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菁 何紫丹 连淼 马晓庆
体验式阅读理念是引导幼儿通过生活活动、实践活动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喜欢阅读、理解阅读、感受阅读的力量,重视幼儿的学习过程,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點,鼓励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学习探索。
生活经验切入情境,遵循幼儿发展特点
教师为幼儿创设情境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幼儿生活。要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利用绘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学年我们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和美小镇”微社会实践活动中承担了“邮局”的工作。他们进行了认识邮票、参观邮票展、设计邮票、应聘邮递员、送信、配送物品等一系列的有关于邮递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对于邮递的工作有了更加丰富的感知经验。因此以绘本《金牌邮递员》为依托,我们与幼儿通过自主阅读、集体阅读的方式了解了绘本的内容,以互动式阅读解决问题成为金牌邮递员的方式,从而在深入理解绘本意义的同时,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阅读的力量。
寻找合适契机,激发幼儿内驱力
本次活动作为第二课时的活动,孩子们在前期已经进行了绘本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邮递员关叔叔一步步成为金牌邮递员,也让孩子们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金牌邮递员产生了兴趣。此时,孩子们在配送中遇到了问题,有顾客投诉快递员配送的饮品洒了,因此没有得到好评。这激起了幼儿探索的兴趣,我们借此契机开展本次活动。
多维选择教育方法,引导幼儿自主解决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故事激趣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互动评价法四种方法引导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故事导入的形式,激发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然后通过重点页面回顾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并共同梳理了金牌标准,为下一步活动做了铺垫和准备,幼儿也初步感知了关叔叔坚持不懈、努力思考、勇敢尝试的品质。然后通过回忆自己配送过程,引导幼儿对自己是否能得金牌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引发幼儿对金牌的深度思考。重点环节主要通过丰富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实践感知。鼓励幼儿与小组内的幼儿共同商量,选择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在这一环节,幼儿能够利用材料引发猜想并进行大胆尝试,当出现问题时,幼儿能够积极想办法进行新的调整。包装完成后,幼儿再次为顾客进行饮品无接触配送,返回后,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与顾客进行现场连线,获得顾客评价,在听到顾客满意的评价后,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感受到了成功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通过这三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引导幼儿回归绘本,通过实施互动评价来深度理解金牌的意义。
经验内化凸显体验价值
本次活动中涉及的发展点是多元化的。首先通过绘本故事的导入,将绘本引入幼儿的生活,通过梳理金牌的标准,提高幼儿的阅读和表达理解的能力,其次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关于阅读我们一直在探究阅读方法的多元化和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宽度,一本绘本带给孩子的体验可以有哪些呢?我们进行了三次阅读活动。第一次是基于文本的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在这次阅读中,孩子们理解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流程,故事中的人物、地点,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次阅读就是本次基于情景的阅读,虽然整个过程中没有给予幼儿书籍,但是处处体现着书中的主旨,引导幼儿在这个情节中感受书中的含义。第三次当幼儿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理解了金牌的含义,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温暖再次去阅读这本书时,又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这是一个绘本结合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学习的过程。
(文/ 戴艳菁)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陶冶情操、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经常和孩子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多元的早期阅读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阅读空间。早期阅读不再是单纯地限制在书面语言的解读上,而是应该具有更宽、更广的渠道,使阅读内容与孩子周围的环境、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下面我就以大班“探春晓”活动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将多元的早期阅读渗透到主题活动中的。
主题由来
