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萍
时代发展,信息暴增,加快阅读速度,提升行事效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统编版五上的策略单元,顺应时代阅读需求,设置了“提高阅读速度”的语文要素。提到“阅读速度”,自然越快越好,这是常态思维。但“提速”不能以“降效”为代价,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贯彻不同的教学策略,获取不同的提速方法。《搭石》作为一篇短小精悍的回忆性散文,如何做到提速不降效呢?
一、方法揭示:不回读,快速把握文本内容
快节奏的学习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阅读速度便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统编版教材在策略单元的课文前,都设置了导读提示,《搭石》一课的导读提示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这一阅读任务,需要紧扣“不回读”这一关键点,训练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做到一气呵成,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板块。
(一)速读热身:玩转数字
教师设置数字游戏,课件先后呈现三位数、五位数、七位数的三个数字,分别在三秒后消失,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数字。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记住这些并无规律数字的方法,比如,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关注,最后相机出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提升阅读速度。随后,教师紧扣导读提示,要求学生尝试快速默读课文,像默记数字一样不回读,集中注意力,关注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记录自己所用的时间。
从数字到课文内容,学生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做出阅读质态的调整,旨在适应新要求,尝试新方法,为后续的消化、悦纳、运用奠定基础。
(二)小试牛刀:厘清层次
提高阅读速度,绝不是机械地拼眼速,必须要以读懂、理解为基础,真正达成阅读的目标要求。学生本轮阅读除了要关注时间,加快阅读速度之外,还涉及两个目标点:即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关注课文写了什么。
目标一:不要停下来,并不是完全抛之脑后,教师要在整体快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加以突破。比如“紧走搭石慢过桥”,学生初次接触,会出现理解障碍,这很正常,但不需要停下来慢慢咀嚼,只有在快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之后,才能回过头来,用反刍的思维消除困惑:由于搭石铺在河床底部,并不稳当,只有快速、敏捷地一踏而过,才能保持平衡;桥面不仅平稳,而且牢固,可以悠闲惬意地走在上面,这才有了“紧走搭石慢过桥”的说法。
目标二:学生在初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时,自然会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错误。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旨在发现快速阅读的缺失,以便于学生及时反思自身快速阅读的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围绕着“搭石”描写了哪些内容,紧扣课文五个自然段,将课文内容提炼为五个部分:摆搭石、踏搭石、走搭石、让搭石、过搭石。
这一环节,与常态教学中梳理和把握课文内容不同,更为关注学生在快速阅读中,对内容吸收以及理解的反思和调整,避免一味追求速度导致的浮于表层的尴尬,将快速阅读与高效理解有机融合。
二、方法反转:静心读,体悟语言内在情感
教师可以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建构统整性话题:在快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哪一段文字描绘的画面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说说自己的理由。在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力指导“走搭石”的部分。
(一)依托文体,在提炼画面中快速悟情
文中有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对“搭石”高度化、形象化的概括,可以作为深度理解、体悟情感的抓手。教学“走搭石”时,学生需要悉心细品:这一道风景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美呢?紧扣“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想象人们在“走搭石”时,步调统一,节奏协调的画面,相机理解“协调有序”,感受协调的动作美;紧扣“嗒嗒”的声音,想象统一的步伐轻踏在搭石上发出的轻快声响,感受“走搭石”和谐的音乐美;紧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碧绿的溪水摇摆荡漾,搭石上的人倒映在水面上,清风徐来,人影在荡漾的碧波中摇曳,借以感受“走搭石”的画面之美。
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紧扣风景的定位,引导学生借助快速阅读所形成的画面轮廓,以细细品味的方式,探寻语言文字中所蕴藏的美感,实现快读和细读之间的交融。
(二)迁移拓展,紧扣中心快速融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将“搭石”视为一种风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快读中感受优美的风景,更要在细读中,借助看得见的风景,体悟摸不着的浓郁之“情”。“走搭石”所展现的相互协作之情,教师不妨以此为示范,积极鼓励学生运用相应的方式,走进课文内容,探寻其他板块流淌的真情。比如摆搭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情感;踏搭石:为后人着想的人性之美;让搭石:相互谦让,彼此尊重的情感;过搭石:为人服务,无私奉献的情感。
将“搭石”视为风景,是对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挑战。教师为学生架构“快慢”两种不同的模式,指向不同的阅读目标,在感知风景的基础上赏析风景,真正走进了文本的内核。
三、方法延伸:扩展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方法的习得,本质上是信息的堆积。方法形成能力,尚需要梳理内化、小结提炼、实践运用的漫长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完课文之后,可以设置以下两个教学板块。
(一)拓展资料,在了解背景中提速
任何一篇文本的诞生,都有其内在的背景。掌握了背景,就洞察了文本形成的来龙去脉,学生可以借助多维渠道和信息,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谱,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比如这篇《搭石》,教师就可以出示作者刘章所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让学生了解到:1977年,作者刘章来到石家庄工作,看到城市中人们抢着挤公交车、杂乱无序过马路的场景,在对比情感的驱动下,想起了自己儿时乡村中人们过搭石的画面。所以,创作这篇文章,作者刘章是借助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高贵品质,呼吁人们形成规范的公众生活秩序。
(二)方法迁移,在运用巩固中提速
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相机提炼并罗列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其一,集中注意力;其二,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回读;其三,展现画面,体悟情感,在快读中提升信息;其四,了解创作背景,消除速读障碍。
总而言之,提升阅读速度,需要借助导读提示中渗透的方法,将速读的维度指向文本内容、画面、情感、主题等多个维度,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系2020年德化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編号:DJYKT2020-07)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