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初期《新华日报》统战宣传策略分析

2023-05-30 19:51颜春龙马奕辰
新闻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宣传策略新华日报统一战线

颜春龙 马奕辰

【内容提要】作为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份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担负着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艰巨责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承前启后的抗日战争防御阶段,面对日军大规模进犯和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的困境,《新华日报》高扬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团结各方力量积极抗战,稳定国内民心。结合此阶段的局势剧烈变动,《新华日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统战宣传策略,多次详细介绍统战理念,并刊登国共两党领导人文章,借助节日仪式感联系多方力量加入統战,深入报道国军正面战场局势,形成了全面抗战初期的宝贵宣传经验。值此二十大召开、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关键之际,这对于今日的统战宣传工作亦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华日报》  统一战线  宣传策略

《新华日报》创刊于1938年1月11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份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从1938年到1947年,《新华日报》在“坚持抗日”的大方针下,全方位多角度、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整个团结抗战的活动,不断强化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在我党的报刊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前,学术界对于《新华日报》抗日时期的统战宣传多以1937年到1945年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整体时间段来研究党的统战工作、政治动员和宣传策略等,较少文章对抗战防御阶段这一细微时间段进行研究。因为抗战防御阶段破灭了日军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为日后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奠定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且鉴于不同抗日阶段,《新华日报》采取的统战宣传策略也不尽相同。所以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新华日报》在抗战初期关于统一战线的宣传内容,分析这一时期的统战宣传策略,为当下的“大统战”格局稍予借鉴。

一、《新华日报》的创办背景及宗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派遣关东军突然袭击我国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全境,拉开企图征服中国的开端。在家国危乱之际,蒋介石政府不仅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甚至将枪口对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的消极态势最终导致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最后“西安事变”在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中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开始。在这一新时期,我党认识到报纸宣传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要将“办报宣传党的主张”作为紧要任务。

1938年1月11日,在克服国内局势和国民政府百般阻挠的重重困难下,《新华日报》得以成立。为大力宣传党的总路线,创刊第一天的《新华日报》便在发刊词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救亡图存的关键是“加强内部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①以此强调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面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时期,《新华日报》将自身化为“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②号召人民奋起反抗。新华日报馆还在《大公报》等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广告,明确其任务为“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以此表明立场。

二、防御阶段《新华日报》统战宣传的策略

(一)借助典范,明晰统一战线内涵和必要性

1935年,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本国革命力量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领导核心。在此报告指示下,我党党内初步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的思想。随后的瓦窑堡会议再次清晰这一思想内涵为反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在我党不懈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战格局得以形成。这为《新华日报》进行统一战线理念宣传夯实基础。

建立牢固的统一战线的唯一办法“便是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空前民族觉醒和空前民族团结”。③因此在创刊当日,报纸就特别强调其“无情地抨击一切有害抗日与企图分裂国内团结之敌探、汉奸及托派匪徒之阴谋”④的坚定立场。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新华日报》多次对该理念进行详细说明。

1938年1月20日,恰逢国民党一大召开14周年,《新华日报》以此为契机,发表《最可纪念的一日》一文,强调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只有遵循中山先生所确定的三大政策……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正确的生路;不然的话,便只有趋于灭亡。”⑤以此说明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必须性。1938年4月24日,《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一文还特别指出:“我国进行全民族的抗战当中,我们必须动员整个中华民族,也就是说,要动员汉族,也还要的动员蒙回藏以及一切少数民族参加抗战,才能获得抗战的最后胜利。”⑥可见其对少数民族统战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九·一八”七周年的纪念文章中,《新华日报》借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前后的情形对比来强调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重要性,倡导广大爱国团体学习东北人民的抗战经验,“在抗日联军未组成以前,各个义勇军、人民抗日军、护国军以及一切抗日的人民武装没有很好的联系,甚至相互摩擦暗斗,使日寇有机会各个‘围剿”;而在抗日联军组建之后“有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能相互呼应,相互配合使日寇到处感受到牵制”。⑦

