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鸣
(泰山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 泰安 271021)
2023年2月4日,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在“2023 特拉维夫全球网络技术”会议的开幕词由ChatGPT撰写,是首位公开使用ChatGPT的国家领导人①蒋华林.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对科研成果与人才评价的影响研究——基于ChatGPT、Microsoft Bing视角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02):97 -110.。近来,由ChatGPT撰写的论文顺利通过期刊社的审核,国外大学生借助ChatGPT 完成论文并顺利通过考核的消息被频繁曝出。可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给人类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作为受技术变革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这些要素都需要学术期刊这个重要的平台来成长和传播。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信息技术革命性的进步,使原来主要由传统的出版单位主导的知识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版业该如何应对;二是在原出版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信息革命的挑战如何解决传统出版的不足。
技术变革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业态,而出版是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综合性行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工具,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受技术变革的影响较大。2007年,“出版新业态”首次被提出后,大量学者纷纷对技术革新给出版领域带来的“出版新业态”展开讨论和研究。①龙杰,孙莹.出版新业态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J].中国编辑,2023(3):46 -54.
2022年11月30日,机器人模型ChatGPT甫一问世便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ChatGPT 基于人类偏好数据与强化学习技术,前所未有地实现了人类认知机制的深度模拟,②徐敬宏,张如坤.ChatGPT在编辑出版行业的应用: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编辑,2023(05):116 -122.可以直接生成文本等类型内容,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生产的范式。ChatGPT强有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起多国的不满、恐慌、抵触等负面情绪。特别是知识生产范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学术生态和学术伦理之争,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2023年4月3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乌尔里希·凯尔伯称,德国可能会效仿意大利,暂时禁用ChatGPT,且表示禁用该软件的行为将属于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机构的职权范围。本文基于学术期刊所肩负的学术使命,从学术价值和学术伦理的角度探究新业态下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来源,以“ChatGPT”为主题检索,截止到2023年5月15日共检索到1416 篇文献。通过分析发现,有关ChatGPT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22年1月1日,但当时数量较少。直到2022年11月30日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与ChatGPT相关的文章以10.7 篇/天的速度迅猛增长。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主题分析发现,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自动化技术、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金融、新闻与传媒、伦理学、民商学和教育等40 个学科,其中“自动化技术”数量最多,占比28.64%。可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就研究层次而言,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占到全部文献的51%;就研究内容而言,大量学者研究内容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ChatGPT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应对措施。如朱光辉等指出,ChatGPT代替人类进行创作、创意、解答、咨询、翻译和客服工作,改变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将会引发一场“思维革命”③朱光辉,王喜文.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4):113 -122.。冯志伟指出,ChatGPT在人机对话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④冯志伟,张灯柯,饶高琦.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人机对话的里程碑及启示[J].语言战略研究,2023,8(02):20 -24.。令小熊等对ChatGPT给学术界带来的科技和学术伦理的影响展开思考⑤令小雄,王鼎民,袁健.ChatGPT爆火后关于科技伦理及学术伦理的冷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4):123 -136.。
分析发现,ChatGPT关于法律、教育、图书馆和出版方面研究较多。与法律相关的研究共检索到420条文献,主要涉及法律风险、法律规制、法律人格、风险挑战、风险规制、数据安全、数据泄露、人工智能应用、法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创作物、合规建设、风险治理、个人信息保护、伦理风险、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等方面;与教育有关的研究共检索到301 条文献,主要涉及medical education、学习者、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应用、应对策略、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应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tient education、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育、数字素养、中文教育、高等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生态等;与出版相关的研究共检索到69 条文献,主要涉及数字出版、智能出版、学术出版、伦理风险、机遇和挑战等方面。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共检索到43 条文献,主要涉及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场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机遇与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图书馆服务、智慧服务、知识服务、资源组织、参考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等方面。
在检索到的1416 篇文献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有144 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有44 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支持的有26 篇,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支持的有17 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的有11 篇,可见,目前对于ChatGPT的研究已趋于系统化、深入化,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并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指导未来的发展。
