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菊,李立望
(1.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边贸口岸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门户,是对外开放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是“一带一路”倡议国内执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我国边贸口岸建设快速推进、口岸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着眼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着重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1]。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口岸发展指明奋进新方向、鼓舞信心。尽管自2020 年疫情防控以来,边贸口岸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在新时代边贸口岸只有抓住防疫成效转化的新机遇,继续扮演好贸易桥梁的角色,才能给国内经济复苏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推动自身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迈进。
边贸口岸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和纽带角色。首先,边贸口岸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枢纽。新冠疫情沿着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从短期到中长期的渐次传导路径,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而经济受冲击程度取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性,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保持边贸口岸流通链和供应链的高度衔接,是减少抗疫经济代价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把疫情防控经验做法转化为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助力口岸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其次,口岸是深化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口岸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门户和战略节点,对“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效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口岸的发展态势决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3]。再次,边贸口岸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93 个口岸,其中沿海地区口岸148 个,沿边地区口岸116 个、内陆地区口岸29 个[4]。疫情后,边贸口岸在恢复生产和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先行,才能高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洲里口岸作为我国重要的沿边地区口岸,地处中俄蒙三角地带,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是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地位独特。一方面,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对于国家的沿边开发开放具有重要地位[5]。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持续深化下,凭借着独特的地缘优势与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满洲里口岸成为亚欧国际联运的“新通道”。另一方面,满洲里口岸是中俄蒙经济走廊中三边合作的重要贸易区,也是中国与陆地邻国边境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集中地域,属外贸经济圈的交汇点,入境流通度较高。
新冠疫情期间,满洲里口岸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疫情防控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格外艰巨。疫情给满洲里口岸的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一是出入境人员疫情监测与防控难度大。基层组织与运输部门尚未建立起互联互通的数据库,造成出入境人员行动轨迹核查滞后。填报健康申明卡、海关扫码验放程序采用集中手写申报的聚集方式,给旅客带来感染的风险。拥有境外员工的进出口企业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如何使境外员工配合我国的防控政策是防控难点。二是口岸货物流通受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满洲里口岸出现大面积货物积压问题。满洲里口岸货物主要依赖于铁路运输方式,进出口货物手续繁琐,需经过申报、分拨、提离等环节,仅靠人工的票票核对等手工作业,效率低、疫情防控压力大。三是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与监管薄弱。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是应对防控新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满洲里主要以进口海鲜、肉类、进口冷链食品等冷冻食品为重点监测对象,索证索票情况、备案情况以及追溯管理是监测的薄弱环节。四是小微企业生产运营受影响。小微企业在满洲里市企业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满洲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冠疫情暴发前,小微企业申请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认证需求不紧迫,不少企业没有按照流程或要求进行申报,造成疫情期间货物通关难,产品出入境困难。五是传统销售渠道受阻。作为全国最大的对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的大部分企业是主要依托口岸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材料供应紧缺,许多依赖进口的企业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而生产停滞,部分生产企业出现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风险,成为外贸企业的“心病”,加之传统销售渠道受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是雪上加霜。
针对上述问题,满洲里口岸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其防疫成效为边贸口岸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是全力做好各项防控摸排工作、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宣传工作,切实增强民众抵抗疫情的信心与决心,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线。二是满洲里海关统筹疫情防控和促外贸稳增长,助力自治区企业复工复产,持续为稳外资、稳外贸工作注入海关动力。三是借助国务院阶段性减免港口建设费等费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尽快复工复产,更大程度助企纾困,增强企业市场活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6]。
自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边贸口岸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安全和口岸经济发展,以防疫成效着力推动边贸口岸高质量发展。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大数据精准防控疫情。疫情时期,满洲里口岸采取大数据先行,紧张有序的抗疫战斗提供了坚强的信息保障。对出入境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满洲里市公安局防疫指挥部与市防疫指挥部社会管控组积极合作,二者组成了与疫情同时赛跑的两大“阵营”。一方面,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在汇总各辖区派出所走访信息、大数据信息,以及公路、铁路、机场、口岸等卡口信息后,推送给市公安局防疫指挥部进行比对分析。另一方面,由市防疫指挥部社会管控组负责收集社区网格员入户排查出的外来人员信息。两大“阵营”将数据汇总之后,再次进行比对查重,统筹各类数据信息。对存在问题的信息及时推送给基层派出所和社区,确保防控措施及时落实到位[7]。
开启“不见面查验”新模式。满洲里海关实施的“不见面查验”便捷通关政策,允许进出口收发货人可在疫情防控期间免于到场协助查验。一是委托代理人协助办理。可直接委托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运输工具负责人等到场存放货物时,协助海关实施查验。二是海关协调实施查验方式。在进出口收发货人无法到场时,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海关收发货人,请海关协调相关单位来完成实施查验。“不见面查验”新模式通过优化海关货物查验流程,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往返口岸、场站不便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提升查验效率。
