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树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结石,约占泌尿系统结石的20%左右,且多数患者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不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尿频、血尿等临床症状,且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异常,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2]。直径≤5 mm的输尿管结石可自行排出,而直径≥5 mm 的输尿管结石需要及早进行治疗[3]。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通过高能量钬激光直接作用于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粉末状,随冲洗液排出,是一种创伤小、排石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微创手术,但受体位、结石部位、饮食习惯及术后局部输尿管痉挛影响导致术后结石排净率下降,联合药物辅助排石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4]。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能够舒张输尿管平滑肌,抑制输尿管痉挛,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5]。本研究旨在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德化县医院2021 年7 月~2022 年4 月收治的74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2 例、男25 例;年龄34~75 岁,平均年龄(48.25±9.58)岁;体质量指数20~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58±2.44)kg/m2;结石直径5~13 mm,平均结石直径(8.10±2.25)mm;结石位置:中段结石19 例,下段结石18 例。观察组患者中女11 例、男26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48.33±9.55)岁;体质量指数19~29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46±2.52)kg/m2;结石直径5~13 mm,平均结石直径(8.22±2.08)mm;结石位置:中段结石20 例,下段结石1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标准,并经CT、超声等确诊;②均为单侧输尿管结石;③尚无尿路梗阻[6];④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肿瘤患者;②近期曾接受泌尿系统手术患者;③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④近2 周内使用α 受体阻滞剂的患者[7];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经尿道、膀胱将输尿管镜插入患侧输尿管,发现结石后使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取出较大块结石及粘连在管壁上的结石,将剩余结石碎成直径<3 mm 的碎块后结束手术,待其自行排出,统一留置5# 普通输尿管支架一条。观察组实施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操作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术前3 d 开始口服坦索罗辛0.2 mg/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留置双J 管,术后出现疼痛可适当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止痛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 天USSQ 评分及复发率。①记录术后7、14、21、28 d 结石排净情况。②并发症主要包括肾绞痛、尿路感染。③术后第14 天采用USSQ 调查患者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包括尿路症状、躯体疼痛症状、整体健康状况等项目,各项目总分0~5 分,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④随访6 个月,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次性置镜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置镜成功率100.00%(3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术后住院时间(2.58±0.4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0±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结石排净时间、一次性置镜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结石排净时间、一次性置镜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7、14、21、28 d 结石排净率分别为67.57%、83.78%、89.19%、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4%、51.35%、59.46%、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肾绞痛、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73%、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6%、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术后第14 天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4 天尿路症状评分(13.70±5.48)分、躯体疼痛症状评分(9.44±3.52)分、整体健康状况评分(7.28±2.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6±8.05)、(17.84±6.45)、(13.12±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第14 天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术后第14 天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0 例;对照组复发6 例,复发率为16.2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9,P<0.05)。
输尿管结石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出血等,同时尿液潴留会引发局部细菌感染,导致肾组织损伤,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因此及早进行排石治疗恢复输尿管通畅,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而且可预防尿路感染,避免引发肾脏组织损伤[8]。经输尿管镜碎石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热点,其中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术式,通过钬激光的“钻孔效应”能够使结石气化,使体内结石发生崩解,从而促进结石排出体外,而患者因泌尿系统功能减弱,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不能完全排出结石,碎石会积聚在输尿管,从而影响肾功能[9-12]。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前3 d 及术后联合应用ɑ1受体阻滞剂能够松弛尿道平滑肌,促进输尿管腔扩张,有利于输尿管镜在输尿管内的进出,可提高置镜成功率及手术碎石效果,另外有助于提高尿流压力,促进术后结石排出[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置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有助于提高术中一次性置镜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与相关研究[14]相符。
输尿管结石患者因输尿管蠕动减弱,且受手术创伤影响,易发生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和痉挛,影响术后结石排出,出现残余结石排出困难[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7、14、21、28 d 结石排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能够提高结石排净率,这是由于术前3 d 给予坦索罗辛有利于输尿管镜在输尿管内的进出,可提高手术碎石效果,术后联合坦索罗辛不仅能够舒张输尿管平滑肌,而且可以抑制平滑肌痉挛,进而提高结石排净率,与相关研究[16,17]相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肾绞痛、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是由于术后联合坦索罗辛能够舒张输尿管管壁的平滑肌,促进小结石排出,进而缩短术后持续排石时间,减轻长时间梗阻所致肾功能损伤,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另外结石有效排出可以减轻结石对肾盂或输尿管黏膜的刺激,减轻肾盂或输尿管部位炎症反应性疼痛,进而减少肾绞痛发生率[18,19]。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常规留置双J 管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以及降低尿漏等,但留置双J 管可对输尿管壁、膀胱三角区产生刺激,导致黏膜水肿及出血,出现血尿、膀胱刺激症、腰痛及双J 管壁结石等,使用USSQ 能有效评估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2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4 天尿路症状评分、躯体疼痛症状评分、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21]相符。
综上所述,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有助于提高术中一次性置镜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减轻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提高结石排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