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问探微

2023-05-30 17:26:23杨帆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帕罗麦哲伦雅典

杨帆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在教学中,学生的素养培育成为新课标下的重要关注点。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強化师生交流,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2]在有效的提问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并活跃思维,培育历史素养,同时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笔者主要从细节设计提问,进而假设和依据史实的修饰,最后从不同角度解读史料引发认知冲突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课堂如何依据史料设计有效的提问,从而逐步达到对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

一、史料细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细节是历史的魅力,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因素。不少历史提问的表述往往是高度提炼的文字,特别是关于对历史认识和历史意义的问题,更是简练概括,这给刚接触历史学习的初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而教师在提问中,通过细节处展示历史问题,则便于直接的理解,增进学生的体验与兴趣。举例如下: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12课的《新文化运动》。教师如果直接提问:大家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可能难以提起兴趣。如果教师先展示两段材料,再来逐步分析,顺藤摸瓜,效果则会更好。

材料一:徐志摩爱上了才貌俱佳的林徽因,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在柏林协议离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离婚潮起。

材料二:毛泽东曾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为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了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就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化,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3]

大家想一想:

(1)材料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年轻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

对材料一分析后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在发生重要的变化。由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追求婚姻自由。材料二反映出学生受到《新青年》杂志的重要影响,思想观念得到巨大的解放,开始追寻真理与科学。两者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引导人们去追求科学与民主,引导青年们去探索救国的真理,也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重要的思想条件。按照这样的设计,问题就不显得突兀。通过史料的细节处来引导学生层层分析而得出最后的结论,从而促进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二、史料假设提问,培养发散思维

想象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这也决定了在弄清历史真相、汲取历史智慧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说过,“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学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骤”[4]。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依据史料,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假设和悬念,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相互辩论、相互启发、激发求知、思维碰撞,生成良好的教学契机,从而达成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上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提问设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补充材料:西安事变发生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良,战乱中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1)阅读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情境假设:如果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怎样?如果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的卫队不小心打死了,历史会怎样演进?

在提问与思考中,学生从材料中了解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后,从中国抗战的大局考虑,必然也会和中国共产党一样,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随后再引导学生假设新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发思考,从而认识到西安事变对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史料实证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

三、史料修饰提问,理解历史内涵

在历史课堂上,为了更生动形象地理解历史内涵,教师可以依据史料文献和相关的历史著作,再造一个历史场景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想象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率和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历史素养。举例如下: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第4课《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活动目标: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虚拟故事《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

情节一:帕罗耶是一个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公元前470年)30岁,是家里的男主人。今天他要去参加公民大会,虽然这严重影响他的农活,但是他还是愿意去。

帕罗耶为什么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

情节二:帕罗耶的妻子海伦也想跟着丈夫去瞧瞧热闹,却被帕罗耶骂了一顿,帕罗耶不让她去,说她没有参加公民大会的资格。帕罗耶的儿子也想和父亲去,也同样被父亲拒绝了。

帕罗耶为何拒绝妻子和儿子参会?

情节三:帕罗耶来到公民大会会场门口,只听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喊道:“今天召开公民大会,外邦人一律不许入内。”

為何不许外邦人进入会场?

情节四:今天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选出雅典民主的妨碍者,帕罗耶不识字,只好让旁边的人代他写,写了谁也不知道,最后听说贵族李维被放逐。

你知道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哪项议程吗?

情节五:会议结束后,通过抽签,帕罗耶成为民众陪审法庭的一员,这次审判的对象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今年70岁,被指控“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帕罗耶因听见苏格拉底说像自己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而被激怒。帕罗耶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参加审判的501位法官投票表决,以略过半数的281票通过有罪判决。苏格拉底拒不认罪,并表示他愿意为了真理而献身。结果,他被判处死刑。[5]

根据以上情节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雅典民主政治?

在活动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皆可参加并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虚拟了雅典公民帕罗耶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回答帕罗耶很愿意参加公民大会,但帕罗耶的妻子和儿子、外邦人不能参加公民大会的理由。随后小组讨论并得出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民主政治的高峰,然而民主只是占城邦少数人口的成年男性公民,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权利。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实际上是奴隶主阶层的联合专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政治是古代雅典给世界文明带来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了解到,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四、史料多维提问,促成辨证思考

在教学提问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教材中的关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依据史料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学会从多角度认知历史的能力。学生在辩论中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辩倒对方。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碰撞,大脑对决,冲突不断,从而达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上第16课《探寻新航路》课堂辩论:如何正确认识麦哲伦等航海家?

正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反方:麦哲伦船队把欧洲强盗带到了其他地区,破坏了当地的文化,掠夺当地的财富,是恶魔。

小组讨论思考:如何正确评价麦哲伦等航海家?

材料一:在菲律宾马克坦岛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有一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抵达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材料二:在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他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头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在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正方同学从欧洲人的角度分析,列举麦哲伦等航海家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开始远洋航行的壮举,从材料一以及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认为麦哲伦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反方则针锋相对,从被侵略者的角度分析了麦哲伦船队给当地带来的屠杀和掠夺,而且从材料二中寻找依据,直接证明了麦哲伦等对菲律宾的侵略是非正义的行为。通过辩论活动,得出新航路开辟时代的航海家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是以牺牲被侵略地区的利益为代价的,然而总体而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史料实证素养不断提升。

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更需要精心的设计,注重史料的挖掘和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这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育历史核心素养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依据史料,从史料的细节、史料的假设、史料的修饰和史料的辩论不同角度来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发散思维不断培育、历史内涵加深理解、辨证思考能力不断加强,从而达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目标。

【注释】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43页。

[3]朱汉国、闫璟、何成刚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1页。

[4][美]乔治·查尔斯编,公婷等译:《影响人类历史的名人思想大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50页。

[5]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市初中历史教学建议(九年级)》,2010年,第13页。

猜你喜欢
帕罗麦哲伦雅典
加拿大滑雪名将摘金,抗癌斗士逆风飞扬
帕罗特只争朝夕
新体育(2022年3期)2022-03-03 21:26:05
第44届COSPAR大会将在雅典召开
人类迄今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
军事文摘(2020年22期)2021-01-04 02:16:56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 要贪官还钱
环球时报(2020-10-23)2020-10-23 04:14:33
雅典学院
飞向太空的人类文明——麦哲伦号探测器
小麦哲伦星系
麦哲伦企鹅引入初期的饲养管理及其行为变化初探
父亲的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