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杨树造林及林下种植研究

2023-05-31 02:31:00赵川洁
江西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夏大豆修枝绿色通道

赵川洁

(莒南县自然保护地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莒南 276600)

莒南县利用河滩及绿色通道建设营造10万亩丰产林及完成绿色通道补植完善任务,提高杨树丰产林及绿色通道建设质量。实行林下种植、“以种代抚”是杨树丰产林抚育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在促进林木生长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杨树丰产林前期收入,提高光能利用率,探索林下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在杨树林下间种的作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杨树丰产林造林技术

1.1 整地

首先要平整土地。根据造林地地形地势,分段划方整平,以便于灌溉及排水。其次进行深翻。在对造林地整平的基础上,全面深翻1 m或挖宽1.5 m以上、深1 m的条带,或在全面深耕50~60 cm的基础上,挖1 m见方的大穴。在深翻的同时施入基肥,亩施基肥3000~5000 kg。最后需要改良土壤。造林地土壤质地为沙土的,要在平整、深翻的基础上抽沙换土,亩换土量60~100 m3;造林地土壤较黏重的,要在平整、深翻后进行掺沙改土,亩掺沙60 m3以上。

1.2 造林

1.2.1 选种

需要根据造林地土壤条件选择造林品种,一般土层深厚、肥沃、灌溉条件好的造林地,选用L35杨、I-107杨、土耳其杨;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的造林地,选用I-107杨、L35杨。

1.2.2 苗木标准

丰产林苗木一律选用二年生平茬苗,苗高4 m以上,胸径2.5 cm以上,苗干通直,组织充实,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

1.2.3 造林密度

以培育大、中径材为主。中径材造林密度:L35、I-107杨株行距4 m×4 m、3 m×6 m,每亩37~42株,土耳其杨株行距4 m×5 m、4 m×6 m,每亩28~33株。大径材造林密度:L35、I-107杨株行距4 m×5 m、5 m×5 m,每亩27~33株,土耳其杨株行距5 m×6 m、6 m×6 m,每亩19~23株。

1.2.4 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为春季和秋季,春季时,L35、I-107杨在3月中旬后栽植,土耳其杨在3月底4月初栽植;秋季时,选用L35、I-107杨,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前3天,将合格苗木按苗高、地径进行分级。将苗木浸泡在干净无污染的水库、水塘、井、河中,浸泡深度为苗高的二分之一以上,浸泡2天以上。栽植时按造林行距挖60 cm见方、深80 cm的栽植穴,每穴施土杂肥10~15 kg或复合肥30~50 kg,并与土拌匀,将苗木放入栽植穴并扶正,做到根系舒展,浇透底水,分层踏实,培土封堆。

1.2.5 栽后管理

首先,适时灌溉。一般浇水4次,一是返青水,在3月下旬发芽前浇水;二是促生水,每年5月-6月浇水,促进枝叶扩大;三是夏季干旱时浇水;四是封冻水,一般11月灌水,促进根系发育,每667 m2浇水30~50 m3,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保墒。其次,合理施肥。在造林前施基肥,每株施土杂肥5~10 kg,过磷酸钙500g;造林后第2年5月追肥,每株施尿素200~230 g,在第3年5月每株施尿素330~400 g,随着树龄增大施肥量也要适当增加。再次,及时松土除草。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最后,修枝。对造林后1~3年的幼树进行修枝,要去除竞争枝,保留抚养枝,并剪除树干基部的萌条,培养直立强壮的主干,修枝时应保持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高于3/4,一般树高10 m,冠高比2∶3;树高20 m以上,冠高比1∶2;树高25 m,冠高比1∶3;对L35、I-107杨侧枝较细的品种可不进行修剪。造林后视天气状况及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松土保墒,确保林木成活。

2 绿色通道造林

2.1 绿色通道造林标准

(1)国道两侧每侧绿化带宽度100 m以上(路边沟外缘向外宽100 m以上);省道、铁路每侧宽50 m以上;县、乡公路每侧宽30 m以上。

(2)平原区绿色通道外侧,建三个网格的标准化农田林网。山丘视野范围内进行梯田地堰绿化,所有荒山坡进行造林绿化。

2.2 绿色通道建设的技术要求

2.2.1 整地

为实现绿色通道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应全部挖条带,规格为宽、深各1 m,再按造林株行距定点挖好植树坑。

2.2.2 树种

根据各乡镇、村庄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地适树。平原及土层较厚的山区以杨树为主,品种以I-107、L35杨为主。土层较薄的山区选择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如板栗树、柿子树。

2.2.3 造林时间

4月上、中旬开始造林,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造林。长途运输的苗木要严格筛选,造林前,要用水浸根12~24小时。

2.2.4 栽植

(1)苗木规格:杨树要选用2年苗,苗高4 m以上,胸径2.5 cm以上,苗干直,组织充实,无病虫害的大苗;板栗树、柿子树要选用高1 m以上,地径1.2 cm以上的大苗;其他经济树要选用当年生壮苗。所有绿化用苗,在栽植前3~5天将苗圃地灌大水1次,起苗后要依据苗木高度和粗度进行分级,随起、随运、随栽植。

