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开展的难点与对策

2023-06-05 09:22肖纯柏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流入地流动党组织

文_肖纯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变动力量,不仅关系党的组织结构和新陈代谢,而且关系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前,流动党员呈现职业构成复杂、行业类型广泛、个体差异性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流动党员中既有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和民营企业家,既有青年也有退休干部,给排查统计、集体活动、发挥作用、有效管理等工作带来诸多难题。这需要由过去重视流动党员的个体管理转向加强流动党员的组织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让流动党员党组织成为组织家园和精神家园,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流而有“家”,流而有为。

一、流动党员党组织的设置类型

流动党员纳入区域型党组织或党建联盟。对于规模较小、人数较少、生命周期短、流动性又强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不仅可以组建独立的党支部,而且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产业相关的原则,将流动党员纳入区域党组织或党建联盟平台,依托地区重点领域、重要项目发挥党员作用,比如组建快递行业党建联盟、外卖骑手党建服务联盟。由于许多流动党员的居住地为短期居住地或者暂住地,或者有些党员居住时间超过一年但不愿转入组织关系而愿意参加活动,流入地党组织要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参加属地党支部的活动。根据党员的特点和特长,安排不同类型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并加盖证明,由流动党员节假日带回或寄回组织关系所在地党支部。

成立挂靠型流动党员党支部。对于居住时间较长、工作相对稳定、人数相对较多的流动党员,依托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由片区交警担任书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员担任指导员、若干流动党员担任联络员,组成管理、教育和服务“三驾马车”功能齐备的支部班子。而针对流动党员占比少、流动性大、组织关系在户籍地的客观实际,可以成立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委,由社工委直属综合党委副书记兼任流动党委书记,选派专职党群工作者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让流动党员在工作地也能找到组织,增强党员的归宿感。

成立功能型流动党员党组织。针对人数较多、工作固定的流动党员群体,可以单独设立党组织。比如工业区、产业园和经济城的流动党员较为聚集,流动党员主要来自商会、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可以专门成立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下设若干支部。功能型流动党员党组织由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牵头管理,聘任各产业园、工业区、经济城党委或党总支副书记为党建指导员,各支部书记以企业负责人居多。对于“两新”党组织纳管之外的规模不小、人数很多的流动党员群体,比如集中流入当地、在郊区和城乡接合部从事农业生产的流动党员,采取“居住地管理”方式,单独组建功能型流动党员党支部,与本村居民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人数不多的可以组建联合党支部,实现对流动党员就近管理、托底管理。

成立活动型非公职工社区流动党员党组织。有的产业园区或者大学城、大型社区是综合性的流动党员密集区域,兼有流动性与稳定性、非公经济与政治性并存的特点,流动党员居住地属于非公有制职工公寓型社区。有的辖区有几十家非公企业,流动党员上百人,所在公寓型社区设有职工食堂、超市、卫生服务站、网吧、金融网点、室内外运动场所、图书阅览室、健康教育室等设施。针对此类流动党员,可以专门成立独立的党组织。有的大学城周边集聚了众多学历层次高、流动性大的党员、灵活就业人员党员、待业党员、考研党员或者“漂族”党员,条件成熟的可以成立独立的非公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

成立综合性的流动党员党总支。有些县市外出务工人员多,可以在外省(市)成立驻地流动党员总支委员会,下设若干支部,隶属于县(市)委机关党工委。其主要职责是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组织学习,组织党员参加敬老助学等公益活动,协助流入地街道开展社区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为家乡招商引资,向家乡捐助资金和物质资源,把流入地的优质资源、资金、企业引入家乡,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流动党员党总支要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规模较大的党组织还可组建驻外省市团工委、志愿者服务队、妇女工作委员会,并与党员流入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或其他党组织结成党建共建单位。

二、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的难点

查找统计难。据基层一线的党支部反映,有些流动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和接转组织关系。由于流动党员户籍所在地、居住地和工作地相分离,三个管理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而容易导致责任互相推脱,出现管理盲区和空白地带。“来去自由”“来无影、去无踪”的人口流动特征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受制于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党员信息大数据共享程度不高,流出地管理引导缺位等,导致党员在离开原籍时对流动党员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不明晰。另外,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联系电话发生变更,很难联系上;因从事工作自感处于低端链,碍于面子不愿亮明身份;有的工作变动频繁而没有亮明身份或者担心参加党组织活动而影响务工挣钱;有的则是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员意识淡化。

