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泥咕咕对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启示

2023-06-01 09:27王雨欣河南师范大学
流行色 2023年4期
关键词:浚县黑色颜色

王雨欣/河南师范大学

0 引言

浚县泥咕咕是河南民间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它既有历史沉淀之后的深沉感,又有独特优美的审美造型,让其在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得以留存下来。色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途径之一,泥咕咕独特的色彩艺术特色对小学美术教学是具有参考性意义的。

1 浚县泥咕咕概述

河南浚县(古称黎阳),地处豫北。隋唐时期浚县“泥咕咕”开始发展,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1400年的历史。起源于隋末的“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作品的俗称,因为吹出来可以发出“咕咕”的声音,并且是由泥巴制作而成,所以被称作“泥咕咕”。泥咕咕的主要产地是黎阳镇杨圯屯,制作泥咕咕的泥料和工具都非常简单,只需要把村附近的黄泥加水变成泥巴,再用木槌敲打,让它变得柔和,可以轻松捏动为止。工具也极其简单,只需要一根木棍儿,一头粗一点,一头尖一点,粗的地方可以塑造泥咕咕的造型,雕画出来鼻、眼、嘴和身上的花纹,最后在身上不同的部位打上孔通气,就能用嘴巴吹响了,群众也称它为咕咕小哨儿。

“泥咕咕”作为豫北泥塑作品的代表,古拙庄重的色彩带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是一千多年文化历史沉淀的象征。泥咕咕有一百多个种类,各种题材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在2006年5月,浚县泥咕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了国务院审批的名录。

2 泥咕咕的色彩特征

2.1 泥咕咕中的五行用色观

阴阳五行观下的“五行论”是构成中国传统五色学说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论认为世界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原初物质组成[1]。在中国古代,有“阴阳五行说”,认为世间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的物质组成,对应五种物质的属性选出来与之相配的五种颜色,即传统美学中的“五色观”,相对应的五色是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五行之色是一种带有抽象和象征意味的色彩,其中包含着对宗教、阶级、审美、文化、世界观的内涵。古人在当时并不知色彩的构成,但是根据五行的哲学思想发展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用色习惯,其中包含着合理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分塑七分彩”就体现了泥咕咕赋色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的用色观念比较单一,泥咕咕的上色特点是以纯黑为底,之后用笔画出形态各异的花纹,花纹和造型大多较为随性,用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这五色进行图纹的装饰,与之对应的五种颜色,即传统美学中的“五色观”。为了体现吉祥、喜庆的感觉,在色彩的绘制上,泥咕咕一般用的都是高明度纯色,复色、互补色在作品中也能够体现,在颜色使用上一般不用混合色或者灰色系的颜色,并且在调色中,会在颜色里加一些蛋黄,进一步提高颜色的鲜亮度,将高纯度色彩运用到每一处,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一种随意且大胆的视觉观感。浚县“泥咕咕”的纹饰主要是花草纹,中原人民运用五色观结合生活中的长期积累,在自然中取色,色彩对比强烈,花纹伸展自如,体现了民间美术中浓厚的乡土气息,也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

2.2 尚黑文化

中国尚黑的历史源远流长。《易经文言》有“天玄(黑)地黄”之说。玄者,深不可测,有能包容一切的意思。伏羲八卦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黑(玄)色为本,是母体,是本原色[2]。在原始社会,当时可以使用的颜色较少,古人会将木棍进行燃烧之后,将木灰作为一种天然的颜料,在彩陶文化时期就尚黑的文化就已经出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尚黑”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由五行推至五行色:黑、红、黄、青、白,这五种颜色,黑色在位置中代表北,因此北方比南方更推崇黑色,把黑色作为色彩中的最高地位。

