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设计视角下沉浸式戏剧创造分析

2023-06-05 23:18马郡孺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沉浸式戏剧

马郡孺

摘要: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寄托,观赏沉浸式戏剧成了人们追求新鲜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沉浸式戏剧的交互感设计方式更是在戏剧领域内掀起了讨论热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沉浸式戏剧的互动设计,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挖掘在沉浸式戏剧中融入互动设计对观众“由客变主”的重要价值,在行文中逐步解决如何让沉浸式戏剧更沉浸这一主要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沉浸式戏剧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构成要素,阐述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类别以及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功能与作用,最终结合《死水边的美人鱼》等实例,论述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呈现方式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沉浸式  戏剧  互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157-04

一、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角色要素

演员的表演在戏剧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戏剧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传统戏剧中演员处于主体地位,其内容呈现和情感带入都是由演员来负责的,演员为角色服务。为了调动起观众的激情和参与度,演员会向观众提出互动要求,如观众配合完成某种表演等。而在沉浸式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有些情境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比如:在图书馆读书、医院看病等情境中,演员言语交流的频率会明显降低,行为举措以及情绪表达占据了其表演的主要地位,这时如果观众走进舞台和演员产生接触、互动,二者也不能存在过多的言语交流,表情和肢体语言应是此情形下最主要的传达方式,如果对话被允许,那将会对演员和整体的剧情走向造成影响,除非对话出现在单独设计的私密空间内。因此,在沉浸式戏剧当中,演员起着通过肢体语言或情绪来向观众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其需要带动观众与之互动,自动开发剧情。观众可以作为旁观者形象出现,其需要不断根据剧院和表演呈现出来的线索进行摸索,理解剧情;也可以作为游戏者出现,在不熟悉空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冒险,自主拼凑剧情;也可以作为表演者,此时就需要演员自然地带动情节向正确的方向继续演绎下去。无论是传统戏剧,还是沉浸式戏剧,角色要素都十分重要,差别主要在于演员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空间场景要素

沉浸式互动戏剧若想取得成功,角色选取很重要,场景要素也十分关键。场景布置得好坏可以体现在现场感、三维感、還原感方面,还可以体现在创新性上。现场感不仅是音乐、氛围的调动,其还需要有深刻的主题体验,让观众有一种处于第一现场的感觉,而并非只是一个前来观影的局外人;三维感也就是空间立体感、视觉立体感,其运用有利于现场音效和气氛的还原,以及观众情感的融入;还原感指的是戏剧场景逼真性,其是为了让用户产生极佳体验感;创新性指的是让喜爱戏剧的用户能够在沉浸体验中感受到戏剧的新意,而不是在一出出戏剧过后倍感失望,认为其与其他的沉浸式戏剧如出一辙。

进行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交互技术来提升戏剧的创新性,让用户被创新的设计所吸引,从而愿意将自己置身在戏剧当中,将戏剧之外类似于手机的东西抛之脑后,在大数据的智能体验中进一步享受戏剧场景所带来的丰富感。例如:《成都偷心》中设置了十多种数字交互装置,观众可以通过触碰装置给予反馈。在观众触碰装置时,玻璃墙面中会出现一个骷髅,瞬间真实感和恐怖感就会拉满,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互动体验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剧情中的一些场景设计成需要观众触发操作后才能呈现的形式,巧妙利用三维感和还原感,将场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利用现代3D技术呈现出物质的原本真实状态,让观众沉浸其中。还可以在某些剧情触发的时候加以音乐氛围渲染,让观众产生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的感觉。

(三)戏剧情境要素

戏剧情境是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性之一,其可以被细致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戏剧中人物进行活动时的具体时空环境;第二个是可以影响人物的具体事件;第三个是定性的人物关系,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且最具有灵动力和鲜活力的部分。戏剧情境对于戏剧作品的呈现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表现为四方面:第一,情境是一种客观的推动力,可以让戏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形成一个比较具象的动机,是行动形成的外部因素。第二,戏剧中冲突矛盾的爆发以及戏剧的进一步推动,都是以情境作为基础和条件的。第三,戏剧情境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人物关系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助推人物行动,这样才能让情节发展串联起来,更具完整性。第四则是人物展现性格的条件,应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情境下,刺激人物将性格外现。

