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真 刘黎明
(1.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 646099;2.资阳市公安局,四川·资阳 641300)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5.6%(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3/c88-10757.html,2023-03-02.。在这个万物互联、智能互联的时代,一句话、一张图、一篇文章、一段视频,通过网络的指数级传播和裂变式渲染,能迅速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舆情。受地缘政治、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达赖集团和美西方反华势力利用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及不易监管的小众软件和非法镜像工具,持续对境内藏族群众进行反宣渗透,制造分裂言论,给地区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融合造成较大风险隐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网络者得天下”“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当前,对于涉藏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殊个案、传播规律、实践应用以及中西方涉藏报道等方面,侧重运用舆情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理论,分析涉藏网络舆情的具体特征、发展趋势和治理对策。阚道远分析“3.14”事件,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持续的舆论冲突,根源于文明的误解、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历史观的差异,并被国家利益分歧和西方新闻媒体的炒作所激化(2)阚道远.国际舆论冲突的政治学分析:根源·动力·途径——拉萨“3.14”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袁建等通过总结2015年上半年涉藏网络舆情,发现移动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两微一端”应是涉藏舆情的监测重点和主要关注对象(3)袁建,周德仓,刘小三.2015年上半年西藏网络舆情分析报告[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5).。江涛根据藏文网页编码方式结构的差异,设计了藏文网页舆情监控系统,提出采用格助词与藏文舆情分词词典相结合的自动分词算法,进行敏感词监控、话题发现和跟踪(4)江涛,于洪志,李刚. 基于藏文网页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研究[C]//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141-144.。李希光通过对达赖集团网站宣传文本的分析得出,其重视修辞技巧,善于包装达赖个人形象,以貌似中立客观的态度,有意识地渲染对立情绪(5)李希光,郭晓科,王晶.“达赖集团”对西方网络宣传的文本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5).。刘艳、刘荣将西方涉藏舆情分为大众传媒新闻场、公众舆论场和学界科学场,提出重构公众习惯、重塑行为和多元化对外传播的西方涉藏舆情应对策略体系(6)刘艳,刘荣.基于场域理论的西方涉藏舆情应对策略[J].新闻知识,2020,(01).。但由于涉藏网络舆情的特殊性、敏感性和复杂性,对于其传播成因、演化逻辑、作用影响等基础性学理研究有待继续深入;有关涉藏舆情研判、预警、引导、管控机制的合理性、连贯性、稳定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以信息论为依据,研究涉藏网络舆情的传播动因和演化过程,利用事故树致因分析得到负面涉藏网络舆情形成路径,通过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得到针对性改进措施,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涉藏网络舆情治理路径。
舆情是由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的通过某一载体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7)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08).。涉藏舆情作为舆情的一个子类型,可概括为社会公众对与涉藏群众或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相关的各种社会事务,所持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涉藏网络舆情是涉藏舆情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可表述为公众对涉藏群众或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相关的各种社会事务,通过互联网载体所表达和传播的观点、态度的总和。
1.涉藏热点议题的激发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确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情况,涉藏州县在政治议题、民生发展、民族宗教、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同时,政府部门在涉藏事务管理及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存在沟通不畅、办事不力、服务不佳、执法不公等问题,这些都容易成为民众质疑、媒体关注的焦点。
