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解读及演唱分析

2023-06-05 23:18杨智涵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

杨智涵

摘要:本文以李煜作词、王龙作曲、邓垚编配伴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创作背景为线索,结合作品的歌词内涵、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以及笔者演唱时的心得体会,将理论和自身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从个人的理解方面展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关键词:《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词解读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065-04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运用西方艺术歌曲的音乐形式、作曲手法,与中国古代诗词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表达中国古诗词特有韵味的歌曲形式,是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后的发展演变。自艺术歌曲传入至今,经过无数优秀的作曲家不断研究与摸索,将中西方的创作技法、创作理念、创作风格不断交汇交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逐渐在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鲜明的风格与特色。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缘起

我国诗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诗与音乐结合的传统,“诗”是古代文人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或描绘大好河山,或抒发个人情感,或表达志向抱负的一种创作体裁。“歌”是通过乐音的变化来传情达意,“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诗”为歌之词,“歌”为诗之曲。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由现代文人乐师依据时代特征巧妙对其进行谱曲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歌词内容大多选择《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令等古典文学佳作。

20世纪20年代,一批海外留学的音乐学子将国外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引进了中国,基于自身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逐渐开始摸索艺术歌曲如何与中国的“诗歌”相融合。其中,青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数年的德国留学生涯使他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德国艺术歌曲的影响,因此,他开始尝试模仿西方的作曲技法,并与中国传统诗词相结合,创作出了《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具有中国独特韵味的古诗词声乐作品,开辟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先河。黄自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自幼喜爱唐诗宋词,在创作中注重诗词格律与声韵的结合,善于体现古诗词所传达的意境,代表作有《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花非花》等,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包括到后期的谭小麟创作了非常多的民族器乐曲和古诗词声乐作品,代表作有《春雨春风》《鼓浪矶》《自君之出矣》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例如,刘雪庵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冼星海的《忆秦娥》《采桑子·别情》;贺绿汀的《菩萨蛮》等。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简介

(一)词作者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新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创作题材采用南唐末代君主、诗人李煜的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由于其父李璟在位时大肆征战,军费支出巨大,内部政治腐败,国力下降,且生活奢侈无度,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百姓民不聊生,导致李煜即位后不得不对宋朝俯首称臣。由于李煜中庸软弱的性格,使得宋朝不断攻城略地,公元975年,宋军兵临金陵城下将其攻破,随后南唐覆灭,李煜被押至大宋汴京,自此李煜被软禁在大宋汴京别院。他是一个被推上王位的文人,人生一幕折起一幕开,昏庸软弱的君主落幕,千古词帝缓缓登场。李煜开启了词家先风,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一首又一首的词篇横空出世,极尽哀婉凄凉,却又情真意切。公元978年的七夕夜,人间灯火璀璨,恰逢李煜生日之际,无限忧思,命歌女唱《虞美人》,宋太宗听闻大怒,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心,且当时宋朝民心不稳,急需稳定政权,于是赐牵机毒酒将李煜毒杀。千古词帝,薄命君王,生于七夕,也终于七夕。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创作了《菩萨蛮》《相见欢》《清平乐》等千古杰作,纵观李煜一生所创词作,传唱最为广泛的莫过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了,这首词也代表了五代十国文学词作的最高成就,而此篇中最富独创性的词句又莫过于首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此句以人间良辰美景的高度概括,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哀愁。

(二)曲作者

《春花秋月何时了》由王龙作曲、邓垚编配伴奏。王龙,作曲家、钢琴艺术指导,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作曲家、钢琴家邓垚教授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指导及作曲。他们师徒二人将艺术歌曲的音乐形式与作曲手法和中国古代诗词相结合,共同创作了非常多具有新时代艺术特色的民族声乐作品,深受广大歌者的喜爱,也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很多创作题材来源于中国古诗词,这些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例如《登高》《苏小小》《月下独酌》《山之高》《锦瑟》等。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共分为两个版本,高音版降A调,中音版F调,于2022年7月12日正式发行。它以华丽的语言、朦胧的意境、深远的内涵, 表达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韵味,一经发行便受到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这首作品的内容扣人心弦,旋律如泣如诉,钢琴伴奏节奏错落有致,伴奏音型也与歌曲的意境相吻合,推动了旋律的发展,又营造了歌曲的氛围。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我国男高音歌唱演员石倚洁的歌声与钢琴伴奏的强弱对比、情感表达相辅相成,歌手完美的演绎及钢琴伴奏巧妙的编排,将南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家亡后沦为阶下囚时的锥心之痛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古詩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解读

(一)词牌格律分析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衍化为词牌,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共八句,上阕下阕各四句,分别为七言句、五言句、七言句、九言句,两平韵、两仄韵,词作五十六字,词牌词谱如下:

上阕:

春(中)花(平)秋(中)月(仄)何(平)时(平)了(仄),

往(中)事(仄)知(平)多(平)少(仄)。

小(中)楼(平)昨(中)夜(仄)又(仄)东(平)风(平),

故(中)国(仄)不(中)堪(平)回(平)首(仄)月(仄)明(平)中(平)。

下阕:

雕(中)栏(平)玉(中)砌(仄)应(平)犹(平)在(仄),

只(中)是(仄)朱(平)颜(平)改(仄)。

问(中)君(平)能(中)有(仄)几(仄)多(平)愁(平)?

