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震
江南多园林,园林里面多太湖石。走遍江南园林,可谓无石不成园。这些太湖石,在造园艺术家独具匠心的指挥下,有的集聚造型,叠石成山,气势磅礴;有的孑然一身,孤峰矗立,独立成景,皆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生出无限的诗情画意。那些孤峰成景的每一块奇石背后,无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湖石产自太湖周边山中。位于太湖南岸、富甲东南的南浔古镇,得天独厚,自然既不缺园林,也不缺奇石,更不缺奇石背后的故事。
进入小莲庄景区,从升斗厅出来,沿着莲花池边的石板路前行,同行的著名诗人、湖州军分区前政委温永东提醒我们看一看池边的一座石峰。这是一块高约一米的太湖石,矗立在池边一棵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没有说明牌,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温政委特别提醒,我们定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就擦肩而过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那无名石形如少女,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秀发披肩,丰满秀丽,仿佛江西三清山神女峰的缩小版,又分明是一位温婉的江南美少妇。她静静地坐在那里,观看荷苞出水、荷花绽放、蜻蜓飞舞,观看一个个游人幸福的笑脸。
经温政委一点拨,游人纷纷称奇,争相与美少妇合影留念。
游览过小莲庄,走过一座小石桥,我们去参观另一个重要景点嘉业堂藏书楼。藏书楼四周没有围墙,从鹧鸪溪流出的一道碧水灵巧地标示着它的界线,这也使得四周的景色与嘉业堂浑然天成。
嘉业堂融藏书楼与园林于一体。园林中有一荷叶形的莲池,沿池十二生肖太湖石簇拥着池中四季不停变化的风景。
行经莲池南侧时,远远看见一位年轻女子紧贴在一块高约三米的太湖石前,踮起双脚,上身前倾,伸长脖颈,撅起秀口,对着石头在做着什么。见此情景,我突然想起,这不期而遇的石峰莫不是被誉为“南浔三大奇石”之首的“啸石”么?
走到跟前,看到一块立于石峰右侧的说明牌,果然是久闻大名的啸石。清代学者阮元所题隶体“啸石”二字在石上清晰可见。
啸石石腹有一小孔,对孔吹之,“呜呜”的声音会从石腔中回转而出,低沉呜咽,似空谷回声,似猛虎长啸。不少游人至此,上去一试,掌握技巧者果然能吹出虎啸声声。
这啸石自杭州西湖阮公墩乔迁而来,其身世、经历耐人寻味。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西湖严重淤塞。嘉庆五年(1800年),大学士阮元任浙江巡抚驻留杭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以浚湖葑泥在湖心亭西北面堆壅成岛。百姓爱戴阮元,便把这座人工小岛称作“阮公墩”。
此次西湖疏浚历时两年。竣工那天,当地百姓聚集湖边,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为感念巡抚组织疏浚西湖之功德,杭州商会会长赠送其一块中间有一个小孔的太湖石。会长命人上前吹孔,只听一声长啸,声似虎吼,众皆称奇。会长请阮元为奇石题名,阮元略一沉思,挥笔写下“啸石”二字。但阮元一向清廉,坚拒不收。商会会长便把此石安放在阮公墩上,供游人玩赏。
阮墩环碧,景色秀丽。许多官宦人家都想在上面修建别墅,但慑于阮公的威望,未敢行动。
至清同治年间,阮元已去世多年。退居杭州的前兵部尚书彭玉麟与其好友、大学者俞樾到西湖游玩时,为阮公墩的绝佳景色所吸引,意欲在岛上建一座与孤山放鹤亭相对应的“闲放亭”,作为休闲之所。俞樾认为此举有损阮公墩风貌,加以劝阻。但彭不听,派人上岛勘测,发现土质松软,只有啸石附近土质坚固,便寻思移走啸石。
事有凑巧。此时,“南浔四象”之一的朱宏茂造花園,正四处搜罗奇石。朱在阮公墩上看到啸石,怦然心动,意欲得之。彭玉麟闻之要朱宏茂把石移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让人知道。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朱宏茂安排人在一个月夜,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啸石搬离了阮公墩,运到南浔后,置于朱家新建的述园中。
后来,终因阮公墩土质松软,彭玉麟未能在阮公墩上造屋,但啸石已到了南浔。
朱家述园本就颇具匠心,又有啸石添彩,无人不赞。然而,三代之后,朱家败落。四象之首的刘家也到了刘承干这一代。刘承干造嘉业堂时,为取镇上各家园林之长,便逐家参观。当在述园看到啸石和阮元的题字后,大为欢喜。
朱家第三代主人朱平斋吹孔之后,刘承干更想得到这块奇石。朱平斋这时已生活穷困,便将啸石以900两银子卖给了刘承干。啸石搬离述园时,采用的是滚木滚动之法。行至述园门口,因门低石高,出不去。刘承干就和朱平斋商量,拆除一段围墙,让石出去,围墙由刘承干修复。
刘承干得啸石后,将其立在嘉业堂花园荷花池旁。为使整个园子协调,刘又买来许多形如十二生肖的太湖石,围池一圈,以与啸石呼应。遂成今日之景。
啸石真是一块有故事的石头。它虽不言,但它却如实记录着阮元保护西湖的功德和清廉,记录着彭玉麟贪美景为己有的私念,记录着南浔富家大户的兴衰变迁,也记录着人们对大自然鬼斧神工馈赠的热爱。
我想,江南园林之美,可能不独在山水空间之胜,更在于山水与人文史迹的相互交融吧。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