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 魏鹂萱
摘 要:2021年末,沪语“小精品”电影《爱情神话》上映并获得2.6亿的票房成绩,揽获2022年1月内地爱情片票房季军。影片在女性表达和叙事空间的地缘构建上均具有显著特点。《爱情神话》叙事空间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地缘电影的发展,从而为当下的地缘电影提供更多表达的可能性。
关键词:爱情神话;叙事空间;地缘文化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影也在寻找着在全球洪流中可以文化立足的支撑点,而地缘电影则成为了这一支撑点的中坚力量。地缘文化包含多种维度的考量,如政治、地理、文化等,电影在创作之时必然有展现的地理空间,通过影像及声音营造该地理空间下有标识的场域感。以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作品为例,《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展现出明显的西部影像,霍建起导演作品《那山那人那狗》则点墨出一幅中国南方秀美之景。正是这些带有地缘特色的电影,帮助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递出文化名片。与姓名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著名导演不同,作为影圈新人的导演邵艺辉则在2021年末带来了一部低成本却十分精品的沪语爱情喜剧——《爱情神话》。与同时期上映的其他爱情作品相比,该影片在叙事上采用散文诗式的结构,“冷”处理冲突场面,并通过老白的感情线,引出李小姐、格洛丽亚、蓓蓓三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以及老乌这一经典“局外人”。通过五位人物在上海弄堂的故事徐徐展现出一个新世纪的上海城市景观。本文则意在通过影片中影像空间与声音空间的构建来解析其具有地缘特点的叙事空间。
二、地缘呈现:《爱情神话》的叙事空间
由于剪辑的出现,电影成为了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相对自由的一种艺术。正如所有的叙事活动一样,电影叙事亦无法脱离时间与空间这两个重要元素,又因为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叙事空间便显得更为紧要。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德泉先生在《论电影的叙事空间》一文中如此定义叙事空间:“所谓电影(的)叙事空间就是指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他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展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1]关于叙事空间的划分有多种类型,在本文中则以观众的认知方式进行划分,即划分为影像空间与声音空间。在影片《愛情神话》中,导演通过影像即城市空间景象、出场人物的服装以及色调的对比铺垫了上海的氛围,从声音即人物的吴侬软语、环境音响的空间塑造以及电子音乐与爵士乐的碰撞增效影片所具有的地域特点。以其影像与声音共构起来的叙事空间便在整体与细微之处展现上海特征。
(一)影像空间之构建
所谓影像空间,指的便是通过镜头、构图、机位等方法展现给观众以视觉呈现的空间。得益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力的提升,影视行业从业者拥有了更多构建影像空间的方式,使其表现力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在《爱情神话》中,这种多元的空间表现方式就帮助导演呈现出更多上海的地缘特点。
1.镜头:展现城市景观
进入21世纪,各个城市仿佛都已有了属于自己文化符号的地标建筑,方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地标类建筑来确认影片的地理空间或者说物理空间。大部分都市爱情喜剧或喜剧片在影片前30分钟内会以航拍和大远景来展现城市的整体样态,以便故事讲述。《爱情神话》则在镜头呈现城市景观方面显得尤为特别,既没有航拍也没有恢弘的地标建筑(比如东方明珠、外滩万国建筑、国际饭店等),而是选择从细节出发,以“海派”建筑渐进白描上海。
以影片的开场为例,主人公老白与李小姐在观赏名为《人类要是没有爱情就好了》的先锋话剧,由“先锋”与“话剧”两个概念的组成,观众可以确定故事讲述在一个现代都市当中。话剧结束,老白与李小姐走出观赏话剧的建筑物,镜头缓缓拉远,调整景别,建筑物上的字体出现——SHANGHAI DRAMATIC ART CENTRE(上海戏剧艺术中心)。观众由此可以得知,故事发生的地理空间为上海。与其他上海取景的电影相比,没有把东方明珠和各类金融大厦作为拍摄对象就显得新颖和灵巧很多。再如影片10分53秒的片段,老白走在上海弄堂路上,细雨、黑伞、梧桐树、绿窗以及红色瓦墙更是带来了立体的地缘感,展现了“海派”建筑全貌,充满市井生活气息。
2.服装:隐喻城市性格
