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重要能力

2023-05-31 05:59:22张钒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

摘要:面对出版融合发展为出版领域所带来的新发展契机,编辑人员应该进行身份上的重构,在观念上要从单一思维转变为融合思维,不断增强自身对舆论导向的政治鉴别和引导能力,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对现代传播特点的把握能力和对出版市场的理解能力,只有重点培育策划型、技术型且又熟知融合出版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全方位质量提升。

关键词:编辑;融合出版;重要能力

融合出版近年来成了广泛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融合出版为出版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才能抓住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

编辑人员作为内容生产的核心力量,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在促进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其拥有舆论立场、政治鉴别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前提条件。编辑在出版工作中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 “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精神,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和各项出版政策的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并承担社会责任,针对关键问题或社会关注热点进行正确引导,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弘扬主旋律、正能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

编辑在融合出版中要充分发挥这种综合优势,在互联网助推下的多元传播格局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驾驭能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让强大的舆论力量用于正道,推动社会进步、造福国家和人民。编辑应该拥有以人民的长远核心利益为出发点的鲜明立场,从舆论传播的细节中发现潜在的政治风险,培养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敏感度,防范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以向世界阐释推介中国特色、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形象为己任,完成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社会性功能。

编辑群体的政治鉴别和引导能力源于自身价值观的不断武装,也离不开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只有永葆推进社会进步的热情,以献身于创造优秀的文化产品为职志,愿意为传承人类先进文化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才可能真正地守住政治底线。

1.掌握数字化编辑加工技术

出版工作会涉及不同领域的内容,自然而然就会面临不同数据格式处理的问题,掌握数字化编辑加工技术是一个现代编辑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编辑人员在编辑加工中还可以使用语音识别、图片聚类、智能翻译、视频生成、图像生成、机器翻译等先进技术更快捷高效地完成编辑加工,也可以在选题策划中用大数据抓取和语义识别,快速对当前出版领域的热点进行深度分析,利用数字化辅助审校系统也能极大提高编辑的办公业务效率。

比如XML数字出版一体化系统,借助计算机软件和语言技术,通过建立规范的信息格式和标准、结构化排版使得经过标引的文件或元数据形成资源储备,实现内容与样式分离,并独立于文件格式实时变更以适应不同的媒介进行发布。结构化排版方式可以有效地对稿件内容进行自动解析,提取出全部元数据,并标注各元数据的相互关系。

2.熟悉AR/VR的互动技术

VR和AR是两种不同的虚拟技术,VR是虚拟现实,目前停留在元宇宙概念的阶段。AR是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行业中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出版服务,比如在电子出版物的互动中,或者在对相关概念的注释中,通过链接出信息化图像视野充分诠释新内容,通过对出版物内容的深刻梳理使得理解过程更加立体生动。编辑可通过网络渠道与素材库紧密连接,不断更新素材以实现连续出版更新,这种方式具有实时交互性,增加出版物的信息维度。

AR/VR的互动技术在宣传推介出版物或者出版单位的形象标识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编辑工作者熟悉了AR/VR的互动技术就可以塑造出“真实”的虚拟宣传场景,有利于宣传资源的大面积生产和传播,用户可以超越文本在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宣传内容也从原来的平面转向立体,呈现出必要的深度和更强的感染力。比如提供简易式3D眼镜来观看虚拟化场景;让纸质宣传资料承载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后可以播放宣传图像、视频动画;以印刷版的立体书为场景,用可移动终端iPad映射阅读呈现以立体书为场景的虚拟动画故事等等。

3.了解5G的网络直播技术

编辑可以通过可视化网络直播针对青年编辑进行培训、与作者深入沟通、召开各种学术交流和新品发布会议,扩大媒体的影响力。现在各种基于5G网络的服务软件,比如腾讯会议、抖音直播以及各种视频号都能很方便地提供这类服务,融合运用好这些工具手段,这对编辑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5G网络直播和AR/VR互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都难以依靠本单位现有资源来实現,这目前是传统出版的一个软肋,但编辑掌握融合出版新技术仍然是有必要的,工作上可以实现流程优化,在管理上能够实现跨越。编辑的业务专长没有变化,但是了解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就能助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编辑的核心价值在于统筹、规划和利用。

1.多元化且具有融合性

出版融合发展中其出版产品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数字化(数字报纸、数字期刊、数字音乐)、电子化(电子图书、电子地图)、网络化(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便利化(手机游戏、手机软件),这些特质具有非线性、交互性、集成性、快速检索、高密存贮,同时也适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新型传播模式。编辑们从“全媒体传播”的理念角度思考出版内容的媒体形式、媒介形态、接收终端的最优解决方案。

编辑工作者应多渠道宣传出版物,既要顺应受众观察视角日益丰富的趋势,又要满足碎片化的消费习惯,用精练的语言整合组织出版物内容,不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内容,又兼顾专业性和普及,可以以娱乐性的音频视频冲击作为前期铺垫,再以原创性的解读演绎作为后期论述。编辑工作者在融合出版中要想使出版物的内容得到最大化展示,就必须实现文化产品形态的多元化,并且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使融合更加深入,利用网络化的形态赋予了融合出版以更为迅捷的方式进行传播。

