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自然资源部召开2023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切实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做好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要突出抓好平时和汛期重点工作。平时狠抓重大基础工作,提升地质灾害人防技防能力。一要坚持不懈,持续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地面沉降区域联防联控等重大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防灾体系。二要推动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普适型监测预警实验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等三项试点成果推广应用,提升科技防灾水平。三要充分依靠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强化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夯实防灾责任体系,形成防灾工作合力。汛期狠抓监测预警响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员、地勘队伍、驻守专家和监测预警设备作用,盯死看牢隐患点、密切防范风险区。二要紧盯短时强降雨和極端降雨,落实好“雨前检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制度,做到灾情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要加强宣传培训、避险演练,做好强降雨时期和强烈地震发生后的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和响应工作,遇有紧急情况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
会议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寻求破解防灾难题的方法、路径和对策;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
据悉,自然资源部已于2月24日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会后,66名部级专家将分赴30个省(区、市)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摘编自《中国自然资源报》2023年4月14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