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下高校师范生声乐教学中的 审美情感建构与实施

2023-06-03 00:02潘丽
艺术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审美情感

潘丽

摘要:近年来,OBE 教学理念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被广泛接受。如何运用这一理念对高校师范生声乐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师范类专业声乐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高校初等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设置、课程模块重组、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评价方式优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了“OBE”理念下师范生声乐课程审美和情感建构,以期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所需的音乐教育教学人才。

关键词:OBE 教学理念 审美 情感

OBE ( Outcome based education)即目标导向教育,即以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要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因此,在新时代、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何运用“OBE”的教育理念改革声乐教学,成为高校音乐师范生培养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师范生声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標定位有待调整针对性不强

目前,师范类专业学生声乐课程目标定位针对性不强,大部分都是参照艺术表演类专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声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不同唱法的演唱技巧,这就导致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一方面进行基础教育低年级歌曲演唱示范时不会科学地转换声音位置、调整音色,自弹自唱能力不够,另一方面自身的演唱技巧和水平较少有发挥的余地。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相脱节

“以人为本”是教育秉持的教育理念,遵循OBE 教学理念和师范类认证“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基础教育教师在教育课程时应体现学生视角的教育特点。然而,当前高校师范生的声乐课程,仍然固守传统教育内容,以声乐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使得本专业培养的音乐教师音乐综合素养达不到基础教育实践的要求。声乐教师每学期给到学生几首声乐曲目,每首曲目练习两到三周,这样的课程内容能一定程度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和歌曲表演能力,但并没有为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内容的支持,学生毕业后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和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学岗位要求教师要掌握声乐、钢琴、乐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逻辑关系,但在当前,这些课程安排较随意和孤立,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对应的联系,没有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影响了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师综合音乐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重技能,轻素养

目前,高校师范生声乐课程教学大部分采用的是“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声乐及发声的技能、技巧训练为主,对音乐审美、智慧启迪、情感教育和文化熏陶等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较少,教师的声乐教学和学生的声乐学习简化为单纯的声乐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作用,但却不能满足示范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因为这种声乐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与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业需求不一致,学生在学校无法较好的掌握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缺乏组织教学、音乐审美和情感领悟能力,存在“会唱不会教”的现象。

(四)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基于以上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置,目前师范生声乐课程考核以指定或自选歌曲演唱为主,评价的标准注重技能技巧的掌握,音准、节奏、强弱的处理,而对歌曲风格的把握、歌词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投入和审美输出等综合素质的考核没有设定标准,随意性很大。这样的课程评价标准忽略了过程评价和综合素养的考量,单一且不符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OBE‘理念下高校师范生声乐课程审美和情感建构

“OBE”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市场人才要求导向,根据这一理念,高校师范生声乐课程应以新课标音乐课程价值呈现为准绳,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相应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审美体验、情感和文化内涵以及创造力培养。

审美与情感教育,概括的讲,就是以审美和情感作为手段优化教学,它将审美和情感素质培养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重视教学中的审美和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③审美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激荡与共鸣,培养崇高的审美情操,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这种教育不带强制性,是一种自觉的受教育过程。高校师范类专业声乐教学应将审美情感教育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融入情感领域,引导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美与情感,并进而过渡到对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来说,即在基础教育声乐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外,还须通过示范,包括作品理解、情绪的表达等,将音乐的美和情感直接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内涵,并获得情感共鸣。

(一)树立“美、情、乐”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声乐课程应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审美和情感目标,强调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情感体验的培养,自觉将“美、情、乐”三者相融合。具体来讲:第一,在掌握声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加大对作品背景、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了解,体会歌曲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特色;第二,坚持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导向,学习适合的歌曲选材要求及方法;第三,兼顾知识、能力和素养多方位培养,追求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四,加强文化学习力度,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基础教育师资,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在师德规范方面必须坚持课程思政与教学的渗透,通过演唱积极向上的、经典的歌曲,达到文化、情感的认同。

(二)以审美和情感发展为主线,重组课程模块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既有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知识与技能交流,又有歌唱艺术实践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活动。如何在以教育部新课标和新时期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新要求的导向理念下,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是初等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根据师范生音乐专业毕业要求,声乐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为四大模块,即: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模块、欣赏与演唱模块、模拟教学模块和综合舞台实践。第一个模块围绕歌曲演唱方法、咬字与吐字、音准、强弱等声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第二个模块强调在歌曲演唱练习中加入歌词分析,歌曲情感体悟、歌曲审美培养等音乐综合素养的练习;模拟教育模块是训练学生具备基础教育岗位的音乐教学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通过选择作品、讲解、欣赏、示范、模仿等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呈现教学设计;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舞台实践。通过舞台呈现,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和美感表达得到综合性提高。四个模块内容相互联系,互相穿插,并分别对应一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要求。具体见下图:同时,在每个模块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中,遵循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的逻辑关系,渗透审美和情感教学内容。具体来讲:

