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
[摘 要] 根据当代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学生发展特点、学校实际、区域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融合岗课赛证一体化,合理解决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岗位+专业”“岗赛证+课程”“校企社+混改”“多方+评价”融合,优化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方案,构建课程四阶新体系,推进教学适宜新改革,完善育人诊改新格局,形成需求、标准、过程与评价融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机制,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与当代人才发展需求相适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82-05
国家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责无旁贷。随着我国教育战略行动的推进,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相关政策积极加持下,我国职业院校迎来了蓬勃发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数的扩张与量的积累上[1],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还有待持续改进。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是质量观的变革,即教育利益相关主体对教育功能期待和价值追求的转变,当然同样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以及自身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显而易见,“当代市场化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对当下还是长远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亿万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出新时代合格、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实践项目应运而生。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不仅需要继承发展,更需要改革创新、深化细化。我院试图以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探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改革,依托多方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优化在实践层面促进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智慧型幼儿教师”专业人才培养。
一、“岗位+专业”融合,优化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方案
(一)行业与专业标准融合,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站在人才培养的多维角度,我院对国家政策文件、幼儿园专家、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咨询。通过研究,一方面,从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到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再到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标准有所欠缺,幼儿园教师人才标准与学前教育专业标准在师德、保育与教育实践、综合育人、自主发展能力等大方面是包含、对应关系,但也存在细致内容的不同,存在一些发展与变化。同时,文件内容与幼儿园专家、家长的需求与期望也存在一些差距和内容不同权重、细化的理解。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受到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教育领域的政策影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且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点。同时,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积极改革,也为我院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借鉴。项目调查结果给予我院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原有标准的认识和培养方式、方法的理解有了不少改变。
基于行业现行标准、行业发展趋势及教学一线当下实际的需求,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发展的特点,我院进一步优化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强调培养能胜任工作岗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凸显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师德、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爱心、自信、自主、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爱心+技术、方法的“爱的智慧”成长型、创新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最初注重学生的“德、技、力”的岗位技能到“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人际互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再到现在的“具备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社会適应能力的合格教师,叠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智慧型人才”,致力于有效服务区域教育需求的成长型、创新型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培养。
(二)产教与工学过程融合,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实行现代学徒制。我院以方案精神为依据,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重点,努力实现与职业教育相关多利益主体的质量期待,依托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我院借学校“双高”建设之契机,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内涵质量发展,整合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之力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与发展能力,力求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坚持新型现代学徒制专业特色发展,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我院协同区域内幼儿园、教育集团、安宁市教体局和昆钢公司探索“政企校园”整合联动的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了校企一体优势,形成了师资、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突出了五方协同一体的教育资源整合优势,实现了教学、环境、发展的三融合。项目研究中以岗位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了工学过程,扩展、延伸岗位工作需求与学习过程的相关理实课程体系,深入融合了产教相关多方力量,通过多主体育人,积极推进了“人才+教育+创新”三链与多元诊断打造高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二、“岗赛证+课程”融合,构建课程四阶新体系
随着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18级、2019级、2020级现代学徒制课程的实施与开展,凸显出以下问题:一是目前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践基础和操作能力进行设置的,不能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拓展和持续发展;二是课程体系在理论和实践的设置比例上有待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三是课程科目类型在设置的合理性上有待完善,当前的课程科目设置上以就业为主要考虑因素,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幼儿教师岗位能力和标准的细化分析,在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的匹配,并融合专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养效果,推进质量观的改变。依据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的变化,构建了3.0四阶课程体系:“职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开始了新探究。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与科目体系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我院实际,“强调从学科教学体系转工作岗位体系,从课堂情境转向真实的工作情境,实现专业课程从知识储备向实际应用实践为主转变”[3];强调课程的产学融通,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技术课程与技能课程相结合的新型课程结构,逐步推行综合、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推行新型的现代学徒制课程结构建设。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突出岗位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学院发挥校企一体优势,在学前教育专业和安宁市第六、第二幼儿园在课程建设的合作中,共同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形成了3.0四阶课程体系:(1)学校为主(0.5)。岗位认知:学校——通识教育,幼儿园——专业入门;(2)幼儿园为主,学校为辅(0.8)。岗位基本技能学习:幼儿园——保育员岗和教师岗“双岗”幼儿一日活动工作流程学习,学校——专业基本技能学习;(3)学校为主,幼儿园为辅(1.0)。岗位专项技能学习:学校——专业理实学习+职业素养培养,幼儿园——教师岗位各类活动组织能力学习;(4)幼儿园为主(0.7)。专业综合技能学习(定岗锻炼培养):教师岗活动组织与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与管理技能训练。学生经历学生、学徒、工作人员(保育员和配班教师)、幼儿教师的四个过程培养,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堂学习与学徒实践一体,实践课时比例达71.93%。