春季作为四季之首,春季来临意味着寒冬结束,春回大地。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泽宇分享:“春天到了,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这一话题立刻引发了班级幼儿的讨论。有的说:“天气变暖,每天都是零上几度了。”还有的说:“我知道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春晓》。”话音刚落,就听到孩子们纷纷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声音,赞赞这时问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呀?”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鉴于此,我们结合春天的季节特征与幼儿兴趣点生成了这次“探春晓”主题活动。
活动过程
阶段一:“找”春——走近古诗,带领幼儿“读”春天。我们通过调查表的方式帮助幼儿发现春天的季节特征,并按结果分为人物、环境、气候及诗词。在讨论中发现幼儿对《春晓》这首诗很感兴趣,他们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通过与问题板互动提出:“春天,人为什么总喜欢睡觉?”“春天到底什么鸟在叫?”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收集,并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点分组探究。
阶段二:“赏”春——走进古诗,引领幼儿“读”春天。第一,春眠不觉晓——人的变化。针对“春天,人为什么总喜欢睡觉”的问题,幼儿通过上网搜索、观察每周食谱以及咨询保健医进行调查,发现春天是人体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我们要补充膳食,加强运动。基于此,孩子们开展了“我长高了”的系列探究活动。第二,处处闻啼鸟——动物的变化。“春天到底什么鸟在叫?”动物调查组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原来黄鹂、杜鹃、大雁、燕子等鸟类,在春天会从南方飞回来,这是一种迁徙现象。接着,又结合惊蛰节气,发现春季动物的变化不只是鸟类,还有蛰伏一冬的昆虫,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第三,夜来风雨声——气候的变化。“春天,一到夜里就会刮风、下雨吗?”气候组继续寻找答案,发现春雨可以滋养大地,促进谷类作物生长。他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雨,探索春雨的秘密。第四,花落知多少——植物的变化。“春天开放和飘落的都有什么花呢?”植物调查组以幼儿园为基点,开展调查、统计、分类,过程中发现幼儿园植物繁多,前院是花园,后院是果园,于是他们开始建立园内植物档案,对植物的生长条件、养护方法、生长变化进行记录,并将收集到的内容整理收录进植物档案中。
阶段三:“享”春——走浸古诗,助推幼儿“读”春天。从《春晓》四句诗里,幼儿发现春天的秘密,感受中国诗词的意境美与古代人民的智慧,接下来他们通过“话”“慧”“寻”“乐”等方式,继续开展“探春晓”之路。例如:利用神奇的画笔进行“诗画春天”的创作活动……
活动反思
一是幼儿能够主动探索学习。本次“探春晓”的主题活动,教师能够直观地感受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是与众不同的。通过对古诗的深度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针对某一活动循序渐进地探索与发现,进一步感受春天的季节特点。二是活动手段的多元。教师以幼儿深度阅读提出的问题为支架,建构整体主题,以《春晓》为着力点,追随幼儿兴趣与需要。在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上从幼儿熟悉的诗句出发进行季节性探究,四句诗文、四个角度将春季的美好与变化融会贯通,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叹于中国人的智慧与文学素养。这更加激发幼儿对春季的喜爱和对阅读中国古诗词、文学作品的兴趣。
(文/ 何紫丹)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认识靠行动的年龄特点,喜欢游戏化、情景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具体活动组织中我们更注重在激发兴趣中引导幼儿走进阅读,为幼儿提供交互的阅读平台、动态的阅读支持,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知识积累、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实现自己阅读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善表达、喜探究、有自信。
打造沉浸式阅读环境,遨游海底世界
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进行资源整合,打造了班级个性化阅读角,我们班的主题是海洋图书馆,在幼儿来园前我们就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幼兒感兴趣的和海洋有关的读物,聚焦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投放,通过对幼儿调查数据的分析,熟悉、直观、可互动的读物深受幼儿喜欢,因此我们投放了幼儿熟悉的绘本、立体图书、有声读物,待幼儿进行阅读体验后我们继续围绕“还想看什么书?”“喜欢在什么地方看书?”“在图书区还想做什么?”等问题展开交流,与幼儿共同构建班级温馨的阅读环境,进行区域划分支持幼儿操作阅读。
开展系列式阅读活动,漫游海底世界
随着海洋图书馆主题阅读的开展,幼儿对海洋也越发感兴趣。一天,米米小朋友从家带来了三条小金鱼放在班级自然角饲养,由此在海洋图书馆也展开了一场系列式阅读活动。小朋友们聊起了关于小金鱼的故事,有他们熟悉的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阅读区的小金鱼回家》《金鱼日记》等,幼儿最喜欢、阅读热度最高的是《小金鱼逃走了》,绘本易懂、有趣,幼儿也在寻找小金鱼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我们还将小金鱼请出绘本,延伸出好玩的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藏金鱼、找金鱼,结合户外游戏园本活动“指北针”让小金鱼游到幼儿园里,幼儿的活动得到了丰富,并且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了班级、幼儿园的环境。
创设互动式阅读情境,嬉游海底世界
延伸幼儿对海洋馆的热情,我们在班级内进行区域融合,将阅读区与自然角结合打造了微型水族馆的互动情境。幼儿观察金鱼游动、小虾吃食、水蜗牛爬行、海草的动态等,并体验喂金鱼、给鱼缸添水。这块小天地特别受小朋友欢迎。活动区、过渡环节他们都要来看一看、聊一聊。在喂金鱼的过程中幼儿也提出自己的疑问:海洋里的鱼也有人喂吗?怎样喂呢?什么时候喂?海洋里的鱼吃什么?我们通过阅览班级阅读区图书、线上信息检索、家园共同查阅等方法找寻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海洋生物自有一套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一些没有牙齿的大鱼也要靠吞食虾群生存。我们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创设为情境互动环境板,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呈现海洋生物的捕食过程,通过目测和重叠的方法比较鱼的大小。此外,我们还在美工区等创设互动式的游戏,此举提高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形成家庭式阅读氛围,畅游海底世界