2.交互性特征

传统出版物内容元素固有的静态特征限制被打破,在全媒体时代表现出来的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其交互性极强。在传播链条中各个主体更加平面化,传统的“传播者—受众”的边界变得模糊,这种交互不仅体现在受众与出版物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受众与受众之间,满足了人们大胆展示,广交朋友的需求和愿望。交互过程使任何人都有机会从受众成为传播者,从信息的消费者成为信息的生产者。

编辑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融合出版才具备的这些体验性的感受,重新定义其出版物的质量内涵,区别于传统出版,就能更好地实现读者、作者、出版者等多方的互动和交流,并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方便整理文化消费脉络,自动记录消费情感痕迹,实现在线搜索和在线互动等多项功能需求的满足。

3.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发展壮大主要受益于融合发展中传播新技术和新需求的蓬勃发展,也让多媒体融合手段和样态表现在传播中不断彰显。视频是比图文更高一维的信息表现形式,它有更高的信息承载容量,图文传播升级为视频传播,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彩的绝对压倒性优势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火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纯文字的精深是需要读者经过自己大脑的精加工来演绎的,而图像动画对于受众的诱惑来得更加简单更加直接。编辑工作者顺应受众越来越习惯于文字与图片、文字与图表、文字与视频等多种元素混合这一潮流的突出特征,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偏颇任何一方面,利用可视化的情感冲击带动文字内涵的深层思考,帮助受众完成文化消费的全过程。

1.对产品和服务的理解

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最终都要提供给市场化的消费者。融合出版建设在完成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工作之后,编辑出版应考虑如何把品牌融入产品中,转产品为文化服务。这个转化可不是简单地把内容换个格式售卖,而是对发表内容的二次创作,这个过程中实质上是把编辑的基本文化素养与社会文化消费服务联系起来,对消费者市场进行不断细分,对消费服务进行不断深化,通过内容的多角度、深加工把编辑的科学素养投射到产品的分类之中,不断地“破圈”创作,不断地融合服务形式。

2.对资源的理解

出版融合发展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好的故事、好的文字、好的图片以及原始的音频、视频素材都应该成为编辑首先掌握并占据的文化资源,编辑对于这些基本素材应该运用于何处,如果挖掘出独到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也就创造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同时也突出了自身在融合出版中的競争力。

其次,如果深刻理解了客户即资源,那么就会明白由客户衍生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也是资源。这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实际上与客户的现实需求高度相关联,客户以各种方式(如建议、要求等)与出版商进行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中,所透露的客户需求、客户满意度、竞争对手等信息为融合出版的正确经营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制订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准备了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对市场分工的理解

编辑们应该认真细致地理解社会分工在出版界的不断深化,虽然面对日益纷纷扰扰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手段,但市场的分工所依据的仍然是专业化,编辑仍然要回归自己的专长,只不过是用新的手段去做自己职业范围内的事。编辑出版工作的范畴内涵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依然是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传播营销。

融合出版中之于传统出版而言,可以从庞大用户数据库中构建用户和产品画像,再通过场景分析、关联分析等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在选题策划方面,有针对性地创造热点选题,依据数据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机会,捕捉市场需求的空白处。语言文字加工方面,可以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新型的编辑流程。在传播营销方面,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树立品牌,利用多渠道传播途径实现精准营销。

融合出版由媒体形式渠道的“全”而衍生出专业分工的“细”,由专业领域的“细”而要求技术手段的“新”,无论是培育撰文作者,还是开拓市场,编辑自己份内的事要体现编辑的专业性擅长,份外的事将更注重调动、协调、聚合的能力,既有效地分担了成本,又积极地促进了合作,创新了开拓精神,实现了跨圈突破。

参考文献:

[1]丁子涵.融合发展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编辑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编辑,2021(8):93-96.

[2]武菲菲.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J].出版广角,2018,(1):26-28.

[3]刘长明,高国连,杨勇,等.智能审校的应用和探索——以“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为例[J].出版与印刷,2020(3):12-16.

[4]丁燕伟.AR/VR技术在少儿出版物中的应用初探[J].出版广角,2018(1):88-91.

[5]刘桂松,王宁.“武汉每天不一样”AR/VR型宣传的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0):113-115.

[6]赵宏源.数字出版的重新定义与发展趋势[J].出版与印刷,2020(3):38-41.

[7]纪冬梅.从实操层面浅论全媒体时代数字编辑的基本能力[J].新媒体研究,2020(9):100-102.

作者简介:

张钒(1973—),男,汉,湖北武汉,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毕业,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出版和期刊管理。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
美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现状调研与思考
出版科学(2019年4期)2019-09-09 07:46:30
以融合出版为抓手,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
出版参考(2019年8期)2019-08-23 05:37:19
融合多种数字化传播方式促进科技期刊发展
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创新模式研究
传统出版单位的融合发展之道
出版参考(2019年3期)2019-04-19 08:39:04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科技传播(2018年14期)2018-08-16 20:32:48
试议编辑视野下的教辅图书融合出版能力
出版参考(2018年12期)2018-02-20 14:36:02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高校出版人才培养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出版参考(2017年4期)2017-10-27 20:35:31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