恰(中)似(仄)一(中)江(平)春(平)水(仄)向(仄)东(平)流(平)。

中国古代歌曲的填词方式多为倚声填词,即先有曲调后有词,一字一音的传统特色也体现出了古代音调的精简与明朗。中国的古诗词题材对于作品的结构和平仄韵律十分讲究,在《虞美人》这首词中韵脚的规律是,上阕每两句改变一次韵脚,第一个韵脚为ao,词调应该归到仄声上,比如“了”和“少”;第二个韵脚换韵ong,词调发生变化,归为平声字,比如“风”和“中”。下阕也是每两句改变一次韵脚,第一个韵脚为ai,词调归在仄声上,比如“在”和“改”;第二个韵脚换韵ou,词调则归到平声字上,比如“愁”和“流”。语言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又分阴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地语言的不断变化,四声中的“入声”被分散到了其他声调当中,才有了如今的“阴”“阳”“上”“去”分别对应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平声字对应现在拼音的一声、二声,仄声字对应现在拼音的三声、四声,“中”则代表“平”“仄”均可。所以在演唱古诗词作品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自身的音调,若违反了字本身的音调,则称为“倒字”,会让听众在听觉上产生混淆,也会使演唱者无法准确表达歌曲含义,传达歌曲意境。

(二)歌词内涵分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上阕中,“春花秋月”是每一年都有的景象,春天娇艳的花和秋天皎洁的月代表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在这里也代指一年一年的时光。“何时了”了指了结、终止,李煜在感慨南唐还在时,他那骄奢淫逸,无忧无虑的帝王生活何时结束了呢?再对比如今这漫长痛苦难堪的时光,又何时才能了结呢?“往事知多少”语意双关,李煜既回想起在南唐时身为君王,奢靡的帝王生活历历在目,又感叹在位时昏庸执政,愧对朝堂、百姓,李煜既愤慨,又悔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的情形忽然浮上心头,自己被囚禁的小楼又刮起了东风,又到了一年春天,望着天上的明月触景生情,想起故国故土早已不复存在,内心痛苦不堪,让人难以承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下阕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又回想起南唐金碧辉煌的宫殿,精雕细琢的栏杆和华丽的台阶应该依旧还在那里,可是在雕栏玉砌中穿行的佳人,她们青春美丽的容颜却不复存在,同时也暗指李煜过去奢靡的生活如今却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两句中作者使用了两种修辞,一个设问、一个比喻,首先作者用发人深省的设问,点明他内心的思绪万千,突出了一个“愁”字,接着用生动的喻体——滔滔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绪,说不清,道不尽。你可知我的愁绪有多少?正如那春天涨起的江水,浩浩汤汤,向东流去。李煜用他自然真挚的笔触,谱写了自己的生命悲歌,写尽了末世国君的无尽哀愁。

四、古詩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分析

在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要重点注意表现时代的风格韵味,呈现词人所表达的情绪,在呼吸控制、音色音量、速度变化、情感演绎等方面要基于作品创作所属时期的风格以及人物状态来诠释。

(一)呼吸与控制

在学习声乐的初期,非常容易因为演唱时字头的频繁变化导致出现喉咙紧张、位置不统一、气息不连贯等问题,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歌曲来说速度较为舒缓,有利于清晰地咬字、保持母音的精准、字正腔圆的演唱,且由于其一字一音特殊的创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演唱者演唱位置和气息的稳定,因此非常适合声乐初学者用来练习演唱。

呼吸作为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灵魂,我国古代声乐理论所说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也科学说明了歌唱呼吸的重要性以及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因此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规律、方法。演唱古诗词作品讲究“声断气不断”,需要保证气息在歌唱中贯穿始终,对此,可以在平时练习中自由控制自己的呼气与吸气比例,在吐气时保持均匀地把气呼出来,这样才能诠释出作曲家在创作时注入的情感。在《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艺术歌曲当中,呼吸的气口与乐句停顿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例如,作品的第一个气口在第6小节,同时也是第一个乐节句结束的位置,而谱面中比较特殊的第11小节、第19小节、第39小节和第27小节、第51小节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乐句中每一句有两个气口,这两句恰好也是李煜在词作中回忆往昔时发出的感慨以及词篇的点睛之笔,因此作曲家在这个地方使用了休止符,也是为了演唱者更好地传达出词人李煜的“愁”。