2.媒介传播环境的变化
网络媒体形塑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形态的社会生活空间(8)王晰巍,邢云菲,张柳,李师萌.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国内外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04).。一个网民、一部手机、一台电脑,都可以成为涉藏舆情传播的起始点和中转站,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涉藏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为涉藏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达赖集团和美西方反华势力改变渗透策略、制造负面舆论扩展了渠道空间。
3.涉藏利益群体的推动
首先是涉藏事件当事人,由于网络媒体的裂变式传播和深层次影响,他们纷纷选择网络渠道进行情绪发泄和意见表达,以此影响政府决策,谋求更多利益资本。其次是网络意见领袖,出于流量需求或资本操控,这部分人往往踊跃转发,推动甚至引导涉藏负面舆论。还有其他利益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西藏流亡政府”、美西方政府议会、有“藏独”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域外反华媒体学者、“疆独”“港独”“台独”“民运分子”等各类涉稳涉恐势力。
4.“藏独”“反华”思想的影响
达赖集团对“西藏独立”“大藏区高度自治”的需求和幻想,以及美西方反华势力“以藏制华乱华”的战略思想,是涉藏负面舆论发酵散播的主要原因。为持续获取国际援助,“西藏流亡政府”紧扣流行的西方议题,大放厥词。发表宣传册《西藏的森林去哪了?》质疑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利用“西藏文化灭绝论”污蔑我国双语教育改革;炮制《藏族妇女报告》,美化“流亡政府”保障藏族妇女权益(9)曾晓阳,李冬莲,褚远辉.伪西藏流亡政府的议题设置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3).。美西方反华势力妄图通过长期操纵所谓“西藏问题”,对中国进行滋扰破坏甚至分化瓦解,全方位支持达赖集团大肆活动,包装助力达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给予各式“援藏资金”,多次邀请流亡政府高层访美,出台涉藏政策法案等(10)肖杰.美国国会涉藏立法的国内政治动因研究(1987—2020)[J].中国藏学,2021,(01).。
涉藏网络舆情对国家安全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有助于涉藏州县政府部门进一步探析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忧,在优化行政决策的同时,树立正面形象、推动地区发展。2020年凭借抖音短视频火出国门、引发现象级效应的藏族少年丁真,不仅成功让家乡理塘宣传出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精准提升了政府形象。作为西藏加快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样本,曾经的“三人乡”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既推广了党的兴边富民政策,也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鲜活实例。
但是,涉藏网络舆情多以负面形式出现,颇具话题性和吸睛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涉藏群体的无序参与和对立情绪,危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威胁我国政权安全。在涉藏网络舆论场中,别有用心之人将涉藏话题持续向政治领域传导,片面化呈现负面舆情,造成社会恐慌和骚乱。如将西藏地区农牧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污蔑成藏族群体进入“集中营”被“强迫劳动”。二是影响意识形态安全。达赖集团恶意制造涉藏负面舆论,歪曲西藏历史和发展现状,玩弄“宗主权”概念,鼓吹“西姆拉条约”“檀越关系”,宣扬“大藏区高度自治”的“藏独”政治纲领,蓄意挑起汉藏对立冲突,意图淡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危及社会秩序稳定。“3.14”事件中,境内外“藏独”分子勾结国际反华势力策划和组织了拉萨大规模骚乱,导致多名无辜群众被害,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达赖集团利用《自焚指导书》,通过各种途径组织煽动藏族僧尼、群众自焚,企图引发更大规模的涉藏群体性事件。
涉藏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只有准确把握涉藏舆情各阶段的特点和趋势,才能科学制定决策、提升治理成效。
从信息传播学角度分析涉藏网络舆情的参与要素,主要包括涉藏基础事件、利益群体、网络媒介、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如图1所示)。涉藏基础事件是涉藏网络舆情的导火索和起源地;利益群体是涉藏网络舆情的幕后推手,以及信息发布、响应和扩散的主力军;广大网民是涉藏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关注热点话题并发表个人言论;网络媒介相当于涉藏舆情事件的催化剂,通过挖掘事件内幕、聚合网民意见、加速扩散传播,并不断推动舆情向前发展;政府部门作为网络空间的管理者,根据涉藏舆情所处阶段和影响实施治理决策。
图1 涉藏网络舆情参与要素与发展过程