ChatGPT首次采用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具有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更新和学习的能力,且可以模拟多种人类情绪和语气,实现与真实对话无异的交流①Shen Y,Heacock L,EliasJ,t al. ChatGPT and Other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e Double - edged Swords[EB/OL].[2023 -01 -13].https:/ /pubs.rsna.org/doi/abs/10.1148/ radiol.230163?journalCode =radiology.②Taecharungroj V.“What Can ChatGPT Do?”Analyzing Early Reactions to the Innovative AI Chatbot onTwitter[J]. Big Data and Cognitive Computing,2023,7(1):35.,特别是操作简单、即问即答、效率高的特点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因此,ChatGPT的出现给学术期刊带来的影响巨大。
知识生产是人类把生产和生活中的发现和探索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学术研究是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但是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学术研究的生产主体、生产方式以及最终呈现形态。一直以来,因学术研究具有创新性、逻辑性、严谨性和理性等特点,人们一直将学术研究看作是一种知识形成与理性思考的融合,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思考方式③王俊美. ChatGPT改变人类知识生产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02 -20(3).。但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因拥有强大的创作和学习能力,改变了原有的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的方式。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导致科研成果产出的方式被颠覆。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科研范式的变革,学术研究面临巨大变局。
对学术期刊出版来说,知识生产包括两部分,一是来自作者撰写论文的过程;二是期刊编辑和校对人员对论文进行稿件加工、审校、出版、发行并最终进入传播的过程。首先,在作者撰写论文时,因ChatGPT具有极强的学习和文本生成能力,带来了新的学术研究范式和知识生产方式,利用它可以越过传统的知识形成与理性思考过程直接得到“成果”。据报道,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放射科医生Som Biswas,在4 个月内使用ChatGPT写了16 篇论文,并在4 个不同的期刊上发表了5 篇。其次,在期刊编辑和校对人员对论文进行稿件加工过程中,ChatGPT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且擅长对文本性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将其应用在审稿、编辑及校对等环节,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审稿环节,ChatGPT对作者的研究背景以及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具有强大的检索能力。在校对环节也可以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进行纠正,省时高效。④H.H.Thorp.ChatGPT is Fun,but not an Author[J].Science,2023(6630):313 -313.
学术论文的质量是学术论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也是学术期刊的存在之本和发展之根。据统计,世界上每5 篇学术论文就有一篇来自中国。2016年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已经超过42.6 万份,占到国际总量的18.6%。人们不禁会思考,这些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及理论水平如何?这些论文对我国的科研创新有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ChatGPT具有海量数据库支撑和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通过交互的对话方式,为作者提供思路启发,还可以通过情境知识问答的方式帮助作者查询资料,其所生成的文本已经展现出了高度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经测试,ChatGPT撰写的论文摘要和内容甚至通过了一些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审核,达到了可以发表的标准。还有报道指出,国外很多大学生借助ChatGPT 完成的论文,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这表明ChatGPT撰写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甚至已经超过很多作者所撰写的论文的学术水平,那么这些低水平的学术论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可见,ChatGPT 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价值的试金石,成为促进学术进步的压力棒,如果论文的价值已经无法体现,那么只能被淘汰。因此,ChatGPT在给学术研究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净化了学术环境,有助于学术论文价值的提高。
首先,是否具有署名权。从作者要对作品负责的角度,《自然》和《科学》的主编认为,ChatGPT不具备对作品负责的能力,列为作者不符合作者标准。2023年5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发布了更新版的《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该规范指出,因ChatGPT 不能对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原创性负责,因此不能列为作者。姚欢庆也指出,虽然《著作权法》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拟制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作为作者,但学术研究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知识形成与理性思考的融合,具有创新性、逻辑性、理性而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知识生产方式,只有自然人作为创作主体时才能完成。2023年2月13日,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就人工智能能否作为作者发布了立场声明,该声明基于能否对作品负责的角度,表明了人工智能工具不能被列为论文作者的立场。
其次,容易产生著作权纠纷。ChatGPT是建立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训练出来的语言模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用到受著作权保护的资料,但ChatGPT等人工智能不会标注或不能准确标注参考文献,因此可能会导致该模型在向用户提供回复时借鉴他人的作品,综合性使用他人作品片段并组合成创作物表达。基于这种知识生产范式,ChatGPT虽然可以快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信息,但是无法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容易产生著作权纠纷问题①王佑镁,王旦,梁炜怡,等.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2):11 -19.。2023年4月,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赫本郡的市长布莱恩·胡德指控OpenAI旗下的ChatGPT对其进行诽谤,或将对该公司提起诉讼,因为该聊天机器人在回答问题时错误地声称他在一桩贿赂丑闻中有罪。一旦正式提起,这将是全球首例针对生成式AI的诽谤诉讼。②或为全球首例,澳大利亚一市长要起诉ChatGPT[EB/OL].[2023 -04 -07].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 =1762443711344901156&wfr =spider&for =pc.
