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斯卡拉歌剧院 畅谈声乐艺术指导

2023-05-30 08:06访谈者
钢琴艺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斯卡拉歌剧院排练

访谈者/ 崔 岚

与陈欣老师相识缘于《钢琴艺术》的这次约稿,在短暂的电话交流中我们快速地熟悉了彼此,我们像平日工作需要的那样—在愉快、高效、全面地了解了合作者的艺术经历、演绎风格、作品目录之后,很快就确定了本次访谈的主题,并约好在未来的两次出差中展开讨论。第一次与陈老师碰面是在沈阳“春川国际声乐比赛”的午休时间,我们分别担任了比赛的官方伴奏;第二次是我们在上海的暑期演出季的间歇,带着工作和演出的余温,以专业的视角更加细致入微地交流了访谈内容,以及同行之间那些一拍即合的见解和相谈甚欢的有趣经历。

Q(崔岚):陈老师,您好!您在声乐艺术指导领域中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能谈一下是怎样的契机使您进入“声乐艺术指导”(coach)的职业生涯吗?

A(陈欣):2001至2008年,我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与教育专业。期间,有机会在学校担任兼职的声乐艺术指导,同时承担美声和民声的声乐伴奏。那是我首次接触“声乐艺术指导”这个领域的工作,在我校杨清、邬眉两位声乐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几年宝贵的艺术实践经历,也让我初步认识到艺术指导与钢琴独奏之间对演奏者的不同要求。

2010年,我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总决赛、“第五届长三角青歌赛”上海参赛队的伴奏工作,这让我认识到当时的我与国内一流声乐艺术指导在演奏技巧、伴奏契合度,以及最重要的曲目量上的巨大差距。也正是这两次参赛经历,让我萌生了出国留学,在“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上进一步深造的想法。2011年,我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米兰音乐学院艺术指导专业的入学考试,有幸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首位中国留学生。

Q:您跟我国大部分声乐艺术指导教师一样,也是在具备了坚实的钢琴独奏表演技术的基础上,走上了系统学习声乐艺术指导并从事相关工作的道路。这是一种与我们以往学习钢琴表演完全不同的经历,也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请您谈一谈在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工作中,有什么有趣或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A: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剧院方不会因为你是“外国人”或者是实习艺术指导,就降低艺术标准。我在斯卡拉歌剧院的导师说:“在斯卡拉歌剧院,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斯卡拉标准’—你行,就上;不行,就离开。”斯卡拉歌剧院的学习工作经历,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位“专业”的艺术指导,以及“专业”的歌剧从业者需要达到的标准和需要具备的素质,这也是我在这所世界顶级歌剧院里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国外评价一个合格的艺术指导往往会用“有准备的”(prepared)一词,虽然中文“有准备的”不能算是多好的词,但在西方艺术指导领域却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其中的含义值得大家思考。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歌剧院声乐艺术指导的艰辛。比如,2016年的下半年,我曾在一周的时间内同时进行斯卡拉歌剧院三部歌剧的排练和演出工作,上午九点赶到米兰城西的一处排练厅,进行儿童歌剧《后宫诱逃》的排练;下午一点半赶到城东的另一处排练厅,进行歌剧《费加罗婚礼》的排练(斯卡拉歌剧院由于历史悠久不便扩建,因此几处主要的排练厅并不在歌剧院内,而在米兰城外);晚上七点再回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魔笛》,直到深夜十二点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每天周而复始,没有休息日。虽然在歌剧院并不是时时都有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但歌剧院要求每一位声乐艺术指导都要具备承担如此高强度工作的能力。高强度的工作经历和歌剧院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我的声乐艺术指导水平有了巨大的进步。

Q:确实,意大利的学院和歌剧院对“专业”标准要求非常高,我在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的日常教学和排演工作中也有相同的体会。随着国内歌剧演出和声乐教育行业的日新月异,对于艺术指导教师的“专业”标准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高水准、高密度的比赛和排演中,对艺术指导教师的剧目掌握、语言基础、音乐逻辑、演奏能力、合作水平和排练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挑战。上海音乐学院在2020年成立了“钢琴合作艺术”专业,旨在培养合作钢琴家和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艺术指导。教学中主要包含了“钢琴与器乐”和“钢琴与声乐”两个方向。声乐合作方向中,歌剧与艺术歌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借此也想向您取经,在意大利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学习中,针对歌剧方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哪些优势和可借鉴之处?

