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从旁观者到主动建构者

2023-06-03 07:22陈璠
教育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刘颖道德班级

陈璠

近年来,学前教育蓬勃发展,新教师数量庞大,抓好新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幼儿园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实习是推动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而实习初期,新教师的发展往往难以尽如人意。那么,如何有效减少新教师的犹疑、自我否定?如何让新教师自信地踏上专业成长之路?《幼儿园教育实习——新教师入职的必修课(原著第二版)》一书深入、全面呈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全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我们采访了本书主译者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颖,听她讲述新教师如何在实习过程中汲取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从理论到实践需要“实习”做桥梁

《教育家》: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环节存在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情感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实习是达到“专业标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评价儿童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设计活动的能力等,而提升能力仅依赖课堂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实践、体验。同时,实习是学生形成专业情感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很多学生在进入实习的幼儿园之前,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往往处于一种想象状态或旁观状态,只有真正进入教师的角色,他们才会意识到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艰巨性、重要性,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此外,实习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职前教育阶段,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且不够深入,学生所学的知识很难落地,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更多的教育教学案例,有助于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在《幼儿园教育实习》一书的推荐序中提到,很多实习教师在进入实习角色之前,甚至进入实习角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处于痛苦的挣扎之中。教师的这种“挣扎”源于什么?

刘颖:其一,理论和实践脱节。有学生曾和我交流:“面对幼儿吵闹,我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像没有任何效果,但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一句话就能轻松解决问题。”学生在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进入实践后,常常会发现,理论知识似乎难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此时,他们就容易产生一种无力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

其二,“有效”的教育行为和科学的儿童观存在冲突。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教育现场更好地生存,很多学生会认真观察并模仿实践指导教师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但很多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主班教师的一些话语及做法与科学的儿童观相违背,这使他们产生困惑。

其三,职前教育阶段课程设计不完善。幼儿园的实践情境是多样的,而职前教育阶段的教材无法完全覆盖。学生在实习阶段很可能遇到教育体系中不重视或未涉及的问题,这对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而言,势必会产生一定冲击。

《教育家》:据您观察,幼儿园哪个环节或工作内容对实习教师最具挑战性?

刘颖:近年来,我一直承担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习指导的工作,深知学生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层出不穷的挑战。其中,特殊儿童的问题需要更多关注。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关于特殊儿童教学的相关课程,所以学生几乎没有面对特殊儿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有遇到特殊儿童的概率,这对他们是很大的挑战。此外,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计划时,如何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并迅速进行调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做“照搬”的教育者

《教育家》:《幼儿园教育实习》一书鼓励实习教师进行反思性思考。实习教师应该反思什么?反思的意义何在?

刘颖:“反思”与“不反思”,可能会造就两种学生。第一种是不反思的学生。学生通常践行一种简单的学习方式,比如凭直觉做出教学行为,或者依据幼儿的反映,强化或弱化某种教学行为,还可能直接复制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会成为知识的复制者和搬运者。

第二种是反思的学生。真实的情境为学生反思提供了具体内容。比如,学生和实践指导教师产生冲突怎么办?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不一致怎么办?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反思的方向。比如,一日活动的流程安排是否合理?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学生还可以沿着幼儿的具体行为进行反思。比如,为什么有的幼儿在图书区待不住?学生基于细致的观察,产生反思并乐于反思,不仅能推动幼儿发展,还会助力自己成为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者。

《教育家》:相比第一版,《幼儿园教育实习》第二版增加了“道德困境”内容。“道德困境”如何理解?增加该项内容的必要性是什么?

刘颖: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认为,幼儿工作者的很多日常决定,具有道德和伦理上的意义。书中所提到的“道德困境”,也可翻译成专业的伦理或道德的伦理,依据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颁布的《道德行为准则》,为解决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道德两难情境,提供了一种普遍的依据。

为方便理解,举一个例子。书中第一章呈现了一个具体情境“消失的指导教师”:安娜在班级实习时,她的实践指导教师米歇尔常常不在班级中,且经常取消和安娜的会面,这使安娜十分沮丧并担心自己即将面对的教学评估。这个情境涉及的是“对同事的道德责任”,依照《道德行为准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支持同事的专业需要和专业发展;二是当对某位同事的专业行为有所担忧时,我们应该以尊重其个人尊严的方式表述担忧,并且尝试以和谐、保密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常常遇到“道德困境”,但大多數时候因为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解决而忽略了此类问题。《幼儿园教育实习》第二版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起到提示的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实践指导教师,在遇到“道德困境”时,需要思考如何解决。此外,也提示了高校教师,当学生陷入困境时,应提供更多的帮助。另一方面,起到提升专业能力的作用。“道德困境”衔接了《道德行为准则》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依据,有助于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

《教育家》:幼儿园实习教师处在即将结束学校教育并开始初步接触一线实践的交界点上,处于特殊时期的他们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理解自己的职责?

