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伟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
“栓Q”一词最早产生于抖音英语教学博主刘涛,该博主是一名农民,但其努力自学英语,只因口语发音有些问题,从而在翻译“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这一句话后,说了一句“Welcome to Guilin,welcome to Yangshuo, thankyou(栓Q)”。自此,“栓Q”一词在网络上走红,网民们纷纷效仿,铺天盖地地使用开来。
“栓Q”一词其实为“Thank you”的空耳版本,“空耳”也为网络流行语,源自日语“幻听“,指根据所听到原歌曲或原台词的发音,造出与之发音相似的另一句话,或写出与原本歌词意思不同的新的歌词,是一种对声音的再诠释。常见于把一种语言按发音用其他语言文字代替。故“栓Q”其为“Tank you”谐音。
“栓Q”其原意为“感谢、谢谢”的意思,但因网络文化的作用,被一些人拿来当作口头禅,即“我真的栓Q 了”“栓Q 了”,用来表达遇到一些不太顺心的事情时的感受,比如“没带伞却一出门就下雨了”“我真的栓Q 了”。意思是我真的会谢,我真的很难过,暗示当下的心情很郁闷且很无语。从而“栓Q”产生了“表示下头、无语、阴阳怪气等情绪”的意义,同时,也用来自我吐槽、自我调侃。
“栓Q”一词,从词性来看,属于动词,用来表达说明一种情绪,常作谓语,或直接构成动词性非主谓句。
例如:(1)我真的栓Q 了!
(2)栓Q 了!
(3)我栓Q 了!
这一词,用法比较单一,且最常表达的意义就是“我真的会谢”。
“栓Q”一词,主要用来表达一类负面消极情绪,但因具体语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例如:
①表示下头
“下头”其实也为一网络流行语,有扫兴,破坏已有气氛,泼冷水的意思。
②表示无语,自我吐槽
“今天早上闹钟没按时响,我真的栓Q 了。”在我们看来,正常情况之下,闹钟设定好,一般都会响,结果没响,导致自己起晚迟到了,此时,“栓Q”就表示对自己的无语,这点小事情都做不好,以及因此而不开心、郁闷的意思。
③表阴阳怪气
平日从来不主动掏钱请客的人,竟主动说“今天,我请客,大家随便点。”此时,用“我真的栓Q 了!”来回复对方,就表达了一种阴阳怪气,仿佛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罕见的很,充满惊奇与不解,但更多是觉得“他买单”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因为听者特别了解说话者的为人。
④表轻微程度的感谢
虽然“栓Q”一词主要表达负面情绪,但发现在网络用户使用此种表达的情况下,仍有表示感谢的事例,可见仍有单纯表达“感谢”之意,只是程度较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约定俗称、符合社会文化背景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一些新奇怪异的语言现象,很多不上网络的人,几乎不懂其意思,以致觉得莫名其怪,不利于交际。但在网络热词文化的特定环境下,这些有趣的词汇,简单粗暴,且带有幽默特质,给枯燥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人们在大多情况下使用“栓Q”一词,虽主要是传达某种负面不好的情绪,但依然附带有娱乐功能,丰富了网络生活。
在网络文化中,有些语言表达,虽然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不符合正常的语言规律,但其仍起着传递信息、人际互动的功能。而“栓Q”一词在网络空间使用中,就有着一定的寒暄功能。例如,在看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同事转发来的开会信息,给对方回复“我真的栓Q”,此时,用来表达“我成功收到且已读信息”之意。毕竟,对方主动通知你,即使当时看到信息心情不爽,但出于礼貌,还是得予以回复。”栓Q”一词就巧妙化解了尴尬,以至同事间关系得以融洽。
“栓Q”一词,作为网络热梗词,在网络生活中,使用频率特别高。无论是抖音、微博热门评论,还是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聊天,都被人们所使用,面对一些让听者很尴尬无语的情形 ,使用“栓Q“构成的小句,就有效促进了交际双方的互动,继续推进会话的完成。
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必然有其迅速“走红”的原因,故从语言使用者、社会原因、语言内部三方面来论述“栓Q“一词的流行动因。
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大多数人都有求异心理,渴望发现某些新奇的东西,希望能够让自己标新立异,以显得和别人与众不同,独具特色。从言语交际心理角度来看,“栓Q”这一热词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快速发展,得力于网民们在语言使用中的求异心理。从众的心态使得人们更喜欢追赶潮流。而在从众的基础上,人们更愿意使用“栓Q”等一系列词语,以求达到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满足交际时求新求异、与众不同的心理,这其实也体现了语言的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学家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了陌生化理论,认为陌生化实质就在于持续更新世间万物带给我们的陈旧之感,使人们狭隘的日常关系变得清新脱俗,摆脱司空见惯的常规化的制约,并在不断创造中使人们面对数见不鲜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本该熟视无睹的事物的不同寻常。一个网络新词因为新颖而被争相使用,用的人多了再推广到其他还未看到的人,最后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影响。“栓Q”一词能流行于网络与生活中,便是在语言使用者从众与求异心理的作用下所导致的。
