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炜 刘 敏
(1.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050091;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青年警务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务工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生动载体,是广大青年学习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路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冬奥志愿者服务在高校中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作者所在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为例,共有1729名学生参加冬奥警务工作,基于鲜明的职业特色,冬奥警务工作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有了切身体会,冬奥警务工作在公安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实践育人载体。
冬奥警务工作中,公安院校志愿者参与其中,虽辛苦,但光荣,严格的管理、高效的服务,有助于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推动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个人实践与社会公益有机统一,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增加人生历练,强化社会责任感,铸牢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举办的2022冬奥,疫情防控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重压之下呈现的体育盛会,精准的疫情防控、“双闭环”管理,完美诠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志愿者因为直接参与其中,更好的培养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
2022冬奥警务工作与以往体育赛事比较,服务周期长,各方面制度要求严格,个人所受约束较多,因此在动机分析上就避免了因时间太短所造成的偶然性偏差,结果更为客观真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对于此次警务工作高度认同。
学生们参与冬奥警务工作的动机是什么?在普通志愿服务中,对志愿者能力的认可,对参与志愿经历的肯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物质性奖励,社会对参与志愿服务资历的肯定,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回报吸引了志愿者。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公安院校的志愿者,按照相关要求,是全部服务于冬奥的,在匿名调查中,完全自愿参与的占到了93.3%,不完全自愿的为6%,仅0.7%表示是被迫,除去职业要求因素,自愿参与的程度仍是非常高的。
为更全面了解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询问参与冬奥警务工作的原因时设定了六个选项,分别是:赛事重大、价值体现、提升自我、服务证明、结交朋友、媒体宣传、学校安排,并可进行多项选择,结果如下表。
表1 参与动机统计表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出于未来职业要求,学校做出了统一安排,但是在参与驱动上,占前三位的分别是提升自我、价值体现、赛事重大,因为选择的时候可以进行多项选择,因而会出现两者皆选的情况,从统计结果看,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依然占据主流,也充分表明了对于警务工作的认同。
学生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动机大致可分为“利他型”和“利己型”。学生们对“赛事重大”的选择更倾向于“服务赛事”,归结为“利他型”;“价值体现”“提升自我”归为“利己型”;“服务证明”更倾向于“利他”动机,学生们通过志愿服务证明自身价值,期望社会肯定,目的并非简单获得证明本身;“结交朋友”在“利他”和“利己”的选择趋于中性;在“媒体宣传”选项中,学生们的参与志愿服务并不是出于充分展现个人形象魅力,而是通过媒体宣传,对参与冬奥产生正面期待,期待获得志愿者的荣誉。考虑到公安院校对于参与冬奥警务工作做出了整体安排的影响,“学校安排”的选项在本研究中更多的体现是公安纪律部队“纪律严明”的作风要求而非强制性结果,此处与普通院校含义不同,但是该选项并非学生首选,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意愿强烈,同时,也反映了00后的个性特点,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将“利他”与“利己”并重,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更加全面。
警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中的“甘于奉献”精神,在冬奥志愿服务活动中体现十分明显,与志愿者精神高度吻合。冬奥警务工作活动历时较长,地处张家口,气候冷寒,在闭环内的学生居住处所多为简易板房,对于志愿者在大型赛事的服务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志愿者的个人认知角度,也认可“奉献”这一精神内涵,在调查中问卷中,对于“志愿活动精神包括什么(多选)”的回答,10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奉献”(见图1)。
图1 青年志愿者服务精神包括
可见志愿者对于冬奥警务工作的认可程度还是非常高的,与此相呼应,在咨询“您认为志愿者最重要的素质是(请选三项)”的调查中,居于前三位的是“责任感、奉献精神、沟通能力”(见图2),在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中,达到了很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图2 您认为志愿者最重要的素质是(请选三项)
参加大型体育赛事的警务工作,能够有更多机会观看现场比赛,这对于以往的志愿者是个重要的吸引要素,但是北京冬奥在闭环的管理模式下,观看比赛的可能性比以往大为降低,在问卷调查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明确看出,在本次警务工作活动当中,观看赛事的机会并不多,没有机会观看比赛的比例达到了41.8%,机会很少的为35.4%,仅有22.8%观看赛事的机会很多(见图3)。
图3 在志愿服务中观看赛事的机会
志愿者对于活动的认可更多是基于自身成长是否获益得出,而和赛事吸引力没有显著关联。在询问到“您以后还愿意再次参加志愿活动吗”,不愿意的为0,不太愿意的我0.3%,一般的为1.3%,比较愿意的为9.6%,愿意的为88.8%,高校志愿者再次参与的意愿是强烈的(见图4)。
图4 您以后还愿意再次参加志愿活动吗
志愿者的服务过程中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强化志愿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对于学生未来人生的价值观建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志愿者在服务前后,心理状态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之前的期盼与设想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差距过大,或者志愿组织对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不到位,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会产生消极情绪。志愿者服务结束后,学生们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比赛结束后是否会愿意继续从事相关警务活动。
当咨询志愿者“志愿服务结束后,您的心理状态”这个问题时,志愿者没有人选择“消极”的选项,70.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非常积极”,25.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积极”,仅有5%的认为自己心理状态“一般”,总计95%以上的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均在“积极”的范畴内(见图5)。