学术伦理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学术伦理不同于法律强制要求,对学术共同体成员来说是一种软约束。
随着ChatGPT迅猛发展,因其操作简单、即问即答、效率极高,能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一篇发言稿、节约大量时间成本而被广泛关注并积聚大量粉丝。但是在学术领域,学术论文毕竟是知识形成与理性思考的融合,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逻辑性。如果ChatGPT被不加限制地滥用,将会引起学术伦理的失衡和学术界的混乱。大学生借助ChatGPT完成了毕业论文、由ChatGPT撰写的论文通过期刊社审核等情况的出现也说明,如果未来ChatGPT被不加限制地广泛使用,学术成果就不再是人类多年知识积累后创造力的呈现,而成为一种机械性的输出,会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③H.H.Thorp.ChatGPT is Fun,but not an Author[J].Science,2023(6630):313 -313.,机械地生产出一些错误虚假的产品,不断往语料库中输入错误知识信息,会带来巨大科研伦理风险,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学术期刊出版来说,知识生产除了作者撰写论文的过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期刊编辑和校对人员对论文进行稿件加工、审校、出版、发行并最终进入传播的过程。可以说,学术期刊编辑决定了一份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发展方向。学术期刊编辑的使命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学术论文中,利用积累的学术素养和编辑素养,将具有创新性的文章甄选出来,送由外审专家审阅。这时如何在大量来稿中挑选出高质量的文章,学术期刊编辑就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hatGPT具有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更新和学习的能力。在学术期刊的编辑校对环节,可以利用其海量数据库为支撑对文本内容进行客观评价;同时ChatGPT还具备自动纠正文字表达、语法、标点符号等基本表述错误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编辑的工作量。可见,ChatGPT的高科技性改变了期刊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工作模式,给学术期刊的日常工作带来冲击和影响,传统的编辑队伍将面临结构调整。
传统的编辑工作模式相对单一,面对技术革新给出版领域带来“出版新业态”,传统的编辑队伍结构模式已经不适应这种新的出版业态。学术期刊编辑将迎来工作模式创新、角色职能扩展、思维方式更新等诸多挑战,调整学术期刊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学术素养、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探索培养方案并升级培养策略,重组编辑人员队伍结构,构建出版新业态下具有优秀出版力和编辑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学术期刊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问题。
学术期刊是研究者展示个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肩负着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和新时代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使命,担负着传播思想文化、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任。2021年5月9日,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对学术期刊提出了要引领创新、促进交流,向世界展示我国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历史使命。
学术话语权作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尺度,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是当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系统工程。掌握话语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而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虽然ChatGPT的表达方式逐渐接近人类,可以大大提高对于像学术史梳理、文献搜集与整理、文字校对等非创造性劳动或创造性较低劳动的效率,但是对一些新见解、新价值与新发现特别是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无法胜任的。因此,要始终坚守学术期刊的学术使命,引领创新,保证学术生态的正常与纯净,向世界展示我国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虽然ChatGPT改变了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范式,给学术界带来了学术伦理之争,但是其具有的高效率、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在文字处理和内容生成领域的突出表现,特别是经过知识投喂和在使用中持续的调教,其逐渐靠近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虽然知道有悖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却仍趋之若鹜,争相使用。对待ChatGPT,严防死守不是可行之策,只有积极应对,与其共生才是智能变革中应有的思维与生存方式。
首先,人工智能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归宿。面对高科技带来的影响,应深刻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类能动性,提升人类的探索思维和智能素养,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运用在伦理、规则、法律约束下进行。其次,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便利、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伦理道德和法规制度的正常秩序,带来负能量,产生副作用,包括可能影响人类的思考能力,导致学术伦理的混乱。对此,我们要开放包容,有条件地接纳,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其促进知识生产、推动学术进步的积极作用,摒弃其不利的一面,更好地促进学术期刊快速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智慧。首先,ChatGPT可以帮助人们做一些收集资料性、简单归纳性、重复性等创造性较低的劳动。