1.美、情、乐体验式教学

发声及歌唱基本技巧的练习是声乐课程教学的第一环节,容易被当作单纯的技巧训练,事实上,发声练习是学生情感认识和审美发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因为,只要乐曲它具备旋律和音色,就会有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体验。因此,发声练习中,如果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将情绪与审美融入其中,就可以将之转变成审美体验。比如用充满情感与话语引导学生想象是面对美丽的草原、浩瀚的大海歌唱,这样既练习了发声,又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并在想象中获得审美体验。再比如气息、打开、共鸣等歌唱技巧训练,可以设定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状态,比如:“闻花”和“打呵欠”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于鲜花之中,以愉悦的情感和审美的心境去练习,进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收获。

2.美、情、乐融入式教学

歌曲赏析与演唱是声乐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也审美情感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由体验上升到实践的过程。上个阶段学生发声与技巧练习建立的审美和情感体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与模糊性,如何将之运用到实际歌唱中,是师生经常为之苦恼的事情。首先,选择的演唱作品需具备一定的思想性,要有广阔的审美价值、情感表达空间和文化阐释内蕴;接着,要对作品的内容、音乐处理方式进行全面、深入分析,了解歌曲反映的时代背景、主题呈现,领略审美价值、情感特征和文化内涵;最后,在歌曲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演唱处理方案,最终呈现出歌曲美、情、乐的融合。以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先通过对歌词的分析,让学生对歌曲情感基调“赤子对祖国母亲深厚的爱”产生共识,再引导他们回忆现实生活中对母亲的情感,在脑海中浮现慈祥母亲的画面,进而鼓励学生在审美和情感的带动下,将每一句歌词变成自己的心里话,唱好每一句。

3.美、情、乐呈现式教学

针对高校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呈现式教学分舞台表演环节和分组模拟教学环节。

综合舞台实践环节是音乐教学中的集中性实践环节。这一环节的实践可以集中体现在“以审美和情感为基点,建立演唱情境,实现演唱意境”④。在实践指导中,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情感体验力。比如:《军港之夜》,可以引导学生想像“辽阔的大海,静静的港口,海浪轻轻拍打着军舰,年轻的水兵在有节奏的拍打声中进入甜甜的梦乡。”再让学生将__这种画面带入到歌曲的演唱中,营造出“军港之夜”的静谧与甜美的意境。

模拟教学是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必备环节,它通过模拟课堂教学情境。训练学生将所学转化为真正的职场工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基础教育观、掌握基础教育岗位音乐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为职业需求服务。在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以未来岗位教学对象的身心成长为本,在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嗓音和审美情感特点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感受,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通过讲解、试听的教学方式,将美、情、乐呈现出来,融课程思政于教学,达到文化、审美和情感的认同,追求综合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美、情带声

1.在比较教学中融入审美。同一首声乐作品,往往会因为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和情感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处理方式的示范、学生先尝试独立处理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做出判断:哪种方式更美、自我处理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等。这样的审美比较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审美能力。

2.歌曲审美及情感典范教学法。歌曲美在哪里?怎样才能表现出歌曲的美?这是声乐训练的认识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歌唱家的录音录像等,给学生树立一个审美与情感表达的榜样和典范,让学生不断揣测和模仿。

3.情感贯穿教学法。传统声乐教学建立在以知识、技能为中心教学观念上,脱离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融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因此,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坚持教学过程的审美和情感贯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聆听范唱、自我练习、模拟教学、舞台综合表演等全过程,都应围绕《新课标》对于音乐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要求,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四)注重过程性和综合音乐素质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验与反馈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部《新课标》的颁布,师范类专业声乐课考核在对声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考核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增强对音乐本身审美价值、情感表达和文化阐释和传播的评价。包括对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练习实践综合表现、小组合作模拟教学和舞台综合音乐素养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查的終结性评价。从歌曲选择、作品分析、作品综合呈现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注重综合音乐素养、音乐创造能力、文化传播能力获得的考查。

总的来说,“OBE”教育理念能更好适应当前《新课标》对师范类音乐师资培养的要求。以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接受、传播和传承能力的提升为导向,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为中心,调整与改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模块,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持续有效推动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刻科.基于OBE理念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教育反思与改革[J] .作家天地,2020(24):183+185.

[2] 樊凤龙.中国音乐教育教学发展史初探(卷1) 声乐教学艺术[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张霞.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的对接问题[J] .音乐创作,2018(8):190-192.

[4] 门玉茹.高师声乐教学衔接中小学声乐教育的探究[J] .戏剧之家,2020(28):80-81.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声乐课堂‘爱、美、乐情感内涵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ZJGB2020380。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审美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