(二)握手言和,刊登国共两党领导人文章

《新华日报》经常刊登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文章,积极宣传共产党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抗日主张,用先进思想引导读者全面正确地看待抗日战争。

面对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质疑言论,《新华日报》果断抛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人民共同对抗封建统治⑧这一事实作为有力佐证,体现出统一战线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联合的战线。同时,它还刊发了以中共参政员毛泽东等七人名义发出的《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文中指出“国民参政会之召开……显然表示着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进一步团结全国各种力量为抗战救国而努力”⑨。这个“团结”也包含我党一直强调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新华日报》始终对蒋介石的抗日政策进行大量报道,以不断提振战略防御阶段全国上下低沉的士气,从而继续加强巩固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抗战决心,同时顽固派的投降念头逐渐消减,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

(三)巧用节日,呼吁多方力量加入统战

1938年4月29日,《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一文继续深化中共的抗战理念,其中特别强调要鼓励、动员各职业群体和革命团体踊跃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大阵营中。⑩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抗日战争仅仅依靠共产党员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形成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格局。《新华日报》紧密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报纸的宣传工作中努力密切联系各方力量。

1.宣传先进思想号召工农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黨,自成立之时便十分重视工农团体的革命力量,因为我国工人生活“素来是极端痛苦”“工资低廉,工作时间过长”,却“在全民抗日救国伟大奋斗中能尽其应尽的先锋队作用。”11作为中央机关报纸,《新华日报》就多次强调工人和农民团体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纪念“二·七”要争取抗战胜利》一文指出“现在的抗日救国正是以新的斗争方式来完成‘二七以来的历史任务”12,巧妙地将工人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与反抗日寇侵略的使命联合起来。报纸还积极推动农民抗战,指出“拥护政府与军队抗战是民众运动的基本原则。”13

2.鼓舞青年学生加入统战队伍

除了工农群众,广大学生群体和知识分子也是报社关注的对象。报纸多次号召全国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救亡图存,建立全国学生统一战线。基于在国统区办报的复杂情势,报纸巧妙借用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宣传统战精神,与当下抗日战争联系起来,强调国内团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领导民众的青年知识分子一致团结起来”14,进一步动员学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纸还充分包容党派之别,“热切资助青年运动的统一”15,积极报道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捐款救护工作。

3.提升新闻界抗日热情

自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阶段,我党就深刻意识到报纸是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渠道。而记者这一职业团体在报纸的宣传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华日报》抓住九一记者节这一经典节日来加强巩固新闻界统一战线思想,特别指出新闻记者的团结精神“特别是在战地工作的记者,更能表现出空前团结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精神”16,从侧面表现出广大记者群体的抗日热情。

4.动员妇女积极参战

《新华日报》更是将动员重点聚焦在妇女身上。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我党涌现出许多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甚至付出生命的杰出女性。由此可见,妇女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广大妇女参加抗日工作,认为“妇女团结的前提也就是全中国人民团结的前提”“妇女团结的基础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日益壮大。”17宋庆龄与何香凝也登报发文向广大妇女群众论述建立妇女统一战线问题,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战。

(四)不计前嫌,积极展现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不充沛,大规模正面战场作战任务基本为国民党军队承担。但《新华日报》仍然全方位、真实地对国军作战情况进行报道,坚持我党在民族大义、统一战线前不计前嫌的宽阔胸襟。

1938年李宗仁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寇奋战八昼夜,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歼敌一万余人。在此之前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接连失败,让民众的抗日热情不断下降。所以在台儿庄战役大捷的消息传入后方时,《新华日报》及时发表社论,认为在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此次胜利对于增强正面部队战士的士气,加强后方人民胜利的决心,都有莫大的助益,18充分肯定了这次战役胜利的积极意义。

