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女性观研究

2023-05-31 22:34辛莹莹
今古文创 2023年14期
关键词:女性观理想国政治学

【摘要】 女性观是指特定区域的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整体认识,不同地域的女性观各有不同。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其女性观对西方女性观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杰”,他们的哲学思想对古希腊乃至后世西方都具有深远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不乏对女性的探讨。从《理想国》以及《政治学》这两个文本中,可以发现古希腊文化中有否定女性理性的倾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以男性为主导古希腊哲学在思考性别问题时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在阐发女性地位以及两性关系时掺杂了更多的人为因素,为达成政治秩序的目标而人为地确立了男女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一特点对后世西方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境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女性观;古希腊;《理想国》;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4-008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4.027

女性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命题,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女性观,甚至在相同的地域和相同的历史时空,人们对此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以当代日本社会为例,上野千鹤子在其作品《厌女》中写道:“在性别二元制的性别秩序里,深植于核心位置的,便是厌女症。在这个秩序下,无论男人女人,无人能逃离厌女症的笼罩。”[1]而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的宫崎骏则认为每个人心里都会存在一定的“女性崇拜”的情节,不管是年少的对于母亲的依赖还是成长时期的情感经历,他认为女性角色所特有的与生俱来的共情力和更为细腻的感情可以协助个体更进一步探寻人的本心。[2]可见女性观的复杂性、不统一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探讨希腊女性观之前,需要明确女性观的基本含义与特点,进而明确其研究方式。

一、女性观概述

从概念上看,女性观是指特定地域的文化对女性的整体认知,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因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有可能生成不同的女性观。女性观来源于社会实践,但不一定完全正确地反映真实的社会实践。女性观在这一“反映—生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的,女人的生成来自人类文化整体。[3]因此,女性观就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其复杂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纵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境况不断发生变化,而女性观也随之而变;二是横向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域的女性经验各不相同。除了上述时间与空间差异所造成的女性观的不同之外,女性观的表达还受到表达者的影响,历史虽然是由两性共同创造的,但是在早期时代历史的书写往往是由男性执笔,男性群体的利益和目的对女性观的表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描述女性观时,就可能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对女性观的研究通常都遵循一种以现代眼光看待历史的方法,这种史观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对历史的片面理解。但如果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的话,就更容易挖掘出其背后的内在原因从而获得客观且恰当的评价。[4]因此,研究古希腊女性观还需要回到古希腊的文本语境中去探索和理解相关问题,从而对古希腊女性观形成完整的认知。

此外,探讨女性观还需要明晰女性观与实际女性地位是兩个不同的概念,女性观属于文化的范畴,而女性实际地位则更倾向于与现实中女性是否拥有更多权利以及自由与否相联系。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女性是否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历史时代、体能、气质、劳动分工等,而文化范畴上的女性观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女性观与实际女性地位是相互影响但又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命题。女性实际地位的变化需以女性观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女性观对于女性诉求的发现与表达以及诉求转换为现实制度的难易程度都有深刻影响。在观念上对女性持以重视的国度往往不会产生激烈的两性对立,女性地位一般也会较高,在变革中女性的诉求也更容易被接受。在对女性有着深层次的轻视与偏见的国家,两性对立通常会比较严重,女性境况的改善道路也更加艰难。

如果要追溯西方某种思维方式的发源,那么必然无法绕开古希腊文明,女性观念也是如此。古希腊城邦政治发达,这一政治体制对古希腊人以及古希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说:“一个人若能离开国家而生存,他不是个野兽,便是一个神。”[5]可见国家或者是城邦对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女性观作为古希腊文化中的一部分,自然也无法脱离城邦政治的影响,因此接下来就对《理想国》与《政治学》这两个经典政治哲学文本的有关女性的论述进行体系化解读,以期更加全面地诠释古希腊的女性观,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和对后世女性运动的影响。

