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之生活化劳动课程实施路径分析

2023-05-31 17:20金效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文化传承劳动教育

金效斌

摘 要: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家庭方面缺乏锻炼,幼儿园方面缺乏引导,社会方面缺乏平台。因此,研究者认为学前教育要重视劳动文化的传承,重视劳动课程的编排,重视劳动实践的落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激活幼儿劳动意识。同时,巧妙运用各种方法,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因子。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劳动品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滋养劳动情怀,促其成为全面成长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意识;实践锻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7-0007-03

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根本,也是建立一切的基础。鉴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学前教育中,劳动教育无法有效落地。因此,部分幼儿既不会劳动,也不想劳动;既不爱劳动,又不尊重劳动的成果。面对这种不甚理想的劳动现状,笔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为:幼儿在家庭方面缺乏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园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在社会方面缺乏实践的平台,所以幼儿劳动教育落实不到位,影响幼儿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实践。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劳动资源,激活幼儿劳动意识;重视劳动文化的传承,培养幼儿良好劳动品质;重视劳动课程体系建构,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

同时,在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中的监护人,还是幼儿园教师,抑或者社会各方力量,都要重视对幼儿生活化劳动课程资源的搜集与甄选,重视生活化劳动课程的设置和编排,重视生活化劳动课程实施平台的搭建,这样才能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终提高劳动能力。比如,在一日活动中通过服务自我、服务班级项目的实践,如餐前准备、餐后擦拭、如厕、穿衣、叠被、整理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在室内外游戏活动中渗透,通过区角创设、角色扮演、自主游戏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生活体验重构劳动经验;在家庭教育中渗透,重视家务劳动的价值,巩固并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1.正确面对现实,分析劳动教育现状

(1)家庭方面缺乏锻炼机会

很多时候,部分家长都忽略了幼儿的劳动教育,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这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家庭本应该是幼儿接受劳动教育“启蒙”的场所,但鉴于当下实际情况,家庭反而成了幼儿“不会”劳动的根源。幼儿的父辈们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不会做而果断按下“暂停键”,从而阻碍了幼儿劳动意识的萌芽;祖辈们因为对孙辈的过度溺爱,从而让幼儿失去了劳动机会。由此,幼儿不仅是缺乏锻炼的机会,更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劳动习惯自然不甚理想,从而影响了幼儿劳动品质的培育。

(2)幼儿园方面缺乏正向引导

除了家庭之外,幼儿园应该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为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然而根据幼儿园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智育教育还是处于“主导”地位,劳动课程的缺位以及劳动机会的不足,使幼儿参与劳动的意识更加淡薄。部分教师认为幼儿能多认字、会做题、能歌善舞即可,至于会不会整理床铺、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活动等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因此,幼儿处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尴尬境地,劳动教育也就形同虚设,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3)社会方面缺乏实践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之所以在幼儿劳动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使之前每天和“劳动”打交道的农村孩子因为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远离了“劳动”,而县城的孩子也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失去了劳动锻炼的平台。在学前教育中,如果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只是仅仅靠扫扫地、擦擦桌子和倒垃圾进行的话,那么将很难使这一代孩子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因此,幼儿对“劳动”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中、宣传片里或者视频资料中,而应该深入丰富的生活实践中。这样,就需要社会方面为幼儿的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才能让幼儿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2.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激活幼兒劳动意识

(1)重视劳动文化的传承,塑造幼儿劳动品质

不可否认,我国劳动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括农活的技巧、农具的分类以及农事活动的过程等文化资源浩如烟海。然而实际情况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都能随意“拿来一用”,都能作为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这需要一线幼儿教师和家庭监护人用心甄选,选出有价值的优秀因子,进行重组后“为我所用”。这样,引领幼儿通过对这些优质劳动文化资源的了解来理解“劳动”的渊源,理解“劳动”的意义,从而滋生劳动情怀。比如,引导幼儿理解自己穿衣、吃饭、叠被子是基本的劳动技能;根据节气变化进行农事活动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至于每天晨起洒扫庭院、打扫屋子则是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的最佳体现。这些劳动文化优秀因子,都是幼儿在传承劳动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重视劳动文化的传承,需要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共同教导幼儿,塑造幼儿优良的劳动品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重视劳动课程的编排,开辟幼儿劳动教育途径

除了劳动文化的传承,幼儿园劳动课程的编排也是激活幼儿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劳动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幼儿具体操作,有利于家长和教师进行指导。比如,教师不妨将每天就餐前的餐具摆放、就餐后的收拾碗筷、午休后的穿衣或整理床铺等常规要求设置为劳动课程内容。这样,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就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教师可以借助课程中的生活化实践体验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创造性学习,引领幼儿通过真实体验来理解“劳动”的意义,进而养成良好劳动品质,有利于幼儿的全面成长。