以学生发展為根本,以岗位能力为主体,进一步完善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科目体系。突出岗位需求,以岗位基本能力、关键经验为课程的基础体系;以岗位核心素养、未来人才的适应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课程的拓展体系。(1)以岗位基本能力、关键经验为课程的基础体系。首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突出“幼儿发展关键经验”对接岗位理实课程的构建,完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岗位基础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学习。其次,突出“幼儿园教师关键岗位能力”偏实践课程的构建。增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对岗位基本能力培养进行补充。改教育学为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加强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广度与深度。细化音乐、舞蹈、美术专业技能课渐进能力,增加学时,提升岗位技术技能水平。增设幼儿园课程与设计、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课程,加强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和关键经验学习。增设幼儿园班级管理,强化幼儿园一日流程保育员实务教育实践训练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游戏设计与实践技能训练。(2)以岗位核心素养、未来人才的适应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课程的拓展体系。基于爱心、师德师风是幼儿教师岗位的核心素养及未来人才适应、持续发展能力素质,我院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首先,增加人际沟通与教师礼仪、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加强人际与组织、交流与沟通、社会适应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其次,分方向细化专业发展,从幼儿园教师、早教教师、幼儿园管理者三个岗位补充了相关领域的课程。再次,将学前教育专业竞赛、相关取证项目融入课程模块中,以赛促学、以证赋能,达成多方位能力培养。最后,以中华大家、文明礼仪、诗词、艺术(音乐、美术)四大课程内容模块,在全学院覆盖“人文小课堂”。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放眼于人类社会知识文化视野,通过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课堂文化的全面对接实施素质教育。
(二)以课程为载体,全面融合岗赛证课程标准与内容
根据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注重“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3],结合“幼儿发展经验”和“幼儿园教师关键岗位任务”优化课程标准与内容,以“职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四阶递进过程,以课程为载体,全面融合岗赛证课程标准与内容,重新规划、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与内容体系,从认知、技能、情感、素质全面诠释学生师德、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自主发展的教育培养。(1)在师德教育培养上,借课程思政改革之东风,将德育典范融入通识教育,将职业伦理融入专业课程,将师德元素融入第二课堂,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学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道德发展,突出爱与尊重、为人师表的培养,根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树立适宜性教育意识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培养具有良好行业品质的高素质幼师人才。(2)在专业保教实践能力教育培养上,补充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内容,赛课融合,借鉴国赛理念加强赛课融通,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作用,多方面培训学生岗位工作实践操作能力,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提高保教实践能力,达成具有“观察认识、理解支持、指导促进儿童发展”的岗位实践能力的目的。(3)在综合育人教育培养方面,补充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育婴师、普通话等证书考试大纲的课程内容学习,赛证融合,职业资格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与内容接轨,岗位基本能力要求与就业标准规范培养相匹配。(4)在自主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上,通过开设讲座、举办大型学生活动、推送网络课程等多途径、多渠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发展。同时,强调学生的反思和学习能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校企社+混改”融合,推进教学适宜新改革
“互联网+教育”时代是当下教育的时代特征。“教”与“学”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如何呼应时代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力量?在教育的多元时代,如何拉近教育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现代信息技术与多方资源的整合,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赛课融通、证课融通”的补充,积极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适宜教育发展的混合式学习革命、课堂革命。
(一)整合各方资源,实践多导师学习革命
在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探究中,我院充分发挥校企一体优势,努力达成教育、人才、创新三链共融合,积极主动对应区域教育发展,探索校、园、社深度合作途径,有效整合资源,在多方主体育人过程中形成互相支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效利用的教育教学新格局。通过实行引进与培养并举,构建多元化师资体系,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创新教学团队。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挖掘省内外专家名师,努力聚集一批学术科研专家、教学名师、产教融合服务社会专家,组建了学前教育专业专家团队9人,形成专家顾问、行业领军人物、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学科负责人、骨干教师5个层次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文化素养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同时,完成了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室、校外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以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学以致用有效推进。通过教、学、做、会、通,课、证、赛、训、岗,强调理论与实践合一,通过多导师、多主体教学,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我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17门校企共建课程,7个企业案例。而且,借助网络教育开放教学资源,融合校内与其他高校校外课程,形成了系统化学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整体性多导师开放式教学。通过开放校外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了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有效的教育影响,也积极推进了与其他高校的联系,有效形成资源共享、共发展教育新格局。
(二)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多媒体课堂革命