二、《理想国》:平等与蔑视

《理想国》中提到了男女可以平等地治理城邦的观点,因此被许多学者定义为女性主义的萌芽。这种“男女平等”观念集中体现于《理想国》第五卷,这一卷涉及女人和家庭的问题。在柏拉图的表述中,苏格拉底认为男女应当同等地接受教育和训练,可以从事相同的职业,因为女子的天性中并没有任何因素影响她们治理城邦。[6]男女间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而非种类上的。但女性还负有生育这一职责,所以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如果女人担负着与男人同样的职责,那么她们必然会分身乏术,在治理城邦时不能尽心尽力,所以在“理想国”中还有这样一个机制,即所有的幼儿都将由育儿所抚养,并且父母永远不会知道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同时期出生的所有孩子都是他们的子女。为了维持城邦“保卫者”种族的纯洁,最差的孩子与残疾的孩子会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被处理掉,而私生子直接被禁止降生。

如果只看前半部分关于男女平等的论述,或许可以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认作是女权主义者。但苏格拉底的另一论述就阐明了男女都应当治理城邦的理由:不能只让公狗照料羊群,而让母狗留在家里生育小狗,这样的劳动是不够的。[7]由此可以反思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家庭以及女性的各种论述,唯一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想国,在这个国度里,女人也需要治理城邦,因为女性只在家里生育、抚养子女以及进行家务劳动,对于城邦发展来说,这些劳动太过简单轻松。所以为了将女性的力量也纳入治理城邦的任务中,那么城邦治理可能会更优。但是女性被困于家庭之中,很难抽身,那么育儿所的出现也就合乎逻辑了。这一育儿制度的可行性也并没有得到论证,但在历史上却有反例。以色列的吉布茨集体农庄就曾将所有孩子交由育婴堂集体抚养已达到抚养权平等化的目的,严格禁止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特殊的情感,然而总有母亲在夜间偷偷跑到育婴堂拥抱和亲吻他们的孩子。[8]可见育儿制度并没有尊重女性作为母亲的天然情感,女性在这一制度面前处于失语状态。

此外,在柏拉图的作品中也会流露出对女性的蔑视。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称在法庭上哀求的人不比女人强;在《蒂迈欧篇》中,警告男性,如果他们不道德地生活,就会重生为女人;在《理想国》中,也认为女人可以被男人共有。[9]一边言说男女可以共同治理城邦,似乎具有提倡“男女平等”的意味;但一边又难以抑制地表现出对女性的蔑视以及将女性工具化。其中缘由有待进一步的梳理,但可以肯定的是,《理想国》中言说的“男女平等”并非观念上平等,亦非社会地位上的实际平等。

三、《政治学》:统治与被统治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的《政治学》中充分描述了城邦女性的地位。开篇第一卷,亚里士多德就先论述了国家或者是城邦的起源,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奠定了其女性观的基调,即女性群体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之上。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指出,“男女间的关系也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种原则在一切人类之间是普遍适用的。”[10]但这并不影响亚里士多德认可男女平等,只不过他进一步指出夫妇关系就像共和政体,所有公民完全平等,但是公民們轮番执政,那些当上了执政的人对受统治的人往往会在姿态、言语、礼仪上摆出与众不同的样子,男女在家庭中虽属平等,但是妻子终身都须给予丈夫以尊重。[11]