涉藏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影响的过程,正向是涉藏事件信息传递,反向是网络舆情信息施压(11)张桂蓉,雷雨,吴超,赵维.安全信息学视域下安全舆情演化及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06).。首先,在涉藏舆情形成阶段,社会公众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接收涉藏事件信息。同时,利益群体出于吸引流量、混淆视听等目的,采取断章取义的手段局部放大负面信息、隐瞒真实情况、规避信息监管,从而将失真的涉藏事件信息传递给公众,使网络舆论偏向己方。另一方面,在涉藏舆情讨论阶段,公众根据已有的涉藏事件信息给出意见和观点,并进行舆情信息施压,迫使政府、媒介及相关人员关注并解决涉藏舆情事件。
涉藏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包含以下五个阶段。一是事件关注阶段。少数网民开始关注到某一涉藏基础事件,但仅能获取部分事件内容,处于信息缺失状态。若该涉藏事件未被网民注意到,则将被其他爆炸信息淹没,导致舆情孕育失败。二是事件搜寻阶段。公众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搜寻补全残缺的涉藏事件信息,增加讨论的素材。若相关信息渠道不足或来源受阻,则无法获取详细信息、揭露事件真相。三是意见形成阶段。公众对该涉藏事件信息素材进行整理和解读,得出基于个人背景的观点意见。四是意见交流阶段。网民的不同见解通过网络媒体交流碰撞,受“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影响,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群体态度。同时,该阶段也是增加涉藏事件信息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若没有意见交流或沟通失败,则得到错误事件信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五是反馈施压阶段。在涉藏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舆情信息对公众、媒体、相关利益人、涉事群体和政府部门传递压力,促使其解决涉藏事件,平息网络负面舆论。
1.涉藏负面网络舆情事故树
事故树定性分析主要是求解基本事件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其中,最小割集是指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最小组合;在某个最小割集中,只有当所有基本事件同时发生时,顶上事件才会发生。最小径集则表示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组合;若任意去掉某个径集中的一个基本事件,则顶上事件都会发生。结构重要度用于确定各个基本事件对顶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结构重要度越大说明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越大,并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
基于涉藏网络舆情参与要素和演化阶段,绘制涉藏负面网络舆情事故树(如图2所示)。该事故树包含1个顶上事件,即涉藏负面网络舆情(T);6个中间事件,包括网络舆情监管失效(M1)、网民群体信息失真(M2)、网民个人信息失真(M3)、网络媒介渠道畅通(M4)、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缺失(M5)、涉藏事件信息失真(M6);15个基础事件,有政府监管失效(X1)、互联网行业监管失效(X2)、个人数字素养不足(X3)、利益相关者渠道(X4)、其他媒体渠道(X5)、权威部门渠道(X6)、人际关系渠道(X7)、意见领袖渠道(X8)、人员背景复杂(X9)、价值观念偏差(X10)、辨别能力不足(X11)、涉藏事件关注失效(X12)、涉藏事件搜索失效(X13)、个人意见形成失效(X14)、公众意见交流失效(X15)。
涉藏负面网络舆情的产生是由网民群体信息失真以及网络舆情监管失效导致的。其中,舆情监管失效又分政府监管失效和行业监管失效。网民群体的信息失真是在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缺失(信宿不良)的情况下,个人的失真信息(信源失真)通过网络媒介广泛传播(信道畅通)造成的。其中,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缺失主要包括人员背景复杂、价值观念偏差以及辨别能力不足;网络媒介渠道分为利益层、权威部门、人际关系、意见领袖和其他媒体渠道。网民个人信息失真在于对涉藏事件的信息获取缺失,同时个人数字素养不足。涉藏事件的关注失效、搜索失效、意见形成失效及意见交流失效中的一种或多种产生,都会导致涉藏事件信息缺失。
2.涉藏负面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1)最小割集的求解与分析。根据涉藏负面网络舆情事故树,得到顶上事件结构函数,运用布尔代数化简法计算最小割集:
T=M1×M2
=(X1+X2)×(M3×M4×M5)
=(X1+X2)×[(X3×M6)×(X4+X5+X6+X7+X8)×(X9+X10+X11)]
=(X1+X2)×[X3×(X12+X13+X14+X15)]×(X4+X5+X6+X7+X8)×(X9+X10+X11)
=(X1+X2)×X3×(X12+X13+X14+X15)×(X4+X5+X6+X7+X8)×(X9+X10+X11)
=X1X3X12X4X9+X1X3X12X4X10+…+X2X3X15X8X10+X2X3X15X8X11
化简结果表明,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有120个。1个最小割集代表顶上事件发生的1种可能性,120个最小割集代表引起涉藏负面网络舆情发生的最低数量的基本事件组合有120种。通过割集的分析,可知涉藏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可能同时存在多条失效路径,这意味着涉藏网络舆情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很大,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管控。