“四快速”+“两系统”,保障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为保障物流顺畅,满洲里市以持续提升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切入点,以保障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为抓手,充分运用数字网络技术等科技智能手段。一是“四快速”。满洲里口岸通过动态掌握中欧班列运行情况,按照快速检查、快速制票、快速编组、快速发车“四快速”原则,详细制定班列通关运输计划,利用数字口岸办公系统将票据直接发送到车站海关、边检、货物代理公司等终端,实现“无接触”快速对接,加快中欧班列通关效率,保证中欧班列快速、准时开行。二是“两系统”。满洲里海关上线铁路“新舱单”护航中欧班列“疫”路无阻。2021年4 月13 日,满洲里海关进出境铁路运输工具管理系统、铁路舱单管理系统(简称“两系统”)顺利上线,成为全国首个上线“两系统”的口岸,实现了铁路物流监管信息“无纸化”,为疫情期间保障中欧班列快速通关和正常运行建起“高速路”。
打造海关智慧监管模式,开启口岸通关“加速器”。一是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2019 年以来陆续上线了新一代查验管理等5 个监管作业系统,在线办理功能不断丰富,进出口企业、货代公司、承运人间数据信息及单证共享范围和无纸化监管领域不断扩大,申报、查验等越来越多的海关监管业务实现了“不见面”办理。二是“设备+联网”实现监管智能化网络化。2021 年,建立以二、三级监控指挥中心为依托,以移动单兵设备、音视频执法记录仪、UC 便携式终端为节点的口岸一线动态监控网,监控指挥协调能力大幅提升,覆盖关区全部口岸监管现场。三是监管前置保障中欧班列“无感”通关。海关依托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辐射探测设备、智能抓拍系统、动态轨道衡等技术手段,将海关监管嵌入铁路货物物流环节。在中欧班列抵达口岸后,利用“先期机检+集中审像”进行非侵入式筛查,这主要是采用“先期机检”、辐射探测等作业手段,促进关区口岸通关效率的大幅提升。
第一,严查严管冷链食品安全问题。一是重点检查进口冷链食品安全,查看食品及原料采购与进货验收台账记录、供货商资质及票据、从业人员健康证等,并且要求冷链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好冷链食品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对进口冷链食品要求提供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等。二是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冷库单位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全市冷链食品经营者严格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核酸检测、消毒证明,引导广大市民不要网购无合法来源、证明不全的冷链食品。三是对过期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无害化销毁。因疫情原因部分进口冷链食品滞销,已超过保质期。为防止这些过期食品流入市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进行无害化销毁。
第二,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防疫措施。一是应用“蒙冷链”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进行智慧监管。将进口冷链食品所涉及的贮存、销售、加工等各环节的追溯数据纳入平台管理,创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二是全面提升涉疫食品排查力度,强化管控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效率。三是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工作,对冷链食品开展“样品品种全覆盖、贮存销售全覆盖”的卫生检测工作。
第三,多措并举支持企业生产运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题。一是积极助力关区企业进行AEO 认证。满洲里海关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建立关区“专家型”认证队伍,对关区内有AEO 认证需求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结合关区实际,着重关注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的培育,确保关区认证工作有序平稳推进。二是优化减免税审批手续。为减轻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缓解外贸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歇业的情况,满洲里海关主动去联系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并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和支持企业办理减免税手续,让减免税政策真正惠及企业。同时,依托“互联网+海关”,开通减免税审批“绿色通道”,精简办事程序。三是政府建立包联企业工作机制助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满洲里市建立领导包联企业工作机制,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专项组和相关部门单位,通过开展定期走访、加强政策宣传、了解企业诉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满洲里市经济回暖复苏。
第四,建立政银保企对接机制。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口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在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满洲里建立政银保企对接机制,全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政银企三方发展共赢,从而更好地促进涉外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海关推出关税保证保险,以“先通关,后缴税”的模式帮助企业快速通关,为企业争取更多资金周转时间。为帮助企业如期复工,满洲里海关主动对接各大试点保险企业,建立关税保证保险联网核批专岗,实现保单“即传即备即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支持。
第五,多渠道拓宽销售渠道。大力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触发外贸发展新引擎。市场采购贸易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部等七部委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货值15万美元以下的一种贸易方式,属于外贸新业态之一,已成为我国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新动能。该贸易方式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具有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优势,能有效实现源头可溯、风险可控、责任可究。2020 年9 月15 日,满洲里市被列为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也是边境贸易地区的首家试点。满洲里口岸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强业务模式、渠道建设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构建传统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之间的发展平台,为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牵线搭桥。
第六,直播带货为本土企业开启销售新模式。受疫情影响,今年传统销售渠道受阻,为助力企业,满洲里市帮助企业直播带货,建立互联网供需平台,为产品销售牵线搭桥。2020 年5 月8 日,满洲里市首次开展了为企业直播带货宣介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市政府帮助下,满洲利亚俄罗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线上销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品牌得到进一步推广。下一步,满洲里市将继续帮助优质企业探寻线上销售的新途径、新方法,经常性开展直播带货等线上活动,提高满洲里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优质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边贸口岸高质量发展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精准施策,切实找准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的平衡点,在继续严防死守的基础上有序恢复正常生产,建立一套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的科学快速反应体制,优化贸易互联互通机制,保障口岸经济的长久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切实发挥科技在口岸战疫中的支撑作用。科技力量是战胜疫情的利器与后盾,边贸口岸应以持续提升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切入点,以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高效畅通运行为突破口,充分运用数字网络技术等科技智能手段,全力打造海关智慧监管模式,不断提升促进外贸稳增长能力水平,开启口岸通关“加速器”,为我国边贸口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