(四)戏剧情感要素

情感是戏剧演员呈现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沉浸式戏剧将互动沉浸做到极致的重要依托。传统的戏剧舞台中所表达的情感是演员创造的角色情感,其追求一种想象的真实,当将其作用于观众时,为得到观众的共情,有时演员会向观众提出互动需求,将观众被动地代入到戏剧情感当中。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沉浸式戏剧中的情感是通过缩小距离感来实现的,演员需通过与观众之间的近距离表演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引发其在情感上的互动,感受到观众情绪,从而自动产生“一对一”的剧情,推动剧情的继续发展,而观众也会更加沉浸于其中,也更愿意为戏剧演出“买单”。

二、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类别划分

本文依据沉浸式戏剧主动性、感官性与多维性特征,将其分为了主动互动、多感官互动与多维互动三个类别。

(一)主动互动

主动互动主要在两个层面有所体现,一是观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地观看表演、注视舞台,而是走进舞台,融入舞台当中。在沉浸式戏剧当中,剧场分为好几个小的空间,没有限制舞台的区域,此刻空间便就是舞台,沉浸式戏剧将观众和演员放在同一个空间之内,消除了二者之间的距离感。观众或许会被要求拿着表演道具,或许也会被要求提供建议、分享生活,最后再将分享的过程融入戏剧表现当中。沉浸式戏剧是“迫使”观众融入“舞台”的新形式,其使得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展。比如:《不眠之夜》上海版本中,20多个演员需要在一个酒店内进行游走,而观众则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穿梭,每一轮观众可以拥有3个小时的进场观演时间,要自行摸索剧情发展,这就刺激了观众进行主动互动,把自己融入舞台和剧情当中。

二是观众可以主动获取到剧情信息。传统戏剧中演员为主体,观众为客体,观众通过欣赏导演的场景设计、演员的角色扮演等了解剧情内容信息,会存在按照自己的主观兴趣有选择性地观看内容的情况,也会存在导演所表达的内容和观众所接受不一致的情况,也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沉浸式戏剧中,观众的直接参与性不断增强,观众可以主动地去探索剧情的发展脉络,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戏剧舞台上演员的传递,尽管整体上的剧情是需要导演进行提前设计的,但是整体的模式能够满足观众自主探索信息的需求,让观众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剧情,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更具有吸引力。观众探索得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这能够将观众的被动角色转化成为主动角色。

(二)多感官互动

在沉浸式发展越来越多元全面的当代,沉浸式戏剧已然打破了“看听触”的平面壁垒,延伸成了“视听触味”在戏剧中“漫游—融合—深入”的立体图景。毋庸置疑的是,其在互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了更为沉浸的多感官式戏剧体验。如何实现戏剧中“视听触味”的“漫游—融合—深入”是一个问题,其一,嗅觉要发挥前置作用,为视觉提供“优先警示”。戏剧中医院场景的消毒水、雨后的青草香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观众闻了之后可迅速联想到场景所在地。其二,触觉要发挥补充作用。在戏剧世界中,灯光昏暗布景的房间里,往往需要触觉来发挥主动作用,帮助观众辨别所处环境,这种辨别甚至是无意识的,而这种无意识下的想法和行为往往能够让观众真正丢掉现实世界中的自我,真正地享受戏剧世界。其三,味觉要发挥食髓作用。在需要品尝食物的戏剧场景中,用味觉感受“美感”或“恶感”。如此,便能够借用感官更好地感受戏剧魔力。

(三)多维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戏剧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戏剧人”为了满足观众的高期待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热衷于将观众由受众变为参与者。在数字交互以及装置艺术的辅助下,观众在沉浸式戏剧体验中不断丰富着“人生经历”,与戏剧进行着多维互动。其中,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观众与道具之间的互动以及观众与交互装置之间的互动都属于多维互动的范畴。其一,沉浸式戏剧中需要观众之间进行相互“学习”,这种学习含模仿成分。观众从来都不只有一个,故而每一个观众的“身边人”的行为甚至比演员带给观众的影响都还要更大,这便是从众效应的一个缩影。因而,一旦一个观众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其他的“从众者”便会产生类似的模仿行为,这在社会学上可能是盲目跟风,但其在沉浸式戏剧中却是参与者激情调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二,沉浸式戏剧中需要观众与道具的相互配合。道具之所以被稱之为道具,是因为其在戏剧表演中是一个“辅助”,其需要帮助演员入戏,引导观众相信剧情,进入角色。很多时候小道具在一些环节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情节连贯“掌控物”,比如:一些为了推进剧情发展的小纸条、酒吧中自由拿取的酒杯、演员为观众泡制的茶水等,这些都是戏剧中不可缺少的“小物件”。不容置喙地说,缺了道具的戏剧是不成立的,观众与道具配合得当才能获得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其三,观众与戏剧中的交互装置是相互依存的。在沉浸式戏剧中,交互装置是交互设计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影像表现类、实体装置类还是游戏逻辑类的交互设计,都是为了让参与的观众产生沉浸感,包括一些云端虚拟装置也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观众与虚拟装置的互动能够让剧情更连贯、情节更具体。

