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兵 尹宗毅 杜安
摘 要:分析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路径。通过重塑思政融入的课程内容,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找准育人的维度与角度;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与案例库,实现教师先思政,统一课程融合点与教师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新型育人观;再让教师基于OBE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精准课程思政,实现学生快乐思政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思政目标,同时提出一种思政考核方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大型专业基础课程;关键问题;解决路径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key problem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large-scal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thes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By reshap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clarifying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focu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e dimensions and angles of education a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terial database and case database, teachers can be first educat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the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ints and teachers' thoughts are unified, guiding the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n, teachers can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OBE concept, accurately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e, and finally,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 of students' happ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a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essment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large-scal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key problem; solution path
課程思政旨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及全课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新的育人理念与价值的培育和输出[1]。理念践行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全员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保障。要把立德树人融入专业教育,需要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养六个方面下功夫[2]。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3],是把实事求是的精神与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目前课程思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教师思想上对课程思政不重视,过分划界与封闭了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科、专业、课程价值和意义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形成思政与专业两张皮现象,甚至有“思政教育只是附加任务”的错误观念[4],而实际上需要将思政交叉融合引入专业体系,超越特定学科的价值观;②思政教学内容素材少,针对性弱。课程思政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自身掌握的思政素材往往不足,造成思政教育随意性大,针对性弱;③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交叉融合性差,无法形成“道术相容”的课堂生态,无法精准实施。特别地,在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一些选课学生人数多与授课教师多的大型专业基础课程,比如河北工业大学为机械学院所有专业、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共有授课教师10余人,同一年级学生近800人,如何在48学时的授课内容中实现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还存在其他难点,比如,课时少,教学内容多;④授课教师多,思政思想与内容不统一。这就需要全面理解各学科专业及课程的内在价值、教学的互动性特质及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抓住关键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从而实现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因此,本论文提出要以大型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中反映出来的关键问题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全面挖掘思政素材,精心设计融合点,完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贯通全教学过程。实现此目标的路径就是要通过建立课程思政全教学过程案例库,让所有任课教师轻松课程思政、让学生快乐思政,解决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问题。
一 结合学校定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找准育人的维度与角度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首先必须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在所有授课教师中形成共识,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意识与水平。以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为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设计类各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基础课,是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加工工艺的重要依据,本质内容是材料与机械制备全过程的缩影,也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全覆盖。因此,课程可以从所涉及到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和历史等角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充分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在明确了表1的课程目标后,就邀请所有授课教师反复研讨,建立统一的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找准育人的维度与角度,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我们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党、爱国、爱专业为主线,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与价值认同。
3)塑造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发扬研究精神,培养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有担当,以刻苦学习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炼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品质,建立直面压力、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做好阶段性学习目标的科学制定,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养成按时上课、坚持自习、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克服学生的自负与惰性、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实现自我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以专业使命感,实现科技报国目标。
4)融入哲学思想。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万变不离其宗”,自然科学中蕴含着许多哲学,如:材料强度越高,韧性越差,而细晶强化不是,逐渐建立良好的辩证思维。
5)融入中华元素,培养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结合专业发展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提高职业素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职业发展教育,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建立专业认同。把职业素养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围绕职业道德精神和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
7)融合生态文明理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授课内容融合,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能够正确评价资源消耗,理解专业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加强专业使命感。
8)以材料行业与机械制造领域典型人物的励志故事作为切入点。以前沿技术引领,学习科学家楷模,体会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在这些人物上的集中体现,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思政素材库与案例库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切实提高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重建课程内容,深度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规范的思政素材库与案例库,方便教师共享资源,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与统一所有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同时需要构建供学生自学及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使用的视频等资源库,解决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 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后的新课程建设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重理论、重实践,重工程能力培养,更重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在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内容的教学理念上,我们加强了“工学并举”的学校特色和“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重建融入思政元素的新课程。①重组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贯通材料与工艺间的衔接,实现机械零部件制造全流程教学。②以培养学生合理选材及制定工艺流程的工程能力为主,使学生学会依据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环境等综合因素绿色选材,形成以“工程选材能力”“工艺优化能力”“严谨科学素质”并重的新教学理念。③以“化学周期表-材料-微观机理-热加工工艺-力学性能-机械零部件生产-机械制造”为主干线进行教学,强化“机械工程选材原则”与“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案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形成“工程选材与工艺流程制定全生产流程”的设计能力。④形成三条教学枝线,全贯通并与思政元素交叉融合。⑤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 深度挖掘与提炼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素材,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广度、深度和溫度