尚黑的文化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历史中黑色代表了刚直不阿的崇高品质,如宋代的包拯、唐代的尉迟恭等历史人物的扮相的脸谱都是采用的黑色,并且黑色在山水画和书法中占据了绝对的中心地位。黑色的痕迹还在宗教中显现,道教黑白阴阳鱼图中就有黑白二色,道教很崇尚黑色,黑白相对应就是阴阳,阴阳的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浚县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想俏,一身皂(黑)”,由此可见黑色在人们心中代表了美,泥咕咕用黑色作为底色,就是对黑色的崇拜和追求。

“尚黑”从古至今对艺术作品和民间美术的影响是极大的,黑色被赋予了文化、宗教、崇拜的内涵。黑色在民间艺术的色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图1)。

图1 泥咕咕作品

2.3 程式化特征

程式化在艺术中是指一种艺术构成的主要方式,概括来说就是一个事物经过提炼,从中得出一套不言自明的形式,这种形式相对稳定并特殊,在艺术创作中会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程式”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结构。

浚县泥咕咕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程式化的用色和装饰是其传承下来的重要因素,其中约定俗成的绘画模式和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题材。浚县庙会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泥咕咕则是在庙会上进行售卖,增加浚县人民收入的一个渠道,因此需要大量地制作,才能保证基本的收入。这些手艺人在不断地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惯式,“程式化”在作品中得到体现,语言特点上也呈现着“符号化”的特色。

浚县泥咕咕的用色非常具有民俗特色,设色较为随意,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特色,古朴的造型搭配“程式化”的配色,作品古拙中透露着生机盎然的希望。浚县人民在泥咕咕的创作上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与程式。彩绘是以黑色、红色打底,再描绘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条纹,大都用原彩色,几乎不用调和过的中间色和灰色系。在设色上会采用渐变绘画方式,比如泥咕咕脖子上的羽毛通常用白色打底,红色和粉色叠加,同类色的渐变也常出现在作品上,并且在颜料中加上蛋黄综合调制而成,能使色彩发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大红大绿的着色,色彩鲜艳,红配绿、黄配紫,这些固定搭配的对比色在黑色的底子上更加夺人眼球,具有极强的民俗特点,使作品具有艺术观赏性,体现了“符号化”和“程式化”的特征。

泥咕咕作为一种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门类中的瑰宝,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紧密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格,黑色为底,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等纯色以对称的方式加以装饰,这些色彩的固定搭配使用正是浚县民间美术色彩程式化的体现。泥咕咕其程式化符号的用色和装饰对豫北民间美术的传承起着极大的作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创作中他们有自己遵循的规律,这种方式让传承更加简单,让大家学习民间美术也有了一定的样本(图2)。

图2 浚县庙会上售卖的泥咕咕

3 泥咕咕对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启示

3.1 色彩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阶段,拥有各种各样的感知觉,在各种感知觉中,视觉占据主导地位。孩子们通过眼睛观察世间的万物,而颜色是组成世界重要的元素之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意义重大。美术创作由多种元素构成,如构图、造型、色彩等。色彩作为其中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幅作品的色彩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的优劣,同样也让观看者引起共鸣和评价。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是学习美术的基础,色彩教育通过各种不同的颜色,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刺激,发展和培养孩子们的集中力、创造力、交流能力,还有各种潜能。在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相关研究表明,在丰富色彩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对事物的认知力都比在单调色彩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要好,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色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促进学生的色彩审美体系

色彩教育如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得到重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色彩审美体系。色感教育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环境来说,我们缺失美感教育太久了。因此,小学美术中应该加强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认识到不同的颜色在不同载体上的视觉变化,学习色彩搭配之间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将这种搭配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3.1.2 促进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

小学生年龄大都在7-12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还是很薄弱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大多对美术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果可以实施正确的色彩教学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不同的颜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比如红色对应热情,蓝色对应忧郁,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在潜移默化地训练中可以发展其认知能力,为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能力基础,形成良好的色彩认知。

