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
摘 要:高校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相关政策的宣传者、优秀典型的塑造者、先进经验的传播者。本文以乡村文化振兴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背景,总结了高校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开展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并以《民间艺术与设计》一书为例,阐述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的策略,总结了利用设计创新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事业贡献高校力量的方法论,旨在为推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间艺术;乡村文化;设计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3-0113-03
一、引 言
乡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盎然生命力,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乡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艺术是人类世代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它植根于乡村,繁荣于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扎根于每一寸土地的历史见证。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具有强大内驱功效。
乡村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起点,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的重要议题[2]。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紧随其后,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这些政策都是对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突破乡村诸多困境的崭新模式,在中国乡村振兴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全球深度贫困村庄探索文化减贫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时代先进性的实用价值和道德教化作用。传承并发扬民间艺术,对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增强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作为文化事业工作者,我们要更加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激活文化生命力,让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中华文明,共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
二、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民间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与科技交汇的产物,是中国本土特色现代设计的“源头”,蕴涵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技术、技能、设计、工艺等科学技术原理,以及民风、民俗、文学、艺术等广博的文化艺术内涵。
乡村振兴的内容广泛,文化振兴是其重要方面。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的时代需求,继承并发扬民间艺术是振兴乡村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而现代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手段。一方面,民间艺术在造型特点上为提升现代设计的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运用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对设计对象进行创造性的造型设计,促进了现代设计的持续发展,促使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不断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充实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源泉,使得现代设计能够以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为设计支撑,这种运用独特的民间元素和本土智慧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现代艺术性,也具有民族感。总而言之,从设计角度出发,设计人才需要培养,设计理念需要创新,民间艺术资源需要调研、整合、分析、化用(即消化民间艺术,为我所用),设计战略需要结合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制定。
三、新时代设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与实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复苏、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对民间艺术文化开展了研究和实践。比如,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多年坚持民间艺术的生活价值回归理念;张道一、李立新等人针对“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民间传统造物思想,从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教学实践;南京艺术学院持续多年研究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思想,中国美院提出基于哲匠思维的东方设计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四川美院开展了大量地域文化研究和社會创新设计教学实践;针对西部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抢救,赵农、王宁宇、程征、党荣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李健致力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2017年创办了“牧野学社”文旅策划机构,旨在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研学品牌,并于2020年开始进行“官舟学堂”乡村振兴实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要,响应“扎根祖国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号召,形成了以“文化连接、创意赋能、价值共生”为核心理念的“北大乡创”模式,得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关注和肯定,为新时代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借鉴[2]。电子科技大学动员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引导教师把定点扶贫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派驻四川甘孜的第一书记王雷“舍小家为大家”,扎根雪域高原,带领群众打造具有藏族民俗特色的“民居客栈”,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4]。
西北工业大学设计学专业团队作为国家文化智库,先后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委托的十余项研究课题,内容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政策制定、文化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此外,团队还对民间艺术的创新设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自2008年起,该团队主要成员陈丽伶持续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承,并探究设计创新赋能民间艺术的发展,对西夏时期留存下来的武威板画和陕西的马勺脸谱进行了特征研究和设计应用,从民俗文物角度分析其特征,探究这些民间艺术与设计有机融合的路径,发表了研究成果———《民间艺术符号在产品设计中的提取应用》。她还积极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在广西融水、陕西耀州、陕西城固开展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民间艺术创新设计”活动,通过民间艺术的革新设计激活本土资源,实现了地方民俗文化、文化遗产和设计创意的全面开发,从而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2018年至2020年间,陈丽伶主持了“基于陕西民间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研究”相关课题,并将有关教学与研究成果汇集于《民间艺术与设计》一书中,2021年,该书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新时代设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方法论
《民间艺术与设计》以学术研究的形式构建民间艺术设计系统框架,从民间艺术的角度对设计理论进行系统构建,对设计物料的延展开拓进行实践探讨,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解决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生硬的问题,并将设计学科的实用性和民间艺术研究的观念性有机融合,结合现代社会精神文化价值需求,探索民间艺术在当代的生存模式。全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学理研究,图文并茂,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首先,为读者普及了民间艺术的涵盖范围及发展现状;其次,从人民群众的精神审美和物质使用需求角度,谈创作的内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总结提炼了现代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归纳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策略;再次,深入挖掘民间文化的精神和寓意,进一步阐释了将民间艺术导入现代设计的意义,并展示了民间艺术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总结了设计的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展示了评价体系。该书的七个章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指出了民间艺术传承和创新的发展道路及前景。
该书不仅立足于学术研究前沿,在学术思想方面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也符合时代精神需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具备实践性和前瞻性。作者在书中指出,对民间艺术的研究不仅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也要付诸实践,多观察、多调研、深入基层,结合自身的设计本领进行再设计、再创作。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巧妙地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叠加堆砌,这就需要设计界人士结合现代社会精神文化价值需求,探索民间艺术的现代设计语言表达。
《民间艺术与设计》的出版,为当代设计界人士提供了诸多启示:第一,要树立“道技并重”的思想,在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开拓创新,汲取优秀传统资源和历史文化,磨练自己的创作技能,提升自己的艺术创造力。第二,在传统民俗面临消逝的困境下,设计界人士应结合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对民间艺术进行转化、发展,塑造出新的审美风尚,促进民俗文化与生活形态的创新。第三,设计界人士要探究文化内涵、设计策略和评价体系,与时代接轨,把控好前端,即设计师要做好调研工作,确定好产品的定位和受众群体,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创作出具有历史底蕴、符合现代受众心理的作品。第四,设计界人士还要在现代设计实践中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如何将设计载体由聚焦知识分子的文化产品扩展到更大的受众群体,以人民为中心,形成知识分子带头继承和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能自发地加入品鉴和保护的队伍中来的良性局面。
发端于乡村的民间艺术不仅是设计师的创作领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宝库。民间艺术取材于民间,归根于群众,它的内涵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因此,设计要以人为本,村民欣赏新民间艺术时的喜悦和归属感才是真正能促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5]。
五、结 语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系统工程之一,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结合,也是人才、资源和战略的统一。积极投身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乡土文化的复兴、民间艺术的创新发扬、優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美丽和谐乡村的建设,是新时代人才的应担之责。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设计创新在构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方法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实现了地方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与设计创意的可持续开发,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黄彬彬,向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北大乡创探索[EB/OL].新华网,2022-04-18.
[3] 侯仰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民间沃土[N].中国艺术报,2019-09-06(03).
[4] 陈伟,王晓刚.高校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实践为例[J].今传媒,2022,30(5):31-34.
[5] 李健.新民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新论)[N].人民日报,2022-11-22(05).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