三、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功能作用

(一)增强戏剧氛围和互动体验

沉浸式戏剧可谓是将“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其“毫不吝啬”地为观众留足了表演空间与表达空间,而为了让互动能够发挥最大效用,“戏剧人”竭尽全力地进行了衔接处的构思与巧妙设计,从而为用户营造出了更为沉浸的戏剧氛围。以大型原创戏剧《秘密》为例,为打造出精品戏剧,该戏剧主创方以“平凡英雄”为切口,在升华历史素材的同时,融入了Z时代的氛围感,让老中青少四代都能够走进戏场,在21世纪感受独属于1941年的激情。该剧将沪上风貌进行了极致还原,在多方考究历史故事之后,将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进行了一一呈现。走进剧场后,观众作为沉浸式戏剧的参与人,不仅能够看到汉口路上的报社,也能够看到那个时期专属的墙与地,更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别样气息。每一场的演员在演出中都将最好的状态呈现了出来,让观众在“不出戏”的同时参演“一出好戏”。除此之外,超百个左右的舞台灯具、音响设备连同提前采集好的多种音效,为品质剧场的营造提供了满满的氛围感,也让这部戏剧的场景成了国潮文旅的花样打卡地。

(二)引导观众融入戏剧

沉浸式戏剧体验旨在让观众融入剧情、深入戏剧、享受舞台,也就是说致力于在戏剧的世界中引导观众行为,在观众成为参与者之后,想要让戏剧与观众之间的墙真正消失,就必须在以下几个“引导”上多下功夫。其一,在参与者情感行为引导方面,演员要多下功夫。在戏剧呈现中,演员要与观众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尤其在肢体语言上要尊重观众。比如第一次参加沉浸式戏剧的观众在面临演员的“突然袭击”而不知所措时,演员一定不能强制性继续要求其尴尬互动,而是应该创造更为有趣的场景,重新引导观众再参与。其二,在参与者交往行为引导方面,“装置”要多下功夫。这里的装置指的是数字交互装置。在戏剧世界中,人机交互与观众、演员的交互同等重要,这种化人语为计算机语言的互动设计是观众新鲜感增加的来源之一,在一场场的3D沉浸式互动中,全息技术的应用也将走向新高潮。其三,在参与者本能行为引导方面,道具要多下功夫。戏剧与电视剧一样,想要营造一种逼真感、现实感,就需要将道具融入场景之中,如此才能更具真实性,更能让人沉浸。

(三)推动剧情发展走向

戏剧家柯奇曾将戏剧剧情归为36种,而后普罗蒂将这36种剧情进行了重新厘定,在这些剧情中,既有势力之间的竞争,也有恋爱中的罪恶与救赎,但是总结起来会发现,这些戏剧在演出时都有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且双方的互动均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推动剧情线向前发展,从而让戏剧故事更加丰满和充盈。在互动设计中,作为沉浸式戏剧的主要卖点之一,演员观众一对一互动在每一场戏剧中几乎均会呈现,这可以将观众体验感进一步放大,让观众的戏剧参演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扩增。同时,将戏剧故事的某一小情节交予观众来完善,能够让观众充分占领拼凑戏剧故事情节的主要高地,从而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推向新的高潮,让剧情按照既定或者新的轨迹向前延伸。以沉浸式戏剧《致命迷局》为例,被赋予特工角色的每一名观众都将带给自己所饰演的角色不同的生命力与不同的人物特征,或者光明、或者黑暗,观众的“一念之别”决定着特工的一生,也赋予了特工更多的可能性,让剧情发展更为有趣和难以预料。

