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春暖花开,行走在怀川大地,一幅生态盎然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让人忘却了这里曾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痛的城市。
近年来,焦作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地方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创建绿色矿山。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焦作市由煤城变身绿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
焦作以煤炭立市,经过上百年的开采,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并带来了山体破碎、森林和湿地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
近年来,该市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治理修复,优化生态空间结构,先后编制了《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焦作市森林城市三年提升计划》《焦作市水生态体系规划》等多个规划,立法实施《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焦作市公园管理条例》,编制“十四五”焦作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使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法治轨道。
同时,坚决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2018年以来,焦作市共计取缔413个非法采矿点和1028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关闭63家到期非煤矿山,设立北山保护界碑200余块,立案查处破坏生态非法采矿行为近300起,刑拘30人、批捕15人,诫勉谈话和党政纪处分155人,约4000公顷损毁山体恢复至原生态。
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2018年,焦作市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24.16亿元,从矿山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等3个方面,布置了4大类35个子项目。
在工程实施中,该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指导理念,对轻度受损、恢复力强的生态破坏区域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措施,对中度、重度的生态破坏区域采取人工修复的措施。
截至2022年年底,焦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中,河道治理长度29公里,矿山综合治理面积7395公顷,恢复新增湿地220公顷,新增林地2395公顷,新增草地582.39公顷。同时,完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智慧保护区系统平台建设。
绿色成为矿山发展底色
走进焦作市的厂矿企业,满眼都是绿色,满眼都是和谐。绿色成為焦作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是该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走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创新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
在创建绿色矿山活动中,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完成了《焦作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焦作市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焦作市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等多个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积极推动全市持证矿山绿色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开展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勘查力度,探索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坚持科技创新,节约优先,全面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科学合理调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合理确定矿山数量,全市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焦作市6家持证在产矿山企业成功创建绿色矿山,其中,4家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作者单位: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