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3-06-01 09:25夏明珠叶群慧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标准合肥市管护

夏明珠 叶群慧

(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31)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而农田建设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合肥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入点,系统推进“两强一增”、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项目、资金、政策、力量系统集成,夯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截至2023 年5 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401 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5%,占永久基本农田比重达64.7%。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覆盖率达95.13%,2022 年全市粮食总产294.2 万吨,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 位。

一、合肥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突出量质并重

针对合肥区域地形多样、江淮分水岭区域土地资源禀赋总体不高的现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快补齐农田短板。科学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先选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平原圩区、低山丘陵区、丘岗区等不同类型实行分区域、分类型差异化整治,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注重质量。出台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导则,明确平原圩区、丘岗区、低山丘陵区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实行黑(必选项)、红(禁止项)、绿(推荐项)三色管理。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工作规范,强化项目勘察、测绘、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监理、评估评审全过程质量管控。强化管护。压实县、乡、村各级责任,建立健全“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农田管护机制,创新管护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力争建成的每一块高标准农田都不失管。

(二)突出用养结合

制定《合肥市农田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方案》,采取“改、培、保、控、推”等单一或综合措施,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改良土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针对少数地方酸化、盐碱土壤,有针对性实施土壤改良,确保改良后的土壤pH 值达到5.5~7.5。培肥地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等有机肥替代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控污修复。大力普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和残留农膜回收利用处置,减少不合理投入量。在巢湖、肥东、庐江、长丰等区域,营造农田生态拦截工程,推广农田尾水“零直排”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农田。推广绿肥和秸秆还田。重点推广单季稻稻茬绿肥、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等种植技术模式,覆盖率达95.1%。

(三)突出资金投入

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各类资金,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在中央财政1000 元/亩、省级财政750 元/亩投入基础上,合肥市按照平原圩区320 元/亩、低山丘陵区400 元/亩、丘岗区530 元/亩标准,对县(市)予以差异化奖补。以县(市)为单位,扣除中央、省级补贴资金后,市、县按照1:1 承担,2023 年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达2750 元以上,最高达4000 元左右。加大耕地保护利用和监测评价投入。实施水稻绿色种植奖补资金,支持绿肥+优质稻模式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水稻种植有机肥替代,每亩分别补贴200 元、100 元、200 元;安排测土配方补助,对每季作物按照14 元/亩标准补贴,其中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按照20 元/亩标准补贴;开展小麦统防统治;开展1 万个左右测土配方施肥采集点位检测;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

二、合肥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标准低

合肥市2019 年以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亩均投资不到1000 元,现行标准亩均2750 元,相当于南京市的一半,杭州市的70%。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不高,已建高标准农田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地力提升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全市耕地等级4.75(杭州市3.97、南京市3.64),其中:优等地面积比重为2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 个百分点;中等地、差等地面积比重分别达53.4%、18.1%,差等地面积比重比全省平均高10 个百分点。部分田园环境脏乱差,有田园无颜值。

(二)建后管护不足

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后,高效节水等喷灌设施闲置、机电井成“摆设”,断头路、断头渠、阴阳田,蜂窝麻面、机井淤积、桥梁裂纹、沟渠堵塞,已建设施不能用、不好用、毁损严重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1],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不到位、年久失修、过度损坏现象频现,不利于工程长效运行和发挥预期效益。

(三)政策效应低

高标准农田建设单兵突进,与合肥市“两强一增”“大托管”等涉农政策系统集成不够,好政策向好产量、好效益集成转化不明显。粮食亩均产量较南京市低100 公斤,劳动生产率分别相当于南京市的55%、杭州市的46%,土地产出率分别相当于南京市的53%、杭州市的42%。

(四)工作机制不完善

推进机制单一,部分地方仅靠农业农村部门单打独斗,涉及规划、投融资及杆线整治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得不够好。投入渠道单一,部分地方仅靠财政专项投入,没有抢抓当前扩大内需战略机遇,用足用好政策专项债和引导金融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政府粮食安全目标考核中权重低(仅占6%),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明显,不能充分调动县、乡两级积极性。

三、合肥市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

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系统化集成改革为抓手,统筹项目、政策、要素合力,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质量管理

一是严把标准关。贯彻《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出台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导则,紧扣“田、土、水、路、电、管、生态”等七个方面严标准、强质量、增效益。二是严把质量关。出台合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强化项目测绘、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评估评审、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力争每一块农田都成为高质量工程。三是严把管护关。明晰管护责任,畅通农田设施损坏信息反映渠道、建立应急维修机制、严厉打击人为损坏情况[2]。

(二)系统集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入点,系统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农田环境整治和数字农业建设,打出项目、政策、要素、力量组合拳。一是推进集中连片建设。以乡镇、行政村或以灌区为单元,统筹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统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地力提升,统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和其他农用地整理,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农事服务中心(育种中心、烘干中心)建设,统一项目谋划、融资、规划建设。鼓励各地以乡镇或以跨乡镇为单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零散地块,通过“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陡变缓”等措施,最大限度整合归并田块,实现规模集中连片。二是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组织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团队和科技特派员团队“双领衔”开展对建后高标准农田的包保服务,打通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行“按图索粮”、订单合作,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推行农机农艺融合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按需配备粮食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全覆盖。三是推进农田环境整治。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普及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围绕“点上干净、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目标,全域开展田间环境整治。四是推广智慧管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农机作业等深度融合,推动环境调控、水肥一体化喷滴灌、农业航空装备等技术产品在高标准农田中应用,探索建设无人农场。利用中国智慧农业谷平台,推动农业机器人在高标准农田试验研发运用。统一布局数字化苗情监测点、墒情监测点、病情监测点。

(三)统筹抓好耕地改善提升

一是构建新格局、制定新规范。衔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带一圈六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一带”发展江淮分水岭岭上田园示范带;“一圈”发展环巢湖沿岸生态农田示范圈;“六片”发展岭北、岭西、岭东宜机高效示范片,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浮槎山-柘皋河沿岸绿色田园示范片,兆河-西河沿岸低碳田园示范片。结合合肥市地形地貌,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地方技术规范导则,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小田变大田”。二是抓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强化高标准农田利用管理,及时把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总量“进出平衡”,配合资源规划等部门抓好全市耕地质量管理工作。三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网络建设。抓好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市主要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报告、土壤墒情监测报告,稳步做好测土配方采样点布设和采样工作。

(四)完善农田建设组织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专班运作机制。成立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专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抢抓扩大内需战略机遇,以县(市)为单位,统一谋划高标准农田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中央、省财政专项投入,对接政府专项债及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综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三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粮食安全政府考核指标中单列,提高相应分值,有关结果直接运用到相关考核中。将绩效评价延伸到乡镇。四是建立清单化闭环式调度机制。紧盯项目谋划、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集成改革、田园环境等重点环节,采取一线督导、定期销号等方式,对有关重点事项实行双周调度、双周通报。

猜你喜欢
高标准合肥市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醒狮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