(二)音色与音量

由于李煜的身份是一个君王,虽然国破家亡被幽禁别院,但是其自身形象还是大气磅礴的,依旧保持着君王和文人的气节,所以演唱时的音色要沉稳,有一定厚度,不能过于委婉,也不能过于明亮尖锐,要唱出波澜壮阔的感觉,同时在演唱时要注意适度,李煜创作这首词时是一个阶下囚,心里是万念俱灰的,而中国古代文人重风骨气节、精神内涵的纯正雅致,所以在演唱时把握“适度”是很重要的。在音量控制上,需要注意乐句的强弱对比。谱面第5小节,力度记号mp(中弱),到第21小节转至mf(中强),第25小节f(强),到第二遍反复时,力度比第一段时增强,第33小节力度记号mf(中强),第37小节力度记号f(强),第41小节处,力度标明ff(极强),这里也是全曲力度最强的地方,也是最具爆发力的,要将情绪推至顶峰,到了结尾第50小节力度记号mp(中弱),与高潮部分产生反差,更可以体现出整首乐曲的张力,整体遵循由弱到强,到高潮再由强到弱的一个过程即可。

(三)速度与变化

鉴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底蕴,以及古代文人洒脱不羁的个性,王龙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中速度标记为“rubato”——节奏自由的弹性速度,所以,演唱时在歌曲速度的处理上可以相对自由。在演唱歌曲上阕时速度放缓,准确把握歌曲的主基调,将李煜的愁乱思绪娓娓道来。到了歌曲的下阕,因为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要调动起音乐的情绪,不断地把音乐推起来,所以伴奏使用了三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演唱时的速度也要适当加快,借助激荡的音调,顿挫的旋律,将李煜内心的愁苦一气呵成地表达出来。歌曲的速度直接影响歌曲传达的风格,因此演唱者应在平稳的速度上根据自身对于歌曲的理解做一些适合自己的调整,以更好地展现音乐。

(四)演唱难点与情感演绎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音域较为宽广,最低音是小字一组e,最高音是小字二组降a,期间一共跨越17个半音,且在旋律中频繁出现小字二组的e、f,虽然音不高,但是在男高音的换声点上,如果歌唱技术没有解决好,就会出现提喉、肌肉紧张、气息僵硬等现象,从而导致演唱者在演唱时出现奇怪的音色、气息无法流动、演唱也会十分吃力等一系列问题。歌曲开头在中音区,音区较低,音与音之间跨度不大,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保持高位置不要掉下去,乐句之间要唱得连贯且统一。这首曲目的情感变化是循序渐进的,当听到钢琴伴奏缓缓响起的时候,演唱者就要进入歌曲的意境,内心保持歌唱的状态。在演唱上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虽然音区较低,但是依旧要保持唱高音时兴奋的状态,演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根据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将李煜被囚禁时的神情恍惚、愁苦万分,以及对亡国、往事的回忆和感叹,以中弱的力度让声音搭着气息慢慢流动出来,要唱出李煜此时此刻的“悲痛感”。在演唱词的下阕时,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就上升到了高音区,此时力度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最难演唱的部分,同时也是歌曲情感最真挚的部分,演唱这一段需要稳定强大的气息来支撑,不能间断、不能唱“冒”。“问君能有几多愁?”这一句达到全曲的最高音,需要充分打开口腔,气息要落下来,持续平稳地支撑声音向前流动,保持音乐的连贯性,要著重强调“愁”这个字的演唱,由问天到问地,再到问己,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顶峰。歌曲的最后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在这里做一个渐慢处理,将全曲的情感和盘托出,使情绪渐渐回归平稳,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无奈与叹息。演唱者的情感和演唱需要层次感,需要根据作者情感的变化去对声音进行相应的改变,情感的处理在高潮部分会得到最终升华,所以对于高潮部分的情感演绎是十分重要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为南唐后主李煜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词作,也是他的临终绝笔,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且有多位作曲家为其谱曲,正是源于这首词作厚重的精神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演唱古诗词歌曲这类作品时,首先要了解诗词的词牌、词调,词人创作时的背景、心态和词的内涵,然后通过吟诵的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对作品进行仔细揣摩研究,理论与实践并重,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才能真正展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耀森.李煜与词的抒情性特征[J].中州学刊,2006(04):202-204.

[2]韩静.声中有境 入韵传神——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剖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2):127-131.

[3]刘志军.亡国之痛的悲悼与遣怀——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赏析[J].名作欣赏,2007(15):32-33.

[4]陈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探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6年.

[5]宋恪震.悲号呜咽 以血书者——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精赏[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09):129-131.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
基于主题唱段及演唱形象分析的路径研究
浅析咏叹调《别说我》的艺术特点
唐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中《偷撒一滴泪》咏叹调的演唱技巧分析
艺术歌曲《我的江河水》演唱分析
浅谈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的演唱分析和人物塑造
高山流水 颂知音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浅析亨德尔声乐作品《让我痛哭吧》的艺术构思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