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逻辑起点看终极目标——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2023-06-05 08:24张敬衡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试点校企

张敬衡

从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逻辑起点看终极目标——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张敬衡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议题。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向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符合需求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以弥补企业人才需求缺口;同时有效引导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方法与目标。国家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已开展三批并已陆续验收。然而“为何试”“怎样试”和“最终建成什么样”等系列问题仍存在于部分院校中。本文以逻辑思维方法,结合工作实践,探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起点、目标、做法、结果和结论,以期作为同行的参考。

高职教育;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逻辑起点;终极目标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及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其关键是技术进步,企业需要大量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主动实施专业升级,积极培养适应企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技术人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经过数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其工业技术专业的发展可为现代学徒制育人工作的常态化和不断优化,提供借鉴。

一、启动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逻辑起点

“逻辑”是“logic”的音译词,意思是“思维”或“思维的规律”。“逻辑起点”是指思维过程的开始,也称之为逻辑依据。逻辑起点是在最简单的范畴,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并以此作为建立思维的基础。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需要技术进步,但仅有研发和设计人才是不够的,基层部门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高低及职业素养的好与否,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天壤之别。企业培养一名基层技术员和一线员工是既费时又费力的事情,教师能否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提升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呢?因此,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其客观的必要性,亦是启动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逻辑起点,解决了“为何试”的问题。

二、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逻辑前提

传统逻辑中经典的三段论是最基本的逻辑推理判断,包括: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三部分。三段论是指导高职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一种正确思维方式。据此,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逻辑前提可以考虑为如下三点。

第一,在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保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及其装备制造企业和职业院校实施是大前提。

第二,通过407所高职院校中的制造类专业在相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行业协会及企业的参与下,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小前提。

第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促进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试点工作与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是贯穿于整个逻辑推理结构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切实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的问题。“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重点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1],亦是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逻辑前提。

三、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主要工作

就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主要工作而言,是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个层面展开的。

(一)政府引导支持

湖北省人民政府要求创新推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促进校企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共建专业、课程、教材、师资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2],并部署了省教育厅等部门的具体工作。对于制造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而言,政府有如下工作。

1.省教育厅合理规划布局试点工作。结合湖北省为制造业大省的实际,制定全省制造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开展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明确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

2.试点专业所在地市政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落实政府职能部门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事宜。支持试点院校组建职教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

3.省市政府加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与财政保障,分别对试点院校和企业均提供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出台文件和制度,推进“双证融通”,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对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省财政厅及试点城市均提供试点工作经费,支持试点工作,保障学生权益。

4.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宣传试点工作经验,不断扩大学徒制试点工作。

(二)行业企业参与

省机械行业联合会作为企业和院校等会员单位的组织机构,保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和院校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试点企业也希望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长期人力资源,可以节省招工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同时,通过试点,企业还可以与院校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培训课程开发等。部分企业还可利用院校场地、设备等资源,弥补固定资产的不足。

因此,参与试点工作的行业企业主要工作是与学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教学文件;制定学徒岗位职责;提出并落实师傅安排;单列试点工作资金。因试点单位而异还有其特定的合作事宜。

(三)相关高职院校及试点专业实施

试点院校的主要工作与企业要做的工作是一致的,但试点工作的主体是学院和专业,学校是面向学生的试点工作直接执行者。

四、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践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参加,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在制造类若干专业中较早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2018年申报省级骨干和特色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国家试点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试点工作从学习研究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并获得验收。

(一)“学徒制”的起源、作用和利弊

1.传统学徒制。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商行、工厂就是通过师徒共同劳动,以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即“传统学徒制”。发达国家也曾长期存在传统学徒制(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对学员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技能培训。学徒制是一种高度情境化的教学。但传统学徒制的弊端是企业分散,所学知识面窄,不成系统;同时还有雇主或师傅对学徒劳动的剥削。

2.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1993年英国政府制订了现代学徒计划以帮助青年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平稳过渡,并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结合,提升了职业准入的质量。德国的双元制亦是现代学徒制的形式之一。在欧美及全球各国均有学徒制。

3.我国新学徒制的兴衰。解放后,我国打破了剥削制度下的传统学徒制,实施新型的三年学徒制。建国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工厂需要大批技术工人。国家以行业或大型厂矿为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以学校培养方式的普及,学徒制也淡出了职教领域。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职校划归地方政府管理,渐渐失去了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学校教学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其带来的后果:一边是企业招不到适用的员工,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4.中国特色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试点。近些年来,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推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这些举措起到一定作用,但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暇顾及“培养”,期望学校提供“成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技术人才支撑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生产一线需要的新型工作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只能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和岗位上学习训练中培养,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进行学徒式培训重新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

鉴于古今中外学徒制的历史,试点单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进一步回答了“为何试”的问题。

