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玲 张英艳 于丹丹 李强 马秀梅
摘要:研究目的:研制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小组讨论、专家函询、预调查等方式,编制初始版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问卷调查表,选取192名学生开展调查,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结果: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主要涵盖的条目有26个,Cronbach′s α系数是0.932,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五个公因子,测算得到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74%,符合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对方差贡献率大于50%的要求,这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为良好。研究结论为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用于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关键词:新医科;卓越护理;人才培养;信度;效度
国家不断深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以创新精神促进卓越护理,为个性化和精准医疗护理服务提供理论框架。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以应用技能为特点的理论教育体系,以提高护理专业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育体系,以病人的人文情怀和能力为重点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本研究是在了解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为构建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专家函询
专家纳入标准:第一,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第二,10年及以上教育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第三,所选取研究对象遵循自愿原则,同时在参与本次研究之前,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有所了解。本研究选取专家6人,均全程参与2轮专家咨询。其中男性1人,女性5人;年龄40至50岁2人,50岁以上4人;工作年限10至19年1人,20年以上5人;学历为博士2人,硕士4人;工作领域为护理管理5人,临床护理1人。
2.调查对象
2023年2月至3月,本研究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192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调查,经研究者说明后仍然拒绝参与。本次调查共发放203份问卷,最后回收192份有效问卷,其余11份为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6%。
(二)方法
1.形成问卷条目池
本研究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围绕新医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参考国内外相关量表,经小组讨论,形成问卷条目池,共29个条目。
2.编制问卷初稿
本研究根据条目池内容设计专家函询表,进行2轮专家函询,邀请专家对各条目的设置提出建议,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或删除,然后选取25名学生进行预调查,征集学生对调查问卷的意见,评估各条目的语言表达是否恰当,题目设置是否合理,以此判断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以上步骤,形成初始版的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共29个条目。
3.问卷调查
调查工具为初始版的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在问卷的说明部分,向被调查者展示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得到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第二,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班级。第三,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的现状调查,具体包括构成要素实际受重视程度的判断。依托李克特5级评分法对各个条目进行评分,即根据各个要素的实际受重视程度,分值划分为1、2、3、4、5,其中1表示不重视,2表示比较不重视,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重视,5表示重视,均为正向计分。
4.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利用Cronbach's α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评价,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最大方差旋转法)、专家评价法评价问卷结构和内容的有效性,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KMO值是0.810, Bartlett球形度检验x2=9377.542(P<0.05),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本研究收集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首次因子分析后得到5个公因子,测算得到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51%,将因子载荷小于0.5的条目予以删除,依次删除B7、C6、C8共3个条目,剩余26个条目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5个,分别为支持保障体系、创新型的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的课程学习、多元的师资引领、创新创业的科研训练,如表1所示。本研究提取的5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在1之上,这与主成分分析法中的因子保留原则相契合,如表1所示。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26个项目的因子载荷在0.536至0.945之间,因子归属明确。
(二)信度分析
借助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问卷的信度,得到问卷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最低为0.932,最高为0.974,问卷总分的Cronbach's α系数达到0.932,比较理想,如表3所示。
三、討论
(一)编制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的意义
新医科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产物,要求医疗和护理人员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探索、构建新的医疗体系,将医学、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专业人员的经验和最有效的实践相结合。
本研究编制的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是结合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内容,如支持保障体系维度,包括环境、管理规范、技术和资金支持等内容。创新型的培养目标维度,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跨学科思维、自主学习等基本能力。能力培养课程学习维度,包括培养过程所需的挑战性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多元的师资引领维度,包括高水平师资、国际化师资和校外行业专家等。创新创业的科研训练维度,包括创新创业项目体验、实习实践、学术交流等内容。根据以上条目和维度对评价护理人才创新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函询、预调查和正式问卷调查,编制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调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确定了问卷的基本框架,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条件支撑等方面构建条目池;通过专家函询对问卷进行修改;通过预调查评估问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制订了问卷的初始版本,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正式问卷调查选择项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调查是按照严格的问卷设计程序进行的,问卷编制过程严谨规范。通过信度检验得出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932到0.974之间,提示问卷信度良好,结构效度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体现,结果表明,5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74%,方差贡献率大于50%符合主成分因素分析法的要求,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四、结论
本研究所编制的新医科背景下卓越护理人才创新培养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表明它是一个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的测量工具。但是,问卷有些表述需要再根据实践结果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淑珍,郑凤莉,魏丽鸿,等.健康中国背景下护理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全科护理,2022(14).
[2]孙瑜,文接力,郑舟军.适应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独立学院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就业与保障,2021(6).
[3]杨立群,刘红敏.“三导向”国际化护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质量提升[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
[4]靳瑞霞,陈继超,徐强.基于新医科建设的医学生数据素养培养模式构建[J].科技视界,2022(19).
基金项目:2021年齐齐哈尔医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QYJY20210106。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