接转手续难。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接收党组织原则上做到“三个一”(打一个电话确保信息准确真实、上一次网查询有无这个单位、谈一次话确认本人身份)即可,包括现在跨省的党组织关系转接,原则上通过党员系统平台进行党员信息转出、转入,做到“三到一表”即人到、身份证到、网上信息到,填好党员信息表(党管系统导出)。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基层各单位口径和要求并不统一。2019年《党员教育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党组织接收党员组织关系时,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查核党员档案”。由于“如有必要”四个字赋予基层各单位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导致有些党员档案不全、无法补齐而无法接转组织关系。以前仅凭介绍信就可以转移党员关系,但现在必须提供党员档案资料(包括入党申请书、志愿书、预备考察材料、政审材料、转正证明等),如果转正日期不符(不满足时间规定),均不接收,这给党员关系转入造成极大困难。还有老党员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根本找不到齐全的入党档案,因此无法接转党员关系。也有的属地党组织鉴于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嫌麻烦,没有主动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

江苏海安:“乡音e课堂”服务流动党员

组织活动难。多数流动党员党组织很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集中学习时党员参与率低。周一到周五工作日因工作任务多,请假较多,而周末又要照顾家庭,所以活动开展频率比较低。即使年度党员评议等正常组织生活开展也比较困难。有的流动党员虽有空暇,但流动党员所在工作园区范围较大、距离太远,集中开会少,经常不参加线下现场会议,即使线上活动也不常参加,而有的参加了注意力也不集中。线上组织活动出现内容单一、不生动和同质化现象。还有流动党员认为组织生活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一些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降低。

发展党员难。在非公企业流动党员中,有的尚处于预备考察期,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致使党组织对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有些党员发展周期较长,而非公企业人员很少能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所以培养考察难落实;有些异地考察经费和谈话对象的落实困难,转正手续难办理。还有党员的流出地发展党员数量指标有限定,导致流入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发展的预备党员无法顺利入党转正。比如,有2017年发展的一些预备党员至今没有转正,给想入党的打工优秀青年带来思想包袱和情绪波动,影响党组织的正常运行。

管理党员难。流动党员有诸多突出特征:职业流动性大、区域分散性强、个体出现散漫性、经济考虑因素多、党员之间联系不密切,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呈现松散的关系。对于非公企业组织而言,流动党员如果没有转入组织关系,又不愿意参与活动,就很难管理。有些虽然转入组织关系,但实际生活居住在别的城市,成为事实上的“失联”党员。特别是一些退休党员离开组织关系所在地,长期在外同亲属家属居住,经济上、编制上和行政关系上都独立于流入地党组织,不参加组织活动,辖地党组织对此难以开展工作。

发挥作用难。有的流动党员自身生活和就业存在困难,本身需要提高就业技能;有的流动党员长期脱离组织后政治素质不高;有的流动党员经济收入低而担心公开党员身份要交党费;一些流动党员的潜能和才能缺乏当地有效平台的激发和展示,党组织的主动性不够,导致一些流动党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也有党员长期打工后停留于“雇佣关系”,党员角色模糊,忽视党纪要求,淡忘党员身份。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看,流动党员脱离组织时间长了,容易重视业务素质忽视政治素质、重视自己管好自己而忽视带动别人,这既需要增加党员主动性,也需要增强党组织的主动性。

三、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开展难的原因分析

2018年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四条规定:流动党员较多,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应当由流出地党组织商流入地党组织,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按照这一规定,流动党支部一般隶属于党员比较集中的工作所在地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数量向党员流出党组织协商后再成立,即流出地党支部和流入地党支部都要同意。如果所在地党组织不主动,则由流出地党组织牵头与之先沟通。如果流出地党组织不积极,则流入地党组织要主动沟通。如果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都对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不积极,那么就由流动党员个人寻找流入地党组织,如果流动党员自己也不愿意参加组织活动,那就困难较多。