(2)栽植:杨树株行距4~5 m×4~6 m,其他经济树2~3 m×3~4 m,桑树、柳树按常规造林密度。栽植时间:杨树11月上旬,经济树11月下旬。杨树适宜深栽,要求栽植深度80 cm以上,其他经济类苗木栽深超过原土痕3~5cm。栽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扶正、压实、浇大水。

2.2.5 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主要是及时做好铲蹚、除草、修枝、浇水等工作。

(1)及时浇水:造林后视天气情况及时补水,天气干旱时要一周浇一次水。苗木放叶后要视天气定期浇保活水。

(2)修枝:杨树大苗造林后要及时修枝,留出树冠。果树苗要及时截头,并用油漆封顶。

(3)抚育管理:及时对新植苗木铲蹚、除草、扶正、踏实。一般抚育年限为3年。第一年3次,分别在6月、7月、8月进行;第二年2次,分别在7月、8月进行;第三年1次,在7月下旬进行。

3 林下种植技术

为了使林地在不减少苗木生长量的前提下,增加粮油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产值,提高林地经济效益,我们于2019年—2021年进行了杨树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现将实验结果和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3.1 试验方法和结果

3.1.1 试验方法

试验在坊前镇朱家洼子进行,品种为L35、I-107杨,株行距分别为3 m×4 m,3 m×5 m,4 m×4 m,林龄1~4年。林地土壤为河淤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4%~0.7%,速效氮含量15~30 ppm,速效磷含量15~20 ppm,速效钾含量35~50 ppm。在1~2年生产林内,适合进行林下间种的作物有小麦、花生、地瓜、豌豆、夏大豆、西瓜、大蒜;在郁闭的林分内试种半夏(药材)。

实验采用林内、林外同类作物生态因子和产量直接对比方法,并组合了不同间种模式。

3.1.2 试验结果

经过三年的重复试验,取得试验数据21000多个,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以下结果:

(1)在一年生杨树丰产林内,以种植花生、地瓜、西瓜为好,其产量林内林外基本一致;二年生杨树丰产林内以种小麦、豌豆和夏大豆较适宜,其他作物显著减产。因河滩林地土壤松散,不适宜大蒜生长(亩产蒜头244.45 kg,蒜苔194.45 kg)。在郁闭的林分内(林龄3年后)试种半夏,播种面积亩年产99.05 kg,折合亩林产38.74 kg,纯收入0.7万元,林地光能利用率提高0.04%(产量结果见表1)。

表1 林内林外(对照)作物亩产量对比表 单位:kg/亩

(2)从作物接茬关系上看,在林分郁闭前的两年内,“花生-小麦-夏大豆”的间种模式亩年均纯收入最大(424.74元),光能利用率最高0.73%。比过去习惯种植模式“花生-地瓜”(一年一季)平均亩年均纯收入增加134.74元,提高46.5%,间作物光能利用率提高0.49%(见表2)。

表2 两年丰产林间种作物产投比光能利用率表

(3)从试验地段林木生长情况看,除“花生-小麦-夏大豆”模式的林木生长量稍大外,没有表现出对林木生长的显著影响。

以上可以看出,在林分郁闭前的两年内,“花生-小麦-夏大豆”种植模式为最佳模式。

3.2 最佳间种模式技术规程

在春季4月10日前整地、造林完毕,立即在林木行间扶花生垄,垄宽80~85 cm,垄高15~20 cm。顺树行留足1 m宽的条带,以便林木管理。扶垄时亩施圈杂肥2000 kg,复合肥15 kg。4月15日后播种花生,每垄两行,株行距20 cm×30 cm,喷除草剂,覆地膜,适时防治病虫,一般亩产花生350 kg左右。花生收获后立即耕耙,亩施碳氨100 g,复合肥15 kg,土杂肥2000 kg,10月1日即可播种小麦。3月下旬追施尿素每亩15 kg。小麦一般亩产300~350 kg。小麦收割后立即播种夏大豆,行距30 cm,亩用种5~6 kg,一般亩产150~200 kg。

4 结语

林下间种是立体种植,河滩杨树丰产林的林下种植品种目前较多。如莒南县,因受土壤条件限制,适应面窄,可选择“花生-小麦-夏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小麦只要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即可;夏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二年生杨树林的夏季和秋季是比较适应的,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郁闭前两年的林地、光能等资源,可大力推广。

在郁闭林分内种植半夏,与林内种蘑菇一样,其大面积推广受到限制。为充分利用郁闭的林地,提高经济效益,引进新的耐荫植物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夏大豆修枝绿色通道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科技(2024年4期)2024-03-28 12:00:58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广东蚕业(2022年2期)2022-11-23 02:38:56
修枝对连香树林分生长的影响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西部论丛(2020年6期)2020-08-16 10:41:32
盆景树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杨树修枝技术研究进展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2016年6期)2016-03-11 15:30:22
不同强度修枝对湿地松中龄林干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