图5 志愿服务结束后,您的心理状态是
可见在志愿活动中,志愿者获得感是正向的,虽然是第一次离家过春节,各项管理要求又比较严格,最长的服务周期有72天,但是对于此次冬奥警务工作活动的体验是满意度很高的。
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对于这个过程的评价,与学生期望得到的回报有关。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能否调动相应资源,满足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期待,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动力,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这种资源调动包括一定的组织策略,也包括选择适宜的方式,通过强制和鼓励的策略使得学生能够理性地参与志愿服务,合理的期盼和要求能够得到兑现和落实。
对于冬奥志愿警务工作是够应该有回报的回答,认为“不应该”的占12.9%,因为“应该”的占19.9%,选择“有点回报也可以”的占67.2%,可见大部分志愿者认为他们的付出应该有回报,为了有更详尽的了解,我们把这个问题进行了细化,在答案选择中,志愿者期望的回报倾向于精神激励。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计入学分和获得纪念品。由此可见,学生们参与冬奥志愿服务活动,在心理上,期待学校能对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肯定和好评,作为志愿活动的组织方,学生可以通过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表示认可来满足这种期待和要求,这种认可是多种形式的,包括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发放纪念品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与荣誉感,与警务工作的主旨相合。
学生参与北京冬奥的警务工作与以往的警务工作实践活动不同,志愿者人数众多,规模庞大,警务工作活动时间长,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高;与以往的大型赛事警务工作区别明显,活动区域受限,行为规章制度严格复杂,学院临时指挥部领导和学生管理干部的活动区域在闭环外,对于闭环内的学生的教育指导难度加大,如何保证运行有效、信息畅通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冬奥警务工作活动中,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固化,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流程。
《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在我省青年的发展规划中要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历时两个多月的警务工作中,党团建设可以发挥充分的作用。在冬奥警务工作活动中,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有938名志愿者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比例高达54.3%,可见,冬奥警务工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加强政治引领不可或缺的阵地,在周期较长的大型赛事服务中,把党团组织建到学生身边,用思想引领行动,用组织规范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冬奥警务工作期间,成立冬奥志愿工作党支部和团总支,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依据所在场所编入不同党小组,依托场馆点站片区成立团支部、团小组,由支部委员分包场馆站点,带队教师包联到个人,层层落实各项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警务工作活动顺利完成。通过党团组织,开展党课教育、专题学习和规章制度学习活动,推送榜样模范先进事迹,牢记各项条规禁令,在冬奥警务工作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素养。
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不同层面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以此保障警务工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1.疫情防控细化时间节点和要求。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为例,制定了《冬奥警务工作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化了疫情防控措施,对在校警务工作培训、赛前居家休整和返校集结、往返赛区途中、赛事场馆防控、赛后撤离和居家调休等各个环节都提出具体明确的防控要求,对体温检测、消杀通风、核酸检测等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在校培训、场馆服务、移出隔离等环节防控安全,实现“零感染”目标,有力保障冬奥警务工作活动圆满完成。
2.日常管理有效落实。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为例,制定了《冬奥学生管理规定》《警务督察制度》《队值礼仪岗制度》《紧急拉动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为日常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在日常管理中落实日点名、班会例会制度,建立考勤登记、警容风纪检查、内务卫生检查、每日工作日志,建立管理台账,做到摸清底数、方法适当,达到精准管理,将检查结果作为调整工作和立功受奖的重要依据,保证学生管理规范有效。
在如此大型的赛事服务中,学生们非常渴求归属感,学生们对于获得志愿的证书、纪念品和徽章是非常骄傲的,纷纷在朋友圈中进行展示,在对于“警务工作是否应该有回报”的调查中,学生对于“有回报”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在进一步询问“如果有回报,选出你比较认可的前三项”的统计中,在对于警务工作的回报中,志愿者们比较注重的选择是“计入学分(或工作量)”选择比例为74.8%,“纪念品”选择比例为66.2%,“评奖优先”选择比例为50%(见图6)。
图6 如果有回报,请选出你比较认可的前三项
由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更加重视的精神层面的奖励和认可,志愿者徽章、工作证明和闭环内的冬奥吉祥物发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以后的大型警务工作活动中,可注重此方面的激励机制,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同时,对于青年学生投身国家大型活动应予以适当政策倾斜,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的此项调研数据与一般高校会有不同,因为2020级、2021级除个别学生因为身体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未能参加警务工作活动,基本是全员参加,比例高达98%,即使在这种“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仍然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参与警务工作活动应该“评奖优先”,可见,参与冬奥警务工作活动后“评奖优先”是多数志愿者的心里趋势,这种对于警务工作的回报是合理的,高校团委应与院系和学生管理部门做好政策对接,根据各高校不用情况制定政策进行量化,做到既有倾斜又科学合理。
志愿者对于冬奥的警务工作是充满自豪感的,认为是自己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对于“你认为冬奥警务工作对你的人生成长是否有益处”的回答,99.7%的答案为“是”,可见高校志愿者对冬奥警务工作行为的认可,达到了让学生通过警务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目的,且获得了非常高的认同。通过冬奥志愿活动,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完美融合,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都有很明显的提升。