语言的使用要遵守经济性原则,这便”是“栓Q”流行的语言内部原因。“栓Q”作为“Thank you”的谐音形式,形式简单,可以有效表达出使用者内心的情感,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毕竟,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成为人们的需求,更是一种追求。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种新的网络词汇的出现,必然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栓Q”一词就是由于网络博主翻译时发音有问题,从而被部分网友夸张放大,加以发达的网络媒介的推动,在网络上被民众广泛使用,流行开来。
“栓Q”因抖音博主翻译时带红,都知其因英语短语“Thank you”的空耳版本,也即谐音而命名产生。但网络流行语参差不齐,只要某个词语出现,就会迅速被他人跟风模仿,以致产生一系列相关词语,经搜集资料统计,发现最常见的有:酸Q(酸q)、拴Q(拴q)、3Q(3q)等。对于Q 的大小写问题,也是随心随意,没有标准。下面对这些词语做简要分析说明。
(1)酸Q,其实也是英文“Thank you”的谐音,网络上大多网友用来表示“感谢”,而不用来表示无语、下头、阴阳怪气的意思,从而将两词区别开来,“酸Q”表示“谢谢”,“栓Q”表示无语。例如:网络上有一条抖音,某大学生刚跟妈妈要到生活费,给妈妈说“酸q”。此时就表示“谢谢妈妈”的意思。 但通过网络搜索分析,发现部分人认为“栓Q”与”酸Q”有区别,但也有人认为并无区别,意思都是表示无语等。
(2)拴Q,其实和“栓Q”在用法和意义方面无任何差异,只是书写采用的字有所不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网民在输入打字中选择不同。
(3)3Q,也用来表示“感谢”,和“酸Q”一样。但有人认为它指IQ(Intelligence Quotient)、EQ(Emotional Quotient)、AQ(Adversity Quotient),中文意思即智商、情商、挫商,也叫“3Q 教育”。
通过以上说明,不难发现,对于英语“Thank you”的空耳版本,通过语音相似而产生的“栓Q”、“酸Q”“拴Q”“3Q”等一系列词语,在用字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只要出现一种形式,网民就会迅速跟风,从而扩大其使用量,以致出现各种各样杂乱的版本,在网络上肆意乱用。更有一些抖音博主为了博观众眼球对其进行个人定义,就拿“酸Q”表示感谢,“栓Q”表示无语、下头、阴阳怪奇、自我吐槽等意思,压根没有理据,只是因为个人说法,从而网络上不究其原委,就盲目使用,从而一传十,十传百,就将这种解释传播开来,导致有人接受这种说法,也有人不赞同。
“栓Q”一词作为网络流行语,它的出现必然受到网络传媒技术、语言使用者等各方面的影响。但任何一个现象或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个性新奇的语言表达可以满足了网络用户的情感需求,达到简化信息传递过程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目的。但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与滥用,就会阻碍语言的健康发展。
首先,各种语言编码的交杂融合,不利于汉语文字的纯洁化和规范化,不利于凸显汉语自身的独特性,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缺少官方定义的网络流行语,容易让人曲解汉字本身所含有的意义,影响沟通交流。
其次,青少年是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群体,对同音字、谐音字的乱用不利于正确了解和掌握汉语文字,从而影响学习生活。毕竟正确地学习了解传统汉字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理应给青少年营造正确规范的汉语学习环境。
“栓Q”一词作为英文“Thank you”的空耳版本,其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结果,但在其广泛被使用的同时,各种谐音变体五花八门,像“拴Q”“酸Q”“3Q”等等,其本质上都表达“感谢““无语”等等之意,但因为网络流行语使用的随意性较大,以至于被部分有心人赋予不同的定义,从而导致杂乱无章的局面,各有各的说法。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流行语缺少规范化标准,以至于被各种人群恶搞,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注重网络流行的规范使用,而不是盲目跟从所谓的“潮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切实传播积极的语言文化,切实促进汉语汉字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