(3)重视劳动实践的落实,升华幼儿劳动教育意义

幼儿劳动教育形式方面的开放、新颖和灵活固然不容忽视,但是劳动教育至关重要的还是要深入实践,将理念上的劳动意识落实到真正的实劳动践中去。比如,幼儿园可以依托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义务劳动;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幼儿去郊外种树,去地头拔草,或者主动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劳动,这也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平台。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再多的言语指导都不如带他们亲自去体验,只有在生活中亲自参与了劳动过程,收获了劳动经验,才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证明。

3.巧妙建构劳动课程体系,有效渗透劳动教育因子

(1)依托课堂教学,树立劳动意识

对于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只有立足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劳动场面和劳动体验,才能通过理论方面的引领在幼儿心中种下“劳动”的种子,为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奠定基础。虽说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在真实的参与中才能得以印证,但是依托课堂进行的劳动教育意识的渗透依然不可或缺。教师只有通过一些新颖、灵活、开放的形式进行引导,幼儿的劳动意识才会为之洞开,劳动文化才会得到传承,自然也会助力劳动价值观的正确走向。对于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其中诸多劳动教育内容,不是单一的理论性指导,而是情境性、生活化劳动知识的巧妙渗透。比如,可以把文县本地的一些农事文化优秀资源制作成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到五分钟,但是足以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足以让他们对“劳动”产生别样的情感。又如,“种麦、麦收、打麦场”等有关农事活动的微课和“剪纸、织毯和丝巾”等民俗文化资源都足以在幼儿心中掀起一波浪潮,助力劳动的精髓深入人心。

(2)依托游戏活动,激发劳动兴趣

对于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除了立足于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立足于幼儿熟悉而喜欢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幼儿园在开发劳动课程时,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联系幼儿的认知需求,搜集相关游戏活动资源,将劳动教育因子融合其中,引领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受到劳动教育的影响。比如,幼儿最熟悉的“过家家”表演性游戏:在活动中,“妈妈”要切菜、做饭、收拾屋子、哄娃娃睡觉、送娃娃上学并去上班等,“爸爸”则不仅要上班,还要承担家庭中的一些重体力活动等。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间接地引领幼儿体会到每个人的责任分工,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不容易,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培养良好劳动品质。

(3)依托家庭教育,培养劳动能力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除了依托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之外,家庭教育也不可或缺。当下,重视对幼儿劳动教育,尤其是依托家庭方面对幼儿实施劳动教育策略,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魄,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虽说幼儿接受教育主要在幼儿园进行,同时,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在劳动教育中,幼兒的第一任“老师”还是自己的父母亲或者祖辈亲人。在家庭生活这个圈子里,幼儿周围亲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他们对“劳动”意义的了解,影响着幼儿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走向,并指导幼儿主动进行劳动实践。

(4)依托研学活动,印证劳动教育

在生活化劳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过程中,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劳动文化理念,家长在前期也做了大量劳动意识激活工作,但仍然需要依托一些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教育成果;尽管通过游戏活动的融合,幼儿也进一步了解了劳动的意义,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儿不知道“劳动”为何物,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劳动。因此,家长和幼儿园有必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意义深远的研学活动,旨在进一步辅助幼儿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研学之前,家长和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先在室内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劳动工具的作用,然后在研学过程中,指导幼儿认识部分有特色的农具,比如,农村春耕时用来播种的“耧”,秋收时用来脱麦子用的“碌碡”,牲畜助力耕地用的“犁”等研学活动,不仅促进幼儿深入了解了劳动的渊源和意义,而且认识了一些劳动工具的演变和进化,更重要的是由此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和美丽,进而能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劳动能力,醇厚劳动品质。

(5)依托媒体平台,宣传劳动教育

幼儿劳动教育,不仅需要依托幼儿园生活化劳动课程的建构来实施,也需要依托纸质版的园本教材来呈现,还可以通过“声色俱全”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师不妨将丰富的幼儿劳动教育资源以美篇的形式亮相于微信群、QQ群和钉钉群,还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参与劳动活动之后的劳动成果制作成微视频在相关短视频平台上传播,让幼儿和家长自始至终都能分享劳动的快乐和惊喜,都能接受劳动的浸润和熏陶,从而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因此,依托多媒体平台,不仅能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能借助一些有利条件进行劳动教育的宣传。这样更有助于劳动意识因子在更为广阔的圈子里生根发芽,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活动中。

4.结语

近年来,我国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呈现递增趋势,幼儿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地方劳动文化资源的甄选和重组,还是研学活动中的观察和感触,或是参与农事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和劳动成果的展示和宣传,无不渗透了浓浓的劳动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关注幼儿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行为意识,为幼儿了解劳动意义、掌握劳动技能开辟新路、搭建平台,让幼儿在成年人的引领下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劳动新时空,以自己的方式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维杰.小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6).

[2]牟凤英.“以劳育人”理念下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实践及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10).

[3]王君.回归生活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21.

[4]吴江.大班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A市为例[J].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2.

[5]杨慧.小学生劳动素养测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文化传承劳动教育
传承吴地童谣童戏,培养幼儿核心素养
“新青年下乡”高职学生劳动意识培养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发挥实践基地优势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