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23-05-31 13:12张文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间室垫片假体

张文涛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致畸性关节病,膝关节有3 个间室,在病症早期多累及单侧间室,多出现膝关节疼痛等状况,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单髁置换术作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常用措施,无需长期固定,术后可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近年随着单髁置换假体的发展,促进了置换假体不断推出,而临床多以Oxford 活动、Link Sled 固定平台最为常见,两者可与膝关节进行良好的配对,且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度[3,4]。然而,临床目前对于两者的使用尚无严格标准。基于此,本研究比较内侧固定、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第9 版《外科学》[5]有关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患者知晓并加入。排除标准:外翻>15°;从事体育运动者;存在重度骨质疏松症;依从性较差。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 例。对照组中女25 例,男30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62.59±6.16)岁;病程5~17 个月,平均病程(10.34±3.25)个月;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BMI(23.15±1.54)kg/m2。观察组中女23 例,男32 例;年龄49~80 岁,平均年龄(62.62±6.19) 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0.37±3.28)个月;BMI 20~28 kg/m2,平均BMI(23.17±1.7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取仰卧位,均采取微创外科小切口术,膝内侧处直切口,打开关节囊,显现病灶处,将脂肪垫与半月板清除,清理骨赘。之后,对照组以髓内定位法,钻进股骨髓腔,并置入髓内定位杆,随后安置股骨截骨导板,对股骨后髁进行截骨,完成后用不同型号研磨栓研磨,直到伸屈间隙平稳,最后放置Oxford活动垫片单髁假体、聚乙烯垫片。观察组按股骨试模切除未受损软骨,清除骨赘,根据股骨髁大小选用适当的股骨钻孔导向器进行钻孔,安置股骨截骨导板于股骨髁骨面,咬除内髁及后髁表面残余骨质,反复磨挫直到屈伸间隙稳定,之后放入Link Sled 固定垫片单髁假体与聚乙烯垫片。随访至术后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HSS、OKS 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①疗效判定标准:以HSS[6]进行评估,量表满分100 分,优:85~100 分;良:70~84 分;可:60~69 分;差:<60 分。总有效率=优率+良率+可率。②于术前、术后1 个月采用HSS、OKS[7]评估膝关节功能,HSS 包含功能、活动度、肌力、关节畸形4 个维度,共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OKS 共计12 个项目,采用5 级评分标准,共60 分,分数越高提示膝关节疼痛越重,反之则膝关节功能越差。③并发症:记录假体松动、衬垫脱位、感染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HSS、OKS 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HSS、OK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HSS 评分较术前升高,OKS 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个月HSS、OK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HSS、OKS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膝关节分为内、外侧间室与髌股间室,约33%的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仅局限于内侧间室,患者一旦患病,其膝关节功能将受损,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现阶段,临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措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等均为其首选治疗措施[8]。全膝关节置换术适合外侧间室与髌股间室退变较为明显的患者,而对于内侧间室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因其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单髁置换膝关节假体半月板衬垫有活动与固定两种,其中活动型半月板衬垫假体更接近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可保证关节活动达到高屈曲,以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其手术难度较高。而固定性的安装操作难度较小、早期并发症较少,但患者在活动时其关节面不能完全受力,并限制衬垫的活动。两种单髁假体优劣参半,导致临床难以确定一致的应用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患者的HSS、OKS评分分别为(65.39±2.48)、(39.78±1.85)分,观察组分别为(65.43±2.54)、(39.84±1.88)分;两组HSS、OK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对照组患者的HSS、OKS 评分分别为(89.54±3.79)、(16.07±1.05)分,观察组分别为(90.32±3.91)、(15.89±0.94)分;两组HSS 评分较术前升高,OKS 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 个月HSS、OK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相较于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垫片脱位是活动平台特有的并发症,垫片脱位与假体位置不良、间隙不平衡以及关节内撞击有关。而内侧活动平台单髁假体,其在手术期间需确保垫片脱位平衡,并精准下肢力线,而在术中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为了保证垫片的稳定度而增加其厚度的现象,继而发生矫枉过正的状况,使得膝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发生率上升[9,10]。而固定平台假体在设计理念上将聚乙烯垫片一体化,进而避免术后出现垫片脱位的可能,且手术技术要求更为简单,学习曲线较短,对于内侧软组织张力的把握更容易,术后并发症较少[11,12]。

综上所述,内侧活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均可恢复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可靠,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间室垫片假体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不锈钢缠绕垫应用建议
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挫伤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关节伴随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单髁置换术联合关节镜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初期疗效对比
薄垫片悬挂式去应力渗碳淬火
一种耐高温氟硅橡胶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