学术期刊的很多工作是需要人们付出一定情感和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的,因此,虽然ChatGPT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但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智慧。2022年《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对学术论文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新版编写规则指出,学术论文是“对某个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后,记录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及结果,用于进行学术交流、讨论或出版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材料。”可见,学术论文的形成过程包括研究、记录、交流、发表的过程。从学术论文的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术论文的写作包含了作者科学研究的思考过程及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讨论交流之后的一个结果,这个过程ChatGPT是无法取代的。它虽然可以帮助人们收集资料、忠实记录等,但是无法替代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并生成核心观点,无法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因此,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智慧。
人工智能是人类按照一定使用目的和演化逻辑所设计的工具,进行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只能对已有的成果进行整合、优化,不能进行创新性研究。而学术期刊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在众多来稿中挑选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优质稿件,这个过程需要期刊编辑和同行评议人对论文进行非常细致、专业的评阅和筛选。从这个角度来看,期刊和编辑的地位和作用反而更重要。因此,人类智慧具有不可替代性,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类成为主体。
6月8日,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检验一篇论文是否由ChatGPT创作的办法,且声称准确率可达到99%。①美国大学团队找到检验论文是否由AI创作的新方法,准确率达99%[EB/OL].[2023 -06 -08].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 =1768127728004673478&wfr =spider&for =pc.但此结论尚未得到官方认证,我们还需要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强大内容生成技术给学术期刊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坚持新闻出版规范和学术伦理,使人工智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人类。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一定要通过法律或法规加以规制,才能趋利辟害,健康发展。
第一,制定相关规范标准,构建健康学术环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先进的技术只有在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范围内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正向发展。在一定的规范标准下合理运用,将科研工作者从常规的非创造性劳动或创造性较低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时间和精力用在产出更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上,是人类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先进的工具如果不加规范滥用,会引发学术不端等一系列问题,制定规范标准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学术环境。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及文本生成能力,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23年1月,美国89%的大学生都使用过ChatGPT 做作业。不可否认,ChatGPT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面对如此诱惑,很多人会铤而走险,特别是ChatGPT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催发了学术伦理问题的讨论,如果不加以规范和限制,将会阻碍学术规范实施和期刊高质量发展。
第二,细化标准,规范使用ChatGPT。标准越详细越可以有效规避纠纷的发生。ChatGPT是一个在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并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使用ChatGPT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问。许道军指出,ChatGPT生成文本质量的高低与提问问题的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提问的问题质量较高,就能得到精准和高质量的答案。如果提问的问题很笼统,那么ChatGPT的回答也会很官方不精准①许.创意写作里,ChatGPT“抢”不走的是什么[EB/OL].[2023 -02 -14].(2023 -6 -10). https:/ /m. gmw.cn/baijia/2023 -02/14/36364862.html.。在没有人工智能的传统社会,提问能力本身就意味着思考能力,同样情况下,好的提问者能不断地变换逻辑,并以探索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的提问方式,给提问者带来多种解决问题的线索、角度甚至思维框架,会得到更多的有效信息②李书宁,刘一鸣.ChatGPT类智能对话工具兴起对图书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论坛,2023(5):104 -110.。可以说好的问题,远比好的答案重要。如果是这样规范恰当地使用ChatGPT是被允许的。因此,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建立规范使用ChatGPT的详细标准,不一味地排斥和拒绝,明确其合理适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作用,会更好地促进学术环境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机制。