随着我校信息网络的建设,雨课堂、腾讯等软件的使用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同时,线上教学也前所未有地发挥了信息时代与教改的张力,借助“互联网+教育”开放、多元、整合的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基于对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精神与理念的研习,对教育技术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我院强调利用新媒介带来的新教学手段,提倡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以学生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实践,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混合式改革,实施课堂革命。通过采用学生自主式学习、协助式学习、支助式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内生动力得到有效发挥。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雨课堂、智慧职教、超星的使用打破了传统单一讲授方式的课堂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课程活动方式以及小组讨论、学生授课、工作项目化等教学的推进,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互动性,“教”与“学”较以往更为交融互动。同时,网络开放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更为开放,同伴共学互学的方式较以前更为紧密。借鉴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优势、教法经验,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有效转变了学生被动式学习。教学形式、地点的多变,身份的转变,更突出了学生自主、真实的能力与实践的锻炼。基于学生的发展变化,教学策略、措施和手段不断调整,也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能,课堂革命正如火如荼进行。
四、“多方+评价”融合,完善育人诊改新格局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要求,我院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岗位成才,在原有的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学徒制多主体育人的特点,创新生态评价体系,突出多元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技能竞赛评价等多种形式,注重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特点,构建理性的教育质量诊改保障体系。
(一)注重多元评价,持续跟进人才培养全过程
采用多元评价,不断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比赛取证、岗位项目评价体系,构建符合岗位技能习得—专业发展能力达成—实践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四阶能力递进、校企双循环的多元生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与诊改体系,形成需求、标准、过程与评价融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诊改机制。我院以昆钢公司和安宁市教体局为依托,成立由园长、校长、专业所在学院院长成员组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工作领导组,以256模式为主体,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即2个监督管理机构分别是学校和幼教集团;5个监督管理子机构分别是专业教研室、二级学院、教务处、网络数据中心、幼教集团教务部;6个层面教学评价与诊改主体分别是学校、幼儿园、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通过顶层设计,树立全员质量主体意识,在不同层面、多维度,全员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和诊改机制,实行“三全育人”,形成教育链全程评价的诊改格局,构建生态校企双循环质量诊改运行体系。多方主体根据参与的环节共同商定双循环质量改进每一个步骤要点,依托智能化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座谈等形式的监测预警和诊断改进,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多元诊断、网络互动的常态化诊改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自主活力、可持续发展的诊改工作机制,每学期循环一次,力求更加规范、到位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确保诊改工作真正落实到问题上。
(二)实施阶段项目诊断,不断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强调教情与学情相结合,突出以学生成长为过程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采用五层进阶式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课程评价—专业能力素养—项目任务评价—比赛评价—取证获取情况,评价学生的岗位获得能力,加之最终通过企业用人满意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通过实施阶段项目诊断,循环改善岗课赛证融通的科学性,不断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过程中分学期前、中、末三个阶段进行诊断与评价,并按变化需求不斷改进。同时,通过每学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育婴师、普通话及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证书的取证结果进行项目评估。首先,将竞赛成绩融入课程教学评价,以“赛”反哺教学,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教法改革。同时,通过比赛,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同行的先进经验,构建“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改理念,使技能教学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将取证的结果运用于课程教学的评价。“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紧跟学前教育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融合幼教行业标准和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及其新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解决学生岗位工作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等方面的难题,促进知识教学向技能教学、教学理论向学习实践的转变,优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竞争力。最后,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中的动态变化发展,形成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近年来,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力促“三教”改革赋能,积极探究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从理论、标准的角度梳理岗课赛证的关系,立足学前教育行业岗位需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运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方案;对接岗位标准、借鉴赛证理念与内容完善课程标准与内容,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本位的3.0四阶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校企社”教育资源,融合产教工学过程,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进适宜的教学混合式学习与课堂革命;利用多方力量,实施学生四阶进阶能力与教学五阶递进项目评价,构建256校企双循环的多维度、全过程的多元生态评价与诊改体系,形成了需求融合、标准融合、过程融合与评价融合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诊改机制,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积极推进了在实践层面促进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效果显著。其中,与2个幼教集团及区域内56家幼儿园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专家团队引领的5个层次教学创新团队,完成校内学前教育特色实训基地与校外2个现代学徒制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通過学校现代学徒制特色专业建设验收,2022年成功申报云南省现代学徒制项目专业。2021—2022年成功立项省级教育教学科研项目5项。2022年“1+X”幼儿照护技能证书我院学生取证率达93.5%。2021—2022年教学团队连续两年获得云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三等奖。2021—2022年学生连续两年获得云南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2项。2021—2022年学生获得创新创业比赛等19项省级奖项。历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新时代、新教育,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需要我们博采众长、解放思想,不断审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优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迈进。
参考文献:
[1]平和光,程宇,李孝更.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5):10-11.
[2]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9.
[3]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38-39.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