创新创业规划及技术技能提升。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高校应设立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接,如技术研发室、实验室、工作室等,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负责,从而实现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以技师、高级技师等为教学骨干,学生通过自愿报名或班级推荐等方式参与进去,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事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分享与讨论,上一批学生指导下一批学生,实现滚动教学,使得所有学生共同参与[10]。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从学生转变为技术人员,将理论学习、实践创新融入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使能力更强、专业更专、技能更高。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侧,需要与当今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学习的动力,使得学生即使离开校园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这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对学生、社会而言都是极其有利的。高职院校应当贯彻落实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完善,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知识的接受者走向知识的思考者和技能的掌握者。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培养拔尖型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1]刘小杏,杨国藏.移动互联时代“师生共同成长课堂”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2): 42-46.
[2]王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成长共同体发展路径 探究[J].高教学刊,2020(30):172-175.
[3]李建飞.依托师生成长共同体,助推新时代集体主义 教育[J].中国德育,2020(9):59-61.
[4]朱淑敏.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助力成长——生活德育师生发展共同体研究[J].华夏教师,2020(5):84-85.
[5]胡培培,徐文平.浅谈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22(9):31-34.
[6]侯力莉,王丽娜,许小侠.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工业设计,2020 (1):40-41.
[7]赵巧妮.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探究[J].科教导刊,2022 (14):4-6.
[8]孙晓枫,赵莹,周淼,等.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11-113.
[9]刘蔷,何晓卉,赵璐璐,等.基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现状及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2(17): 143-145.
[10]谢双.基于产教融合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索——以职业本科教育为视角[J].科教文汇, 2022(24):10-13.
[11]王治雄,徐凡.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3): 26-28.
G719.21
A
1672-1047(2023)05-002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5.07
2023-09-06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21GA09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一库三全五导两促’构建高职‘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2021C2041127)。
居剑文,男,湖北武穴人,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刘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