《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更是深入台儿庄战役前线,对战争进行最为真实的记录。《踏进台儿庄》中描述道:“在寨子内,还有不少忠勇的我军的尸首,有的虽然全身焦黑了,但仍屹立在墙角旁,左手持着手榴弹,右手持着步枪,作奋勇搏击状,在殉国的一刹那,依然保持‘死而不已的战斗姿态。”19在《满怀兴奋上前线》一文中,陆诒引用池峰城的描述写道:“他们满挂着手榴弹,爬入城的西北角,城外另有大军佯攻,居然凭他们的英勇,把敌人全部解决了!这批忠勇之士,生还者仅团附时尚彬与士兵十余人而已,凭他们的血肉,去掉了台儿庄的心腹之患。”20这两篇战地通讯分别发表在4月12日和13日的《新华日报》上。4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致前线抗敌将士书》,“你们为了抵抗日寇侵略,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被残暴的侵略者所害,壮烈牺牲,这是多么光荣伟大!”21短短几行文字流露出广大人民对前线部队的深切感激,也体现了全民族统一抗战的核心要义。

但同时《新华日报》依旧抱有清醒客观的态度,绝不能就一时的胜利,而抱有丝毫骄惰的心态。22因为此战虽胜却没有改变日军大规模侵华的局面,也未使目前的战事战略发生改变,只是初步挫败了敌人的狼子野心。

(五)不容谬论,及时反击消极言论

面对反对统一战线的政党团体和反对共产党的言论,《新华日报》借嘴说话,从群众立场表明自己的态度:“在全国各党各派各阶层团结抗战,用血肉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的时候,只有使团结日益巩固才行,决不允许有任何妨碍及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言论和行动。”23还有一些小型刊物报纸,总是刊发一些挑拨离间、企图破坏统一战线大局的文章。对此《新华日报》也正面表态,认为这种文章“除了帮助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是没有别的用处的”,同时也表示这种言论“只能把它看做历史的残留”,24不必影响全民族抗战的热情。

面对日寇的猛烈攻势和我军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惨烈局势,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内部投降派一直鼓吹“亡国论”的错误论调,甚至企图通过“交涉求和”尽快解决战时局面。这一观点严重动摇了广大民众的抗战信念,一时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变得岌岌可危。针对这种情况,《新华日报》果断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广告和附页的形式传播出去,增强民众的抗日认识和必胜信念。

与此同时,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让亲英美派产生“速胜论”的谬言,甚至党内的共产党员也产生盲目轻敌的错误心理。这给统一战线的建设带来阻碍。为此报纸社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大力宣传“持久战”的战斗思想,特别强调战争不会马上结束这一客观事实,唯有团结一心和艰苦斗争才是打赢这场战争的不二法宝,25从而及时稳定民心,使民众清晰认识战局。

三、防御阶段《新华日报》宣传经验总结和历史启示

(一)坚持舆论引导和沟通互动相统一

作为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从始至终在宣传只有全民团结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重振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无论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时局的看法,还是蒋介石及国民党高层的抗日政策,只要是积极正向的言论,报纸都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出去,营造全民族抗战和对日寇同仇敌忾的舆论氛围。报纸也经常刊登读者来信,与读者交换对于时局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做到读者们都替本报写文章,凡是看过本报的人,都是替本报写文章的人。”26针对读者提出对于统一战线的疑问,《新华日报》都给予完备的回答和交流,与读者群体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收获很多工人、学生的支持和投稿。当今时代的报纸也要注意与群众的互动,多报道贴近人民生活的统战事迹,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二)坚持联合抗日和独立自主相统一

《新华日报》借助一切纪念日和节日,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动员工作,不断吸纳各行各业群众加入到统一战线的队伍中,为抗日队伍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生力量。

面对国共两党的立场分歧,《新华日报》秉承 “多交朋友”的思想,始终站在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大局意识上进行报道,紧密“联蒋抗日”,让其不可分裂国共联合抗日的关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报纸对于国民党的无底线退让,《新华日报》始终贯彻落实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全面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对不切实际的言论给予强有力回击。只有坚持政治坚强独立,才能获得言论主动权,这也是目前党报需要注意的。