(2)最小径集的求解及分析。最小径集是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数量基本事件集合,即阻止顶上事件发生的最短路径。运用布尔代数化简法计算最小径集:
=M′1+M′3+M′4+M′5
=(X1×X2)+[(X3+M6)+(X4×X5×X6×X7×X8)+(X9×X10×X11)]
=X1×X2+(X3+X12×X13×X14×X15)+(X4×X5×X6×X7×X8)+(X9×X10×X11)
=X1×X2+X3+X12×X13×X14×X15+X4×X5×X6×X7×X8+X9×X10×X11
化简结果表明,该事故树的最小径集共5个,即(X1X2)、(X3)、(X12X13X14X15)、(X4X5X6X7X8)、(X9X10X11),表示阻止涉藏负面网络舆情发生5条最短路径,只要能够阻止任意一个集合发生,就能阻止顶上事件的发生。由于最小径集集合中的元素越少,顶上事件就越容易被阻止,集合(X9X10X11)、(X12X13X14X15)和(X4X5X6X7X8)3个最小径集包含的基本事件较多,控制难度较大,是系统的薄弱环节。(X3)、(X1X2)2个集合中的事件数量较少,管理更为容易,也是阻止涉藏负面网络舆情发生的最优策略,应当优先考虑改进和管理。
(3)结构重要度求解及分析。因该事故树中基本事件数较多,使用最小割集求解的运算量较大,可利用最小径集计算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其中,I(i)表示基本事件Xi结构重要度的近似判别值;
Kj表示第j个最小径集;
nj表示基本事件Xi所在的最小径集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
根据上式求解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如表1所示:
表1 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表
可以看出,在涉藏负面网络舆情的15个影响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数字素养缺失;其次是政府监管失效、互联网行业监管失效;然后是与群体数字素养和技能缺失有关的人员背景复杂、价值观念偏差、辨别能力不足;再次是涉藏事件关注失效、搜索失效、个人意见形成失效、公众意见交流失效等信息缺失环节;影响程度较低的是与利益相关者、网络媒体、权威部门、人际关系、意见领袖相关的沟通渠道。
因此,在对涉藏负面网络舆情治理策略进行优化完善时,主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管理现有的最小径集。从基本事件数较少的2个集合入手,避免顶上事件的发生,如普及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个人数字信息素养;在网络舆情发展各阶段,强化政府部门和互联网行业对涉藏舆情的有效监管。二是合理确定管理的优先顺序。对结构重要度次之的事件进行顺位优化,如增加舆情接收渠道、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设权威意见领袖,有序引导公众表达,形成正面涉藏舆论氛围。三是增加最小径集或减少最小割集。如在顶上事件下直接增设涉藏舆情审核引导的信息把关人和权威媒体发布等,使顶上事件发生条件更为苛刻。
为了提升涉藏网络舆情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依照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可以从治理格局、工作制度、系统成效等三方面具体考量。
一是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涉藏州县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制定完善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和“总舵手”作用,增强治理涉藏网络舆情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把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同时,强化顶层设计,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构建分工合理、衔接有序、齐抓共管的涉藏网络舆情治理格局。
二是理顺政府职能分工。为解决职能部门间的“监管空档”“数据壁垒”等现实问题,要树立网信工作“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进一步细化责权范围(12)曾小洋,陈瑛.新时代涉藏网络舆情治理策略[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2,34(01).。如集中五省涉藏州县的网信力量,成立针对涉藏网络舆情的联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开展依法治网和技术管网等一体化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网信委员单位协调机制,开展涉藏重点事项、重大议题日常会商,健全信息交流、情况通报、调查处理、法律适用、事件反馈、检查监督等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打造专业处置团队。涉藏州县要加大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互联网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快速发展,加大网络安全人才扶持力度,努力促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治理格局。公安院校要加大对藏语言文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双料人才的培养,鼓励和引导藏族学生进一步强化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为公安系统储备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借用社会力量或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士,充实涉藏网络舆情危机处置团队,以便掌握尖端前沿的网络信息技术,更好为舆情治理工作服务。
