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

2023-06-02 02:48孙波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皮匠马帮纳西族

孙波莲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一、纳西族“皮匠非遗”

纳西族作为迁徙的游牧民族,与皮革的亲密关系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丽江束河古镇曾经就是驰名滇西北乃至滇藏川地区的皮革加工基地。皮匠从明代初期扎根束河,到晚清民国的繁荣,再到建国后的蓬勃发展,历经600 多年,各个历史阶段都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纳西族长期依靠着精湛的皮匠技艺,成为维持生计的重要营生。2002 年美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考察了丽江束河古镇“皮匠村”皮匠传统手工艺,2006 年,束河“纳西族皮毛皮革加工制作手工艺”入选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丽江民居客栈作为功能性的实体,是记载和传承纳西族商贸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茶马古道上西南片区纳西族与多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纳西民族文化信息,保存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符号印记。本文结合纳西族皮匠与马帮印记的文化交融,从纳西族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与民居客栈家具共生的角度,展示纳西族皮革匠艺精神和马帮精神,寻找符号的文化认同,传播马帮文化精神及丰富的皮匠人文内涵。

二、纳西族“皮匠非遗”的“马帮印记”

皮匠和马帮就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茶马古道上,马帮的“人、马、货物”整套行头装备都是清一色皮具。丽江马帮皮质盛行与束河古镇发达的皮匠手工艺分不开,因为束河古镇皮匠制作出的皮具适合滇川藏高原上马帮使用,束河皮匠先后推动了丽江若干规模较大的商号乃至商帮的形成。同时,束河皮匠还影响滇西北宁蒗、德钦和中旬等异地皮革的形成和发展,皮革技艺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的文化价值资源。

(一)皮匠与马帮马匹装备

以往人们的生活生产物资几乎都是依靠马帮经商者人背马驮运输而来。马匹成为马帮交通运输方式中载货载人最方便、最重要、最经济的交通工具,骡马就是马帮营运的资本。一个商号的马匹数量少则二三十匹,多达数百匹,为了减轻马匹的自身装备重量,赶马人不会用木质材料来制作骡马的装备,因为木质装备很容易磨伤骡马,而且半途损坏了修补比较困难,所以会给马匹量体裁衣制作一副舒适度高、重量感又较轻的专用皮马鞍子,还为马匹提供配套的皮鞍垫子、皮马铃、皮鞭等,皮革破损后还能二次修补继续使用。尤其能行万里路、能识七十二毒、能记九十九条道的头骡、以及二骡、尾骡装备更加讲究,在骡马背上先放一片纹样丰富、颜色艳丽的长方形毛毡垫底,毛毡上再放置塞满毡子毛缝制的麻布垫套,最上面与人接触的一层使用带毛牛皮做成皮鞍垫子,一共形成三层隔离层,驮货时保护骡马不被磨伤。而这耐磨的皮革鞍垫,晚上又成为赶马人野营露宿时睡觉铺垫的垫褥,具有很好的防潮、隔凉、保暖性能。皮革还有日常清理和维护保养的便利性,适合马帮常年在外长途跋涉清洗不方便的生活方式。

(二)皮匠与马帮货物装备

货物在马帮托运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货物与马帮生死与共。马帮在道路狭窄、地势陡险、天气变化恶劣的环境下长途运输货物,为了穿行方便,驮垛需要缩小体量,因此,就需要更加便宜耐磨的材料制作驮包。皮革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塑性、耐磨性,马帮就将托运货物装在皮革缝制的皮囊软包里替代常规的麻袋包,皮囊大大减轻装备的重量和体量,防水耐用。最后再用皮革与麻布扭成皮条索,将皮囊直接捆绑成软驮。托运货物使用的皮囊、皮口袋、皮条索、皮盒、皮箱等携带轻便牢实、折叠灵活、整理快捷,特别适合马帮轻装驮运。