目前,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尚无权威和统一的标准,为了保障健康的学术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学术审核和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③许.创意写作里,ChatGPT“抢”不走的是什么[EB/OL].[2023 -02 -14].(2023 -6 -10). https:/ /m. gmw.cn/baijia/2023 -02/14/36364862.html.。学校及科研机构作为主管部门,要建立学术审核和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机制,在职称评定、获奖评审中严加要求。2023年6月6日,教育部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部署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完善学术不端与师德违规共享及处理联动机制。各学术单位通过成立专门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建立问责机制,采取通报批评、撤销相关奖励或者荣誉称号、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惩罚机制进行问责。
面对诱惑,即便有规章制度和期刊编辑部的审核,还是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机制的建立,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及其使用人的行为设置“防护栏”。对在论文写作或者科研项目中滥用人工智能建立严格的学术不端审核机制,能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使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而服务”④Tools such as ChatGPT Threaten Transparent Science;Here are Our Ground Rules for Their Use[EB/OL].[2023 -01 -27].https:/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 -023 -00191 -1.。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自愿签订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学术素养与学术诚信是一种软约束,抵抗学术不端缺乏强制力,面对ChatGPT带来的诱惑无法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⑤赵琪,刘雨微.ChatGPT科研无法代替人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02 -24(003).因此,通过与作者签订诚信协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术期刊社可将作者在撰稿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情况和文章初稿一起提交,由编辑和外审专家共同审核。完成专家外审环节,作者按照外审意见完成修改后,签订诚信协议,并将修改稿件和诚信协议通过采编平台一同提交,进入终审环节。
一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术素养。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决定了学术期刊的质量,在初审环节,编辑需要从大量来稿中遴选出具有创新性的优质稿件,推送给相关专家审阅,这是一篇稿件能否被录用的第一步。但是目前学科发展日益精细且复合化,因此,负责初审的编辑需要精准把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学术发展动态,才能甄选出优质稿件。加之ChatGPT具有海量数据库为支撑和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编辑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视角,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学术判断力,并对相关学术领域有相当地了解,才能分辨来稿质量的高低。ChatGPT虽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批判性思考或推理在目前却无法做到,这是鉴别ChatGPT生成式论文的有效方法。
二是加强外审环节。外审专家由领域内具有一定资历的学者担任,他们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现状,有一定的发言权,可以帮助学术期刊甄选出优质稿件。同时,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冲击,学术期刊要改变原有的审稿流程,继续细化审稿人员专业选择,扩大审稿专家库,积极吸纳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型学者,能够更好地辨别出文章优劣,以及是否是由ChatGPT所生成,更好地为稿件的质量把关。目前,大多数期刊的外审环节通常是由一位外审专家进行评审,这样可能会出现因审稿专家知识片面得出错误评审结果的情况。因此,可建立由3 -5 人专家成立的评审组,对于审稿意见不一致的稿件可由评审组商议得出结论,将审稿意见整合,所得审稿结果会比较客观公正。
三是提供论文修改的情况说明。审稿专家在通读文章后,会对文章的学术价值、创新性、文字水平的可读性提出专业的建设性意见。论文修改是作者根据外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文稿进行修正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作者对稿件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因此,可以根据审稿专家提出的意见,让作者在修改过程中提供详细的修改说明。通过让作者提供修改说明,可更加直观地反映作者对文稿写作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鉴别文章是否是由作者通过研究得到的创新成果。
ChatGPT通过深度学习,不段完善和改进,改变了知识生产范式,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发展业态。只有勇担使命,积极应对、开放包容,与其共生才是智能变革中应有的思维与生存方式。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和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机制、签订诚信协议,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及其使用人的行为设置“防护栏”,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学术期刊服务,更好地将我国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