(二)建立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在合作中做到双赢是建立紧密、稳定、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的要点。因此,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遴选了与机器人行业知名的领军企业合作共建,开展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1.建立工作机制。为了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校企共同成立试点工作小组,定期交流工作和解决问题,双方商定工作开展的时间。

2.建立互通机制。通过合作试点,校企加强信息交流。学校了解高新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企业了解学校现有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在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和省机械工程学会活动,信息更加丰富。

3.校企资源共享。一方面,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熟练了智能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体验了智能生产管理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人机合作的生产管理等实践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企业亦可缩短新员工的岗前培训,降低了招聘成本;学校的贵重仪器设备、科技图书资料以及在学术团体的影响力亦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教师与师傅双主体教学,提高了授课效果。如,试点班企业工程师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电气控制基础知识,用工厂案例讲解电气控制和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技术,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与技术,效果很好。

(三)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

“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3],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的做法是跟据企业招工需求,在校内相关专业中,通过宣讲、学生自愿报名及企业考核,组建相应企业的试点班,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组班时,明确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学校与武汉东风日产、富士康(武汉) 裕展精密科技公司、华中数控集团、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公司、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公司等企业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从2018级开始,在每年90~100余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为特定企业组建20~30余名学生的试点班,武汉富士康公司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资助管理办法,对学生和师傅进行补贴。学校还将学徒制逐步扩大到制造类专业群,并巩固了数控技术专业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的学徒制班。

(四)设计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按照“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工学结合”[4]的思路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为切入点,促进传统专业升级,使人才培养规格及质量得到保障。由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和高新技术技能需求交替存在,均需学生掌握。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能够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合理的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既有熟练的手工操作技能又能掌握智能化设备的运作与维护,凸显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专业主干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推进校企两地人才培养,确保实践教学占比60%。企业工程师来校联合授课,将企业所用纳入到教学最小单元,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承。学生在校内的制造生产线实操、虚拟仿真软件训练,以工学交替、产学结合、双导师授课、项目驱动等方式学习。在企业,由师傅带领学生技能实践。通过分别在学校和企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强化了知识技术融通,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践行SGAVE(Sino-German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项目式教学。如“工业机器人系统功能分析”“手工类零件加工”等课程开展了SGAVE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在情景角色中进行教学,通过解决技术难题和优化工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技术岗位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设置、轮岗顺序以及岗位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制定分阶段校外实习安排、实习内容和考核目标等,包括职业资格证训练。师傅按照机器人操作、编程、工作站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现场维护以及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等岗位制订训练内容。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在裕展精密科技公司,每期学生全部安排至生产技术和设备维护岗位实习,确保学有所成。

4.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提高。课程改革将训练植入专业课程,赛训结合,培养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大赛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国家一级赛项屡获战功。指导教师感慨道,企业在现场就与获奖选手签约,看来只要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不愁就业。

(六)大力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

1.提高教师“双师”能力。机电学院全体教师假期参加企业锻炼和海内外教学法培训。抽调5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半年。选派7名教师到德国学习工业4.0技术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等课程开发及SGAVE教学模式等。通过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双师”能力。

2.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湖北省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积极探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2023年7月与东风汽车、江苏汇博等企业合作,启动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产业学院将发挥优势资源,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3.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机电学院教师积极承担援外教育项目。2019年以来,为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院校师生、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文化培训。专业教师用流利的英语向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教师学生开展“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授课,向马来西亚学生讲授“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6],为国家“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七)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智能工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1+X证书考核培训基地等场所。仅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就占地370平方米,投入设备值500余万元,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龙头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功使得就业方向也从工业机器人制造和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拓宽到汽车、食品、新能源、3C等行业。试点工作还带动和辐射到相关专业,实现了专业群健康发展。通过试点工作的实践,解决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怎样试”的问题。

五、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终极目标

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逻辑结论即终极目标是与装备制造行业企业探索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实现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双主体育人管理机制,推进校企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7],并汇总到国家层面,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贡献一份力量。任何理论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反过来,实践的发展也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运用逻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装备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个层面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国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终极目标,解答了“最终建成什么”的问题。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支持,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M].人民出版社,2014.

[2]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22-04-14)[2023-06-14].http://zc.gjzwfw.gov.cn/art/2022/4/19/art_8_49760.html.

[3]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EB/OL].(2022-08-25)[2023-06-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4]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EB/OL].(2019-05-14)[2023-06-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906/t20190603_384281.html.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号)[EB/OL].(2022-12-21)[2023-06-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307/t20230717_1069319.html.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22-12-21)[2023-06-1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12/t20221222_1035691.html.

[7]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教职成〔2016〕2号)[EB/OL].(2016-04-07)[2023-06-14].https://www.whtcc.edu.cn/__local/0/65/4E/AF8D8D0FDE912827B1D16643895_C4F3708A_5029F.pdf.

G712

A

1672-1047(2023)05-0033-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5.09

20213-09-07

张敬衡,男,湖北武汉人,机械工程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

[责任编辑:方玮]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试点校企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