3.2 当前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2.1 重视程度低

小学阶段的美术老师会出现一种极为尴尬的现象,很多美术老师身兼多职,甚至在教语文、数学这一类的主科。首先是学校领导大多不重视美术教育,认为美术只是文化课学习中的调味剂,更不必提色彩教学。其次许多家长也认为如果以后不走美术专业,美术学习是非常不必要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也可想而知,导致在色彩感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是接触不到专业的色彩教学。

3.2.2 色彩教学方式落后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多都是通过教材来学习,学习场地都是在教室,受到环境的限制,学生没办法直接接触到大自然,第一是很枯燥,第二是导致美术学习过于扁平化。然而色彩本就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学生对色彩感知的重要途径,在对环境的观察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和观察能力。其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大都没有新意,灌输式教学在美术教育中极为常见,很多美术教师在色彩教学上没有更新自己的教学系统,导致色彩教学方式落后,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丧失兴趣。

3.3 泥咕咕融入色彩教学的策略

泥咕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具特色,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基础的任务,对之后的美术综合素质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泥咕咕作为一种色彩文化,具备传统教材上不具有的独特魅力,泥咕咕色彩特色融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3.3.1 融入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老师联合研发确定的课程,与国家要求的课程、地方的课程相对照,体现当地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拓展美术学习的空间,结合当地特色,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和参与感。泥咕咕作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是传承中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泥咕咕从色彩上来看是非常有特点的,黑色的底上,用红、黄、白、蓝等颜色彩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泥咕咕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小学生色彩感知的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平面绘画的形式,绘制出泥咕咕的外形之后,用水粉进行上色,水粉具有可调和性的特点,在绘制泥咕咕花草纹的绿色植物之前,先讲出三原色的基本原理,接着讲解色彩调和的基础知识,再引出蓝色加黄色等于绿色,运用调和出来的绿色画出绿色叶子,让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色彩知识,感受到色彩的神奇之处。

3.3.2 美术社团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社团相当于美术学习的第二课堂,可以拓展和延伸美术的学习,美术社团是由学校组织的自愿自发的社团组织,一般参加美术社团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在美术社团中进行色彩教学,相对于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更加细化和专业性,因此美术社团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美术教师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基础色彩知识是必要的,但却不够充分,在美术社团中,以泥咕咕为课程,可以增加教学的专业性和深度,利用色彩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去提高和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例如,课程引导环节通过观察泥咕咕的色彩、造型,提问:大家觉得泥咕咕会出现在什么场面上?接着引入泥咕咕主要是出现在浚县当地的庙会上,泥咕咕的色彩浓郁,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创作中,色彩的视觉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关乎到是否畅销和是否受到人们的喜爱,必须达到喜闻乐见的效果。因此色彩的搭配、深浅、亮度、对比等搭配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泥咕咕的创作中虽以黑色打底,但用亮色画出纹样,往往不用灰色系颜色,灰色系会显得哀伤,不符合其欢乐的理念。鲜亮和高饱和度的颜色往往都是民间艺人的首选,来表现其积极性,大红色的底看起来喜庆、吉祥,黑色的底则浓重、古朴,装饰花纹用色饱和度高,颜色简洁,带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其色彩特征符合喜庆的节日,让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很欢乐,让同学们感受到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和魅力,激发学生色彩学习的兴趣。

泥咕咕这类的民间美术艺术品对色彩教学是非常具有意义和启发性的,通过泥咕咕来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认识色彩、了解意义。因此应该引起美术教师对色彩教学融合民间美术的思考,如何在一线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泥咕咕对于小学阶段的色彩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泥咕咕的色彩极具特色,对色彩认知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应该在泥咕咕色彩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多民间艺术融合色彩教学的课程,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自发性,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氛围,将色彩教学和文化相结合,增强对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感知的能力,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作用。

猜你喜欢
浚县黑色颜色
浚县大平调演出
浚县
黑色
浚县
黑色星期五
特殊颜色的水
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