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柃
邹伶
成都市泡桐树中学数学教师、教研组长。区特级教师、区数学中心组成员、成都市初中数学骨干教师。曾荣获青羊区 “智慧教师”“教学名师”“数学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四川省数学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青羊区数学课堂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并多次承担国培、省、市、区级教学示范课、讲座等,均受好评。
八年前,从进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以下简称“泡中”)、来到309号数学教室开始,邹伶的教师职业生涯便有了新的“原点”。
每天,随着上下课铃声,教室里孩子们来了去,去了又来。坚守在这里,邹伶上课、备课、批改作业、陪伴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成长,也思考自己的成长。
无数学生随着她的数学课堂爱上数学,在她的引领下走进数学的世界感受世界的奇妙。由于泡中实行全员、全学科“走班制”教学,所有学生不再局限在某一个教室里上课,而是根据个性化的课表穿梭在教学楼的各个教室,教师反而成了那个驻守教室的人。坚守在309教室的一方天地,邹伶见证生命的成长与蜕变,守望教育的原点,划出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幸福轨迹。
新尝试,新收获
在泡中的校园里,有邹伶在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乐、愉悦的氛围,许是天性乐观,对邹伶来说,教师这份职业虽辛苦,却带给她满满的成就感。
在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邹伶来到这所全新的学校——成都市泡桐樹中学。作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泡中尝试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全科走班制。习惯了固定的班级、课表、教学模式,突然“走”起来,让邹伶感到不适,却又充满了期待。
到泡中来,是邹伶的主动选择。一方面,是认可“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此时的她,已有成熟的教学风格,也想有一些新的尝试和新的突破。但一切却不如预想中顺利,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市内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如此多的优秀教师汇聚在一起,彼此都会有一定压力,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环境,还需要一定的磨合。
由于采取分层“走班制”教学,学生们都不会固定在一个教室上课,每个学生一张课表,老师们也从原来的集体办公室换成了如今的“一室一师”,同事之间少了交流,也让邹伶倍感孤独。过去,学生们都在一个教室,每个老师都能轻松找到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和班主任沟通。“现在,下课之后就找不到人了,你发现自己完全是懵的。”谈起当时的状态,邹伶如是说。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好在邹伶很快适应了新的节奏。她擅长课堂教学,担任了教研组长。学校的数学学科分为三个层次,由于数Ⅲ层难度大、工作量大,一直默认由学科组的男老师担任。学校领导曾找邹伶谈话,让她承担数Ⅲ的工作。“一开始我比较抗拒,因为这部分难度真的挺大,需要花很多功夫去钻研,就一直没有接。”一次在跟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朋友鼓励她:“你在专业和课堂上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什么不再去挑战一下呢?其实,你不是做不到,只是没试而已。”朋友的话一下子点醒了邹伶,她开始尝试挑战数Ⅲ。虽然辛苦,但是她也慢慢体会到了钻研数学的乐趣。
直到现在,邹伶都没有后悔过当初地选择。她深知,只有跳出“舒适圈”,才能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
专注成就专业
邹伶从小喜欢数学。作为数学教师,她更强调学习数学的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并以此解决数学学科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她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差异化及启发式教学,即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出来,让孩子们互相协作。同时,她还特别关注问题的设计方式,让自己的数学教学真正服务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来讲”“我问问”“我帮你”是邹伶在课堂上常常使用的“套路”,一个简单的“我”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中,她还设计了学课助理、数学达人、解题王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高效而有趣。她的课堂,学困生能上台解题,中等生可以上台归纳分析,学优生则上台分享点评优化,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和常规的数学课堂偏向讲解题目不同,邹伶擅长在课堂上营造数学的学科环境。她认为,这些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他们就会用数学的观点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生活问题。这样的课堂高度,也让她的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学能力越来越强,对问题的研究和探究能力越来越强。
在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邹伶发现,“走班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眼界更开阔,思想更自由,关键时刻更会做出选择。“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亮的。”邹伶这样形容她的学生。
无疑,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创新的、大胆的,这也给了老师们一次专业上“再出发”的契机。对邹伶来说,成绩只是面上的“果”,离不开课下专注、钻研的“因”。她还记得,自己刚入职时,一心想着怎样上好一节课,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常常到晚上两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定的阅历,邹伶更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尤其是当你发现学生把当你的学生作为一种荣耀,只要跟着你学习,他就一定能学好数学时,就更不敢懈怠。”再后来,她发现自己不仅能影响学生,还影响了周围的同事。学校很多年轻老师都喜欢跟她交流,即便有些不是她带的“徒弟”,也喜欢来向她请教。校领导对她说:“年轻老师交给你带,特别放心。”
现在,309号教室还是原来那间教室,时间的弧度却让它赋予了邹伶新的意义:这里就是她心中那片教育的“麦田”。当微风吹来,阵阵麦香中,她和孩子们在这里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