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滋味

2023-06-05 02:20滕修有
云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荠菜生长

滕修有

春色满园之日,我邀友人到野外挖荠菜,边挖边聊荠菜的滋味,不聊不知道,一聊还真丰富了诸多的荠菜内涵。

哪晓得荠菜,学名荠,按《中国植物志》所记为十字花科荠属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50 cm,茎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叶片有绒毛呈羽状分裂。花为白色,总状花序,多为顶生。果实为角果,倒三角形,种子极细小。

据考证,荠菜的发源地是中国,由于其生性耐寒抗旱,对于土壤养分和光照的需求不高,所以随着人类的迁徙和交流,很快在全球分布开来。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温带地区广布的草本作物。在我国的大江南北,春分节气一到,它的身影便会出现在田间地头、山坡及路旁,成为早春第一个进入大众食谱的“野”菜。

荠菜入馔,古已有之。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邶风·谷风》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便是人类对于荠菜的最初认识。

没有人想到,这种新鲜嫩绿的荠菜,其实已经富含了诗歌的营养。荠菜美名远扬,得力于历代好美食的文人,众口一词为荠菜歌功颂德。

荠菜,在《诗经》里生长了三千年。晋代夏侯湛的《荠赋》,说荠菜不惧霜雪,不畏严寒,具松竹之品性。唐代韩愈作《猗兰操》,赞美松、竹、兰、荠,众生平等,皆君子也。宋代许应龙的《荠菜》诗:“拨雪挑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歌颂荠菜不攀高枝、不嫌贫爱富的品德。

每年春天,野外总是满地遍野地生长着荠菜。荠菜在春风、春光或春雨里随意生长,根本不用刻意照管,长得非常细巧,产量也很高。荠菜的人缘特别好,人人见了都爱,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讨厌吃荠菜。吃荠菜,对现代人来说,是生活的调味。

有的绿草地也生长荠菜,混生在绿草丛里,不容易识别出来,要睁着双目,不眨眼地寻找,只要一发现就幸运得很,连片都是,很快挖到你需要的量。

喜食荠菜的文人名仕不在少数,其中,以大文豪苏东坡尤甚,竟到了“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地步,其文《与徐十二书》:“今日食荠极美……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砚壳,当于羹面上……不得入盐醋,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自此便有了一道以荠菜创制的美食“东坡羹”流传后世。

爱国诗人陆游也是爱荠之人,“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为了吃口荠菜,老先生连家都不想回了。

明人滑浩的《野菜谱》:“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死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却多多记录了同为食荠的辛酸史。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题诗:“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将荠菜的身价抬至与樱桃一般高。

好诱人的荠菜,吃法多样。鲁菜的“荠菜黄鱼卷”、徽菜的“荠菜圆子”、淮扬菜的“荠菜春卷”无不是老饕们津津乐道的美食。

从立春后荠菜开始生长,民间流行着“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的俗语。荠菜春卷就是以荠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由唐之“春盘”、宋之“春饼”演变而来。“春日春盘细生菜”“盘装荠菜迎春饼”。有的地方还有咬春习俗,这春天细化到盘子里,别问,荠菜一准儿是代表。

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蔬菜,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对白内障和夜盲症等眼疾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还可以使胃肠道清洁,也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同时降低血糖,多食荠菜可使秀发乌黑靓丽。

荠菜粥古称“百岁羹,老人常食既防病又延年。《本草纲目》载:“荠菜煮粥,明目利肝。”据《周礼》记载,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巳日称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妇人戴荠菜花于头,可不犯头痛,晚睡香甜。民间还历来有崇拜荠菜的习惯,百姓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邪明目,吉祥安康。江南甚至还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南京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

猜你喜欢
荠菜生长
明目养胃食荠菜
荠菜入饺春味鲜
碗莲生长记
荠菜的生存策略
荠 菜
共享出行不再“野蛮生长”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野蛮生长
生长
荠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