(三)皮匠与马帮服饰装备

马帮服饰通常使用皮马甲、皮马靴、皮帽、皮手套、皮腰、皮包等皮具制品。云南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相接处,地形多为高山峡谷,独特的地理环境反映出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幻无定的气候特点。马帮商队行走在高海拔的茶马古道长线上,一路风雨雪霜都是常态,除了备好保暖的衣物,还要有正确的穿衣之道,来应对突发风寒效应的天气。不容易干燥的纯棉材质衣物是大忌,因汗水或雨水打湿衣服后会紧紧贴附在皮肤上吸收身体热量,蒸发体内水分,造成体温过度流失。因此雨季频繁期,赶马人需选择速干面料或者皮毛材质的衣裤作为保暖的主体装备,皮革具备防风防水、保暖舒适、透气排汗、便于行走等特性,皮匠制作的羊皮马甲自然成为马帮人不可或缺的服饰,羊皮马甲也在纳西族男子传统着装中成为较为普及的服饰。同时,皮制品也是纳西族妇女服饰必不可少的组成构件,“羊皮披”成为纳西族妇女服饰的特色标记[2]。

三、纳西族“皮匠非遗”的活化

(一)纳西族“皮匠非遗”活化的重要性

纳西族皮匠制作的皮具用品,通过马帮这一特殊人群的普遍使用,验证了纳西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皮革。如今,茶马古道上的商业贸易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马帮残存遗留下来的马镫、马鞍、皮箱等皮革物件,是马帮人跋涉于高山河谷、披霜冒露、艰辛曲折的动人事迹,是生生不息马帮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这些具有马帮印记的皮具碎片在束河600 年皮革历史博物馆展柜中沉睡,静态的呈现使得马帮的历史记忆开始模糊,纳西族零落的皮革业也随马帮消失的冲击而颓然衰落,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完全显示不出来。纳西族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门谋生手工技艺,而且关乎茶马古道马帮文化相承,关乎多个民族的交流融合。马帮集“茶马文化”“驿站文化”“马帮文化”“皮匠文化”四大文化为一体,纳西族“皮匠非遗”活化对传承丽江马帮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居客栈家具成为纳西族“皮匠非遗”活化新载体

传统皮革以包、旅游产品等小物件为主要销售渠道,适用范围非常狭隘。民居客栈是一种特定栖居文化住宿业态,空间中的家具则是刚性需求,是居住者维持客栈正常起居生活,开展社会交流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是情感交互的载体。然而民居客栈的氛围、情调、气场有别于日常生活感受,因此家具也要满足民居客栈自身消费群体的新需求。通过研究住客的潜在需求和行为,从民居客栈家具与皮革结合的视角出发,家具烙印上纳西族“皮匠非遗”痕迹,让“皮匠非遗”进入日常家具消费领域。赋予非遗的皮革家具凝结了马帮印记,“皮匠非遗”与“马帮文化”相得益彰,在民居客栈空间完美呈现,以皮革家具实物的形式将丽江束河的皮匠历史、褪色的马帮记忆唤醒,通过日常生活物件留存,永不消亡。

四、纳西族“皮匠非遗”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

(一)纳西族“皮匠非遗”的马帮印记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

丽江驿站是滇、藏、印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据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满足驿站居住所需的客栈,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具又是民居客栈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潜在的商业化运营市场。纳西族“非遗皮匠”的马帮印记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成为纳西族皮革匠艺文化“传承”和“创新”兼容并蓄的交汇点,延续丽江马帮文化和600 年束河皮匠手工艺匠作精髓。每件皮革家具的制革、上色、裁剪、缝制等工艺制作程序都是纯手工操作完成,都是不可复制的过程,从而打造民居客栈独一无二的个性家具、领略与众不同的灵感和创意。与家具市场机械化、规模化、标配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独特性。民居客栈家具保留马帮皮革原创工艺精神,皮革整块裁剪,厚度比传统普通皮革加厚、突出粗糙磨砂的质感、给人以乡村、大胆、狂野设计感、传递民居客栈空间地域鲜明的品牌识别性和马帮文化厚重的历史感,活化非遗皮匠传统手工艺,通过民居客栈家具窥见当年马帮的赶马生活,让马帮精神大放异彩。