我们的园本书香主题活动已经开展八届了,今年随着班级图书环境打造、阅读活动开展,幼儿的家庭阅读氛围也特别浓厚。尤其是21天阅读打卡中,家长们的阅读热情也被孩子们带动,他们一起整理家庭阅读角,丰富阅读内容,支持幼儿阅读需求,很多家长反馈在与幼儿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也喜欢上幼儿读物,觉得有趣又新颖。幼儿也随着阅读的深入显现出输出的欲望,他们想说想表达、想画、想呈现,教师与家长合力支持幼儿制作自制图书、录制分享视频等。
在激发兴趣、捕捉兴趣、延展兴趣中,幼儿走进阅读,教师为幼儿提供交互的阅读平台,动态的阅读支持让幼儿爱上阅读,从中获得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知识积累、思维逻辑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实现自己阅读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让幼儿善表达、喜探究、有自信。
(文/ 连淼)
多元融合阅读活动概念界定
多元融合阅读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由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实施,将幼儿园内多种活动形式、各区域功能、阅读材料与阅读有目的地融合,而开展的立体、丰富、个性化的系列行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从学会阅读走向通过阅读实现自我成长,培养“爱阅读、善表达;喜探究、乐运动;会交往、有自信”的幼儿。
多元融合阅读活动缘起
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托,以“和美小镇”课程为载体,历经8年的“共沐书香,浸润成长”园本主题课程活动,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推进后,最终形成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多元融合阅读活动。
一是阅社会,小镇课程中阅读的触发点。我园将现有环境资源建设成属于孩子的自主、开放的社会实践乐园——“和美小镇”。幼儿通过角色实践、社会交往、混龄活动,获得比较丰富的社会体验、交往自主体验等,使幼儿在丰富、真实的实践中获得发展。二是阅绘本,寻找阅读中的问题点。日常我们的教师虽然比较重视幼儿对绘本的阅读,但阅读的方式单一,忽略幼儿的内心体验。在实际幼儿发展测评中也显示出幼儿看完一本作品后,不会或者没有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教师对阅读的理解还是比较狭窄的,不太重视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多种的个性化的阅读。三是阅自己,思考阅读的发生地。阅读生活、问题、经验其实一直伴随在孩子身边。如何引领教师转变其实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关键一环。于是,我们利用园本主题活动逐步引领教师对“阅读”进行深刻的思考,寻找孩子可以阅读所有的价值点。
多元融合阅读活动实施策略
我园融合多元阅读环境、多元阅读材料、多元阅读指导策略,以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基点,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活动。
一是通过营造多元阅读环境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环境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因此,我们打造多样而且结构化的阅读平台,构建四级阅读区,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包括“共读与个性阅读融合,常规化阅读与仪式感阅读融合”。我们建立分区阅读场所,体现主题性,满足个性化阅读。
二是提供多元阅读材料,满足幼儿个性需求。在多元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通常会结合四级阅读区域把握四个原则,第一,全覆盖,每个区域都有可以阅读的材料,包括图画书、有声图、自制资源手册。第二,适宜性,基于儿童的需求,结合不同的区角功能,投放适宜的阅读材料。第三,丰富性,选择各种材质种类的阅读材料。第四,多元化,根据区角不同的特质,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多元的记录和多途径表达表现的支持。
三是多元融合阅读指导,促进幼儿多元发展。基于儿童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我们尝试利用八段阅读推进开展系列阅读活动,目的是在帮助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儿童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鼓励提出问题,发表看法,通过与同伴、教师有效的互动,建立对图画书的完整、全面的感受和认知,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表现。当然这里的八段不是僵化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一阶段,故事导读激发兴趣。第二阶段,自主阅读感知内容。第三阶段,你问我答,自主探究。第四阶段,分享阅读,各抒己见。第五阶段,亲子阅读,助力成长。第六阶段,阅读辩论会。第七阶段,故事表演阶段。第八阶段,幼儿自主创意表达阶段。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图画书阅读给予幼儿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孩子们在与图画书进行心灵对话中,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健全人格。而当我们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图画书故事时,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眼中的世界也因此变得美好。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去亲近图画书,感受图画书阅读的魅力吧。
(文/ 马晓庆)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