四、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呈现体验

(一)虚实结合如梦如幻

对于沉浸式戲剧而言,其在进行互动设计时要注重空间设计的虚实结合。以国内第一部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为例,其主要讲述了一场爱情悲剧,演出空间在“梦境迷宫”,两条主线、四十九条支线辅以几条特殊的重复情节将三个梦贯穿。介于该戏剧既有梦境、又有现实,故而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借用灯光、音乐以及场景等做好虚实结合。演员在空间中不断穿梭,在一幕幕的场景中上演着相遇和离别,观众可以任选一处记忆碎片加入,成为梦的主导者或者融入者。该戏剧中,导演机智地将空间设置为了昏暗的布景,后现代屋子的布置会让观众迅速产生入梦的感觉,辅以真实演员“你即将入梦”的言语指引,屋内粗粗的管道中吹起的风在戏里仿佛连通了一个个独立的空间。当观众真正沉浸其中后,在即将出戏的那一瞬间,往往会向自己发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戏真的如人生吗?一场场看似盛大的行为艺术牵扯着一批批观众被打碎后又重组的心,试图抓住的线索在演员的突然匿隐后一次次地杳无踪迹,而这时观众可能会意识到:梦难道不是如此吗?来了又消失,消失了又出现,出现了又忘记,可能没有逻辑,可能影影绰绰,但其实梦,可能才是唯一的真实。这种将互动空间设计成虚实结合的梦境的戏剧对导演的布景能力与剧情设计能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二)观演互换亦真亦假

对于沉浸式戏剧而言,其在进行互动设计时要正视观演关系的改变,观众在沉浸式戏剧中绝不只是看戏人,而是真正的剧中人。评判一场戏剧演出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处便是考察其是否能让观众真正“迷失”,也就是观演关系是否能够真正发生改变。其实,当观众身在戏剧空间时忘记了自己的观众身份时才能在戏剧世界中获得真正的“沉浸式瑰宝”。仍以《死水边的美人鱼》为例,部分观众因为好奇选择了进入这部戏剧的现场,一些见惯了仁义道德的观众在真正看到戏剧世界中呈现出的各种丑恶肮脏时,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甚至想要提前出场,这时互动设计就应该发挥其真正的效用,通过台词、肢体和神情引导观众忘记自己原有的身份,让观众伴随着嘈杂的音乐在非善非美的世界中怯生生地驻足、停留、迷失和遗忘,如此沉浸式戏剧才算是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

(三)全景体验若有若无

对于沉浸式戏剧而言,其在进行互动设计时要竭力为观众带来全感知的环境体验。一个全感知环境设计的戏剧,从前期的设计到中期的修改,再到后期的完善,其实耗资巨大,但这都是为了构建一个个由小空间组合而成的“大整体”,让演员和观众、观众和现场的互动性更足。很多戏剧空间都不止一层,比如《不眠之夜》便为观众带来了六层全感知环境体验,而为了让到场观众能真正投入,戏剧方采取了一个措施——收手机。进入场地的所有观众都必须将手机“封存”,如此其便可以与外界的打扰隔绝,而不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拍照。当然,封存的手机仍然由观众自己保存,其只需要将磁扣袋子套在手机上即可,这既可以防止手机在戏场丢失,也可以帮助观众获得真正的沉浸体验,可谓是一举而双得。

五、结语

沉浸式戏剧重在设计,贵在沉浸。全文以沉浸式戏剧互动内容的构成要素、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类别、沉浸式戏剧的互动设计功能与作用以及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呈现与体验四个层面分别展开了论述,结合《死水边的美人鱼》《不眠之夜》等实例,用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的呈现与体验为文章做收尾,得出了在沉浸式戏剧互动设计中应该注重虚实结合,带给参演人一种如梦如幻之感;应该注重观演互换,带给参演人一种亦真亦假之感;应该充分挖掘全景体验,带给参演人一种若有若无之感的结论。

参考文献:

[1]Tom Pearson.什么是沉浸式戏剧?[J].艺术教育,2018(12):20.

[2]陈林茜.沉浸式戏剧在国内的发展[J].戏剧之家,2021(01):30-31.

[3]冯宇帅.数字交互影像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06):89-92.

[4]郭威.浅析沉浸式戏剧观演关系[J].戏剧之家,2020(07):16-17.

[5]吴桐.沉浸式戏剧:环境与精神共鸣的双重体验[J].参花(上),2020(04):130.

猜你喜欢
沉浸式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