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生艺术初探

2023-05-31 13:37田亦农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继承艺术风格时代

摘要:20世纪的中国画坛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经历了重大变革,西方绘画艺术的引入对传统中国画艺术及风格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很多类似陈瑶生先生那样以继承传统为主的艺术家。陈瑶生早期活跃于北京湖社,生活于西安,曾任教于西安美院,为西安美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通过研究陈瑶生生平经历和绘画风格,探索其艺术特点及其对西安美院早期教学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陈瑶生;艺术风格;传统;继承;时代

陈瑶生,1906年3月7日出生在河南沁阳,六岁时父亲早故,与其母亲相依为命。陈瑶生生于动荡时代,又由于特殊的家庭变故,未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启蒙,之后他离开河南老家前往北平。青年时代的陈瑶生在北平中药店工作,雅好丹青。工作之余,陈瑶生利用地利之便常常前往故宫观摩和临习古画,在北平期间也结交了许多丹青名家,如吴镜汀、王雪涛、启功等。

时代的动荡往往伴随着文化的活跃。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当时的国人思想上追求民主科学,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坚持传统还是革新艺术的声音此起彼伏。陈瑶生出于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以及受到亦师亦友的吴镜汀与当时北京画坛湖社的影响,其绘画并没有受到太多西学以及新思想的影响。陈瑶生在北平学画期间练就了过硬的传统绘画功底,这影响了其一生的艺术追求。

而后由于抗战的缘故,1940年陈瑶生离开北平辗转来到宝鸡,后到西安。1956年在赵望云、冯友石的邀请下,他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这一时期的西安画坛正处于长安画派的思想引导下。陈瑶生也在长安画派的影响下偶作写生题材。但其绝大多数作品依然坚持传统的笔墨与程式。图一绢本山水落款为“寒江独钓丁巳仲秋陈瑶生作”,这是陈瑶生艺术成熟期的作品。由此可见,其一直坚持传统笔墨技法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继19世纪末宋伯鲁、刘春谷以及20世纪初冯友石之后西安在传统山水画上继承衣钵之人,这为西安画坛的传统山水画艺术与教学留下了可贵的星星之火。

陳瑶生由于其早期旅居北京的经历,结识了一批以传统山水画技法入画的京派名家,因此,陈瑶生的山水画风格面貌则多受到这些画家的影响。陈瑶生是吴镜汀的学生,启功称陈瑶生先生为大师兄。吴镜汀作为湖社成员,也为陈瑶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创作环境。这一时期的湖社成员虽提倡传统山水艺术,却也深知四王画风的遗弊,其中较有成就者往往以宗法宋元者居多。如陈少梅(最长于“北宗”一派山水画法,他师法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至唐寅、仇英等,用线刚劲直硬)。从萧谦中山水画中可看出明显取法黄鹤山樵,笔法多得意于石涛,且在墨法上吸收龚贤的厚重,一改四王遗风之流弊。陈瑶生的老师吴镜汀虽从王翚入手,却涉猎宋元明清诸家,有大量变临宋画之作品留世。陈瑶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也养成了取法乎上的绘画理念。从其传世作品可看出有大量变临北派笔意的山水画作品,《陈瑶生先生书画集》中有其临习的《夏圭溪山清远图卷》,得宋人笔法奥妙。也有大量作品可得见其临习元人笔意。其中,他对于王蒙笔意有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对比其绘画作品,以其所变临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可以得出其作品创作方法和特点。

1.陈瑶生创作多以意临为主,取前人构图与意境融合,自我笔墨在此基础上或作青绿或作浅绛法。用笔多以干笔入手且层层皴染。陈瑶生说:“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着力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笔,易于着力,可以运用从心。”

2.陈瑶生作画多讲求笔墨的脉络清晰,笔笔送到且结构清楚。如其变临王蒙《夏日山居图》,并非照搬临摹,而是在王蒙原有结构中融入自己对牛毛皴的理解,对于矾头的处理以及山石的结构则加以强调,且追求笔墨层层叠加,从而营造出厚润的特点。这样的画面处理和艺术追求,也从侧面反映出陈瑶生对于笔墨程式和规范的追求,其山水画作品中往往强调一招一式的到位,过于强调笔墨之间的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画家的发挥以及对于画面散淡虚灵的追求。特别是陈瑶生晚年的作品,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往往给人一种刻板、匠气的感觉。

3.对于树法点苔追求笔墨的清晰和法度,强调笔笔清楚。但其笔墨功底深厚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抒情,到了晚年则更加在意一招一式的严谨,务必笔笔清晰,结构争让有度,但往往流于匠气。

陈瑶生先生作画善于总结,他曾经依照芥子园画谱为西安美院创作了一套树石图谱。此图谱化解了芥子园刻板单色的弊病,将芥子园的内容施以笔墨演绎,使其变得清晰生动,为西安美院的传统教学作出了极大贡献。其中对于法度的强调反映了陈瑶生对山水绘画的追求。笔者曾在张之光处得见此套画谱的前言手稿,其中讲道:“布树要有穿插,或三树一丛,或五树一丛不等,要有偃有仰,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方显离奇之致,不可失之平实,此章法中最为紧要。如布树失势,通篇则不振矣。”

对于点、叶其说:“点叶一丛,树叶子不得雷同,须要有浓有淡,有疏有密,有纵有横。何谓纵横?下坠叶纵也,大混点横也,介字点纵之类,剔松针横之类,不纵不横,夹叶圆圈子,梅花鼠足点是也……”