一是落实风险评估制度。涉藏网络舆情风险来源可从内部、附近和外部三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涉藏地区各类涉藏事务引发的矛盾纠纷,被涉疆、涉港、涉台等民族分裂势力引导、发起或强行关联的负面舆情信息,以及由达赖集团和美西方反华势力主导的与人权、环保、文化、民族等热点议题相关的舆情事件。同时,根据风险来源及其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舆情风险源监测评估,持续实施动态管理,可以在涉藏舆情初始时期做到防微杜渐。以甘孜州为例,当前涉藏网络舆情风险源呈现出“重点地区突出、群体较为集中、勾连渠道隐秘”等显著特点,需要重点关注川青甘藏交界处省外人员携带负面信息跨区域传播,以及“护法神信奉争议”等敏感事件。
二是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后,涉藏州县政府部门要第一时间发布官方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先机,这就需要建立汉藏双语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开展针对性答疑解惑,及时公开政府决策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注重培养政治信仰坚定、群众基础扎实的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和行业杰出代表,通过其享有的优势信息资源、专业知识和社会名望,积极引导网民有序参与讨论、理性表达意见。此外,积极选拔藏族网络评论员,增强涉藏舆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重大涉藏网络舆情事件中,广大藏族评论员以普通网民身份发布正面信息,对冲网络水军和网络推手的负面影响,在探讨中不断还原事情真相。
三是用好信息审核制度。从涉藏网络舆情信息源头着手,督促网络媒体把好信息入口关,引导平台当好涉藏舆情的“前哨站”和“屏障器”。特别是QQ群、微信群等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群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合理设置群组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13)赵磊.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涉藏地区网络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涉藏舆情审核引导信息把关人制度,对全网平台的涉藏舆情信息进行内容审核及真实认证,及时引导和处置违法不良信息,实现涉藏网络舆情出口安全。另外,进一步推广举报平台、优化举报流程、提高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网民踊跃参与涉藏舆论生态建设中来。同时,建立更为便捷的互联网内容质量评价体系,以实现违法不良信息的末位淘汰。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能力。明确监测预警的重点对象,如涉藏州县民生领域引发的特定事件,与境外达赖集团有关联的重点人群,辖区内印刷企业、实体书店、快递物流等特定行业,以及宗教氛围浓厚的特定区域。其次,依据涉藏网络舆情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力和可控性,拟定分级预警评估标准。建立由专业人员重点监控、技术系统常规监测、多级多部门联动监看以及相关网站协作监防的综合检测预警机制,辅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对藏文、藏语音视频等信息的实时分析追踪,特别是国内的微信、抖音等应用软件,微博、论坛等门户网站,以及境外社交工具、翻墙软件和镜像网站。
二是快速研判引导舆论。涉藏舆情危机爆发后,主管部门或涉事单位应立即召开舆情研判会,了解事件根源、甄别舆情种类、判断影响程度,并启动相应层级的舆情处置预案。做到主动介入、慎重操作、严肃对待。既要邀请权威专家积极发表观点评论、深度分析案情,强化主流言论、发挥示范作用。在陈述我方观点和事实的同时,用大量真实材料评述对方看法和论据。同时,合理设置涉藏报道的议题和议程,自信展示涉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美丽圣洁的地域风光、多姿多彩的藏族风俗、崇德向善的佛教故事,增强涉藏舆论宣传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扭转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西藏观。
三是网上网下联动作战。线上要持续加大互联网违法犯罪惩治力度,继续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对刊发导向明显负面的各类媒体严格管控,传播负面有害文章的网站一律关停。制造传播涉藏有害信息、恶意造谣攻击的账号,一经发现立即关闭,并迅速组织力量落地查控,属地外的立即报请上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提供VPN服务、买卖VPN账号、传播“翻墙”工具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线下开展重点领域常态监管,加强对寺庙、学校周边实体书店、宗教用品店、手机售卖(维修)店、文化娱乐场所的日常巡查,对客运站、货运站、寄递企业、物流企业的日常监管,对售卖、存储、私藏、传播违禁画像、违禁音视频和违禁内容图书的专项执法检查,斩断涉藏有害信息生产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