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N”协同研修:助力特校“善美”文化的打造

2023-05-31 21:37黄岱刘少敏陈欢吴晓霞洪婷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特校研修名师

黄岱?刘少敏 陈欢?吴晓霞?洪婷

“真善美”是特殊教育的永恒追求和至高理想。近年来,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善美特教”办学理念,立足区域,以“资源共享”和“协同融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了“1+1+5+N”粤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协同校本研修模式,着力打造“协同为善,融合为美 ”的“善美”校本研修生态。

一、“1+1+5+N”协同研修模式内涵

“1+1+5+N”协同研修模式是植根于学校“善美”文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以促进粤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本校高质量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引领、带动湛江市各县(市、区)特殊教育教师与融合教育教师成长为使命,依托特殊学生语言康复与发展优势项目形成的校本研修模式。

“1”指一所校本研修示范校——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1”指一所示范培育学校——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5”指5所受援学校——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湛江市坡头区特殊教育学校、吴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廉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徐闻县特殊教育学校。“+N”指整合省市特殊教育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组、湛江市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广东省特殊儿童教育与发展重点实验室、岭南师范学院五大资源,借助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残联系统、文化系统,以及爱心文化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多元力量,为粤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二、“1+1+5+N”协同研修模式实施措施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就要持续不断地开展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和自我超越等活动。我校从组建项目团队、创建优质资源、依托名教师工作室、开展校际合作四个方面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充分发挥我校“善美”文化的“建-启-显-助”的作用。

(一)创建“1+1+5+N”模式,善建校本研修环境

1.设立指导机构。汇集学校名教师、骨干教师和种子教师,形成以名师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教研组为主阵地的校本研修团队。

2.完善软硬件设施。一是建设功能场室。建设了各类特殊学生康复用房、职业教育实训室、书刻艺术馆、校园电视台、盲人电影院、录播室、摄影工作室等功能场室。二是建设线上资源。成立特殊教育信息技术2.0项目办公室,与湛江市教育局装备中心、信息技术爱心企业等优质网络资源团队协同合作,开展常态化线上教师校本研修活动。2022年,我校承担“城乡一体化课堂”任务,组织湛江9所特校共同开展集体备课和同步课堂活动。各功能场室为学校开展“康复教育、职教培训、文化传承、精品展示、特教科研”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

3.积极融合校外资源。实施校地“双向融合”师资培养培训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修炼内外功,加强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建设。与岭南师范学院共建特殊教育实验基地,接收大学生实习见习,选派教师到大学授课和开讲座,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交流。与广东省特殊儿童教育与发展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实验研究,引进爱心名师名家团队入校授课,丰富“善美特教”文化内涵。

(二)创建三级优质项目,善启校本研修动力

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学习,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组织财富。学校依托特殊学生语言康复与发展优势项目,创建省、市、校三级优势项目,拓宽拓深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撬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本研修动力。

1. 依据优势项目指导推广。发挥学校听障学生语言康复、盲校语文教育戏剧、普特融合作文、听智障教育语言文字四大子项目优势,整合康复、体育、艺术、劳动等优势学科力量,通过交流课、课题讲座、文化建设等研修方式,定期向培育校、帮扶校推广特殊学生语言康复、文化创意建设等项目建设经验,指导受援学校开展省、县、校级课题研究等。

2.通过课题项目协同教研。鼓励教师争取与岭南师范学院、受援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以特殊学生语言康复与发展优势项目为中心,通过课题研究,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智障语言康复教育、教育戏剧、绘本教学等项目教研。

(三)依托名师工作室,善显校本研修特色

名师工作室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这一组织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以来,我校依托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百千万名师培养项目平台,支持和指导本校、培育校和受援学校成立了1个县级和3个校级名师工作室,联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其中正高级教师黄岱校长、刘少敏副校长分别担任4个工作室的理论和实践导师,彰显了我校教师校本研修的示范性。

1.“五种学习”促提升。学习主体从个体向团队的拓展和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致力于打造个体学习、协作学习和团队学习三结合的研修形式,通过诊断交流、引领指导、跟崗研修、主题研修、自主提高五种学习促进研修团队共同成长。一方面,学员教师通过专业阅读、聆听讲座、教学实践、自我反思等形式自主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主持人及校领导带领成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诊断与研讨交流,了解教师的需求,精准实施帮扶活动。定期邀请导师或名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进行专题讲座培训;定期开展跟岗研修、课题成果分享、课例研修等交流学习;组织学科教研组、校级、市级、粤西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校本研修活动。

2.教研主题周展成果。建立各级工作室团队与学校教研组合作开展教研主题周制度,将课题研究、教学公开周、教研组成果展示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主题周活动。主题周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展示”三部曲,每学年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主题研讨和活动展示。根据区域特校的需求,研修团队聚焦语言康复项目系列课程,组织骨干教师通过线上评课、线下授课的形式进行优秀课例交流。

(四)开展校际合作,善助区域融合发展

校级合作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为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助推区域特殊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我校主动进行功能转型,通过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区域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发展。

1.校际合作网络研修。学校校本研修团队借鉴新教育实验,通过网络研修,开展校际合作,将语言康复与发展等研修课程分享到粤西15间特校、7个省市校级名师工作室学员及网络学员所在学校。初步构建了以湛江特校为中心,粤西片特校和省、市、校级名教师工作室区域校际特教教师融合研修模式。

2.建立送教研修机制。建立以湛江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校本研修团队为指导、以示范(培育)特校及受援特校学校教师为主体,协同湛江市各县(市、区)特校和融合教育普校(幼儿园),建立送教服务和协同校本研修融合工作机制。依托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支教活动,康复教师定期进社区机构、普校(幼儿园)开展普特融合指导活动,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

3.互学互帮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区域特殊教育学校优势项目,开展互学互帮校本教研活动,如组织开展受援学校徐闻特校网格化管理和农耕文化校本教研活动,廉江特校的代币制与校园文化建设校本教研活动等。

三、“1+1+5+N”协同研修模式实施效果

经过探索和创新发展,“1+1+5+N”协同校本研修模式不断优化,为特殊学生成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优势学科培育、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和区域特殊教育文化營造提供新范式。

(一)促进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教师通过参与“1+1+5+N”多元融合协同教师校本研修,逐步从单一学科教育向“康教结合、普特融合”的复合型教师专业发展转变,从服务本校教育教学到服务区域特殊教育转变。一年多来,教师在竞赛获奖、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撰写校本教材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签约出版论著3册。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团队,10多名教师获得“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名师培养对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培育了一支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团队和一支送教上门服务专业团队,有2人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导师。

(二)创建了特殊学生语言康复教学模式

校本研修促进了学校优势语言学科教研的纵深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提炼出听障学生语言康复“3+X”协同教学模式、盲校语文教育戏剧“3+5”教学模式、普特融合作文“SCC”教学模式和听、智障教育语言文字“一旨五课四展”教学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初步构建了区域特教“善美”文化圈

通过校际、名师工作室、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省市级特殊教育项目合作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良好教师校本研修互动,协力构建了粤西特殊教育“善”文化圈,营造了“善学善教善享”特殊教育教师校本研修良好氛围,打造了“协同为善,融合为美” 的“善美”校本研修生态,初步构建了粤西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格局,增强了粤西特教共同体意识。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22XBYX149)研究成果;作者所在学校为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猜你喜欢
特校研修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创特色品质特校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在科研支持下的特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特校校园生活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