A:以我个人的理解,意大利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将“声乐艺术指导”(包含歌剧艺术指导和艺术歌曲指导)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进行人才培养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意大利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并不依附于钢琴独奏专业或指挥专业,它与“器乐伴奏”和“室内乐重奏”专业也有足够清晰的分界线(当然我们的课程中也有部分器乐伴奏和重奏的课程),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针对“声乐艺术指导”做最优的设置—作为偏歌剧方向的声乐艺术指导,每学期能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歌剧的弹唱与学习上。辅以专业的“歌剧艺术史”“艺术歌曲史”等有特色的专业理论类课程,“总谱演奏”“即兴视奏”“通奏低音”等在歌剧院需要实际用到的技能类课程,以及作为声乐艺术指导最重要的,除意大利语以外的第二外语—法语和德语的学习(艺术指导专业还包括和其他专业共同学习的公共课程)。课程设置的最优化,能使学习者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学习声乐艺术指导相关的专业技能上。

关于教学方法,意大利和中国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艺术指导的专业主课都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授课,学生弹唱歌剧,教师作讲解。不同之处在于意大利声乐艺术指导的歌剧专业主课是用“一对一的集体课”形式进行授课,即老师在给一位同学授课时,同班的其他同学是可以自由旁听学习的,这种旁听学习对于声乐艺术指导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艺术指导”较之钢琴独奏的最大区别是,“声乐艺术指导”在工作中演奏的曲目是从属于歌剧和角色的安排,而非自主选择。很有可能,你的同学今天正在演奏和讲解的曲目就是明天自己工作中的曲目。因此,“旁听”学习也是声乐艺术指导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米兰音乐学院每年排演的歌剧都是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导师每年都会从班里选出三位学生全程参与歌剧的排练工作。在米兰音乐学院就读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弄臣》和《唐·帕斯夸勒》的全程排练,积累了一些经验。

Q:确实,如您所说,每个院校都有不同针对性和特色的专业方向设置(国内外相关专业有:合作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歌剧艺术指导等方向),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教学在意大利具有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并且高水准、高密度的歌剧排练、演出造就了教、学、排、演一条龙式的“产业链”,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与大师亲密接触无缝衔接地参与到专业的剧院排演过程中。这种感觉我在上音定期举办的外国专家大师课中深有体会,他们对于语言的熟练度、专业度和敏感度,以及对于曲目的理解、诠释和经验的分享使参与者受益匪浅。在交流和学习中,提高了艺术指导教师的眼界、审美和综合能力。所以能想象也非常羡慕您在斯卡拉歌剧院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累积了丰富的知识和排练经验。那么对于年轻的艺术指导教师或剧院专职的声乐艺术指导,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曲目和技能呢?

A:我个人认为声乐艺术指导,尤其是歌剧艺术指导,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对大量歌剧剧目的熟悉和歌剧缩编谱(Vocal Score)的“弹唱能力”。这里的“弹唱”和我们所理解的以上台表演为目的的“自弹自唱”不是一个概念。声乐艺术指导需要熟悉歌剧中所有角色的唱段(包括合唱),而不仅仅是一两位角色的。当然在弹唱时遇到高音,可以翻低八度演唱,对于演唱技巧,没有太多要求。需要这样做,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

第一,通过“弹唱”,强化艺术指导对于乐队演奏部分和歌手演唱部分内容的熟悉程度。尤其在歌剧中,大量的乐队演奏起到情节叙述时气氛烘托的作用,或者是演出时的背景音乐,并非简单的歌者的“伴奏”。因此,同时了解双方的内容有助于实际排练时伴奏的契合度。比如,《弄臣》开场的舞会音乐,以及最后“吉尔达死亡”的段落就分属于气氛烘托和背景音乐。

第二,最重要的原因是保证歌剧排练的正常进行,同时协助某些歌手练习整部歌剧。职业歌剧院和电影剧组有非常多相像的地方,来参加演出的各路大腕们也是各种演出合约傍身,由于身体状况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歌剧排演阶段经常会在角色数量“缺斤少两”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在四重唱、五重唱甚至更多人的场合中,艺术指导需要将缺失的那个声部(或者几个声部)补上,以保证排练的正常进行。而且,歌剧角色众多,在对手戏的演出中,每一位角色都是依靠其他角色的演唱来记忆自己应该何时出场,因此不可能靠简单的“数拍子”来唱。

第三,歌手学习一部歌剧的角色,艺术指导需要将与之有对手戏的部分段落予以弹唱,来帮助歌手熟悉对手角色的唱段和角色。比如我曾经帮助歌手学习过《贾尼·斯基基》中的贾尼·斯基基、《茶花女》中的维奥莱塔、《唐·帕斯夸勒》中的诺丽娜、《爱的甘醇》中的贝尔克雷,以及《波希米亚人》中的鲁道夫。这些角色有着与大量角色对峙的群戏。弹唱好这些段落,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的分水岭。

Q:谢谢您提供的宝贵建议,为有志成为声乐艺术指导的青年钢琴家们还原了斯卡拉歌剧院排练的日常。声乐艺术指导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广泛性,对于初涉这个行业的钢琴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纵然在国内这些工作也有歌唱家和指挥家协助完成,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优秀的艺术指导会成为剧院排练的中坚力量和“多面手”。还想请教一个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在斯卡拉歌剧院的排演中有哪些优势和有效的方法,与国内相比在音乐中是否有审美和要求的不同?