电影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有编、导、演,也需要有服、化、道等。人物通过影片出现的着装显示着其性格,从侧面烘托性格氛围。由于每个地区的不同,人物的着装特点也显现出较大差异。以刁亦男导演的两部作品为例,《白日焰火》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发生在武汉,一北一南,一寒一热,夹袄与短衫。即使是同一导演的电影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服装由于地缘的不同也相应显现差异,观众也因此可以在电影开始的半小时内了解到故事发生的城市背景。
在《爱情神话》中,人物的着装便充当着城市性格的符号。其一,是精致感,以主人公老白去买水果蔬菜的一场戏为例,由于上海常年下雨,夹克、长裤、雨伞是必备着装,在水果店遇到的群像着装如睡袍、徐志摩同款眼镜、马甲衬衫等,都充分显现了上海人的特点——即使是在弄堂的小店,也要装扮精致。当然,睡袍也添加了些许生活气息。其二,则是包容性。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尽管《爱情神话》故事发生在上海的老街区、老弄堂,但包容力还是能够通过着装显现出来。首先是故事里三位主要女角色的着装,李小姐一头紫发,穿着莫兰迪色调,是温柔与摩登感并存的形象;格洛丽亚开场时穿着皮衣,打扮朋克,整部影片穿着较为性感和大胆,符合其自诩的“野猫”形象;老白前妻蓓蓓打扮常规,通勤感十足,相对而言中规中矩,颇有贤妻良母之感。三位不同性格、不同风格、不同经历的女性,都在上海这一城市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其次是老白儿子白鸽与北方女友洋洋的着装,白鸽修眉毛、抹护手霜,穿着稍显女性化,而女友则打扮中性,二人形成一种打破刻板印象的性别对立。由于上海是一个足够包容的城市,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做你自己,最后则是影片空镜头里出现的外国面孔,以及行人的装扮,都显现出上海的国际感来。通过影片人物的服装,观众可以无需旁白以及人物的对话便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氛围——精致、包容、国际,以细节出发,彰显其地域特点。
3.色彩:市井都市之异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电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当电影画面中出现色彩时,电影创作者无论是从审美角度还是叙事角度都为其赋予了意义,观众也会从观赏视角进行评判和考量。作为从影像呈现出的元素,色彩亦在叙事空间上有着重要意义。在《爱情神话》中,色彩的差异感与对立感帮助影片完成了上海摩登都市与市井弄堂空间的转换。
正如上海这座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差异一样,影片中的场景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以老白的生活场景为例,房间内饰多为绿色、暖黄色、白色,呈现出一个略显复古的环境,颇有美式“装饰艺术派”风格。在去购置生活用品时,路边的梧桐、建筑物也大都为暖色,带有老上海时期的文化底蕴。与之产生差异的,则是老白、李小姐、格洛丽亚三人在外滩18号上海美术馆里的一场戏。在整场戏里,红色的投影、蓝色的光底以及白墙组成红白蓝的搭配,除却向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致敬以外,还带有些许现代主义气息。红色与蓝色本身为对立色,即撞色,相较于生活场景颜色的融合带来的复古感,红蓝的色彩搭配对立则具有现代都市的摩登感。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色彩选择,而这种色彩的选择在完成空间场景的更迭以外更使得本片的地缘感浓厚,上海带有中西文化相碰撞下产生的摩登与复古,通过这种市井与都市的对比,展现时代的印痕。
(二)声音空间之构建
所谓声音空间,指的就是通过人声、音乐、音响所营造出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空间。在电影领域,视听如影随形,如若遗忘声音空间的重要性,对一部电影的解构便会大打折扣。随着杜比音效全景声的出现,声音在电影中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造型力。在《爱情神话》中,声音空间十分值得探索,它配合着影像空间共同打造了现代上海景观。
1.方言:吴侬软语
回首中国电影史,大部分电影都是以普通话作为主导话语。沪语一开始也仅在海派电影如《十字街头》中零星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活络,创作者将方言变成了一种创作元素,成为了能够体现影片地缘特点的存在。《爱情神话》中全程沪语的使用,消除了普通话带来的与影片人文基调差异产生的疏离,添加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感,更是展现了上海整体的城市风貌。
