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素芳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工具,极大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革新,以“微课”“慕课”“智慧树”等为代表的智慧教育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筍般涌现,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提供了信息化基础。“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动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工具,具有直观性、可重复性和视觉多样性等特点,其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托于“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可实现课上课下教学的一体化,对于促进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提升高校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高校课程具有高阶性、探究性等特征,高校各门各类课程借助微课平台,通过开展交互式微课教学模式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智慧教育背景下,智慧型学习管理系统与“互联网+”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已成为未来高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微课(Microlecture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依托于现代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以认知规律为基础,是将学习内容和拓展知识进行碎片化呈现的一种结构化电子教学资源,其具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时间较短
视频作为微课的主要形式,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视频,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通常微课时长以10分钟以内为主,相较于传统课堂45分钟教学时长,微课教学时长大大缩短。
(二)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课程时长通常在10分钟以内,决定了微课课程内容较少,通常以一个知识点或者一节课程为视频主要内容,其课程内容可突出课程某个重点、难点或者易错点等,其问题相对聚焦,课程内容更加精简。
(三)教学目标单一性
由于微课主要聚焦于课程教学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或者易错点等,其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即主要聚焦于某个单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某个具体问题。
(四)教学方法多样性
微课作为一种结构化电子教学资源,与传统课程教学形式相比,其教学形式更为松散,教学方法更为多样,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模仿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程设计与视频录制。
(五)教学形式的情景化
微课作为以视频片段为主要形式的电子教学资源,其通常需要借助相应情景,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等以情景的形式进行整合,并通过情景营造,展现真实教学环境。
(六)教学内容的高阶性
由于微课主要聚焦于课程教学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或者易错点等,相较于传统课程教学,微课教学内容更具有高阶性,有效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七)课程资源易于传播
由于微课视频容量较小,且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微课传播形式较为多样,并可不由时间、距离等因素限制,在强调教育公平的今天,微课视频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全世界深受喜爱。
(八) 反馈评价的及时性
由于微课通过线上播放,师生并不在同一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及时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教师进行沟通讨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交互式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下对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形态、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的交互,其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相较于传统课程教学,其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作为课堂的辅助者角色,担任课程资料准备、课堂活动策划、组织、引领、指导等工作。交互式微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具有高阶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前预习
1. 教师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及课程内容,结合教案,以微课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整合教学相关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将相关教学资料通过教学信息化平台提供给学生。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通过微信群、QQ群、线上教学平台等,关注学生预习进度及讨论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学生活动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信群、QQ群、线上教学平台等了解课程任务及学习内容后,根据课程分组,对重难点进行小组讨论,并就课程任务根据小组成员优劣势进行小组分工,确定汇报人、组长、以及其他组员工作任务,共同开展课堂汇报的准备工作。
(二)课中汇报与答疑
1. 教师活动
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应担任课堂活动的组织、引领、指导等工作,通过安排学生分组汇报与小组点评,促使学生了解在课前预习阶段存在的问题。教师点评应以引导性评价为主,通过引导性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存在的问题。
2. 学生活动
课中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分享和提问回答,在解决课程一般性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课前预习阶段重难点问题开展全班集体讨论。并通过教师集中答疑,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形式,解决课前预习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课后反馈与评价
1. 教师活动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程论文、课后作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反思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优化交互微课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2. 学生活动
在课堂学习后,学生应及时完善课后相关教学测试、教学论文等,并利用微课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广度和宽度,及时总结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查漏补缺,为高阶学习奠定基础。
微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高校课程教学、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意识到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线上教学平台,构建、完善高校信息化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