A:斯卡拉歌剧院排练的最大特点,就是“效率为上”。一部歌剧的指挥和歌剧导演会制定出高效率的“分部排练计划”。即乐队排练、合唱排练、独唱演员之间的排练,以及舞台布景灯光的制作和安装,都是分开进行的。每个分部都有自己不同的排练计划和艺术指导,通常排演一部剧会有至少三四名艺术指导参与。其中两位艺术指导轮流负责歌剧主要角色的排演(这也是声乐艺术指导的主战场),其他一两位艺术指导参与合唱的排演。分部排演完成,进入歌剧院主厅“装台”后,四个部分才会组合在一起,此时乐队进场,完整的服装道具到位,这样我们才能初步看到歌剧演出时的形态。

这样的排演方式能够最大化利用时间。我在斯卡拉歌剧院的排演强度虽然很大,但是每天早上的排演在九点半准时开始后,至下午五点一定准时结束,从不会延时(因为大量工作人员还要参与晚上的演出活动)。这样高效率的排演安排值得我们所有从业者学习借鉴。

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分析,国外对歌剧审美的要求显然更注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演唱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清晰,而非一味单纯强调声乐技巧。

Q:这一点我也体会颇深,不仅歌剧表演,在钢琴独奏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国外审美”更注重作品内涵和音乐的诠释,而不仅仅是“好声音”“好技巧”的展示。当然,无论是之前您提到过的课程设置还是不同审美,以及高效排练,都需要我们从院校的教学抓起,逐步打好基础,使学生有效地向职业生涯过渡。那么回国后针对国内艺术指导专业的教学现状,您有怎样的建议?初涉艺术指导的钢琴家如何在教学之外更高效地补充学习?尤其是有序地进行语言的学习?

A:欧洲的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是2001年由著名的意大利指挥家里卡多·穆蒂先生在斯卡拉歌剧院研究院第一次单独设立的,也是声乐艺术指导第一次独立于钢琴演奏出现在音乐学院的课程中。可以说在全世界,这都是一个确立不到二十年的新兴专业。作为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程设置上的“专业化”。从根本上摆脱钢琴独奏专业或者指挥专业的附庸关系,成为独立自主的专业方向,使用专业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师来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让国内艺术指导专业教学快速走上正轨的方法。

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对于“实践”的依赖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音乐类专业。在演奏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于熟悉剧目的数量和能够独立排练歌剧的数量,几乎成为评价一位声乐艺术指导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因此我之前提到的,专业主课的“旁听”对于声乐艺术指导水准的提高非常重要。毕竟短短三年硕士,一个人能够学习的歌剧数量非常有限。导师在这期间更多的是教给你“歌剧学习的方法”,至于更多的歌剧剧目,完全依赖于艺术指导的自我学习和旁听别人的学习来完成。“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需要至少熟悉五十部歌剧。我能在硕士阶段教你们每人三部歌剧,剩下的四十七部就要靠你们自己去学习了。”这是我在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导师的原话,与各位有志成为声乐艺术指导的同学共勉。

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英语不是西方歌剧的主流语言。因此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至少要精通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的其中一门(达到等级考试的B2水准,能够使用该语言交流和进行专业教学),并基本了解其他两门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语法。基于意大利语在歌剧中的特殊地位,建议声乐艺术指导一定要对意大利语有最基本的了解,并且在法语和德语中选择一门进行学习。

语言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正音。我们日常用语的普通话和舞台上演话剧的普通话完全不一样,意大利语和德语也如此,日常发音标准和舞台发音标准完全不同。在熟识日常发音后,一定要再专门进行正音(diction)的训练,才能符合指导歌手发音的标准。而法语则更加特殊,法语的歌剧发音由于其历史原因,与日常发音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法国艺术歌曲的发音以普朗克为界线,普朗克之前的艺术歌曲遵循歌剧发音,普朗克之后的则遵循日常发音。艺术指导在学习语言时一定要注意这些要点。有关正音的问题我曾有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从意大利语元音发音谈意大利语的正音》,发表于《歌唱艺术》2020年第6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

在两次匆匆的出差间隙中,我们愉快地完成了访谈,但对于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合作艺术专业的探讨并不会结束。作为声乐艺术指导行业的践行者和肩负培养新一代艺术指导的教师,我们身负重任,需要不断加强和优化教学方法、理念培养、排演水平和科研成果。

今年是笔者在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从事声乐艺术指导工作的第十四年,担任钢琴合作艺术研究生导师并开设“法语艺术歌曲的合作艺术”课程的第三年。声乐艺术指导工作的知识面之广泛、曲目量之繁重,需要每一名声乐艺术指导以不灭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坚守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的一线。

谨以此文向同行们致敬、共勉!

猜你喜欢
斯卡拉歌剧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秘鲁总统总是被“捅”
两个大忙人
秘鲁总统临危受命获民众好评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上海歌剧院精彩演出抢先看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