在奴隶主对奴隶、夫对妻以及父对子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合理性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奴隶完全不具备思虑机能,儿童的思虑机能是不成熟的,而妇女仅具有不充分的思虑机能。他们的道德品质情况也是类似,虽然具有各种品德,但是程度却不同。这就为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提供了一个理由,“世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对于后者,奴役既属有益,而且也是正当的。”[12]那么不言而喻,夫对妻、父对子的统治也是有益且正当的。在城邦之中,女性被排除在政治领域之外,所有城邦就显得格外一致——均不将女性纳入公民之列。显然,亚里士多德更加系统地否认了女性具有完全的道德与理性。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证了奴隶主对奴隶统治的合理性,在当时已经有哲人提出这种统治关系是不正义的,另一些人却认为主奴关系违反自然。在他们看来,主人和奴隶生来没有差异,两者的分别是由律令和俗例制定的:主奴关系源于强权;这是不合正义的。但奇怪的是,并没有人指出,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是不正义的。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主人对于奴仆的统治就是其中的一个种类;这里自由主人和天然奴隶两者结合的确可以互利,但主人执掌统治权力时,总是尽多地注意着自己的利益,即使有时也考虑奴隶的利益,那是因为奴隶如果死灭,主人的利益也就跟着消失了。就我们所谓家务管理说,家长对于妻子和子女以及一般家属的统治是第二个种类;这种统治主要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统治和被统治两方面的利益。”[13]可见,家长虽然可以统治女性,但是这种统治被认为是为了女性的利益,这在逻辑上与认为女性不具备完全的理性的观点是相呼应的。但不管是何利益驱使,这种统治地位是一种纯粹的上对下的绝对统治并且是被承认的。

这对西方后世女性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体力为首要生存资源的社会中,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随之发生变革,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取经济基础后随即掀起了激烈的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展开了对父权制、夫权制的旷日持久的抨击。时至今日,两性群体之间依然没有达到平权的状态,女性主义运动依旧此起彼伏。

四、古希腊女性观的成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西方文化源头中有否定女性理性的倾向,这种女性观对后世女性地位以及女性运动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取经济基础后随即掀起了激烈的女性主义运动的浪潮,展开了对父权制、夫权制的旷日持久的抨击。然而反抗越是猛烈,就越是代表曾经的压迫更加令人窒息。

西方文化源头中的女性观具有政治属性,在“希腊三杰”的思想著作中大篇幅涉及女性与家庭的论述主要集中于《理想国》与《政治学》中。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理想国”中涉及女性与家庭的问题,现实中女性在家庭中负责生育与家务,而苏格拉底认为这对于城邦的强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有女性加入城邦的治理中,城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力量。而如果要女性治理城邦则需要克服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女性是否有能力治理城邦?二是女性进入公共领域后,家庭事务由谁解决?针对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认为男女各有其所长,男女均具备能力从事各类职业,但这种能力强弱不同,即男女之间的能力差异只是程度上的,而非种类上的。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并没有指明男女在城邦治理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差异,而只是认为女性也能参与城邦治理。对于第二个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之后,家庭事务尤其是育儿也必须公共化。而对于家务以及对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等家庭职责并没有进行讨论。从《理想国》中可以看出,所有针对女性和家庭的措施都是围绕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即是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强大城邦。虽然承认了女性在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程度上依旧与男性存在差距。这一趋势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直接转变为对女性理性的否定,认为女性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理性,从而确定了男性与女性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显然,古希腊这三位影响深远的哲人都迫切地想要建立一种政治秩序,而在他们思想中关于女性与家庭的论述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服务,进而忽视了对女性本质的真正思考。在城邦中由男性公民主导的政治体制下,不管是为当时的政治体制寻找合理解释还是探寻其他更加合理的政治体制时,对女性的定位一开始就笼罩着男权色彩,这也正是西方女性主义历来都以抨击男权为基调的原因。古希腊文化中的女性观对西方后世女性的劣势地位奠定了基调,在思想意识层面构造了对女性群体的社会认知。

参考文献:

[1]上野千鹤子.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

[2]张一鸣.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3]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田小梅.在“照顾”的历史表象背后——中国古代法律“照顾”女性的内在原因剖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8, (05):42-50.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6.

[7]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6.

[8]彼得·辛格.一个世界——全球化伦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9]帕帕斯.柏拉图与《理想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作者简介:

辛莹莹,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民商法、法理学。

猜你喜欢
女性观理想国政治学
大理:梦游理想国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直销理想国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在场的缺席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