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梅红
【摘要】当今世界快速发展,思考语文教学未来的走向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试从师生关系视角的回归、知识学习视角的回归、经验获得视角的回归三个方面,探索场景教学这一语文学习新样态,努力为未来的语文教学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场景教学;关系视角;知识视角;经验视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簡称“义教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1]。儿童的学习应该让它回到场景中。场景教学,是指把学习内容嵌入到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实践系统。由场景教学自然想到情境教育。场景也是一种情境,场景教学具有学习情境的还原性和完整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场景教学基于语文学科课程特质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通过建构现实的或反复再现的场景,呈现、再现、还原知识语境,让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场景教学力求建构“探寻源头”的语文学习新样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符合义教新课标的理念和语文课程特质。
一、关系视角的回归: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
关系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组织和引导作用。场景教学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场景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是场景教学的基本特征。小学语文场景教学实践,在教学关系层面有所突破,从教师预设、支配、控制课堂,转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实践;倡导创建安心温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教师构建师生间的学习共同体关系,陪伴并支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要求教师基于学习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在具体的学习场景中通过学习任务(群),对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积极性,进行深度学习。
义教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每位教师走进场景教学的课堂,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时,某教师依托“校园读书节”设置了四大场景。一是竞猜人物,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中的人物竞猜入手,既让学生初步感知圈画信息、分条列出信息、用图标梳理信息三种提炼信息的方法,又能由巴金对冰心的评价引出本文的作者。在“规划我的读书生活”这个主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走进《忆读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从扶到放,突破难点。以课题“忆读书”为阅读实践关键词,对于作者童年读《三国演义》这一部分,因其时间长、感受和方法多,是全文信息提取整合最难的一部分,恰巧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没有串讲,而是借助表格这一支架,与学生共同探究作者的读书经历。初步填写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梳理,填写后面的内容。作者叙述自己读《三国演义》这部分的文字生动有趣,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交流,引导学生走进冰心读书生活的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引起共鸣。教师可以补充《三国演义》的音视频、文字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做到理性教学兼顾感性体会,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主旨便会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感受。三是小组合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冰心回忆读《红楼梦》以及“万卷书”的经历。小组合作的(时间6 分钟)具体流程为:
1. 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选用一种方式(分条目、表格等)梳理出重要信息,由一人负责记录到课堂学习单上。
2. 结合课堂学习单中原著的资料片段,谈一谈冰心的阅读方法和好书的标准。
3. 四人为一个小组,选派一人上台汇报(注:每位学生先结合课堂学习单独立思考,再与同伴合作)。
小组合作后,学生汇报梳理的信息,教师相机引导。四是场景浸润,升华主题。引导学生用鱼骨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的收获、好的读书方法、领悟到的人生哲理,等等,感受读书带来的成长与乐趣。“这样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有章可循,为突破教学难点搭建了台阶。”[2]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为基点,始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支持、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理解课文内容,始终在学生的停顿处给予启发和指导,推动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这样,教学关系回归学生主体,使教学更加和谐。小学语文场景教学的实践,让学习回到了学习本体的源头,这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知识视角的回归:变知识传授为场景融通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里的“生活”放到学习中,就是学习场景。语文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关注学习场景的创设。其中,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场景教学的重要实践要素。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将知识分为四大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这四类知识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一于具体的场景中的。根据语文课程结构化内容的要求,场景教学的实施,在倡导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创设融通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联结学习主题、内容、任务的学习场景的创设。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中提供的几张图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教材以举例的方式呈现了班级图书角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图片中呈现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如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辨:哪种方法可行或更好?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会怎么告诉不在场的同学图书借阅的形成过程呢?”回到场景,角色的变化使讲述的人称也发生了变化。最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把公约的形成过程讲给父母听,并与父母讨论和交流哪一种办法更好。