申办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阴影,完美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给中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制度优越性,完美诠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为推动中国和全球发展注入更多动力,给世界人民带来更多信心,意义极其重大。
对于冬奥,学生从理论上的了解还是比较精准的。在对“2022北京冬奥的办奥理念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简约 安全 精彩”的占25.1%,选择“绿色 共享 开放 廉洁”的占71.9%,选择“精彩 非凡 卓越”的占3%,在相近的答案中,“简约 安全 精彩”是办赛要求,举办一届“精彩 非凡 卓越”的冬奥是中国对于世界的承诺,绝大部分学生能进行准确辨别,做出正确选择。
在对“2022北京冬奥会,您觉得以下哪些方面给你的感触很深”的回答中,“全球疫情之下显示的制度优势”为98%,“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为96.4%,“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自信”为95.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为90.1%。可见,在冬奥警务工作中,高校志愿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切实感受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理念有了直观的感受、深入的理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理解更加透彻。
冬奥志愿者在为警务工作做准备的过程中,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围绕警务工作内容进行,警务工作从某种角度讲,是高校学生第一次直面社会,进入工作角色,在咨询志愿者“您认为参加冬奥警务工作是否让你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98%的志愿者选择的答案为“是”,仅有2%的选择“否”,当问到“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时,学生选择的前三项分别为“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耐心”(见图7)。
图7 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可以看出,通过冬奥志愿警务工作,学生对于自身短板认知明确,从选项分析,高校志愿者在参与了大型赛事后,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对于“交际能力”的认知源于未来工作中的沟通与交流,在中学学习阶段,一切以学业为中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通过冬奥志愿警务工作活动,学生们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在未来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沟通交际能力渴求强烈,对自身的认知也很客观,53%的志愿者认为自己耐心不够,和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与期待相符合。
通过冬奥志愿警务工作,经过严格的管理、高效的服务,公安院校的志愿者增强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了思政课理论学习与警务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了个人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服务有机统一。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增加人生历练,明确了自己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警务工作,对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好的培养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铸牢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2021级志愿者在2022年春季的学习中,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要求,将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2022年冬奥志愿警务工作是难得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基于98%的学生参与了冬奥警务工作的学情,进行了相关教学内容的调研。
对“您是否了解我国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的提问,98.3%的学生选择了“是”,并且97%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其内容,为教学实施提供了支撑,在理念介绍时可以选择较少的篇幅。对于“从2022北京冬奥会您能感受到以下哪些理念的体现”,回答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2 北京冬奥会发展理念的体现
学生对于相关理念的实践了解程度很高,为课程教学取材提供了便利,可以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端启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八个相统一”要求中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结合教材,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构,选用冬奥当中的可用素材进行“一起向未来,奥运梦交汇中国梦”的专题教学,挖掘冬奥元素在新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展现融入教学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承载着诸多高科技成果的现代化成果,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在环保、节能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将“创新、绿色”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细节;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诠释了“共享”理念,开幕式、闭幕式,场馆设计、服饰设计中满满的中国元素体现的“文化自信”,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诠释,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质教学素材。
在对于冬奥志愿者警务工作的回报中,志愿者们比较注重的选择是“计入学分(或工作量)”选择比例为74.8%,“纪念品”选择比例为66.2%,“评奖优先”选择比例为50%(见图8)。
图8 如果有回报,请选出你比较认可的前三项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学分,本科院校设置2学分,专科院校设置1学分。
《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指出,发挥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中的独特作用,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冬奥志愿者警务工作活动是“第二课堂”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计入志愿活动时长外,可探索此种组织性强的警务工作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衔接途径,在警务工作活动后,通过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纳入实践课程体系,允许学生获得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