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析

2023-06-03 00:29王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理念

王欢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其不但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法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而且对现代化强国的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有深远意义。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主题贯穿于高校思政课中,也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分析当前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背景、必要性以及基本情况,并提出提高思政实践课教学实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65-04

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指导原则,是思政课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组织、实施的最终价值旨归。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与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落脚点,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改革试验田,要明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任务。但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殊性,目前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探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对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概述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背景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属性和内涵与立德树人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新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高校必须把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研究并将之付诸实践。其次,高校要加大对学生思政素质提高的力度:(1)培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四有”重要内容的育德性要求。(2)要求学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与法律素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实现学生德育目标、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非常大的意义。

(二)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是指“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即在学校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等的引导。高校思政课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未来的社会建设,还事关国家未来事业兴旺发达。因此,加强立德树人理念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以及学生德育水平。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特征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政素质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首先,以“三观”引领、德育为主导。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治国平天下、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同时也蕴含着天人合一之美与和谐共生之美的意思,这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其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高校思政理论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三观”、德育和心理的培养。再次,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后,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政课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構建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理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的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中心。在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转变:(1)学校应将其作为培养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的实践载体。(2)高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及教学实效性。(3)高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思政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以提高整体综合素养为目标。(4)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引导。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需要从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教育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等方面入手。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水平。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要积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主体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教育创新性改革。其次,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大学生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需要进行思政素养方面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效的育人资源,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使其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实践活动之中,从而终身受益。

(三)高校思政课的指导要求

高校思政课的指导要求是:培养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未来甚至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思想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高尚的品德。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科学精神。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够用这些方式来影响人的价值选择等,还要为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提供环境,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具备较强思政课教学能力与较高实践水平[1]。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决定了学生对该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思政修养和知识素养方面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及人文精神。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主体构建的依据

1.教学主体多元化。在当前的思政课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因此,要想实现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首先,必须明确“育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师生共同成长过程。其次,要求教师和学校以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文化为契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最后,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2.课程目标设置需合理。在思政理论课堂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但要求其知识、技能掌握牢固,而且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品格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人才,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需与时俱进。高校思政课所要培养的人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学习中汲取新理念,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道德品质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工作。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概况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基本情况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关注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错综复杂,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互联网技术普及,这些都对高校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逐渐成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學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加强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势在必行。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其次,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须解决。再次,我国大学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处于探索的状态,思政课教师对学生思政教育缺乏有效引导。最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政课体系及相关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迫在眉睫。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条件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有赖于以下五个条件要素:(1)思政课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理念。(3)学生要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思想道德修养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4)学校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实践教学平台保障等。(5)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能让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树立远大抱负,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人文修养的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因此,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互动关系建设势在必行。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监督与管理,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及目标导向相结合原则等基本思路,从而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的目标

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原则等基本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活动设计。此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和最终目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要将思想理论落到实际行动的桥梁,必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时代特征进行课程设置创新改革,并着力提升其思政素质。同时在课堂中融入相关案例,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四)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和创造性价值的实践者。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时应注重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次,课程设置上要进行创新。理论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而思政课也不例外,要让学生爱学、真学、真懂,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兴趣、爱好和思想认知水平为依据,与时代发展形势相结合,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最后,要注重教学方式创新。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开展教学。此外,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创新和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思政教学顺利开展、育人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培训[3]。

(五)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取得的成绩

首先,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思政课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他们的道德、法治观念,增强了时代赋予其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工作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4]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学生思政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还可以将实践教学与当前的时代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与数字化、新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相结合,探索出一种新的思政实践课模式。最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评价体系进行了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阶段性成果,以及将思政课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做出的创新,并取得的实际运用成效可以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同时也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和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共同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和道德品质水平,为高校思政课教育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

(一)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课程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的依据。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學生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本校特点且具有针对性、学科专业相互渗透融合、科学合理、有效契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在制订相关课程标准时应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遵循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专业素质以及学科综合发展方向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注重实践教学中师生互动与交流。三是注重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

(二)搭建创新型思政课教学平台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效果长期化的过程,课程本身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必须搭建创新型思政教育平台。首先,要加强思政课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校史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道德培养。其次,建立、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再次,鼓励高校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科研合作等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完善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工作业绩、科研成果等各方面的考评。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管理,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途径进行有效渗透。首先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与认知能力形成期,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方面极力想要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他们向他人学习。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5]思政课是具有很强实践性、时代感、感染力与熏陶作用的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掌握一定心理学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以指导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学生才会更加爱老师、爱学校、爱国家,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四)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是确保思政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的首要前提。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考核。(2)要关注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等非智力因素是否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及效率,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发展的学生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注重思政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将其作为思政课理论学习的必修科目。(3)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6]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分析、系统思考以及综合判断来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对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进行及时关注与帮助,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

五、结语

高校思政课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立德树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文化成绩优异、道德素养不高等问题。因此,要树立立德树人理念,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思政实践课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作用,才能让思政课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

[1]孔令先,李丹,刘秀英.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研究[J].大学,2022(9):113-116.

[2]马昌群.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法制博览,2020(19):74-75.

[3]孙傲,柴伟强.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94-96.

[4]王丽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J].山西青年,2016(5):109.

[5]牛翠萍,裴育萍.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口述史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12):28-31.

[6]王江涛,李心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验探索与创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24):32-34.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