支部条例第十条规定:“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评议,引导党员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充分发挥作用。对组织关系不在本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民主评议等情况,应当通报其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这一规定表明,流动党员可以把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党支部,也可以不转入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地。原则上长期(一般一年以上)在外地工作,工作地、居住地都相对稳定而且人员相对集中,最好转入组织关系。如果党员组织关系没转入,不仅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缺乏刚性约束,而且会导致组织架构松散,只能开展日常性的学习教育工作,发展党员、推选干部等正式表决时则没有表决权和选举权。但是从加强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角度讲,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流动党员党支部还应该发展党员,增添新的力量,不转入组织关系则影响党组织的发展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流动党员管理难、开展活动难的重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有些流动党员容易淡化“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的政治意识,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二,流动党员不在同一单位、有的还跨行业、跨区域,工作时间不一致,每位党员的思想认识、理论基础、党建知识等差别明显,这导致集中学习、开展组织生活比较困难,即使开展了组织生活,质量也不高。书记和支委往往变成“唱独角戏”,给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带来困难。其三,流动党员各自所在单位的社会影响、名誉地位、经济收入、其他福利等差异较大,这对组织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挑战。不同经济待遇的流动党员可能价值观差异很大,在党支部讨论重要问题、关心政治时常常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观点截然相反。如果出现党支部内部嫌贫爱富、导向不正确,容易导致流动党员再次流动和党员流失。这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流动党员党组织管理的优化路径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法规建设。建议对《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进行修订,明确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党员管理责任机制,规定流动党员较多、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相对固定集中,由流出地党组织承担主要责任。而对零散和分散的流动党员,则由流入地党组织承担主要责任,并纳入流入地党委的年度考核工作。对第二十四条党支部书记选任工作,建议增列条款对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和非公企业的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作出规定。同时,建议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企业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联系工作机制、流动党员管理等作出相应规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长期离开户籍地的流动党员明确必须接转组织关系,对退休的非公企业流动党员作出管理规定,对农民工党员设立单独条款细化规定,加大单独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力度,建立非公企业专职党务人才库。

建立动态化的流动党员数据库。发扬组织工作的优良传统,发挥大数据功能优势,深入细致查找流动党员,楼宇社区逐门逐户探访询问,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借力智慧党建、数据城市等信息平台,通过运用数字城市的成效,比对全市、全国党员数据,逐一排查流动党员。可以借用相关部门联合作战的资源,协调公安、网信、组织等多部门监管,延伸管理触角,动态掌握流动党员信息。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流动党员电子身份证制度。发扬主动精神,必要时可以采取拉网式查找党员,尽量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创新党员日常管理机制。加大关怀流动党员力度,制定“流动党员权益清单”、提供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菜单。如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在通报区、镇、街道、村居等有关重要事项时,把流动党员也作为通报对象之一,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员先知道、党员先讨论的政治氛围。在流动党员生病住院时、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春节在务工地过年过节时上门走访慰问,做到有难必帮、有困必助、有急必救。为流动党员提供季度义诊、年度体检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组织温暖。协调有关部门,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子女照顾难题。做好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困难帮助等,为流动党员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同时,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做好本职工作,强化先锋意识。对于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树立优秀典型,特别优秀的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优秀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推荐考录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人员。针对一些技术技能人才流动党员,可以制定党员特长服务清单,利用空暇时间提供志愿服务。对有些退休党员干部到子女等亲属所在地长期生活等情况,用心用情登门拜访,动员他们发挥余热,积极参加本地组织生活,包括征求他们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担任校外辅导员、道德劝导员或者周末志愿者,条件具备的可以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热线等。

加强党组织专业化建设。目前负责流动党员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大多数是兼职的,并且个人经历、文化程度、思想水平差异性较大,有的对做好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为此,要培养专职党务干部,把流动党员党组织党务工作者纳入党校、干部学院等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对流动党员开展全员轮训。设立固定的专门资金,保障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加强党支部书记领头雁培训,科学设定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党建考核指标体系,破解党员管理“瓶颈”问题。同时,丰富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针对一些流动党员党组织采取线上学习为主的特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导引和细化,丰富和活跃网上党课内容,提高线上学习质量。针对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思路不够开阔、工作只停留在物质关爱层面等问题,党建活动要将主题活动与党员工作内容相一致、政治性与群众性相统一、时代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找准二者的“契合点”和增长点,增强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猜你喜欢
流入地流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