以影片40分钟的餐桌交谈戏为例,在这场戏中,李小姐、格洛丽亚、蓓蓓三位女性和老白、老乌两位男性因戏剧化的巧合齐聚餐桌共享晚餐,用餐过程中三位女士话里有话,以菜喻人,充满着戏剧感。“通过使用方言加强声音构建的戏剧效果,让电影化的视听语言叙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如若這场戏用普通话代替沪语,少了“噶三湖”“轧闹猛”等看似是打闲趣的话语,便失去了一种上海味道。语速稍快,又嗲又灵的沪语在声音的“交锋”中就显得别具一格,几位女士与男士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所以这场戏是整部电影中尤为精彩的片段。《爱情神话》中普通话的让位使得吴语对白成为了一种造型符号,激活了上海这一城市的摩登灵动。
2.音响:塑造空间
“在声音空间中,首要的便是作为基底,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等空间特质的环境声。”[3]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的自己的声音,那么东北一定是小串、烧烤,三亚一定是海浪、轮船。正是这些被忽略却有大作用的音响,营造了真实而自然的城市生态,带给观众最强烈的真实感。在《爱情神话》中,音响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以影片开场老白给李小姐做早餐的场景为例,一方面是白老师备菜、做菜的声响,冰箱开合声、擦盘声、鸡蛋壳碎声、切水果声、煎蛋声……这些具体的声音交错得非常快,体现出老白想要表现爱意的愉悦心情。另一方面则是李小姐睡眼惺忪,拿出高跟鞋打算离去,从起床到下楼这一行动中,拿高跟鞋的声音、匆忙下楼的脚步声以及木质栏杆发出的吱呀声以及关门声代替了二人的对白,交代了人物的行动,铺垫二人的关系。影片第4分20秒开始,李小姐穿着高跟鞋奔跑以及高跟鞋坏掉的声音,楼上老乌的口哨声、老白用刀叉快速切割煎蛋的声音再一次埋下伏笔并展现出人物的关系走向。省略对白以音响代替叙事使得这个片段显得十分简洁。再如老白去买咖啡的场景,自行车的铃声、木阶梯的响声都充分展现了上海的文化风貌和城市特点。
3.音乐:电子爵士
在电影中出现的音乐是一部影片的重要元素,并且具备着独有的审美特点与艺术魅力,观众通过音乐则可以感受画面所没有呈现的事物,做到身与心的合一,升华整部影片的情感。亦像影片中所出现的镜头、色彩一样,《爱情神话》中的音乐也是摩登与复古的碰撞,是城市氛围的呈现。
从无声源角度看,在影片开场白老师做早餐时,背景乐爵士乐曲《I put a spell on you》配以家中的陈设,渲染了一种浪漫、复古的情调。在李小姐、格洛丽亚、白老师三人在上海美术馆交谈时,影片则使用了迷幻电子感的音乐《Seeland》,红蓝双色的对撞,电子打击乐的迷幻,构成了一幅新型摩登都市景观。从有声源角度看,像是格洛丽亚在KTV唱的歌曲《你的一生我只借一晚》,与其“女人一辈子没有甩过一百个男人是不完整的”爱情观产生呼应,体现当下现代人的都市爱情观。上海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正像片中女性一样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像电子乐一样的摩登爱情,也可以拥有爵士乐般的复古情怀,最重要的是,这些选择都被包含在一座城市当中。
三、结语
在中国电影史中,海派电影是中国地缘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经典影片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来反映社会进程下女性的困境,亦有如丁然导演执导的影片《女理发师》来展现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进入新世纪,上海仍然保留着较高的关注度与话语权,其地缘特点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优势,值得电影创作者去体会与融合。新人导演邵艺辉通过《爱情神话》向观众,亦向自己展现了她对上海的认知与体验,在故事的基础上融汇海派文化的美与力——在上海,人可以有一场浪漫爱情梦,像老乌与罗曼罗兰的异国之爱;可以有平凡生活的光芒梦想,像白老师一样开画展;可以有做自己的权利,无论你是李小姐,是格洛丽亚、蓓蓓、白鸽还是洋洋,都可以肆意又用力地生活。《爱情神话》用影像与声音构建起的叙事空间表明上海是一座摩登都市,新的观念、新的文化不断萌生;上海也是一座复古城市,时代印痕仍然展现在街头巷尾和家中装饰。
参考文献:
[1]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2005(3):18-25.
[2]罗薇.当代中国电影与方言——论沪语在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多元化运用[J].当代电影,2019(9):155-157.
[3]岳景萱.电影声景研究——从声景理论看电影声音创作[D].北京: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20.
作者简介:
陈奕,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电影硕士研究生。
魏鹂萱,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电影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