没有好的“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就可能失去“灵魂”迷失“方向”,甚至导致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产生割裂及冲突。我们将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总结提炼为三条枝线,如图1所示。①微观枝线:材料微观结构-相图-组织-机械性能-失效分析;②材料枝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新型材料-选材用材;③工艺枝线:铸造-锻压-焊接-胶接-热处理。因此,传统文化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敬业精神、辩证思维、前沿技术、科学家楷模、科技报国、专业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思政素材都可以融入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我们主要沿着三条枝线挖掘思政素材,构建思政案例库,建立起规范的资料库内容。同时选择一些典型的思政视频资源及融入思政内容的专业视频资源,将这些构建的思政案例、视频资源等导入雨课堂等教学平台方便推送给学生。
(三) 梳理课程思政在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把思政元素均匀地引入教学核心点,要明确引入位置、数量与时长,从而构建起课程思政引入的完整案例库。比如,在绪论部分,通过2 min时间让学生了解我国金属材料历史辉煌成就及研究现状,建立学生对于我国机械工程材料研制水平的客观认知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勇担重任、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在不同章节利用我国学者在机械工程材料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在讲解晶体缺陷知识时,利用教室座位及同学就坐情况,引入晶体点阵缺陷。然后借助金属缺陷引用成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相似的哲理,建立学生对于各种缺点、不足的正确认知和辩证思维;通过科研工作者对于缺陷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建立学生对于精益求精、学无止境科学精神的认同感。在讲解金属的结晶知识时,借助古代诗词“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液滴)”“小窗寒夜见冰花,骨冷魂清梦不邪”“藕心抽莹茧。引翠针行处,冰花成片(玻璃上冰凌花)”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便于学生理解课程中结晶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可引起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共鸣和认同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 通过建立规范的课程思政素材库、案例库,编写融入思政的教学材料,将思政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及报告、作业等各教学环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因此,课程思政需要让教师先思政,而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才是根本。教师都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但对大型专业课程,如何让所有授课教师一致地在课程教学中展现师德师风教育,如何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就需要给老师们先建设可参考的资源库与可共享的平台。所以,要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建设,我们在建立规范的课程思政素材库、案例库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融入思政的教学材料,如教学大纲、教案、教材、雨课堂教学资源,主要目的就是要统一教师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新型育人观,方便教师将思政元素充分推进课堂授课、实验及报告、作业等各教学环节,实现教师“轻松+快乐”思政,有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效果,如图2所示。
(五) 持续更新思政素材教学资源
思政素材与案例的收集与整理是按照章节分配给不同的教师撰写的,但每个人的思政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思政素材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集思广益,持续更新。我们主要采用轮换的办法,每年由不同的教师收集整理不同的章节,逐渐完善素材库与案例库,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更加熟悉教学内容,更深入地思考教学策略。
三 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實现课程思政落地
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方法,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课程思政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地,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快乐思政为中心,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专业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教学设计要设计好学什么,教学过程要考虑好让学生怎么学,教学评价要判定学生学得怎么样,最终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针对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少的矛盾,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以教师指导代替教师主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认同感、上课幸福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秉承的“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和“工学并举”办学特色,逐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最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①以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为基础,提高师生多元实时互动;通过推送预习材料、思政小视频、慕课资源,课后推送作业题目,课上小测试的轻松翻转课堂等模式,让学生学起来;②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是以“化学周期表-材料-微观机理-热加工工艺-力学性能-机械零部件生产-机械制造”为主线,涉及到大量机械零部件的生产,如板材、线材、桥梁、轴类、齿轮、轴承、弹簧、车刀、钻头、铣刀、锯条、模具和手术刀等等,都是与机械工程材料相关的众所周知的典型件,课程教学就以它们为中心展开案例教学,相应地将思政案例融入其中;③情景教学法。比如,在讲塑性变形的加工硬化时,教师们带上几根细铁丝,老师与学生同时对其进行弯折,体验其发热、硬化、断裂的过程,再讲解其中的位错运动是塑性变形的本质,加工硬化是其变形的结果,断裂是其力学性能超过了其断裂强度,将其中的知识串连起来。同时就可以引入思政案例,比如提问学生为何金银首饰都比较软?为何要趁热打铁?首饰是如何精雕细琢成精品的?历史上著名的宝剑,如轩辕剑、太阿工布铁剑、干将、莫邪、禹剑,是如何炼成的?结合塑性变形与热处理知识,让学生体会科学中的“工匠精神”;④讨论法。比如,在生产齿轮时,有的选用了20CrMnTi钢,有的选用了45钢,有的选用了40Cr钢,让学生就其适用的齿轮类型、达到的力学性能、需要的加工工艺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建立辩证思考科学问题的方法论;⑤现场教学法。在实验时,现场给同学讲解热处理炉、熔炼炉等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我们还需要设计新的机器设备,加强我国的科技能力与水平,学生就是未来承担此重任的主力军,要不断突破,实现科技强国梦;⑥用思政考试进一步夯实思政效果落地。我们创新设计了思政素材模板与思政案例模板,明确了思政考试要赋予平时成绩分值,让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思政素材与思政案例,以及学生自己理解与了解的思政素材写出来,并以教师的角度撰写思政案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写得都非常认真,质量也非常高,思政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融合也非常好,这种效果真正检验了我们思政教育的落地质量。
四 结论
本文对由多位教师共同授课的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大型专业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①教师思想上对课程思政不重视,容易形成思政与专业两张皮现象;②思政教学内容素材少,针对性弱;③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交叉融合性差,无法精准实施;④课时少,教学内容多;⑤授课教师多,思政思想与内容不统一。
2)在大多数高校,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学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建议基于产出导向(OBE)的教育理念,重塑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贯通材料与工艺间的衔接,形成以“化学周期表-材料-微观机理-热加工工艺-力学性能-机械零部件生产-机械制造”为主干的机械零部件制造全流程教学主线,有效形成“工程选材与工艺流程制定全生产过程”的设计能力。
3)结合学校定位,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找准育人的维度与角度,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首先实现教师先思政,统一课程融合点与教师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新型育人观,再让教师“怀着库存资料”轻松思政,最后基于OBE理念,让教师在实践中精准课程思政,实现学生快乐思政是大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落地的有效途径。
4)课程思政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地,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根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是关键,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新提出了一种思政考试方式,通过让学生收集“思政素材”,撰写“思政案例”,评价学生课程思政的落地效果。
参考文献:
[1] 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128-132.
[2] 陳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3] 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及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5.
[4] 陈斌.高校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13-15.
[5] 委华,张俊宗.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20(9):19-21.
[6] 郑浩.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学习动力协同促进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