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唑菌酰羟胺和戊唑醇·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研究

2023-05-30 16:15胥剑雯,金刚,宋幼春,吴梓桐
湖北植保 2023年1期
关键词:防治

胥剑雯,金刚,宋幼春,吴梓桐

摘要:本研究开展了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两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作为新型药剂,对油菜菌核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延缓其抗药性,在用药过程中,可使用50 mL/667m2与戊唑醇·咪鲜胺65 mL/667m2交替轮换使用,发病偏重的田块适當加大用量至65 mL/667m2。在实际推广中应注意抓住防治时机,于发病前或初见零星病斑时开始用药。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5.654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1005-6114(2023)01-041-03

赤壁市是油菜大县,常年种植面积2万多hm2。油菜菌核病是造成油菜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旱地较水田发生重。目前化学药剂仍然是防治菌核病的主要手段。由于长期使用多菌灵,其抗性问题已十分突出,2011年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和菌核净的抗性菌株就已出现[1],2021年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hm2,防效仅38.5%[2]。研究发现,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2比例配比105 g/hm2,防效要高于单剂使用[3];咪鲜胺与菌核净混剂防效要好于单剂[4]。因此,杀菌剂混合使用可有效延缓或克服病菌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25%咪鲜胺乳油和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对油菜菌核病有防病增产的效果[5-6]。45%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为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混配剂,具有内吸治疗作用,也有较好的触杀和保护作用,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但尚未在油菜菌核病上登记。2020年在我国上市的新型药剂氟唑菌酰羟胺,是吡唑羧酰胺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羟胺可快速与蜡质层结合,耐雨水冲刷,增加了持效期,能防治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花生叶斑病。本文主要探索这两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及合理用药方式,以期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延缓病害抗药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地位于赤壁市九毫村外洲,土壤类型为潮土,有机质含量40.6 g/kg,连年种植油菜。

试验药剂: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50 g/L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菜品种为华油杂62号,播种时间2020年9月20日。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67m2,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667m2;处理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5 mL/667m2;处理3:450 g/L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65 mL/667m2;处理4:清水对照(CK)。

施药器械为极飞P系列农业无人机,兑水1 L。分2次喷雾,第1次用药在初花期(2021年2月24日),第2次用药时间为3月7日(10 d后)。

1.3调查方法

1.2.1植株发病率调查

试验于菌核病病情稳定后(4月16日)调查。每小区采取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共计100株,记录病株数、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级分级标准:

0级:植株不发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 cm;

2级:1/3~2/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但主茎病斑超过3 cm;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枝数在2/3以下,但主茎中、下病斑超过3 cm以上。

计算公式: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株率防效(%)=(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数×3×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2.2油菜产量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取3个1 m2面积的油菜植株,记录植株数,测定油菜籽产量,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kg/667m2)。

1.4数据统计分析

用SAS软件(SAS Institute,Cary,NC,USA,v.8.0,1999)中的方差分析程序(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分析不同处理各指标数据之间的显著性。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LSD)分析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显著性(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病情及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油菜病的防治效果都在60%以上,氟唑菌酰羟胺50 mL/667m2(处理1)和65 mL/667m2(处理2)用量在防治效果上没有显著差别,氟唑菌酰羟胺50 mL/667m2(处理1)与戊唑醇·咪鲜胺65 mL/667m2(处理3)防效保持一致,但氟唑菌酰羟胺65 mL/667m2(处理2)显著优于戊唑醇·咪鲜胺65 mL/667m2(处理3)(表1)。

2.2经济效益分析

2022年5月7日测产,4个处理折合产量依次分别为139.2 kg/667m2、140.7 kg/667m2、130.2 kg/667m2、115.3 kg/667m2。

根据实测产量,施药成本为10元/667m2,以当地油菜籽市场价按6元/kg计算,3个药剂处理均比清水对照处理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加,其中,氟唑菌酰羟胺65 mL/667m2处理效益要比戊唑醇·咪鲜胺65 mL/667m2处理的效益要好,氟唑菌酰羟胺50 mL/667m2和氟唑菌酰羟胺65 mL/667m2处理在效益上没有明显差别。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田位于赤壁市九毫村外洲,因土壤肥沃,一直是油菜种植的优势主产区,属于冬油菜区早播油菜。长期连作油菜,田间菌核多,菌源高。早播油菜长势旺、开花早,氮肥用量大,油菜植株高大,枝、叶毗连,田间郁闭。加之2022年3月份降雨偏多、湿度较大,导致油菜菌核病比往年偏重发生,试验田防效普遍不高,但不同处理显示有差异。2021年湖北钟祥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在油菜盛花期施药一次,防效可达到68.6%~94.4%,不同田块发病程度不同,防效也差异,但明显高于25%咪鲜胺乳油防效[7]。氟唑菌酰羟胺为中-高等抗性风险药剂,使用时必须遵从抗性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标签推荐的施药时期、施药剂量和次数施药。所以在药剂使用上,对于发病不重的田块,可选择氟唑菌酰羟胺50 mL/667m2和戊唑醇·咪鲜胺65 mL/667m2交替轮换使用,发病偏重的田块加大用量至65 mL/667m2。并抓住防治时机,于发病前或初见零星病斑时开始用药。

参考文献

[1]匡静.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丁亚玲,吴翠翠,卢海燕.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21(4):140-141.

[3]王良吉.咪鲜胺·多菌灵复配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134.

[4]沈永干,瞿元松,顾后纯.菌核净和咪鲜胺不同药剂配比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试验[J].农业与技术,2018,38(2):7,18.

[5]刘福海.25%咪鲜胺乳油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J].农药,2002(12):34-35.

[6]沈迎春,刘福海.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7):18-19.

[7]李春清,王家刚,郑毅,等.氟唑菌酰羟胺飞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J].湖北植保,2022(3):34-35.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