对于石法其主张:“落笔宜淡,可改可救,画成再以焦墨醒之,自有松灵活泼之致,画石钩眶,亦不可太刻露,须要与皴法融洽……”

由此可见,陈瑶生是一位善于总结归纳的好老师。这些画论深入浅出,为学生诠释山水画的成法且易于学习,故他被时人称作活“芥子园”。他本人作画也多遵循此法,严谨之至。陈瑶生早年所绘山水由于取法乎上,且多与名家往来,作品多具逸气,而晚年由于对成法的严谨由于其精力等原因,作品给人的印象往往流于刻板。

陈瑶生西安在西安美院教授山水画,但其山水作品传世较少,而其所作花鸟作品往往多被世人所知。从现存陈瑶生花鸟作品可以看出其早年(即二十余岁时)就善作花鸟。陈瑶生花鸟画早年取法,上追林良吕纪,亦师法新罗山人,从留世画作中可以看到,其早年有大量题款为“法新罗山人笔意”。图二为陈瑶生早年师法新罗山人时期的花鸟作品。画中两只八哥落于红叶之间,八哥造型严谨而笔调轻松,红叶寥寥几笔却巧妙自如。整张画颇具逸气,不愧得新罗山人笔法。笔者也曾见一张花鸟扇面,此扇面为陈瑶生26岁时所作的猫蝶图,观其画面笔墨清朗,师法新罗山人,雅逸非常,格调高雅。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格调高古设色雅丽,且用笔灵动,一如其早期山水作品,并不落陈法也无匠气意味,可以说其师法新罗山人花鸟是其花鸟画创作的杰出代表。陈瑶生亦喜作松鹰图,其取法源于明人林良、吕纪,得明人气韵而颇具神采。陈瑶生早年游历北京与王雪涛有深厚的友谊,而王雪涛后变法以小写意花鸟独步北京,名声大噪。晚年陈瑶生的花鸟画也多受王雪涛的影响,其在新罗山人的笔意中融入王雪涛的色法与造型,风格与王雪涛贴近。西安美院萧焕教授回忆,自己1960年考入北京中国国画院研究生班后便随王雪涛学习花鸟画,1962年回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时,他带回了王雪涛花鸟册页数帧,陈瑶生曾借去临摹,这导致晚年陈瑶生花鸟风格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画风格上虽近王雪涛,但在用笔上则更多保留新罗山人笔意,色彩丰富却不落流俗。然到其晚年绘画也出现如山水一般的流弊,笔墨开始变得刻板,流于匠气。这或许与其晚年遭遇运动而心力交瘁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陈瑶生在花鸟画中喜作竹石题材,长安城里提及陈瑶生,被人熟知的往往是其善于画竹。其画竹石的笔法严谨而用笔规范讲究,一如其绘画的一贯追求,严谨且笔笔经得起推敲,时人冠之以“陈神竹”的美号。

陈瑶生早年游历北京,而后则长期居于西安。这一时期,陈瑶生也多与长安画派诸位名家深入交往。长安画派以画家石鲁、赵望云为代表,在艺术上提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从陈瑶生对陕西画坛的影响来看,盛名之下后世画家多以其风格入手习画,如崔振宽、张振学、罗平安早期绘画多继承方济众绘画特征,而重视写生却对传统山水画的研习缺乏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陈瑶生作为长安画派背景下西安少有的传统山水画家,他的存在或许对于这一现象有微弱的弥补作用。何海霞曾告诉弟子:“若论传统功夫,长安之地,除我之外,可向陈瑶生请教。”由此可见其对陈瑶生评价之高。长安画派的理念对陈瑶生的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其后期作品中也曾见到以传统笔墨写生的少量农村题材作品,这也不失为一种探索。

1956年,陈瑶生应赵望云的邀请来到西安美院并且参与了国画系的创建工作并教授传统山水画。因此,陈瑶生为美院留下了大量山水画作品及山水画教学稿。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也常常陈列于西安美院博物馆,可见其对于美院的贡献以及影响。这些画稿作为山水画的启蒙以及对传统技法的学习,无疑是扎实且全面的。这种规范的示范虽难以达到张扬个性、确立风格的作用,但在对传统技法的学习和启蒙上却是比芥子园更为直观的技法性丛书,这对于当下的山水画学习者来说可谓弥足珍贵。

陈瑶生对当时的画坛来说并非个例,他代表着很多创新时代背景下以传统为主的画家,其在传统技法上的继承和传统功力的扎实深厚,这是值得当下中国画艺术的后学所应当学习和反思的。以传统构图结体为主的创作方式以及对待传统笔墨的理解方法和意临方法对于当下我们学习传统山水有借鉴意义:即临习传统并非照搬而要从其中总结和发现笔墨规律并且发现和发展传统精神内核。但陈瑶生的艺术也有其局限性。对比长安画派同时期画家,过于恪守成法并且在个人面貌上没有更为突出的转变,也引发了同时代学画者的思考。

作者简介

田亦农,男,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山水画创作。

注释

①陈立元:《陈瑶生先生画集》,汉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9月。

②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藏名师课徒画稿 陈瑶生卷》。

③于安澜:《画论丛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④沈宗骞:《山水畫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0月。

猜你喜欢
继承艺术风格时代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e时代
e时代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e时代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