(二)纳西族“皮匠非遗”的皮革材料与民居客栈家具结构交融共生

民居客栈家具材料的更换、技术的革新,必然需要家具外观结构的变化更新,这是满足民居客栈丰富功能的必经之路。

1.皮革材料替代与人体接触的家具结构

皮革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具装饰材料,替代家具的部分结构。家具与人身体接触较多的坐面、靠背、扶手等重要结构位置,选择延展性能好、承重性强、耐磨度高的牛皮皮革或人造皮革材料替代,皮革多以宽条状整块裁剪,固定在家具的坐面或扶手框架上。皮革悬空部分会自然下垂形成弧形面,弧形面的回弹力作用能更好的包裹臀部和腰部,完美的契合使用者人体曲线及身体活动角度,增加人体与皮革面的贴合度,与传统硬木家具座面和扶手面的亲肤触感相比较,柔软度更高、舒适感更强。整块裁剪的皮革纹路清晰均匀,具有古朴自然之感,装饰效果独特。皮革材料替代与人体接触的家具结构,充分展现人与家具触觉、视觉的交互体验。

2.皮革材料替代与人体不接触的家具结构

民居客栈家具多数依然保留传统榫卯结构,如:椅子四腿前后、左右两侧都有管脚枨,用于加强椅子靠背和椅子腿部的支撑强度。四根管脚枨与腿连接处应用直角榫卯接合,榫卯接合点设置在椅子腿部的不同高度,上下错位来避让榫头,减小家具腿足受榫卯结构破坏的程度,四根管脚枨末端出头,高低错落、连接有序、穿插有度,结构受力合理。但民居客栈家具中管脚枨还出现新的处理手法,将原有加固腿部结构的木质管脚枨,改用皮革材料代替,皮革不起结构加固作用,也不直接与人体接触,只作装饰用。

无论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皮革椅面和皮革扶手,还是不与人体接触的皮革管脚枨结构、皮革耐磨有弹性,线条光滑自然、曲直对比强烈,实用与装饰效果并存。在本土化的民居客栈居住空间中,通过民居客栈皮革家具的视觉识别度和心灵情感传播方式体验马帮文化与红色文化,缔造和承载马帮精神,传递个性生活,体验居住的差异感。让住客游离于现代客栈文明和古代驿站马帮文化之间,感悟纯正纳西族“非遗皮匠”的皮革材料手工艺无穷魅力。

(三)纳西族“皮匠非遗”的皮革固定工艺与民居客栈家具交融共生

民居客栈家具框架与皮革的结合方式仍然传承马帮皮革工艺中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三种:

1.金属钉固定法

金属钉固定法是马帮缝制皮革物件的常见方法,金属钉有秩序的排列产生较强的装饰感,因此,马帮皮革金属钉固定法也成为了皮革固定在家具上的常用方法,与直接包裹家具框架后用针缝制固定的原理完全相同,不同之处是钉串的工艺和材料不同,使用金属钉固定替代针线缝制。金属钉固定法优点是皮革与家具结构连接稳固,有利于受力时保证良好的承重能力,但缺点是皮革与家具框架固定后就不可拆卸,家具运输时只能整体搬运。

2.插销固定法

插销固定法是先在家具框架上预留孔洞,再将皮革按照尺寸需求整块裁剪,裁剪好的皮革两端缝制出可穿插短圆柱连接件的开洞,最后将制作好的皮革成品穿过家具框架预留孔洞,两端缝制的开洞内插入短圆柱连接件,就可以将皮革固定在家具框架结构上,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插销固定法工艺简单、随意快捷的特点,方便日常维护时拆卸、更换和清洗。

3.金属扣连接法

金属扣连接法是使用金属扣件连接两条皮带接头处的明扣固定方式,皮带扣多为日字扣和方扣,金属扣受压后会产生脱扣,拆除较为方便。金属扣连接法是马帮托运捆绑装备时使用的皮革明扣手法,在民居客栈家具中再现,正是对纳西族皮革手工艺文化的传承,突出马帮文化和地域特征。

五、结语

民居客栈皮革家具制品是茶马古道中原文化与青藏高原多民族交流、交往、融合的实物物证延续,是保护束河皮匠村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通过皮革这种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工属性的材料载体,与特殊栖居空间民居客栈的家具交融共生,让纳西族皮匠非遗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不断获取文化生命力,间接保存马帮文化历史物证,全面提升丽江驿站皮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和历史价值,推动民居客栈定制家具市场整条文化产业链条,开创皮质工艺中的束河流派,将民居客栈发展推进至全新高度。

猜你喜欢
皮匠马帮纳西族
何鸿舫巧治“黑疸病”
马帮“驮起”脱贫路
“臭”皮匠开启法国“香”时代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街边即景
“杨皮匠”雅鞋吸引国际佳丽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