刘颖: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实习教师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是多样的。

实习教师应勇于承担教师的职责。很多学生进入班级后,表现出一种害怕承担责任的状态,他们通常认为,班级管理是主班教师的事情,班级事务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这种想法亟须扭转,学生只有勇于承担教师的职责,才能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实习教师应保持学生的心态。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联系理论,并进行反思。一个学生曾向我抱怨,幼儿园给她安排的实习内容是保育员的相关工作,我鼓励她先认真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再次找到我,表示在保育员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学生在小班实习时,看到幼儿穿脱衣服困难,便很自然地想要帮助幼儿,这时保育员说:“先等一等,给他自己穿脱的机会,也是给了他发展的机会。”由此可见,学生应抓住学习的宝贵机会,并明确学习对象的多样性,包括实践指导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保安等。

实习教师应成为幼儿、家长的伙伴。学生在幼儿园中要积极和幼儿互动,要秉持和幼儿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理念。同时,学生也应做家长的伙伴,以积极、平等的心态和家长互动。

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

《教育家》:有的学生经历幼儿园实习以后,反而更加犹豫是否要做幼儿园教师,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刘颖:这种现象比较正常。学生在校内通常是按照既定的学习流程,按部就班地学习,学习环境也比较单纯,整个生活呈现轻松的状态。而幼儿园教师的实习工作非常复杂、繁重,且要应对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会比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工作的意义”。有一些幼儿园“放养”学生,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自由碰撞、思考,不提供有效指导。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实习便是“走马观花”的状态,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很有可能被烦琐的事物淹没,从而对专业产生犹豫。此外,一些一线教师的负面“声音”传递给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并对专业产生怀疑。

“实习生是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种观念在一些幼儿园依然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专业自信。学生的实习具有规律性、系统性,从“熟悉班级”到“观察儿童”到“跟进一日生活”到“开展教学活动”到“参与课程审议”……循序渐进的实习过程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随意安排会使学生缺乏相应专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中期检查中便会面对巨大的挑战,甚至会经历失败。这种失败的打击很可能对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较大影响。

解决该现象的关键是幼儿园管理者把握好“抓”“放”的度,系统、全面地安排实习工作。幼儿园“抓”的应是优秀实践指导教师的智慧,让实践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馈和指导。幼儿园“放”的应该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带教,推动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成长。

《教育家》:“现实震撼”是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时必定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主要源于实习信息的不对等。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落差,对于不会调整心态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刘颖:首先,要有心理预期。学生不应简单地把问题看成问题,而应将情感上的冲突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力量,学生所谓的“震撼感”越强烈,其实越容易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其次,要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记得在一次集体反思会中,我指导的两个学生因为实习初期的不适应而哭泣,我觉得尽情表达情绪、发泄情绪是一个好现象。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主动寻求高校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或是同伴的帮助。一方面,学生的情绪会在倾诉的过程中逐渐平复。另一方面,教师或同伴会给予陷入困境的学生一些有效的帮助。

最后,回到理论中寻找解决方式。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永远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在积极思考的同时,我建议学生回到书本中找答案。比如,幼儿园时常出现幼儿吵闹且不听教师讲话的现象,有些学生只会說“不要吵了,要安静,要做好的小朋友”。而这种方式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时,学生可以借助专业书籍找到更多教育方法,《幼儿园教育实习》就对班级常规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引导策略,比如用肢体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和幼儿达成某种默契,使幼儿在比较激动的时候,情绪能够平稳下来。

猜你喜欢
刘颖道德班级
班级“四小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记忆早点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陈璐琦、刘颖作品
A Brief Analysis of Stereotyping in the Movie Crash
A Brief Analysis of Stereotyping in the Movie Crash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