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其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推荐的高中语文学习的必读书目,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红楼梦》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可以彰显整本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详细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科教育目标的体现,也是人才培育的关键任务,通过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价值观及学习能力的养成。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实践运用不断积累和养成,且在真实语言使用环境中能表现出语言的运用能力及相关品质,展现学生语文学科学习中的知识能力、思维品质、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涵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早在1923年已经初具雏形,在叶圣陶与胡适草拟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明确提出:“略读整部的名著(由教师指定数种),参用笔记,求得其大意;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上课时讨论。”此后,叶圣陶先生一直提倡要阅读“整本的书”,直至1949年8月,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再次强调:“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文的整本的書。”整本书阅读主要指的是对主题明确、结构内容完整的书籍展开独立阅读的过程。该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材以及教学的突破,其更加关注整体效果,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该教学模式应用的优势表现在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知识范围,可以多角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合理设计阅读驱动任务
在实施整本书阅读前,教师自己需要明确阅读的任务以及目标,如果说阅读目标与任务不够明确,那么学生在自主阅读环节可能会找不到方向,阅读效果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和干扰。因此,在安排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教师需要先明确阅读目标,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素养的培育工作。教学活动严格围绕阅读目标展开,这样可以为阅读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
教师可以围绕阅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驱动任务。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结合书籍内容,尝试从“情节主线的寻找”“人物形象如何塑造”“生活细节如何刻画”“社会关系及生活习俗的认识”“语言欣赏与鉴赏”等角度设计学习任务,重点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形象特点,品味作者在语言描写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二)合理开展激趣活动,吸引学生参与阅读活动
为了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通过有效的导读,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为后期各项阅读活动的有序推进做好准备。在安排学生阅读《红楼梦》之前,笔者先在班上开展“《红楼梦》阅读主题沙龙”,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看法,实际上对于部分喜爱阅读的学生来说,在尚未正式组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前,他们已经自行阅读过《红楼梦》,只是在阅读时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阅读相对比较随意,只是对故事情节内容有碎片化的记忆,没有对文本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更谈不上对曹雪芹创作意图的探究。同时,《红楼梦》经过了多轮影视化改编,无论是在电视荧幕还是在戏剧舞台上,都有不少关于该小说的影视戏剧创作,即便没有阅读过原著,学生对相关人物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许多学者专门对《红楼梦》进行结构分析,学生通过《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等这类书籍,对《红楼梦》已有初步的认识。在主题沙龙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身所思所想,说一说自己对《红楼梦》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创作背景等进行简单的预设和分析。
在导读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将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初步阅读。在初步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前五回的重视度,《红楼梦》的前五回拉开了皇皇巨著的序幕,交代了全书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的命运,因此,需要做好前五回的阅读引导,尝试设计以下活动:根据冷子兴的演说,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贾府人物关系图;根据林黛玉的行走路线,手绘贾府结构布局图;贾府众人陆续登场,结合文本探究人物个性特点,绘制人物肖像图;根据判词推断红楼女子命运走向,等等。在导读环节,教师需要明确阅读要求,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有目的、有追求地进行阅读。
(三)开展系统性研读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文学界的追捧,但因其主题宏大精深,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畏惧”文本。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使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尝试采取任务群的方式,实施系统性研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之中。例如,任务群可以设置“对话和语言品读”“人物塑造技巧”“赏析文本诗词”等模块,明确整体阅读教学以及学生精细化阅读的思路。
以“对话和语言品读”这一模块为例,在阅读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文本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剖析,说明人物的语言风格与自身性格有哪些联系。例如,在第三回中,邢夫人留黛玉吃晚饭,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黛玉作为大家闺秀,具有较高的涵养,即便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也表现得彬彬有礼。正如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言:“小说注重直接引用人物的话语这是纯粹的展示。人物的话语准确反映事件。”引导学生关注这类对话描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黛玉形象。同时可借助此法品析《红楼梦》中多元化的人物,如八面玲珑的薛宝钗,“凤辣子”王熙凤,“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天真烂漫的史湘云,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彰显人物性格特征的对话进行摘抄,让学生分析这些语言具有代表性的原因,通过此种方式提升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以“赏析文本诗词”模块为例,为克服学生的阅读障碍,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红楼诗词中的人生”主题活动。《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通过主题活动,学生发现作品中丰富的人物形象、暗中酝酿的情绪、重要的主题线索都若隐若现地穿插在诗词曲里。学生从《葬花吟》中感受到林黛玉的敏感深情,理解其“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心志,体会其对生命洁净的坚持。从《好了歌》中探究隐射的小说情节,感受曹雪芹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等等。此外,《红楼梦》借助大量的诗词曲赋,使文本语言形式和风格呈现出典雅化的特点,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红楼梦》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珍贵资源,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四)灵活开展实践活动,助力学生阅读成果的生成
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和体会,他们才会产生更加强大的阅读驱动力,才能为深入、多元阅读奠定坚实基础。整本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对书籍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同时还可以设置多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阅读对于自身成长的促进作用,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思维。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巩固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他们大胆表达自身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文本中的哪个人物,哪些情节让自己难以忘怀,阅读带给了自己哪些感受。笔者曾在阅读前开展了“《红楼梦》阅读主题沙龙”活动,学生在读前与读后的发言结论有所不同,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自身在认识与能力素养上的提升。如今,《红楼梦》已经过了多番影视化创作,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开展二次创作,如选取自己欣赏的回目进行剧本创作,或模仿影视剧的表现方法,在班上进行戏剧表演,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前八十回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小说的二次创作,为小说续写结局,等等。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导向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借助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看,要真正做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还有以下问题亟待改进:
一是核心素养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是教育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实施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干扰。为了保障其他教学时间,整本书阅读活动多是在课下开展,教师往往只能在课堂上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这就导致整本书阅读活动期间所布置的多项任务难以高质量落实,阅读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加上部分学生本身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在阅读过程中敷衍了事,因此导致阅读效果不佳,核心素养难以有效夯实。
二是阅读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阅读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阅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但是当前,学校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许多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评价机制上有不完善之处。上述问题都是在后期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时应当积极改進优化的地方。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想真正做好整本书阅读工作,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以及学生学情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引导方案,做好教学活动的反思与优化,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推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