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燕飞
2022年7月,笔者跟随深圳市光明区名师工作室,到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交流。参观校园并聆听学校党支部书记吴轶玲的分享介绍后,这所快速崛起的城郊中学,顿时点燃了同行众人内心的好奇与敬佩。
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坐落于杭州市江干区丁桥镇,前身是1964年创建的丁桥中学,至今已有58年历史。2010年8月,更名为“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学校现有36个班,学生1500人,教师146名。在校长赵骎的带领下,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从一所普通的中学,到位居全区前列,不得不赞为奇迹。带着这份好奇,我开始思考并尝试探索这所学校崛起的因素。
崛起的文化:坚持传承与赋能
2010年迁入新校区后,学校始终坚持“绿色浸润幸福、阳光点亮生活”的理念。绿色、阳光的核心立意在于对生命的关爱,对进步的追求,对幸福的创造,由此,坚持环境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的文化基因。
1.理念先行:把握人的发展新高度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性,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目标。该校巧借搬迁之机,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的校园环境,如走廊墙壁随处可见的立体滴灌循环绿植、教学楼两侧分布的垂直绿化、教学楼间的两园、园间悬廊等,既能吸附噪音、有效降低分贝,又能降低室内温度。以“绿”化人,以环境促发展,“楼顶农场—食堂—生态牧场—沼气池—楼顶农场”的生态循环系统,为学生发展与价值实现搭建了良好平台。学校养猪社团以楼顶的空中农场为载体,开展跨学科探究互动,连续四年组织“挑战二师兄”义卖活动,将知识融入项目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学校荣获“浙江省绿色建筑一星级学校”称号。
2.精神引领:保持教师成长新鲜度
丁兰实验中学是“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特色学校”。扩建后积极吸纳优秀教师,深层挖掘教师优势,组织相关培训,帮助教师突破发展瓶颈。期间开展了校本教研系列活动,发挥团队教育力量,扎实年级组备课教研;校园论坛活动,让教师走向学校舞台中央,成就教师也成就学校。
学校倡导每位教师都应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鼓励根据自身特点开拓发展路径、进行职业规划。采用分层培养、分级管理,以及“一心两分三制四环”的教师培养模式,助力实现教师成长的“七十二变”。新锐教师王璐从2010年开始,坚持以赛促教,实现了从班主任、级长、科研室副主任到校长助理的发展。拥有714万粉丝的“语文山水”网红教师王杨军,倡导“让语文回归最初的样子”,以视频号的方式直播课堂,广受好评。他们都在用独特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尝试,向人们展示教师的活力、课堂的魅力,为传统教学带来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
3.外部支持:提升家校合作黏合度
学校位于杭州丁兰,是杭州的“孝乡”。笃实底蕴,学校充分挖掘“兰孝文化”,试行“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评选校园美德少年,开发“兰心少年”成长文化,促进学生素养的同时丰富学校办学的文化内涵,也让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加强“孝文化”的传承、家校关系的融合,获评“浙江省德育基地学校”。
崛起的路径:践行“做”的哲学
参观考察浙江杭州多所学校发现,学校领导均为教学的行家里手,并坚持一线教学,距离教学和学生最近。丁兰实验学校领导更是坚持事事亲力亲为,而非纸上谈兵。
1.行政先行,引领示范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事务繁忙,可以找到许多不上课的理由,可丁兰实验学校的校领导们始终坚持着“爱的事业”。书记吴轶玲负责901班的语文,校长赵骎负责902班的英语,工会主席黄俊琪负责905和906班的科学,副校长钱佳芹负责911和912班的科学,校长助理王璐负责807和808班的科学,办公室副主任齐圣炜负责5个班体育。校级领导坚守一线,超量工作,充分践行“做”的哲学。
2.骨干带头,务实高效
学校骨干教师发扬“三牛”精神(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实现苦干中的巧干,充分发挥团队教研作用,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同时上传下达,通过师徒结对带领青年教师发展,主动践行“做”的文化。
3.全员参与,百花齐放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学生一半在家上课,一半在学校上课,这给学校开学带来极大的不便。在校教师们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开学前的卫生打扫工作,各个班主任将教室一遍一遍地清扫干净,迎接学生的到来。更有教师主动要求提早结束产假,充分彰显了对教育事业淳朴的爱。
學校在发展过程中,步履稳健地践行“做”的哲学。学校领导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关注其“教”的发展,也不忘“学”的进步,手把手带领老师们撰写论文、开展课题。通过“给”的智慧,实现“情”的共鸣。
崛起的举措:讲好“人”的故事
学校坚持让每个个体的付出都被看见,让所有优势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愿意反思和改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讲好优秀教师故事
共情的力量可以感染更多人,努力挖掘“情”的共鸣,努力讲述教师身边的故事。学校一名语文教师利用暑假走访了班级45位孩子的家庭。学校知道这件事后,联系区纪委拍了一部家访纪录片,引起很大反响,也树立了该教师在家长群体中的威信。学校还提供“观点+”教师论坛活动,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讲身边的故事,讲述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讲鲜为人知的故事,带领同仁在故事里感受校园生活的和美温情与烟火气息,营造“正能量”场。
2.讲好“新二十四孝”故事
丁兰实验中学利用“孝乡”资源,开发了兰心少年——新“二十四孝”评审标准,如:陪父母散步和健身打卡,制作电子贺卡诉说爱与呵护,与父母一起制订度假攻略,为父母制作生日相册,用手机软件为父母理财,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摆脱简单说教的德育模式,提供具体的价值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文化,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王宝宝同学作为该校美德少年的一员,也是省级“钱江好少年”,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奖学金。
3.讲好优秀家长故事
2021年底学校举办的第五届“兰圃大讲堂”,利用延时服务时间,把家长特长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引入课堂。例如702班学生季唯遥当了一回科学小老师,还邀请了自己的博士爸爸,把汽车搬进课堂。季爸爸详细讲解了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运作原理,展望了汽车发展的未来趋势。还有的家长带着同学们在教室教做甜品、探秘植物等。多样课程的开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深受学生喜欢,通过学校公众号的宣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学校积极主动宣传优秀家长的一个缩影。
在文化赋能的道路上,以人为本追求文化治理的“最大值”,坚持“做”的哲学,讲好身边的故事,这种因“热爱”而形成的力量远远胜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或许,这就是丁兰实验中学这所“老校”快速崛起的密码。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