(三)坚持正面宣传和负面批判相统一

抗日战争防御阶段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占时间较短,但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但这15个月,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将抗日战争拖入相持阶段。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以大力宣传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战思想为己任,广泛传播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持久作战思想,坚定民众抗战信念。由于抗日防御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的局限,因此战争报道多是关于国民党军队的描述。但这种宣扬民族主义,促进团结抗战的做法也为我党的形象树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面对国民党投降派“亡国论”和亲美派“速胜论”及其他有损于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言论时,《新华日报》果断出击,精准打击消极话语,全力维护统一抗战的大格局,加强军民抗日决心。

战时中共向国统区读者介绍统战内涵,与如今中国向世界介绍我国政党思想有相似之处。《新华日报》在防御阶段中坚持客观报道,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的做法,在如今的对外传播工作中依旧适用。

四、结语

《新华日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其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中作出了无以复加的杰出贡献。面对全面抗战初期内忧外患的动荡局势,《新华日报》以普及统一战线理念和牢固联蒋抗日为主要方针,从多方面介绍统战理念。报纸借助“二·七”大罢工周年纪念日、记者节、妇女节和“五·四”青年節等特殊时机团结工农、记者、妇女及青年学生等多方力量加入统战,为抗战相持阶段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大力宣传、赞扬正面战场的抗日战果,拉近与国军将士的距离,鼓励一切民众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去;面对“速胜论”“亡国论”等错误论调,及时回应、稳定民心,将正面宣传和负面批判相结合。总之,该报刊登了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有利于统一战线的文章,不断巩固全民族抗战局势。

毋庸置疑,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党报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典范,它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采用的成功宣传策略,对如今“大统战”格局下主流媒体的报刊工作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④发刊词[N].新华日报,1938-01-11.

③团结救国[N].新华日报,1938-01-12.

⑤最可纪念的一日[N].新华日报,1938-01-20.

⑥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N].新华日报,1938-04-24.

⑦九一八七周年纪念日[N].新华日报,1938-09-18.

⑧列宁.落后的欧洲与先进的亚洲[N].新华日报,1938-10-10.

⑨我们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N].新华日报,1938-07-05.

⑩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N].新华日报,1938-04-29.

11今年的五一节与中国工人[N].新华日报,1938-05-01.

12纪念“二·七”要争取抗战胜利[N].新华日报,1938-02-07.

13怎样开展农村救亡工作[N].新华日报,1938-03-04.

14黄琪翔.发扬“五四”精神,巩固青年团结[N].新华日报,1938-05-04.

15凯丰.动员全体人民参加抗战[N].新华日报,1938-10-19.

16纪念九一记者节[N].新华日报,1938-09-01.

17三·八国际妇女日与中国妇女[N].新华日报,1938-03-08.

1822庆祝台儿庄胜利[N].新华日报,1938-04-08.

19踏进台儿庄[N].新华日报,1938-04-12.

20满怀兴奋上前线[N].新华日报,1938-04-13.

21致前线抗敌将士书[N].新华日报,1938-04-16.

23破坏抗日统一战线问题[N].新华日报,1938-04-15.

24统一战线中两个问题[N].新华日报,1938-03-29.

25坚持持久战[N].新华日报,1938-10-25.

26吴敏.我们的信箱[N].新华日报,1938-01-11.

参考文献:

[1]潘梓年.新华日报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42.

[2]石西民,范剑涯.《新华日报》的回忆续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62.

[3]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研究室、中共本溪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250.

[4]孙浩.《新华日报》创刊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5]韩红星.社论的党性引领与坚守——以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为例[J].当代传播,2021(03):109-111.

[6]肖达夫.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宣传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颜春龙,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马奕辰,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宣传策略新华日报统一战线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基于国内动漫电影生命周期的众筹宣传策略探究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重在“春风化雨”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