在统一的场景中,教师以不同的视角指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使教材情境与生活经验形成联结和互动。此时场景的创设成了联结经验、延展场景、优化口语交际的互动场,使知识的学习与认知的建构更加完整。场景的融通以将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的方式,让学习回到生活场景、回到认知的源头,促进学习与生活的联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场景教学让学生处于一个温暖场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期待。一位教师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这学期老师所在的学校要和边疆的一所小学开展‘学习手拉手,双向乐成长的友好交流活动。瞧,他们也欢迎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一起参加这个活动(出示视频:边疆小学学生欢迎的场景)。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所特别的小学,它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从而导入新课学习。
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继续播放边疆小学学生的视频:“树人附小的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们一定觉得我们学校很特别吧!我和同学们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校,你能用写信的方式介绍你们学校的新鲜之处吗?”教师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试着完成学习单上的信件,写好后转交朱老师帮忙寄出。”
三、经验视角的回归:变坐而论道为实践生成
现在的学习已经不只是“ 课上排排坐”了。可以让中低段的学生动手“做”起来,在做中学、玩中学、动中学。教师要先转变思想,从“讲”课变成“做”课,把“写作业”变成“做作品”。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经验不是学习实践的终结产物,而是随着学习实践的过程生成与发展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达出来的。”[3]这凸显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小学语文场景教学实践中,具身实践是重要表征。一方面,场景作为方式,其内涵与实践相通,呈现了学习的过程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场景作为载体,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础,呈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可以划归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细读本单元文本,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内容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为按一定的顺序写好一件事作了示范;初试身手板块,提供片段练习;习作例文辅助引领。在理解、明晰写作方法的同时,边学边用,将方法的习得与迁移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双线并进,同时配合评价,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从编排体系来看,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呈阶梯式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逐步领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时可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想想作者的寫作思路。课堂上,教师依托校刊专栏《生活万花筒》进行征稿,让学生按照要求撰文并投稿,同时明确三点要求:
1. 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联结生活经历,获取有价值的素材;根据交流情景与对象,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
2. 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运用,认识到“写清楚一件事”的写作要领。
3. 借助思维导图,迁移运用写作手法,进行有效表达;借助评价,逐步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和生动性,把课堂与生活联结起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能明显感受到学生对分享自己的美食经历以及绘制烹饪图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争取上台展示的机会,分享经历时也是十分兴奋的。在这一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使其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点燃习作兴趣,为后续的学习与习作做了准备。
环节二:听听作者的行动经历。通过阅读《我家的杏熟了》,引导学生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妥善处理邻里关系。习作例文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语言平实,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交代得清清楚楚,行文流畅。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生活之美,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表达能力。
环节三:看看作者笔下的生活。场景教学转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跟着作者走进文本,从选择的具体场景出发,思考有哪些难忘、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故事,一件难忘的事,不一定只是有趣、好笑的。如《麻雀》是母爱的震撼;《爬天都峰》是互相鼓励,令人感动;《我家的杏熟了》充满了邻里的温情和对奶奶的回忆;《小白船》是对友情的歌颂,等等。教师可借助任务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整合课文内容,锻炼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小学语文场景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是将语文实践的视角进行转换,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更如关注实践(体验)过程的有效性和生成性;二是将语文学习评价的视角进行转换,从重视学习结果(终结性评价)转化为重视学习过程(优化表现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起来);三是研制“场景教学”课堂实施评价表和课堂观察关键事件记录表,关注场景教学中教与学的具体表现、互动过程和成效,以此追踪“教”、跟进“学”,探寻场景教学与场景建构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小学语文场景教学的实践,是指向每一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探索,是面向所有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建构“回到源头”的语文学习新样态的实践研究,是基于课程执行、努力提升课程品质、实践课程理念、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实践探索。未来的教育要基于学情,更要基于场景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0.
[2]贾静,李琦. 目标清晰才能有的放矢情感兼顾方显语文味道——《忆读书》教学反思与点评[J]. 小学语文,2020(12).
[3]汪潮. 变革育人方式推动知行合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语文实践”解读[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6).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场景元素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4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